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包装盒及制备方法、应用与流程

文档序号:11717692阅读:480来源:国知局
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包装盒及制备方法、应用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包装盒及制备方法、应用。



背景技术:

瑞典利乐公司和瑞士康美公司生产的用于盛放中性液态加颗粒或固态罐头食品的纸铝塑无菌包装盒,通常包括8层,结构复合层依次采用pp层\纸板层\pe层\eaa层\铝箔层\eaa层\pe层\pp层。但是,因该包装盒结构中含有纸板材,不能进行高温水煮杀菌(例如,水浴121℃蒸煮杀菌)或喷淋杀菌,只能进行121℃蒸汽杀菌,而蒸汽杀菌常常不能达到对食品彻底杀菌至商业无菌。同时,还由于在蒸汽杀菌时,压缩空气和高温蒸汽正反压容易形成死角,无法杀灭食品里的芽孢菌,导致食品合格率只能达到98%。另外,由于纸板层具有隔热效果且蒸汽传热慢,从而导致蒸汽杀菌时纸盒中心温度不稳定,食品安全不能保证。而且,一般纸铝塑无菌盒盛装的罐头食品蒸汽杀菌时间长,需120~150min(其中,升温30min左右,保温60~70min,降温冷却30~50min),纸铝塑无菌包装盒中的纸容易出现水渗透。

目前,市场上可121℃蒸煮高温杀菌的植物蛋白液体饮料的包装常采用铁罐或铝罐,可121℃蒸煮高温杀菌固态食品罐头的包装常采用铁罐和玻璃瓶,然而,铁罐或铝罐富含重金属,易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玻璃瓶易破碎,对消费者而言安全性低;而且,上述铁罐、铝罐和玻璃瓶等包装较重,还存在运输成本高等缺陷。该些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纸铝塑无菌包装盒不能进行高温水煮或喷淋杀菌,只能进行蒸汽杀菌,由此导致杀菌不彻底、食品合格率只能达到98%、传热慢、杀菌时间长、产量低、包装盒的纸容易水渗透、食品的保质期仅为6~12月等缺陷,提供一种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包装盒及制备方法、应用。本发明的铝塑无菌包装盒不仅可进行蒸汽杀菌,还可进行高温水煮或喷淋杀菌(耐高温蒸煮);温度均匀,杀菌过程无死角、更加彻底,可保证产品100%安全,从而使食品可长期储存;杀菌过程中传热速度快,杀菌时间短,包装盒还不易水渗透;其内壁可无需添加塑化剂,无重金属元素,用于盛放植物蛋白液体饮料或ph值3~4.6范围的酸性饮料、水果罐头或固态食品时,更加安全、卫生、环保,运输成本较低。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其为结构一、结构二、结构三、结构四、结构五或结构六;

所述结构一依次包含:聚丙烯薄膜、聚丙烯片材、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简称eaa层)、铝箔、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流延聚丙烯薄膜(cpp);

所述结构二依次包含:聚丙烯薄膜、聚丙烯片材、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铝箔、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和流延聚丙烯薄膜(cpp);

所述结构三依次包含:聚丙烯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cpp)、第三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聚丙烯片材、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简称eaa层)、铝箔、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cpp);

所述结构四依次包含:聚丙烯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cpp)、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聚丙烯片材、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简称eaa层)、铝箔、聚氨酯粘合剂层和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cpp);

所述结构五依次包含:聚丙烯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cpp)、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聚丙烯片材、聚氨酯粘合剂层、铝箔、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cpp);

所述结构六依次包含:聚丙烯薄膜、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bopp)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cpp)、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聚丙烯片材、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铝箔、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和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cpp)。

本发明结构一~结构六组成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厚度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独立地为280~600μm。

结构一~结构六中,所述聚丙烯薄膜的厚度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独立地为10~15μm。

结构一~结构六中,所述聚丙烯片材可均为本领域常规的三层共挤流延白色奶白膜或透明膜。所述聚丙烯片材的厚度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独立地为240~500μm,更佳地独立地为280μm。

结构一、结构三~结构五中所述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或所述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结构三中所述第三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结构六中所述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的原料组分一般均由聚丙烯和聚乙烯组成。所述聚丙烯的含量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独立地为65~80%,所述聚乙烯的含量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独立地为20~35%,上述百分比为各组分相对于乙烯丙烯聚合树脂的质量百分比。

