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粒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35246发布日期:2018-12-11 21:53阅读:6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料粒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塑料半成品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塑料粒子。



背景技术:

塑料粒子,是塑料颗粒的俗称,是塑料以半成品形态进行储存、运输和加工成型的原料,塑料是一类高分子材料,以石油为原料可制得乙烯、丙烯、氯乙烯、苯乙烯等,这些物质的分子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反应生成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即高分子,各种塑料(农膜、编织袋、方便袋、饮料瓶、塑料盆桶、旧凉鞋等),从清洗到制成颗粒均为机械操作,目前,一般的塑料粒子都会出现外观不规则、粒子不均匀、很难计算粒子个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外形规则、结构简单的塑料粒子。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塑料粒子,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柱状,所述本体包括一外环,外环的横截面为波浪形,所述外环内有一圆环,所述圆环内有一多面体柱,所述外环与圆环、圆环与多面体柱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所述外环、圆环和多面体柱内有中空玻璃珠。

优选的,所述圆环的外侧面上有若干凸棱,所述凸棱位于相邻两个连接轴之间。

优选的,所述外环的外表面有一层耐火阻燃层。

优选的,所述耐火阻燃层外有抑烟剂膜层,耐火阻燃层与抑烟剂膜层之间通过胶黏剂连接。

优选的,所述中空玻璃珠的直径为12-18μm。

优选的,所述外环内填充有玻璃纤维束,所述玻璃纤维束的直径为2-5μm。

优选的,所述外环的外侧面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在外侧面上呈井字形排布。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本体包括一外环,外环的横截面为波浪形,外环内有一圆环,圆环内有一多面体柱,外环与圆环、圆环与多面体柱之间通过连接轴连接,采用波浪形的外环,提高了塑料粒子的表面积,提高了外环、圆环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提高了塑料粒子的整体强度,圆环内设置多面体柱,进一步提高了塑料粒子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也提高了多面体柱与圆环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外环、圆环和多面体柱内有中空玻璃珠,中空玻璃珠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塑料粒子的整体强度。

2、本实用新型中圆环的外侧面上有若干凸棱,凸棱位于相邻两个连接轴之间,圆环的外侧面设有若干凸棱,提高了圆环的强度和硬度,凸棱位于两个连接轴之间,进一步提高了塑料粒子的整体强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环及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环,2圆环,3多面体柱,4连接轴,5凸棱,6耐火阻燃层,7 抑烟剂膜层,8玻璃纤维束,9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塑料粒子,包括本体,本体为柱状,本体包括一外环1,外环1的横截面为波浪形,外环1内有一圆环2,圆环2内有一多面体柱3,外环1与圆环2、圆环2与多面体柱3之间通过连接轴4连接,采用波浪形的外环1,提高了塑料粒子的表面积,提高了外环1、圆环2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提高了塑料粒子的整体强度,圆环2内设置多面体柱3,进一步提高了塑料粒子的强度和硬度,同时也提高了多面体柱3与圆环2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外环1、圆环2和多面体柱3内有中空玻璃珠,中空玻璃珠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塑料粒子的整体强度,本实施例中中空玻璃珠的直径为12-18μm,本实施例中中空玻璃珠的直径有选为16μm。

本实施例中圆环2的外侧面上有若干凸棱5,凸棱5位于相邻两个连接轴4 之间,圆环2的外侧面设有若干凸棱5,提高了圆环2的强度和硬度,凸棱5位于两个连接轴4之间,进一步提高了塑料粒子的整体强度。

本实施例中外环1的外表面有一层耐火阻燃层6,耐火阻燃层6的结构设计,提高了塑料粒子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耐火阻燃层6外有抑烟剂膜层7,耐火阻燃层6与抑烟剂膜层7 之间通过胶黏剂连接,抑烟剂膜层7的结构设计,降低了塑料粒子燃烧后产生的烟雾量,提高了使用安全性,耐火阻燃层6和抑烟剂膜层7之间通过胶黏剂连接,层与层之间的连接更紧密,本实施例中的胶黏剂为阻燃胶黏剂,进一步提高了塑料粒子的阻燃性能,进一步提高了塑料粒子的使用安全性。

本实施例中外环1内填充有玻璃纤维束8,玻璃纤维束8的结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塑料粒子的硬度,玻璃纤维束8的直径为2-5μm,将玻璃纤维束8的直径控制在此范围内,不会增加塑料粒子的厚度,不会增加生产成本,而且还能确保塑料粒子的硬性,本实施例中玻璃纤维束8的直径有选为4μm。

本实施例中外环1的外侧面有加强筋9,加强筋9在外侧面上呈井字形排布,采用此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塑料粒子的抗拉伸性能和硬度,井字形排列,结构简单,生产更方便。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