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电梯的梯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1054阅读:220来源:国知局
自动电梯的梯级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动电梯的梯级,在自动电梯梯级的踏面与踏步竖板部所交叉的角部设有冲击吸收用夹板,踏面主体部使用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使用至少包含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和氟橡胶在内的弹性体。另外,在所述梯级中,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使用硬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弹性体。采用本发明,可提供这样一种安全的自动电梯:不使用高价的装置,即使乘客摔倒其头部碰撞到梯级的角部也能防止受伤严重化,另外,即使是通常的使用状态也不会促使乘客摔倒。
【专利说明】自动电梯的梯级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电梯的梯级。
【背景技术】
[0002]在自动电梯中往往发生翻倒的事故,尤其当身体碰撞到梯级的踏面与踏步竖板面所交叉的角部(以下称为“梯级的角部”)时,有可能受到大的伤害。因此,需要一种这样的安全自动电梯:即使摔倒头部碰撞到踏步的角部,也能吸收碰撞能量,防止受伤严重化。但并不是一种即使防止翻倒时受伤严重化、而在通常使用状态下助长乘客摔倒的结构。
[0003]作为防止身体碰撞到梯级角部时受伤严重化的措施,以往提出了几个方法。例如,日本专利特开2008-254873号公报(专利文献I)提出了这样一种自动电梯:其具有设有多个夹板的梯级和竖板,在梯级的竖板安装侧端部的夹板间分别设有多个缓冲件。在该梯级上还具有施力体,该施力体在梯级表面从出入部出来以搭乘乘客时,对多个缓冲件施力以使多个缓冲件从夹板上表面向上方突出,在梯级进入出入部时所述多个缓冲件由出入部的梳齿下推并被放入在梯级的夹板间的弓I入位置。
[0004]另外,虽然防止受伤严重化不是主要目的,但是提出了好几种的防止受伤严重化的方法。例如,日本专利特开平11-292441号公报(专利文献2)提出了这样一种自动电梯:其由梯级基板和设在该梯级基板表面上的梳齿板构成,梯级基板由铝压铸件或不锈钢构成,梳齿板由摩擦系数比平坦的金属大的材料例如橡胶或合成树脂构成。
[0005]此外,日本专利特开平06-156960号公报(专利文献3)提出了这样一种自动电梯的梯级:自动电梯的踏面由放在金属制框上的金属制梯级构成,利用橡胶等弹性体抑制振动材料来防止梯级与框的直接接触,施加在框上的振动就不会传递到梯级上。
[0006]在专利文献I所提出的方法中,需要用弹力使缓冲件向上方突出的机构、或在梯级进入出入部时缓冲件由梳齿下推并引入的机构。每个梯级都需要这些机构,因此有自动电梯整体的成本非常高的问题。另外,当所述机构不发挥作用时,很有可能对出入部的梳齿造成破损,由此梯级全部受到损伤。此外,梳齿每次通过梯级而受力被摩擦,因此还担心造成疲劳破坏和磨损。如此,在这种方法中存在成本高、可靠性低的问题。
[0007]另外,专利文献2所提出的方法,由于用橡胶或合成树脂做成梳齿板,因此有这样的问题:比以往的梳齿板容易磨损,并且容易附着污物和污垢,寿命短。尤其,踏面的中央附近是乘客频繁出入的部分,在该部分若使用橡胶或合成树脂,则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达到寿命。另外,在对达到寿命的梳齿板进行更换的场合,还有必须将踏面整体更换、更换花费许多时间和费用的问题。此外,在用橡胶做成梳齿板的场合,若作用乘客体重,梳齿板产生变形时,踏脚就变得不稳定,有可能导致乘客摔倒。
[0008]此外,专利文献3所提出的方法,由于其提出方案本来目的是防止振动传递,因此从防止受伤严重化的观点看,有对于最危险的梯级的角部没有采取对策的问题。在配置于梯级与框之间的弹性体抑制振动材料吸收碰撞能量是不充分的,因此还有对于防止受伤严重化是无效的问题。另外,由于在踏面的大部分的基部敷设弹性制振材料,因此还有材料费、装配费增大、成本高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那种问题而做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的自动电梯,即使乘客摔倒、头部碰撞到梯级的角部也能防止受伤严重化,另外,即使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也不会促使乘客摔倒。
[0010]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 ] 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在自动电梯梯级的踏面与踏步竖板部所交叉的角部设有冲击吸收用夹板,踏面主体部使用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使用至少包含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或氟橡胶的弹性体。