结构一、结构三~结构五中所述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或所述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结构三中所述第三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结构三中所述第三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的厚度均可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独立地为10~15nm。

结构一和结构三中所述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或所述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结构四和结构五中所述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的材质一般均为本领域常规的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结构一和结构三中所述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或所述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的厚度、结构四和结构五中所述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的厚度均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独立地为10~15nm。

结构一~结构六中,所述铝箔的厚度可均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独立地为6.35~6.5μm。

结构一和结构二中,所述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厚度可均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均为30~70μm。

结构二和结构六中所述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或所述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的材质、结构四和结构五中所述聚氨酯粘合剂层的材质一般可为本领域常规的聚氨酯粘合剂。结构二和结构六中所述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或所述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结构四和结构五中所述聚氨酯粘合剂层的厚度可均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独立地为1~2μm。

结构三~结构六中,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可均为本领域常规的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厚度可均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独立地为15~25nm。

结构三~结构六中,所述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cpp)又称之为未拉伸聚丙烯薄膜,可均为本领域常规的三层流延共挤聚丙烯薄膜。所述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材质可均为本领域常规,一般中间层是均聚聚丙烯材料,两边层为三元共聚聚丙烯。所述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厚度可均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独立地为30~70nm。

结构三~结构六中,所述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厚度可均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独立地为30~70μ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所述铝塑无菌包装材料为所述结构一、所述结构二、所述结构三、所述结构四、所述结构五或所述结构六:

所述结构一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聚丙烯片材的一侧通过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形成一聚丙烯薄膜,制得塑料复合材料卷材;

(2)经共挤出工艺,在步骤(1)所述聚丙烯片材的另一侧依次形成一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一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其中,所述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与所述聚丙烯片材相连接,所述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与铝箔相连接;

(3)经共挤出工艺,在步骤(2)所述铝箔的另一侧依次形成一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和一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其中,所述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与流延聚丙烯薄膜相连接,所述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与所述铝箔相连接;

所述结构二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聚丙烯片材的一侧通过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形成一聚丙烯薄膜,制得塑料复合材料卷材;

(2)步骤(1)所述聚丙烯片材的另一侧,与铝箔的一侧经干式复合连接,在所述聚丙烯片材和所述铝箔的中间形成一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

(3)步骤(2)所述铝箔的另一侧,与流延聚丙烯薄膜的一侧经干式复合连接,在所述流延聚丙烯薄膜和所述铝箔的中间形成一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

所述结构三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一侧,与聚丙烯片材的一侧经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在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和所述聚丙烯片材的中间形成一第三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制得塑料复合材料卷材;

(2)步骤(1)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所述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另一侧,通过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形成一聚丙烯薄膜;

(3)经共挤出工艺,在所述聚丙烯片材的另一侧依次形成一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其中,所述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与所述聚丙烯片材相连接,所述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与铝箔相连接;

(4)经共挤出工艺,在步骤(3)所述铝箔的另一侧依次形成一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和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其中,所述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与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相连接,所述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与所述铝箔相连接;

所述结构四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一侧,与聚丙烯片材的一侧经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在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和所述聚丙烯片材的中间形成一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制得塑料复合材料卷材;

(2)步骤(1)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另一侧,通过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形成一聚丙烯薄膜;

(3)经共挤出工艺,在所述聚丙烯片材的另一侧依次形成一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其中,所述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与所述聚丙烯片材相连接,所述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与铝箔相连接;

(4)步骤(3)所述铝箔的另一侧,与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的经干式复合连接,在所述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和所述铝箔的中间形成一聚氨酯粘合剂层;

所述结构五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一侧,与聚丙烯片材的一侧经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在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和所述聚丙烯片材的中间形成一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制得塑料复合材料卷材;

(2)在步骤(1)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另一侧,通过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形成一聚丙烯薄膜

(3)在所述聚丙烯片材的另一侧,与铝箔经干式复合连接,在所述聚丙烯片材和所述铝箔的中间形成一聚氨酯粘合剂层;

