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面亚光聚酯薄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63856阅读:101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聚酯薄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单面亚光聚酯薄膜。



背景技术:

聚酯薄膜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亚光面的聚酯薄膜因其独特的低光泽度,具有朦胧感和艺术性,且具有高雾度、良好的镀铝和印刷性能等特性,深得人们的青睐。

现有技术中已有很多针对亚光聚酯薄膜的研发,其中大部分的研究方向为在保持普通聚酯薄膜优越的化学物理性能的前提下降低聚酯薄膜光泽度。

中国专利201110353645.X公开了一种亚光聚酯薄膜的制备方法,该专利制备出的聚酯薄膜为双面亚光聚酯薄膜,且膜厚仅在20~100μm范围内,其应用范围单一,无法广泛使用。

中国专利200410016500.0公开了一种至少单面亚光的聚酯薄膜及其生产方法,该专利虽然利用共挤成型的方式使亚光表面A层通过复合表面C层实现了功能多样化,然而需要有中间B层作为连接层,需通过三个螺旋挤出机制备,工艺复杂,同时其产品使用范围只限于包装领域。

中国专利200810015273.8公开了一种单面亚光聚酯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中的亚光层通过添加尼龙高聚物以达到亚光效果,然而于中振在《界面粘结对PET/尼龙66共混物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这一文献表明,由于尼龙和PET相容性差,导致PET容易发脆,影响生产良品率,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另外,该专利的第二膜层限于高透明层,其必须使用涂覆或电晕处理,这将增加第二膜层的表面张力和粗糙度,从而影响最终产品性能。

市面上仍没有理想的单面亚光聚酯薄膜,其同时具有优异的亚光效果和机械性能,且应用范围广、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单面亚光聚酯薄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单面亚光聚酯薄膜,其具有由亚光膜层和基膜层复合而成的共挤双层结构,所述基膜层选自白色层、有色层、热封层和普通聚酯膜层中的其中一种,所述亚光膜层的光泽度<80%,表面粗糙度Ra为0.2~0.8μm。具体地,基膜层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多种不同功能的聚酯薄膜,从而进一步扩大该单面亚光聚酯薄膜的使用范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亚光膜层的光泽度<30%,再进一步地,所述亚光膜层的光泽度<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单面亚光聚酯薄膜的厚度为12~350μm,优选为150~350μm,进一步优选为200~350μm。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亚光膜层的厚度占单面亚光聚酯薄膜总厚度的5~35%。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该单面亚光聚酯薄膜的表面还设有电晕处理层或表面涂层。具体地,所述电晕处理层的电晕值为48~56达因,所述表面涂层所用的涂覆液种类可选自丙烯酸类、聚氨酯类、环氧树脂类、聚酯类、酚醛树脂类的其中一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单面亚光聚酯薄膜在保持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的基础上,通过优化亚光膜层及其与基膜层双层共挤成型的制备工艺,扩大了基膜层可选用的种类,包括白色层、有色层、热封层和普通聚酯膜层,从而使得该单面亚光聚酯薄膜应用范围广。本实用新型可根据需要进行涂覆和电晕处理,进一步扩大其使用范围。本实用新型制备得的单面亚光聚酯薄膜的厚度范围广,性能稳定。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包装、标签、家私转印及LED灯的扩散用途等。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层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发明创造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

参照图1,一种单面亚光聚酯薄膜,其具有由亚光膜层1和基膜层2复合而成的共挤双层结构,所述基膜层2选自白色层、有色层、热封层和普通聚酯膜层中的其中一种,所述亚光膜层1的光泽度<80%,表面粗糙度Ra为0.2~0.8μm。具体地,基膜层2可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多种不同功能的聚酯薄膜,从而进一步扩大该单面亚光聚酯薄膜的使用范围。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亚光膜层1的光泽度<30%,进一步地,所述亚光膜层1的光泽度<10%。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单面亚光聚酯薄膜的厚度为12~350μm,优选为150~350μm,进一步优选为200~350μm。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亚光膜层1的厚度占单面亚光聚酯薄膜总厚度的5~35%。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该单面亚光聚酯薄膜的表面还设有电晕处理层或表面涂层。

本实用新型的制备工艺如下:

(1)混料过程:通过皮带秤精准称量各各原料组分的重量,然后混合下料至挤出机中;

(2)将挤出机的温度控制在 230~300℃范围内,搅拌,使原料充分混合熔融,然后将熔体在冷鼓上高压附膜铸片,得半成品;

(3)上述半成品通过红外及预热辊预热到超过聚酯的玻璃化温度后,在红外灯照射条件下以纵向拉伸比为2~4倍进行纵向拉伸,冷却定型,再经过预热辊预热后以横向拉伸比为2~5倍进行横向拉伸,在温度为150~~240℃下定型,后进行冷却、收卷,得单面亚光聚酯薄膜成品。

进一步地,步骤(3)纵向拉伸后还包括电晕或涂覆处理、干燥处理。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