[0012]另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在自动电梯梯级的踏面与踏步竖板部所交叉的角部设有冲击吸收用夹板,踏面主体部使用包含铝、不锈钢的金属材料,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使用包含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或氟橡胶的弹性体,该自动电梯的梯级的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使用硬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弹性体。
[0013]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峰部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基部使用硬度相比于所述峰部相对小的材料。
[0014]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的所述峰部和所述基部被染色成不同的颜色。
[0015]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冲击吸收用夹板沿所述梯级的宽度方向排列多个。
[0016]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冲击吸收用夹板交替配置有:后端面与踏步竖板部的谷为同一平面的短峰;以及后端面突出至与踏步竖板部的峰为同一平面的长峰,仅长峰的峰部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基部及短峰的峰部使用硬度相比于所述长峰的峰部相对大的材料。
[0017]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在所述长峰的峰部、所述基部及短峰的峰部被染色成不同的颜色。
[0018]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冲击吸收用夹板沿所述梯级的宽度方向排列多个。
[0019]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冲击吸收用夹板交替配置有:后端面与踏步竖板部的谷为同一平面的短峰;以及后端面突出至与踏步竖板部的峰为同一平面的长峰,仅在所述长峰的峰部的后端面附近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除此以外的部分使用硬度相比于所述峰部的后端面附近相对大的材料。
[0020]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在所述长峰的峰部的后端面附近的部分和除此以外的部分被染色成不同的颜色。
[0021]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冲击吸收用夹板沿所述梯级的宽度方向排列多个。
[0022]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在主体上表面形成有平行排列的多个峰、在后端部形成有台阶状的缺口部的踏面;设成与该踏面后端部交叉、在表面交替形成有多个峰和谷的踏步竖板部;以及冲击吸收用夹板,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设置在形成于所述踏面后端部的台阶状的缺口部上,在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基部交替配置有短峰和长峰,所述短峰的后端面与所述踏步竖板部的谷为同一平面,所述短峰的前端面与所述踏面的峰的后端面一致,而所述长峰的后端面突出至与所述踏步竖板部的峰为同一平面,所述长峰的前端面与所述踏面的峰的后端面一致。所述踏面主体部使用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使用至少包含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或氟橡胶的弹性体。
[0023]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峰部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所述基部使用硬度相比于所述峰部而相对小的材料。
[0024]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在所述峰部和所述基部被染色成不同的颜色。
[0025]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冲击吸收用夹板沿梯级的宽度方向排列多个。
[0026]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仅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的长峰的峰部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所述基部及短峰的峰部使用硬度相比于所述峰部相对大的材料。
[0027]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在所述长峰的峰部和所述基部及短峰的峰部被染色成不同的颜色。