(4)经共挤出工艺,步骤(3)所述铝箔的另一侧依次形成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和一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其中,所述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与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相连接,所述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与所述铝箔相连接;

所述结构六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一侧,与聚丙烯片材的一侧经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在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和所述聚丙烯片材的中间形成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制得塑料复合材料卷材;

(2)在步骤(1)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所述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另一侧,通过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形成一聚丙烯薄膜

(3)在所述聚丙烯片材的另一侧,与铝箔经干式复合连接,在所述聚丙烯片材和所述铝箔的中间形成一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

(4)在步骤(3)所述铝箔的另一侧,与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经干式复合连接,在所述铝箔和所述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的中间形成一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

结构一和结构二的步骤(1)中,所述聚丙烯片材在进行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前,较佳地先进行表面印刷。其中,所述的表面印刷的操作较佳地为采用柔版印刷机进行印刷。所述的表印是指在厚的塑料片上印刷后,经制袋等后工序,印刷的图文在成品的表面上的工艺。所述表面印刷的步骤和条件可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一般根据实际需求印刷不同的图案或字体。

其中,根据本领域常识可知,所述聚丙烯片材一般可在柔版印刷机上进行表面印刷时,同时完成打孔或压痕虚线的操作。根据本领域常识,若所述结构一或所述结构二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用于制备饮料的包装盒时,则需要在聚丙烯片材上进行打孔,以供插管用。若所述结构一或所述结构二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用于制备罐头的包装盒时,则需要在聚丙烯片材上进行压痕虚线,以便撕口打开罐头食品。

所述的压痕虚线所采用的设备一般为本领域常规的柔版印刷机联机的圆压圆压痕机组,其步骤和条件可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所述的压痕虚线指液态或固态食品的包装盒顶上形成撕口虚线,所述撕口虚线的位置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与包装盒顶部的距离为12.5~13.5mm,与焊接线的距离为2.5~3.5mm;更佳地与包装盒顶部的距离为13mm,与焊接线的距离为3mm。

结构一~结构二的步骤(1)中、结构三~结构六的步骤(2)中,所述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又称之为流延挤出涂布工艺,其步骤和条件可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

结构一的步骤(2)和步骤(3)中,结构三和结构四的步骤(3)中,结构三和结构五的步骤(4)中,所述共挤出工艺所采用的设备一般可为本领域常规的串联流延挤出机和压力辊,其步骤和条件可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

结构二的步骤(2)中,所述的干式复合连接所采用的设备一般为本领域常规的干式复合机,其步骤和条件可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所述干式复合连接较佳地按下述步骤进行:将聚氨酯粘结剂涂布到所述聚丙烯片材上,经烘箱干燥后,再通过干式复合工艺与所述铝箔贴合。其中,所述的干燥的操作和条件可为本领域的常规的操作和条件。

结构二的步骤(3)中,所述的干式复合连接所采用的设备一般为本领域常规的干式复合机,其步骤和条件可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所述干式复合连接较佳地按下述步骤进行:将聚氨酯粘结剂涂布到所述流延聚丙烯薄膜上,经烘箱干燥后,再通过干式复合工艺与所述铝箔贴合;或者将聚氨酯粘结剂涂布到所述铝箔上,经烘箱干燥后,再通过干式复合工艺与所述流延聚丙烯薄膜贴合。其中,所述的干燥的操作和条件可为本领域的常规的操作和条件。

结构三~结构六的步骤(1)中,所述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所述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在与所述聚丙烯片材复合连接时,较佳地先进行里印。其中,所述里印是指运用反像图文的印版,将油墨转印到透明承印材料的内侧,从而在承印物的正面表现正像图文的印刷方法。所述里印所采用的设备一般为本领域常规的塑料凹板机,其步骤和条件可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一般根据实际需求印刷不同的图案或字体。

根据本领域常识,若所述结构三、所述结构四、所述结构五或所述结构六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用于制备饮料的包装盒时,则需要在步骤(1)中的塑料复合材料卷材上进行打孔,以供插管用。若所述结构三、所述结构四、所述结构五或所述结构六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用于制备罐头的包装盒时,则需要在步骤(1)中的塑料复合材料卷材上进行压痕虚线,以便撕口打开罐头食品。

