机壳结构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67293阅读:114来源:国知局
机壳结构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出一种机壳结构,适用于电子装置。机壳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支撑件。第一壳体具有一对第一卡扣部。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在一轴向上,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存在间隙。支撑件设置在间隙内。支撑件具有本体与一对第二卡扣部。第二卡扣部从本体延伸,且对应地卡置于第一卡扣部,以使本体抵接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本发明另提供一种电子装置。
【专利说明】机壳结构与应用其的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机壳结构,且特别是一种电子装置的机壳结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通过因特网能够使得世界各地的电脑进行连结。一台电脑通过网络连线便能够与另一台电脑进行数据的交换、存取等动作。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上,客户端与服务器便是通过网络来进行沟通。而在客户端-服务器架构中,一般皆是利用个人电脑来作为客户端。然而,由于每台电脑均是使用独立的系统与硬件,因此对于信息设备的管理工作相当繁杂。不论是设备的维修、操作系统更新或数据的备份、分享与管理,均会造成资管人员的负担以及重复的作业。
[0003]为此,近年来发展出一种精简型电脑(Thin Client)。精简型电脑是一种无需应用程序的电脑终端,利用一些协定与服务器进行沟通。精简型电脑将其鼠标、键盘等输入传送至服务器进行处理,服务器再将处理结果回传至轻量客户端显示。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机壳结构与电子装置,其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
[0005]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机壳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支撑件。第一壳体具有一对第一卡扣部。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在一轴向上,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存在间隙。支撑件设置在间隙内。支撑件具有本体与一对第二卡扣部。第二卡扣部从本体延伸,且对应地卡置于第扣部,以使本体抵接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
[0006]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连接器以及支撑件。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壳体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第二壳体具有第二开口。在一轴向上,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存在间隙。连接器设置在第二壳体内。连接器的局部穿过第二开口,并从第一开口暴露出第一壳体。支撑件设置在间隙内且抵接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
[0007]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二卡扣部是从本体的相对两侧延伸出的弹臂结构。第一壳体还具有第一内壁、一对第二内壁与一第三内壁。第二内壁从第一内壁的相对两侧延伸且彼此平行。第三内壁邻接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支撑件抵接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内壁之间。轴向垂直于第三内壁。第一卡扣部位于第一内壁上且分别相邻于第二内壁。
[0008]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内壁具有弧形轮廓。上述的本体具有第一抵接面,与邻接该第一抵接面的第二抵接面与第三抵接面。第二抵接面平行且相对于第三抵接面。第一抵接面抵接于第一内壁。第二抵接面抵接于第二壳体。第三抵接面抵接于第三内壁。
[0009]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抵接面具有弧形轮廓,第二卡扣部从弧形轮廓的相对两端延伸。
[0010]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壳体还具有凸肋,位于第一内壁上。支撑件还具有第四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同侧且相对于第三抵接面。第四抵接面抵接于凸肋。第二抵接面与第四抵接面形成段差结构。
[0011]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轴向平行于第一开口所在的几何平面与第二开口所在的几何平面。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内壁、一对第二内壁与第三内壁。第二内壁从第一内壁的相对两侧延伸且彼此平行。第三内壁邻接第一内壁与第二内壁,支撑件抵接在第二壳体与第三内壁之间,轴向垂直于第三内壁。
[001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壳体还具有一对第一卡扣部,位于第一内壁上。支撑件具有一对第二卡扣部。第一^^扣部对应地卡置于第二卡扣部,以使支撑件扣持在第一内壁上。支撑件还具有一本体,本体具有第一抵接面,与邻接第一抵接面的一第二抵接面与一第三抵接面。第二抵接面平行且相对于第三抵接面,第一抵接面抵接于第一内壁,第二抵接面抵接于第二壳体,第三抵接面抵接于第三内壁。