[0028]冲击吸收用夹板沿形成于所述踏面后端部的台阶状缺口部排列多个。
[0029]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仅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的长峰的峰部的后端面附近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除此以外的部分使用硬度相比于所述峰部的后端面附近相对大的材料。
[0030]此外,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点是,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沿形成于所述踏面后端部的台阶状缺口部排列多个。
[0031]采用这种本发明所涉及的自动电梯的梯级,能提供一种安全的自动电梯,不使用高价的装置,即使乘客摔倒、头部碰撞到梯级角部也能防止受伤严重化,并且即使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下也不会导致乘客摔倒。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自动电梯用梯级的侧视图。
[0033]图2是局部表示该图1的自动电梯角部附近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0034]图3是将图1的自动电梯角部附近予以分解表示的局部剖切立体图。
[0035]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冲击吸收用夹板的俯视图。
[0036]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37]图6是图5的仰视图。
[0038]图7是该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图5中A-A线的剖视图。
[0039]图8是该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图5中B-B线的剖视图。
[0040]图9是该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图4中C-C线的剖视图。
[0041]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图5中A-A线的剖视图。[0042]图11是该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图5中B-B线的剖视图。
[0043]图12是该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图4中C-C的剖视图。
[0044]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图5中A-A线的剖视图。
[0045]图14是该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图5中B-B线的剖视图。
[0046]图15是该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图5中C-C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自动电梯用梯级。
[0048](实施例1)
[0049]现用图1至图9来说明实施例1的结构。
[0050]图1是自动电梯的梯级I的侧视图。梯级I的上部具有踏面2,乘客乘在其上,上升或下降。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1的梯级I上升时的行进方向(图1中为右侧)定义为前侧、其反方向(图1中为左侧)定义为后侧来说明。在梯级I的后端设有踏步竖板部3,在其上部与踏面2的后端交叉而形成有角部(图的A部)。
[0051]图2和图3是表示从梯级I的中央附近沿梯级挡板4看到角部(图1的A部)的状态的部分立体图。图2表示将冲击吸收用夹板5安装在踏面2的主体部6以后的状态,图3表示安装冲击吸收用夹板5之前的状态。
[0052]梯级2的主体部6的后端结合有踏步竖板部3。主体部6后端的上表面侧设有台阶状缺口部7。主体部6的上表面等间隔设有多个主体部的峰8。这里,峰8是垂直设于主体部6上表面的多个细长板体,这些板体相对于梯级I的行进方向而大致平行并大致等间隔排列。因此,在相邻的二个峰8之间形成有谷,梯级I的与行进方向为直角方向的截面是峰8与谷交替反复的梳齿状的形状。
[0053]踏步竖板部3是,对板进行弯曲加工,并等间隔交替设有多个峰9和谷10。另外,踏面2的主体部6和踏步竖板部3使用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
[0054]对于冲击吸收用夹板5,后端面与踏步竖板部3的谷10为同一平面的短峰11、后端面突出至与踏步竖板部的峰9为同一平面的长峰12交替地大致等间隔地设在基部13的上表面上。这里,短峰11及长峰12,与设于上述梯级I的主体部6上表面的峰8相同,是垂直设于基部13上表面的多个细长板体,这些板体相对于梯级I的行进方向而大致平行排列。短峰11和长峰12的前端面与踏面2的主体部6的峰8后端面一致。在短峰11和长峰12的下部设有基部13,而在长峰12下部的基部13上设有将踏步竖板部3的峰9的孔14封住的突起部15。