所述的压痕虚线所采用的设备一般为本领域常规的卷对卷压痕设备,其步骤和条件可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所述的压痕虚线指液态或固态食品的包装盒顶上斯口的压痕虚线。所述撕口虚线的位置为本领域常规,较佳地为:距离包装盒顶部12.5~13.5mm,距离焊接线2.5~3.5mm;更佳地为:距离包装盒顶部13mm,距离焊接线3mm。

结构三~结构六的步骤(1)中,所述的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所采用的设备一般为本领域常规的串联流延挤出机和压力辊,其步骤和条件可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所述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较佳地按下述步骤进行:将丙烯乙烯聚合树脂经螺杆熔融挤出,在压力辊作用下,将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与聚丙烯片材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即可。

结构四和结构六的步骤(4)中,所述的干式复合连接所采用的设备一般为本领域常规的干式复合机,其步骤和条件可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所述干式复合连接较佳地按下述步骤进行:将聚氨酯粘结剂涂布到所述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上,经烘箱干燥后,再通过干式复合工艺与所述铝箔贴合;或者将聚氨酯粘结剂涂布到所述铝箔上,经烘箱干燥后,再通过干式复合工艺与所述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贴合。其中,所述的干燥的操作和条件可为本领域的常规的操作和条件。

结构五和结构六的步骤(3)中,所述的干式复合连接所采用的设备一般为本领域常规的干式复合机,其步骤和条件可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所述干式复合连接较佳地按下述步骤进行:将聚氨酯粘结剂涂布到所述聚丙烯片材上,经烘箱干燥后,再通过干式复合工艺与所述铝箔贴合。其中,所述的干燥的操作和条件可为本领域的常规的操作和条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所述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在制备包装盒中的应用。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铝塑无菌包装盒的制备方法,所述铝塑无菌包装盒采用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为所述结构一、所述结构二、所述结构三、所述结构四、所述结构五或所述结构六;

当所述铝塑无菌包装材料为所述结构一或所述结构二时,所述铝塑无菌包装盒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经过打孔或压痕虚线处理后的所述结构一或所述结构二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依次压痕、切片、折盒、中缝焊接后,即得所述结构一或所述结构二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得的铝塑无菌包装盒;

当所述铝塑无菌包装材料为所述结构三、所述结构四、所述结构五或所述结构六时,所述铝塑无菌包装盒的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将经过打孔或压痕虚线处理后的所述结构三、所述结构四、所述结构五或所述结构六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依次压痕、切片、折盒、中缝焊接后,即得所述结构三、所述结构四、所述结构五或所述结构六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得的铝塑无菌包装盒。

所述结构一或所述结构二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备铝塑无菌包装盒的方法步骤(3)中,以及所述结构三、所述结构四、所述结构五或所述结构六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备所述铝塑无菌包装盒的方法步骤(3)中,所述压痕的操作和所述切片的操作所采用的设备一般为本领域常规的圆压圆压痕机或纸板压痕机,其步骤和条件可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

所述结构一或所述结构二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备铝塑无菌包装盒的方法步骤(3)中,以及所述结构三、所述结构四、所述结构五或所述结构六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备所述铝塑无菌包装盒的方法骤(3)中,所述折盒的操作和条件可为本领域常规的操作和条件。

所述结构一或所述结构二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备铝塑无菌包装盒的方法步骤(3)中,以及所述结构三、所述结构四、所述结构五或所述结构六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备所述铝塑无菌包装盒的方法步骤(3)中所述中缝焊接的操作和条件可为本领域常规的操作和条件。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铝塑无菌包装盒。

本发明中,所述铝塑无菌包装盒的容量一般为100ml~1500ml。

本发明中,若非特别说明,在生产工艺中所采用的机械设备均为本领域的常规设备,其操作步骤和条件可根据本领域的常规进行选择。

在不违背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原料均市售可得。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的铝塑无菌包装盒不仅可进行蒸气杀菌,还可进行高温水煮或喷淋杀菌(耐高温121℃蒸煮);温度均匀,杀菌过程无死角、更加彻底,可保证产品100%安全,从而使食品可长期储存;杀菌过程中传热速度快,杀菌时间短(杀菌过程中,升温、保温和降温时间可仅为50~75min),包装盒还不易水渗透;其内壁可无需添加塑化剂,无重金属元素,更加安全、卫生、环保,运输成本较低;其外观印刷靓丽、美观,可提高购买欲望;其使用方便;其密封好,具有低透氧设计科学,可有效防止盒内食品的氧化,便于食品长期储存,在不加添加剂和防腐剂的情况下,可使饮料或固态食品常温保存24个月;其开口或撕口更加方便,成本低廉、外观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聚丙烯薄膜、12为聚丙烯片材、13为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14为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15为铝箔、16为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17为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18为流延聚丙烯薄膜。