[0013]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抵接面与第一内壁皆具有弧形轮廓。第二卡扣部从第一抵接面的弧形轮廓的相对两端延伸。第一壳体还具有凸肋,位于该第一内壁上,而支撑件还具有一第四抵接面,与第二抵接面同侧且相对于第三抵接面,第四抵接面抵接于凸肋。
[0014]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借由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支撑件,并使支撑件抵接在第二壳体与第一壳体之间,而使电子装置在沿轴向上进行冲击或落下测试时,第二壳体不会在第一壳体内造成沿该轴向的位移,因而使支撑件得以强化电子装置的结构,以保护其内的电子元件。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其中:
[0016]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
[0017]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
[0018]图3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示意图。
[0019]图4A与图4B分别以不同视角绘示第一壳体与支撑件的结合状态。
[0020]图5A与图5B分别以不同视角绘示第一壳体与支撑件的分离状态。
[0021]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2]100:电子装置
[0023]110A、110B、110C、110D:第一壳体
[0024]111:第一内壁
[0025]112:第一开口
[0026]113A、113B:第二内壁
[0027]114A、114B:第一^^扣部
[0028]115A、115B:第三内壁
[0029]116:凸肋
[0030]120:第二壳体
[0031]122:第二开口[0032]130:连接器
[0033]140:支撑件
[0034]142:本体
[0035]142A:第一抵接面
[0036]142B:第二抵接面
[0037]142C:第三抵接面
[0038]142D:第四抵接面
[0039]142E:平面
[0040]144A、144B:第二卡扣部
[0041]Gl:间隙
[0042]Pl:凹陷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图1是依照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爆炸图。请同时参考图1与图2,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例如是精简型电脑(ThinClient),其包括第一壳体IlOA至IlOD(在此虽拆分成四个壳体构件,但后续特征描述将以第一壳体IlOA为标的)、第二壳体120与设置其内的多个连接器130。第一壳体110的材质为塑胶,其包覆在第二壳体120外而作为电子装置100的外观件,且第一壳体IlOA具有多个第一开口 112。第二壳体120的材质为金属,其作为电子装置100的结构件,用以容置并支撑其内的电路板与电子兀件(在此未绘不),且第二壳体120具有朝向第一壳体IlOA的多个第二开口 122。
[0044]需先说明的是,为清楚描述本申请的特征,在此省略配置在第二壳体120内的电路板与电子元件,亦即仅绘示同时与第一壳体110A、第二壳体120相关的连接器130,其余构件可参考现有精简型电脑的相关构件。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第二壳体120内的连接器130,例如音源连接孔(audio jack)或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USB),其局部会穿过第一开口112而从第二开口 122暴露出第一壳体IlOA外。
[0045]图3是图1的电子装置的部分构件示意图,在此省略第一壳体110A。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3,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100还包括一支撑件140,设置在第一壳体IlOA与第二壳体120之间。进一步地说,如图2所示,第二壳体120于其结构上存在位于角落的凹陷Pl,因此当第一壳体IIOA组装至第二壳体120后,两者会在沿X轴的轴向上存在间隙Gl(如图3所示的虚线轮廓)。
[0046]据此,支撑件140设置在此间隙Gl内并抵接在第一壳体IlOA与第二壳体120之间,以作为第一壳体IlOA与第二壳体120之间的支撑构件。如此一来,当电子装置100受到沿X轴方向的冲击时,借由支撑件140的配置,而使第二壳体120不会相对于第一壳体IlOA沿X轴移动,以避免第二壳体120内的电路板或电子元件因而受损,同时亦能防止连接器130受到因壳体之间的相对移动所产生的切力而损坏。
[0047]图4A与图4B分别以不同视角绘示第一壳体与支撑件的结合状态。图5A与图5B分别以不同视角绘示第一壳体与支撑件的分离状态,其中图4B、图5A与图5B仅以局部放大图进行描述。请同时参考图4A至图5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IlOA具有第一内壁111、一对第二内壁113A、113B与一对第三内壁115AU15B。第一内壁111的剖面具有弧形轮廓(即第一内壁111沿Y-Z平面的剖面轮廓呈弧形),第二内壁113AU13B分别从弧形轮廓的相对两侧背离第一内壁111延伸,且第二内壁113AU13B相互平行。与第二内壁113AU13B类似,第三内壁115AU15B彼此相对且平行,且各第三内壁115A或115B同时邻接至第一内壁111与第二内壁113A、113B。据此,上述的内壁结构共同形成凹槽,用以套设在第二壳体120上。再者,第一壳体IlOA还具有位于第一内壁111上的一对第一^^扣部114A、114B,其相对于第一内壁111而呈凸出状态。
[0048]另一方面,支撑件140包括一本体142与一对第二卡扣部144A、144B。进一步地说,本体142具有彼此邻接的第一抵接面142A、第二抵接面142B、第三抵接面142C与平面142E。第一抵接面142A与平面142E相对,第二抵接面142B与第三抵接面142C彼此相对且平行。第一抵接面142A具有弧形轮廓(即其沿Y-Z平面的剖面轮廓呈弧形),而第二卡扣部144AU44B分别从弧形轮廓的相对两端朝平面142E延伸(如图式中的Y轴方向)。