[0055]图2和图3仅表示一个冲击吸收用夹板5,实际上沿主体部6的台阶状缺口部7排列固定有多个同样的冲击吸收用夹板。
[0056]图4至图9都是表示冲击吸收用夹板。图4是从上看到的俯视图,图5是主视图,图6是从下看到的仰视图,图7是表图5中A-A截面的首I]视图,图8是表不图5中B-B截面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图4中C-C截面的剖视图。
[0057]在冲击吸收用夹板5的基部13的背面设有中空部16。在中空部16的周围设有与缺口部7接触的基部17。即,基部13是底面开口的箱体,内部形成有中空部16。另外,如前所述,突起部15的背面配置成将踏步竖板部3的峰9的孔14堵住。[0058]接着,说明具有上述那样结构的冲击吸收用夹板5所使用的材料。冲击吸收用夹板5使用刚性相比于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或边界条所用的树脂而非常小的聚氨酯橡胶。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硬度相对大的聚氨酯橡胶、和硬度相对小的聚氨酯橡胶这两种聚氨酯橡胶。
[0059]g卩,图7是表示短峰11及其下部的基部13截面(图5中A-A截面),短峰11和基部13使用不同的材料。对于短峰11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对于基部13使用硬度相比于短峰11而相对小的材料。
[0060]图8是表示长峰12及其下部的基部13截面(图5中B-B截面)的图。长峰12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基部13使用硬度相比于短峰11而相对小的材料。
[0061]图9是表示短峰11、长峰12及其下部的基部13截面(图4中C-C截面)。如前所述,对于短峰11和长峰12,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对于基部13使用硬度相比于短峰11和长峰12而相对小的材料。
[0062]另外,由于冲击吸收用夹板5由双色成形制成,故前述的不同材料的边界面被牢固结合。这里,所谓双色成形,是指将不同的材料组合而成形为一体的众所周知的成形方法。具体来说,使用第I模具通过射出成形来制作基部13,使用内部包含该基部13的第2模具进行射出成形,从而将短峰11和长峰12成形为与基部13 —体。
[0063]另外,当利用这种双色成形方式对冲击吸收用夹板5进行成形时,在对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的基部13进行成形的场合,混入红色的染色剂进行成形,在对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的短峰11及长峰12进行成形的场合,混入黄色的染色剂进行成形。
[0064]现说明如此构成的冲击吸收用夹板的作用和效果。首先,在梯级I的角部安装有冲击吸收用夹板5,在乘客摔倒、头部碰撞到梯级I的角部(图1中的A部)时,头部就与冲击吸收用夹板5碰撞。由于冲击吸收用夹板5使用刚性相比于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或边界条所用的树脂而非常小的聚氨脂橡胶,因此,相比于与以往的梯级的金属或树脂制的角部相碰撞的场合,碰撞时产生大的变形而吸收碰撞能量。因此,即使头部碰撞也能防止受伤严重化。
[0065]更具体来说明,自动电梯的乘客在通常的使用状态中,是将脚放在踏面2的主体部的峰8上来乘自动电梯的,但也有可能将脚放在冲击吸收用夹板5上。在该场合,即使使用了聚氨酯橡胶的冲击吸收用夹板5多少产生弹性变形,乘客也不至于因稍微的不适感而摔倒。然而,当短峰11或长峰12相对于来自乘客的载荷而产生压曲、产生较大变形时,乘客摔倒的危险性就大。因此,对于冲击吸收用夹板5,要求这样的功能:即使乘客摔倒、头部碰撞到梯级的角部也吸收该碰撞能量并防止受伤严重化,并要求在通常使用状态下峰的部分(短峰11或长峰12)相对于来自乘客的载荷不产生压曲。
[0066]对于这种要求,在上述实施例1的冲击吸收用夹板中,设计成,短峰11和长峰12使用硬度相比于基部13而相对大的材料,不会因乘客的载荷而产生压曲。另一方面,基部13在为箱型的结构上,其压曲载荷非常大而不必担心压曲。因此,基部13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即使乘客头部碰撞到角部也能有效吸收该碰撞能量。S卩,在乘客摔倒、头部碰撞到角部的场合,头部首先碰撞到冲击吸收用夹板5的短峰11或长峰12,但由于该冲击通过具有相对大的硬度的短峰11或长峰12而传递到具有相对小的硬度的基部13,故就由此处吸收。
[0067]另外,在乘客通常使用自动电梯时,一般聚氨脂橡胶比金属容易磨损,还容易附着污物。但是,由于对乘客频繁出入的踏面2的主体部6包含峰8部在内使用金属材料,因此,主体部8的峰8相比于以往的梯级而不会增加磨损和污物。虽然冲击吸收用夹板5使用聚氨脂橡胶,但由于在在该部分乘客放脚的频度较少,因此,不会因磨损和污物而短时间达到寿命。在冲击吸收用夹板5的磨损和污物严重、达到寿命的场合,不必更换踏面2整体,只要仅更换冲击吸收用夹板5即可。另外,由于沿梯级I的宽度方向安装有多个冲击吸收用夹板5,因此,在仅仅其一个达到寿命时,只要更换该部分即可。如此,能将维修保养费用为必要的最小限度。