图2为实施例1铝塑无菌包装盒的制备过程中,压痕、切片后形成的单张盒半成品示意图,其中21~24为压痕线,25为撕口虚线。

图3为实施例2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1为聚丙烯薄膜、32为聚丙烯片材、33为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34为铝箔、35为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和36为流延聚丙烯薄膜。

图4为实施例3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41为聚丙烯薄膜、42为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cpp)、43为第三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44为聚丙烯片材、45为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46为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47为铝箔、48为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49为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410为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

图5为实施例4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51为聚丙烯薄膜、52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53为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54为聚丙烯片材、55为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56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57为铝箔、58为聚氨酯粘合剂层和59为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

图6为实施例5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61为聚丙烯薄膜、62为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63为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64为聚丙烯片材、65为聚氨酯粘合剂层、66为铝箔、67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68为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69为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

图7为实施例6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71为聚丙烯薄膜、72为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73为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74为聚丙烯片材、75为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76为铝箔、77为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和78为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按照常规方法和条件,或按照商品说明书选择。

下列实施例中包装材料和包装盒制备过程中所使用的机器均市售可得,可通过商业购买的方式获得。

实施例1

1、结构一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

图1为实施例1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为聚丙烯薄膜、12为聚丙烯片材、13为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14为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15为铝箔、16为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17为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18为流延聚丙烯薄膜。

其中,聚丙烯薄膜的厚度为10μm。聚丙烯片材为三层共挤流延透明膜,其厚度为240μm。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或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的原料组分由聚丙烯和聚乙烯组成;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或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中,聚丙烯的含量为65%,聚乙烯的含量为35%,上述百分比为各组分相对于乙烯丙烯聚合树脂的质量百分比;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或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的厚度为10nm。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或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的材质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或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的厚度为15nm。铝箔的厚度为6.35μm。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厚度为70μm。

2、结构一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制备:

(1)在聚丙烯片材的一侧通过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形成一聚丙烯薄膜,制得塑料复合材料卷材;

(2)经共挤出工艺,在步骤(1)聚丙烯片材的另一侧与铝箔的中间依次形成一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一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其中,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与聚丙烯片材相连接,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与铝箔相连接;

(3)经共挤出工艺,在步骤(2)铝箔的另一侧与流延聚丙烯薄膜的中间依次形成一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和一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其中,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与流延聚丙烯薄膜相连接,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与铝箔相连接。

步骤(1)中,聚丙烯片材在进行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前,先采用柔版印刷机进行表面印刷,可根据实际需求印刷不同的图案或字体。

本实施例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是用于制备罐头的包装盒,则步骤(1)中需要在聚丙烯片材上进行压痕形成撕口虚线,以便撕口打开罐头食品。聚丙烯片材在柔版印刷机上进行表面印刷时,同时完成压痕虚线的操作;压痕形成撕口虚线所采用的设备为柔版印刷机联机的圆压圆压痕机组;撕口虚线在铝塑无菌包装盒顶部,铝塑无菌包装盒顶部到撕口虚线的距离为13mm,距焊接线为3mm。

步骤(1)中,流延挤出复合工艺的步骤和条件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

步骤(2)和步骤(3)中,共挤出工艺所采用的设备串联流延挤出机和压力辊,其步骤和条件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

3、结构一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备铝塑无菌包装盒:

将聚丙烯片材经过压痕虚线处理后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即上述步骤2所得),根据罐头盒的实际需求,采用圆压圆压痕机或纸板压痕机进行压痕和切片操作,压痕线距边界的距离和切片的尺寸大小根据包装盒实际大小进行选择(参见图2);

