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减震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7634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电梯减震保护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梯减震保护装置,包括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下底板设置有作为第一重保护的第一气囊,所述下底板下端还连接有作为第二重保护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为多个,均匀分布在下底板下端。本发明所述电梯减震保护装置结构简单、具有多重减震保护功能,缓冲吸收能力强,可以在电梯紧急下坠的情况下,使得乘客身体能分散承受压力,减小受伤概率,有效提高电梯安全性能。
【专利说明】电梯减震保护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减震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梯事故屡见不鲜,尤其从高层坠落的电梯对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伤害,电梯安全已成为电梯领域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难题,如何增加电梯的安全性能是众多电梯生产厂家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克服上述缺陷、可以在电梯坠落时减轻人体伤害的电梯减震保护装置。
[0004]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梯减震保护装置,包括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下底板设置有作为第一重保护的第一气囊,所述下底板下端还连接有作为第二重保护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为多个,均匀分布在下底板下端。
[0006]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气囊为5个,分布下底板的四角及中间部位。
[0007]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电梯轿厢的三个侧板内还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形状与侧板相同,尺寸略小于侧板。
[0008]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下底板下端还设有加速传感器。
[0009]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下底板为内部填充有泡沫铝的缓冲合金板。
[0010]发明优点:
[0011 ] 本发明所述电梯减震保护装置具有如下优点:本发明所述电梯减震保护装置可以在电梯紧急下坠的情况下,使得乘客身体能分散承受压力,减小受伤概率,有效提高电梯安全性能。本发明所述装置结构简单、具有多重减震保护功能,缓冲吸收能力强。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所述电梯减震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3]其中,1、电梯轿厢,2、下底板,3、第一气囊,4、侧板,5、第二气囊,6、减震弹簧,7、力口
速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以下结合附图及一优选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实施例:
[001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揭示的一种电梯减震保护装置,包括电梯轿厢1,在所述电梯轿厢I的下底板2设置有作为第一重保护的第一气囊3,所述下底板2下端还连接有作为第二重保护的减震弹簧6,所述减震弹簧6为多个,均匀分布在下底板2下端。[0017]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第一气囊3为5个,分布下底板2的四角及中间部位。
[0018]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电梯轿厢I的三个侧板4内还设有第二气囊5,所述第二气囊5的形状与侧板4相同,尺寸略小于侧板。
[0019]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下底板2下端还设有加速传感器7。
[0020]作为优选方案之一,所述下底板2为内部填充有泡沫铝的缓冲合金板。
[0021]本发明所述电梯减震保护装置可以在电梯紧急下坠的情况下,使得乘客身体能分散承受压力,减小受伤概率,有效提高电梯安全性能。本发明所述装置结构简单、缓冲吸收能力强。
[0022]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所述者仅为用以解释本发明之较佳实施例,并非企图据以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之限制,是以,凡有在相同之发明精神下所作有关本发明之任何修饰或变更,皆仍应包括在本发明意图保护之范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减震保护装置,包括电梯轿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轿厢的下底板设置有作为第一重保护的第一气囊,所述下底板下端还连接有作为第二重保护的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为多个,均匀分布在下底板下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减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囊为5个,分布下底板的四角及中间部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减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轿厢的三个侧板内还设有第二气囊,所述第二气囊的形状与侧板相同,尺寸略小于侧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梯减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下端还设有加速传感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减震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板为内部填充有泡沫铝的缓冲合金板。
【文档编号】B66B5/28GK103693525SQ201310692781
【公开日】2014年4月2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7日
【发明者】朱志勇 申请人:苏州久德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