[0068]由于冲击吸收用夹板5的基部13染色成红色,短峰11及长峰12染色成黄色,因此,冲击吸收用夹板5具有不同于踏面2主体部6的色调。因此,冲击吸收用夹板5能兼用为边界条,将踏面2的端部明示于乘用乘客降低摔倒的可能性,并还能引起注意尽量不放脚。另外,由于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的基部13染色成红色,因此,能将刚性小的部位告知乘用乘客,引起注意。
[0069]在以上的说明中,冲击吸收用夹板5使用聚氨脂橡胶,但冲击吸收用夹板5的材料并不限于聚氨脂橡胶,也可是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硅橡胶和氟橡胶等的弹性体。
[0070]另外,虽然对于短峰11或长峰12和基部13使用硬度不同的材料,但也可取代硬度而使用能对杨氏模量等刚性进行评价的指标来区别这些材料。因此,在本说明书中,称为“硬度”的术语是包含“杨氏模量”的意思来使用的。
[0071]另外,冲击吸收用夹板5的基部13染色成红色,短峰11及长峰12染色成黄色,但只要是与踏面2的主体部6不同的色调,进行染色的颜色可以是任何颜色。
[0072]在以上的说明中,通过对短峰11或长峰12的材料进行变更,从而获得其压曲载荷的提高。但是,在相比于以往的梯级而使短峰11或长峰12的厚度、高度和宽度增加等的能进行结构上的变更时,短峰11或长峰12和基部13中不必使用不同的材料。但是,在进行前述的结构上的变更时,根据该变更还必须变更主体部的峰8和踏步竖板部3及设在出入口的梳齿(未图示)的结构。是变更短峰11或长峰12的材料有利,还是变更结构有利,根据此时的状况而变化,故只要按此时的状况来判断即可。
[0073]如上所述,采用实施例1的自动电梯的梯级,能提供这样一种安全的自动电梯:不使用高价的装置,即使乘客摔倒其头部碰撞到梯级的角部也能防止受伤严重化,另外,即使是通常的使用状态也不会导致乘客摔倒。
[0074](实施例2)
[0075]现用图10至图12来说明实施例2。
[0076]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是,构成冲击吸收用夹板20的各部分材料不相同,它们的外形都是相同的。因此,在以下对不同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省略说明。
[0077]实施例2的冲击吸收用夹板20也使用硬度相对大的聚氨酯橡胶和硬度相对小的聚氨酯橡胶这两种聚氨酯橡胶。
[0078]图10是表示短峰部21及其下部的基部23截面(图5中的A-A截面)。短峰21和基部23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
[0079]图11是表示长峰22及其下部的基部23截面(图5中的B-B截面)。长峰22使用硬度相比于图10所示的短峰21及其下部的基部23而相对小的材料,基部23使用硬度相比于长峰22而相对大的材料。[0080]图12是短峰21、长峰22及其下部的基部23截面(图4中的C-C截面)。如前所述,短峰21和基部23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长峰22使用硬度相比于短峰21及基部23而相对小的材料。
[0081]另外,由于冲击吸收用夹板20利用双色成形制成,因此,前述的不同材料的边界面被牢固结合。另外,当进行双色成形时,在对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的长峰22进行成形时混入红色的染色剂进行成形,在对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的短峰21及基部23进行成形时混入黄色的染色剂进行成形。
[0082]接着,说明实施例2的作用和效果。
[0083]实施例2的冲击吸收用夹板20,由于也使用相比于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或边界条所使用的树脂刚性非常小的聚氨酯橡胶,因此,相比于与以往的梯级的金属或树脂制的角部碰撞的情况,其产生较大的变形并吸收碰撞能量。因此,即使乘客头部碰撞也能防止受伤严重化。
[0084]当乘客摔倒、头部碰撞到冲击吸收用夹板20时,不会从正上方碰撞,从后方以某种角度碰撞。此时,由于长峰22从短峰21突出到后侧,因此,乘客的头部就碰撞到长峰22。由于长峰22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因此能有效吸收碰撞时的能量。
[0085]另外,考虑到乘客站立在冲击吸收用夹板20上或踏在冲击吸收用夹板20上步行时,由于长峰22和短峰21以短间隔交替配置,故乘客的鞋底作用在多个峰上。即,乘客的负荷分担负担在长峰22和短峰21上。由于短峰21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不会因乘客的负荷而产生压曲,因此,长峰22和短峰21这两方不会因乘客的负荷而产生压曲,不会促使乘客摔倒。
[0086]冲击吸收用夹板20具有不同于主体部6的色调。因此,冲击吸收用夹板20能兼用为边界条,能将踏面2的端部明示于乘客从而降低摔倒的可能性,并唤起注意使其尽量不将脚置于其上。
[0087]另外,由于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的长峰22染色成红色,因此,能将其为刚性小的部位的情况告知乘用乘客,引起注意。