图2为实施例1铝塑无菌包装盒的制备过程中,压痕、切片后形成的单张盒半成品示意图,其中21~24为压痕线,25为撕口虚线。

将压痕好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至于折盒机上,根据本领域常规操作,对压痕线21、压痕线23进行135°预折、整平,再对压痕线22、24,折盒成型,对其中缝高温热合焊接,即得结构一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得的铝塑无菌包装盒。

实施例2

1、结构二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

图3为实施例2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31为聚丙烯薄膜、32为聚丙烯片材、33为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34为铝箔、35为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和36为流延聚丙烯薄膜。

其中,聚丙烯薄膜的厚度为15μm。聚丙烯片材为三层共挤流延白色奶白膜,其厚度为550μm。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或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的材质为聚氨酯粘合剂;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或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μm。铝箔的厚度为6.5μm。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厚度为30μm。

2、结构二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制备:

(1)在聚丙烯片材的一侧通过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形成一聚丙烯薄膜,制得塑料复合材料卷材;

(2)步骤(1)聚丙烯片材的另一侧,与铝箔的一侧经干式复合连接,在聚丙烯片材和铝箔的中间形成一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

(3)步骤(2)铝箔的另一侧,与流延聚丙烯薄膜的一侧经干式复合连接,在流延聚丙烯薄膜和铝箔的中间形成一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

步骤(1)中,聚丙烯片材在进行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前,先采用柔版印刷机进行表面印刷,可根据实际需求印刷不同的图案或字体;本实施例的铝塑无菌包装盒为饮料的包装盒,则步骤(1)中需要在聚丙烯片材上进行打孔,以供插管用;

步骤(1)中,流延挤出复合工艺的步骤和条件按本领域常规进行选择;

步骤(2)和步骤(3)中,干式复合连接所采用的设备为干式复合机。

步骤(2)中,干式复合连接按下述步骤进行:将聚氨酯粘结剂涂布到聚丙烯片材上,经烘箱干燥后,再通过干式复合工艺与铝箔贴合。

步骤(3)中,干式复合连接按下述步骤进行:将聚氨酯粘结剂涂布到流延聚丙烯薄膜上,经烘箱干燥后,再通过干式复合工艺与铝箔贴合。

3、结构二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备铝塑无菌包装盒:

将聚丙烯片材经过打孔处理后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即上述步骤2所得)压痕、切片、折盒、中缝焊接,即得结构二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得的铝塑无菌包装盒;

其中,压痕、切片、折盒、中缝焊接采用的设备及的操作均如实施例1。

实施例3

1、结构三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

图4为实施例3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41为聚丙烯薄膜、42为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cpp)、43为第三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44为聚丙烯片材、45为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46为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47为铝箔、48为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49为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410为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

其中,聚丙烯薄膜的厚度为10μm。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为三层流延共挤聚丙烯薄膜,其中间层是均聚聚丙烯材料,两边层为三元共聚聚丙烯,其厚度为70nm。第三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的厚度为10nm。聚丙烯片材为三层共挤流延白色奶白膜,其厚度为280μm。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或第三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的原料组分由聚丙烯和聚乙烯组成;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或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中,聚丙烯的含量为80%,聚乙烯的含量为20%,上述百分比为各组分相对于乙烯丙烯聚合树脂的质量百分比;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或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的厚度为15nm。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或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的材质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或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的厚度为10nm。铝箔的厚度为6.35μm。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厚度为70μm。

2、结构三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制备:

(1)在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一侧,与聚丙烯片材的一侧经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在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和聚丙烯片材的中间形成一第三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制得塑料复合材料卷材;

本实施例的铝塑无菌包装盒为饮料的包装盒,需在塑料复合材料卷材上进行打孔,以供插管用;

(2)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或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另一侧,通过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形成一聚丙烯薄膜,

(3)经共挤出工艺,在聚丙烯片材的另一侧与铝箔的中间依次形成一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其中,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与聚丙烯片材相连接,第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与铝箔相连接;

(4)经共挤出工艺,在步骤(3)铝箔的另一侧与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的中间依次形成一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和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其中,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与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相连接,第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与铝箔相连接;

步骤(1)中,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在进行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工艺前,先进行里印;里印所采用的设备为塑料凹板机,可根据实际需求印刷不同的图案或字体;