[0049]在此,第二卡扣部144A、144B为从本体142相对两侧延伸出的弹臂结构。当支撑件140组装至第一壳体IlOA内时,第一^^扣部114A、114B与第二卡扣部144A、144B彼此对应卡置,而使支撑件140得以固定在第一壳体IlOA内(即第一抵接面142A抵接于第一内壁111),进而相当于使支撑件140与第一壳体IlOA视为同一构件。当第一壳体IlOA与第二壳体120相互组装后,支撑件140的第二抵接面142B抵接至第二壳体120,而第三抵接面142C抵接于第一壳体IlOA的第三内壁115A,因而提供第一壳体110A、支撑件140与第二壳体120之间较佳的限位效果而有效地防止上述构件沿X轴产生相对位移。换句话说,第一壳体IlOA的第一开口 112与第二壳体120的第二开口 122能在组装后维持其相对对齐的状态,而不受任何外力冲击的影响。
[0050]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壳体IlOA还具有凸肋116,位于第一内壁111上,且凸肋116平行于Y-Z平面。支撑件140的本体142还具有第四抵接面142D,其与第二抵接面142B同侧且相对于第三抵接面142C`。当支撑件140填置在间隙Gl时,第四抵接面142D抵接于凸肋116。再者,第四抵接面142D与第二抵接面142B之间形成段差结构,以作为让本体142与第一壳体IlOA之间的卡扣与定位之用。
[0051 ] 综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中,借由支撑件设置在第一壳体内,而让存在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间隙能被支撑件所填置。在电子装置进行冲击或落摔测试时,支撑件能弥补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结构断层,进而避免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因相对位移而造成其内电子元件的损坏,并因此使电子装置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
[0052]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修改和完善,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以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壳结构,适用于一电子装置,该机壳结构包括: 一第一壳体,具有一对第一^^扣部; 一第二壳体,设置在该第一壳体内,其中在一轴向上,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存在一间隙;以及 一支撑件,设置在该间隙内,该支撑件具有一本体与一对第二卡扣部,该对第二卡扣部从该本体延伸,且对应地卡置于该对第一^^扣部,以使该本体抵接在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扣部是从该本体的相对两侧延伸出的弹臂结构,该第一壳体还具有一第一内壁、一对第二内壁与一第三内壁,该对第二内壁从该第一内壁的相对两侧延伸且彼此平行,该第三内壁邻接该第一内壁与该对第二内壁,该支撑件抵接在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三内壁之间,该轴向垂直于该第三内壁,该对第一卡扣部位于该第一内壁上且分别相邻于该对第二内壁。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内壁具有弧形轮廓,该本体具有一第一抵接面,以及邻接该第一抵接面的一第二抵接面与一第三抵接面,该第二抵接面平行且相对于该第三抵接面,该第一抵接面抵接于该第一内壁,该第二抵接面抵接于该第二壳体,该第三抵接面抵接于该第三内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接面具有弧形轮廓,该对第二卡扣部从弧形轮廓的相对两端延伸。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壳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还具有一凸肋,位于该第一内壁上,而该支撑件还具有一第四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同侧且相对于该第三抵接面,该第四抵接面抵接于该凸肋,且该第二抵接面与该第四抵接面形成一段差结构。
6.一种电子装置,包括:` 一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开口 ; 一第二壳体,设置在该第一壳体内,该第二壳体具有一第二开口,且在一轴向上,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存在一间隙; 一连接器,设置在该第二壳体内,该连接器的局部穿过该第二开口,并从该第一开口暴露出该第一壳体;以及 一支撑件,设置在该间隙内且抵接在该第一壳体与该第二壳体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轴向平行于该第一开口所在的几何平面与该第二开口所在的几何平面,该第一壳体具有一第一内壁、一对第二内壁与一第三内壁,该对第二内壁从该第一内壁的相对两侧延伸且彼此平行,该第三内壁邻接该第一内壁与该对第二内壁,该支撑件抵接在该第二壳体与该第三内壁之间,该轴向垂直于该第三内壁。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壳体还具有一对第一卡扣部,位于该第一内壁上,而该支撑件具有一对第二卡扣部,该对第一^^扣部对应地卡置于该对第二卡扣部,以使该支撑件扣持在该第一内壁上,该支撑件还具有一本体,该本体具有一第一抵接面,与邻接该第一抵接面的一第二抵接面与一第三抵接面,该第二抵接面平行且相对于该第三抵接面,该第一抵接面抵接于该第一内壁,该第二抵接面抵接于该第二壳体,该第三抵接面抵接于该第三内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抵接面与该第一内壁皆具有弧形轮廓,该对第二卡扣部从该第一抵接面的弧形轮廓的相对两端延伸,该第一壳体还具有一凸肋,位于 该第一内壁上,而该支撑件还具有一第四抵接面,与该第二抵接面同侧且相对于该第三抵接面,该第四抵接面抵接于该凸肋。
【文档编号】H05K5/00GK103781298SQ201210410559
【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24日
【发明者】杨士勋, 蔡宜玲 申请人:英业达科技有限公司, 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