[0088]如此,使用实施例2的自动电梯的梯级,也能提供这样一种安全的自动电梯:不使用高价的装置,即使乘客摔倒其头部碰撞到梯级的角部也能防止受伤严重化,另外,即使是通常的使用状态也不会促使乘客摔倒。
[0089](实施例3)
[0090]现用图13至图15来说明实施例3。
[0091]实施例3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是,和实施例2相同,构成冲击吸收用夹板30的各部分材料不相同,它们的外形完全相同。因此,在以下对不同部分进行说明,其它部分省略说明。
[0092]实施例3的冲击吸收用夹板30也使用硬度相对大的聚氨酯橡胶和硬度相对小的聚氨酯橡胶这两种聚氨酯橡胶。
[0093]图13是表示短峰31及其下部的基部33截面(图5中的A-A截面)。对于短峰31和基部33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
[0094]图14是表示长峰32及其下部的基部33截面(图5中的B-B截面)。对于长峰32的后端角部38使用硬度相对小材料,对于后端角部38以外的峰的部分和基部23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
[0095]图15是表示短峰31、长峰32及其下部的基部33截面(图4中C-C截面)。如前所述可知,由于仅长峰32的后端角部38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因此可知,对于该图的截面所示的部分全部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
[0096]另外,由于冲击吸收用夹板30利用双色成形而制成,因此,前述的不同材料的边界面被牢固结合。另外,当进行双色成形时,在对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的长峰32的后端角部38进行成形时,混入红色的染色剂进行成形,在对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的长峰32的后端角部38以外的部分进行成形时,混入黄色的染色剂进行成形。
[0097]下面,说明实施例3的作用和效果。
[0098]实施例3的冲击吸收用夹板30,由于也使用刚性相比于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或边界条所使用的树脂而非常小的聚氨酯橡胶,因此,相比于与以往的梯级的金属或树脂制的角部碰撞时,碰撞时产生较大变形而吸收碰撞能量。因此,即使头部碰撞也能防止受伤严重化。
[0099]当乘客摔倒其头部碰撞到冲击吸收用夹板30时,不会从正上方碰撞,而从后方以某种角度碰撞。此时,由于长峰32相比短峰31在后侧突出,因此,乘客的头部就碰撞到长峰32的后端角部38。由于长峰32的后端角部38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因此,能有效吸收碰撞时的能量。
[0100]另外,考虑到乘客站立在冲击吸收用夹板30上或踏在冲击吸收用夹板30上步行时,乘客的负荷作用在长峰32的后端角部38以外的部分上。但是,后端角部38以外的部分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不会因乘客的负荷而产生压曲。因此,长峰32和短峰31不会因乘客的负荷而产生压曲,不会促使乘客摔倒。
[0101]冲击吸收用夹板30具有不同于主体部6的色调。因此,冲击吸收用夹板30能兼用为边界条,能将踏面2的端部明示于乘用乘客,从而降低摔倒的可能性,并能引起注意使得尽量不将脚置于其上。
[0102]另外,由于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的长峰32的后端角部38染色成红色,因此,能将刚性小的部位告知乘用乘客,引起注意。
[0103]如此,使用实施例3的自动电梯的梯级,也能提供这样一种安全的自动电梯:不使用高价的装置,即使乘客摔倒其头部碰撞到梯级的角部也能防止受伤严重化,另外,即使是通常的使用状态也不会促使乘客摔倒。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在自动电梯梯级的踏面与踏步竖板部所交叉的角部设有冲击吸收用夹板,踏面主体部使用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使用至少包含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或氟橡胶的弹性体。
2.一种自动电梯的梯级,在自动电梯梯级的踏面与踏步竖板部所交叉的角部设有冲击吸收用夹板,踏面主体部使用包含铝、不锈钢的金属材料,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使用包含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或氟橡胶的弹性体,该自动电梯的梯级的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使用硬度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弹性体。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峰部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基部使用硬度相比于所述峰部相对小的材料。