步骤(1)中,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所采用的设备为串联流延挤出机和压力辊;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按下述步骤进行:将丙烯乙烯聚合树脂经螺杆熔融挤出,在压力辊作用下,将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与聚丙烯片材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即可;

步骤(3)和步骤(4)中,共挤出工艺所采用的设备为串联流延挤出机和压力辊。

3、结构三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备铝塑无菌包装盒:

将塑料复合材料卷材经过打孔处理后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即上述步骤2所得)压痕、切片、折盒、中缝焊接,即得结构三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得的铝塑无菌包装盒;

其中,压痕、切片、折盒、中缝焊接采用的设备及的操作均如实施例1。

实施例4

1、结构四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

图5为实施例4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51为聚丙烯薄膜、52为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53为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54为聚丙烯片材、55为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56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57为铝箔、58为聚氨酯粘合剂层和59为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

本实施例的聚丙烯薄膜的厚度、聚丙烯片材的材质和厚度、铝箔的厚度均与实施例1相同。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厚度为25nm。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或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的原料组分和厚度与实施例1相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的厚度为10nm。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的厚度为10nm。聚氨酯粘合剂层的厚度为1μm。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厚度为30μm。

2、结构四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制备:

(1)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一侧,与聚丙烯片材的一侧经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在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和聚丙烯片材的中间形成一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制得塑料复合材料卷材;

本实施例的铝塑无菌包装盒为罐头的包装盒,则需要在塑料复合材料卷材上进行压痕成撕口虚线,以便撕口打开罐头食品;压痕形成撕口虚线所采用的设备为卷对卷压痕设备,其操作和条件为本领域常规;

(2)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的另一侧,通过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形成一聚丙烯薄膜;

(3)经共挤出工艺,在聚丙烯片材的另一侧与铝箔的中间依次形成一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其中,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与聚丙烯片材相连接,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与铝箔相连接;

(4)步骤(3)铝箔的另一侧,与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的经干式复合连接,在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和铝箔的中间形成一聚氨酯粘合剂层;

步骤(1)中,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在进行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前,先进行里印。里印的操作和条件均与实施例3相同。

步骤(1)中,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的工艺与实施例3的步骤(1)中的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的工艺相同。

步骤(2)中,流延挤出复合工艺的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步骤(3)中,共挤出工艺与实施例3的步骤(3)中的共挤出工艺相同。

步骤(4)中,干式复合连接所采用的设备为干式复合机,干式复合连接的工艺按下述步骤进行:将聚氨酯粘结剂涂布到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上,经烘箱干燥后,再通过干式复合工艺与铝箔贴合。

3、结构四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备铝塑无菌包装盒:

将塑料复合材料卷材经过压痕虚线处理后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即上述步骤2所得)压痕、切片、折盒、中缝焊接,即得结构四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得的铝塑无菌包装盒;

其中,压痕、切片、折盒、中缝焊接采用的设备及的操作均如实施例1。

实施例5

1、结构五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

图6为实施例5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61为聚丙烯薄膜、62为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63为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64为聚丙烯片材、65为聚氨酯粘合剂层、66为铝箔、67为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68为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和69为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

聚丙烯薄膜的厚度、聚丙烯片材的材质和厚度、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或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的原料组分和厚度、铝箔的厚度均与实施例1相同。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材质(厚度为30nm)、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厚度均与实施例3相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的厚度为15nm。聚氨酯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μm。

2、结构五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制备:

(1)在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一侧,与聚丙烯片材的一侧经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在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和聚丙烯片材的中间形成一第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制得塑料复合材料卷材;

本实施例的铝塑无菌包装盒为罐头的包装盒,则需在塑料复合材料卷材上进行压痕成撕口虚线,以便撕口打开罐头食品;具体的压痕成撕口虚线的操作和条件与实施例4相同;

(2)步骤(1)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另一侧,通过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形成一聚丙烯薄膜;

(3)在聚丙烯片材的另一侧,与铝箔经干式复合连接,在聚丙烯片材和铝箔的中间形成一聚氨酯粘合剂层;

(4)经共挤出工艺,步骤(3)铝箔的另一侧与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的中间依次形成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和一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其中,第二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与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相连接,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与铝箔相连接;

步骤(1)中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的操作和条件、步骤(4)中共挤出工艺的操作和条件均与实施例3相同。

步骤(1)中,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在进行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前,先进行里印。里印的操作和条件均与实施例3相同。

步骤(2)中,流延挤出复合工艺的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步骤(3)中,干式复合连接所采用的设备为干式复合机,干式复合连接按下述步骤进行:将聚氨酯粘结剂涂布到聚丙烯片材上,经烘箱干燥后,再通过干式复合工艺与铝箔贴合;或者将聚氨酯粘结剂涂布到铝箔上,经烘箱干燥后,再通过干式复合工艺与聚丙烯片材贴合。

3、结构五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备铝塑无菌包装盒:

将塑料复合材料卷材经过压痕虚线处理后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即上述步骤2所得)压痕、切片、折盒、中缝焊接,即得结构五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得的铝塑无菌包装盒;

其中,压痕、切片、折盒、中缝焊接采用的设备及的操作均如实施例1。

实施例6

1、结构六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

图7为实施例6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其中,71为聚丙烯薄膜、72为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73为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74为聚丙烯片材、75为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76为铝箔、77为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和78为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

聚丙烯薄膜的厚度、聚丙烯片材的材质和厚度、铝箔的厚度均与实施例1相同。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材质和厚度和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厚度均与实施例3相同。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层的厚度为15nm。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的厚度为2μm。

2、结构六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的制备:

(1)在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一侧,与聚丙烯片材的一侧经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在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和聚丙烯片材的中间形成一丙烯乙烯聚合树脂层,制得塑料复合材料卷材;

本实施例的铝塑无菌包装盒为罐头的包装盒,则需在塑料复合材料卷材上进行压痕成撕口虚线,以便撕口打开罐头食品;具体的压痕成撕口虚线的操作和条件与实施例4相同;

(2)步骤(1)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的另一侧,通过流延挤出复合工艺形成一聚丙烯薄膜;

(3)在步骤(2)聚丙烯片材的另一侧,与铝箔经干式复合连接,在聚丙烯片材和铝箔的中间形成一第一聚氨酯粘合剂层;

(4)在步骤(3)铝箔的另一侧,与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经干式复合连接,在铝箔和第二流延聚丙烯薄膜的中间形成一第二聚氨酯粘合剂层。

步骤(1)中,第一流延聚丙烯薄膜在进行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工艺前,先进行里印。里印的操作和条件均与实施例3相同。

步骤(1)中挤出流延复合热合连接的操作和条件与实施例3相同。

步骤(2)中,流延挤出复合工艺的步骤和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

步骤(3)中和步骤(4)中干式复合连接的操作和条件均与实施例4相同。

3、结构六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备铝塑无菌包装盒:

将塑料复合材料卷材经过压痕虚线处理后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即上述步骤2所得)压痕、切片、折盒、中缝焊接,即得结构六的铝塑无菌包装材料制得的铝塑无菌包装盒;

其中,压痕、切片、折盒、中缝焊接采用的设备及的操作均如实施例1。

效果实施例1

表1

本发明实施例1~6的产品与现有技术中纸铝塑无菌包装盒的杀菌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如表1所示,由此可知,本发明的杀菌时间明显比现有技术中纸铝塑无菌包装盒的杀菌时间少。

本发明实施例1~6的铝塑无菌包装盒不仅可进行蒸气杀菌,还可进行高温水煮或喷淋杀菌(耐高温121℃蒸煮);温度均匀,杀菌过程无死角、更加彻底,可保证产品100%安全,从而使食品可长期储存;杀菌过程中传热速度快,杀菌时间短(杀菌过程中,升温、保温和降温时间可仅为50~75min),包装盒还不易水渗透;其内壁可无需添加塑化剂,无重金属元素,更加安全、卫生、环保,运输成本较低;其外观印刷靓丽、美观,可提高购买欲望;其使用方便;其密封好,具有低透氧设计科学,可有效防止盒内食品的氧化,便于食品长期储存,在不加添加剂和防腐剂的情况下,可使饮料或固态食品常温保存24个月;其开口或撕口更加方便,成本低廉、外观美观大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