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的所述峰部和所述基部被染色成不同的颜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冲击吸收用夹板沿所述梯级的宽度方向排列多个。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冲击吸收用夹板交替配置有:后端面与踏步竖板部的谷为同一平面的短峰;以及后端面突出至与踏步竖板部的峰为同一平面的长峰, 仅长峰的峰部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基部及短峰的峰部使用硬度相比于所述长峰的峰部相对大的材料。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的所述长峰的峰部、所述基部及短峰的峰部被染色成不同的颜色。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冲击吸收用夹板沿所述梯级的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冲击吸收用夹板交替配置有:后端面与踏步竖板部的谷为同一平面的短峰;以及后端面突出至与踏步竖板部的峰为同一平面的长峰, 仅在所述长峰的峰部的后端面附近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除此以外的部分使用硬度相比于所述峰部的后端面附近相对大的材料。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在所述长峰的峰部的后端面附近的部分和除此以外的部分被染色成不同的颜色。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冲击吸收用夹板沿所述梯级的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
12.—种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具有:在主体上表面形成有平行排列的多个峰、在后端部形成有台阶状的缺口部的踏面;设成与该踏面后端部交叉、在表面交替形成有多个峰和谷的踏步竖板部;以及冲击吸收用夹板,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设置在形成于所述踏面后端部的台阶状的缺口部上,在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基部交替配置有短峰和长峰,所述短峰的后端面与所述踏步竖板部的谷为同一平面,所述短峰的前端面与所述踏面的峰的后端面一致,而所述长峰的后端面突出至与所述踏步竖板部的峰为同一平面,所述长峰的前端面与所述踏面的峰的后端面一致, 所述踏面主体部使用铝或不锈钢等金属材料,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使用至少包含天然橡胶、合成橡胶、聚氨酯橡胶、硅橡胶或氟橡胶的弹性体。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的峰部使用硬度相对大的材料,所述基部使用硬度相比于所述峰部相对小的材料。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在所述峰部和所述基部被染色成不同的颜色。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冲击吸收用夹板沿梯级的宽度方向排列有多个。
16.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仅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的长峰的峰部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所述基部及短峰的峰部使用硬度相比于所述长峰的峰部相对大的材料。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在所述长峰的峰部与所述基部和短峰的峰部被染色成不同的颜色。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冲击吸收用夹板沿形成于所述踏面后端部的台阶状缺口部排列有多个。
19.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仅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的长峰的峰部的后端面附近使用硬度相对小的材料,除此以外的部分使用硬度相比于所述峰部的后端面附近相对大的材料。
2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电梯的梯级,其特征在于,所述冲击吸收用夹板沿形成于所述踏面后端部的台阶 状缺口部排列有多个。
【文档编号】B66B23/12GK103708331SQ201310234639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8日
【发明者】中垣熏雄, 上村晃正, 石川佳延, 菊地孝幸, 高桥秀生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