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热膜复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454408发布日期:2019-04-20 03:06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电热膜复合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复合机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电热膜复合机。



背景技术:

电热膜用于地暖、桌面暖手垫等发热源,现有电热膜制作一般在塑料膜上先印刷上一条条平行的碳发热条,再在平行碳发热条的两侧各印刷一条银条作为导线,把碳发热条的两端与电源两级接通,使碳发热条发热,然而银条连接碳发热条较多,电流通电量大,往往容易烧毁银条,因此为了使电热膜不容易烧毁,现有电热膜在印刷后的电热膜的再附上一条铜条,在铜条外再附上一层塑料薄膜。

然而现有电热膜附铜条一般先把印刷好后的电热膜平铺,人工粘贴铜条和塑料膜,其效率十分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电热膜加工所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附膜铜条至电热膜银条上电热膜复合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实现的:一种电热膜复合机,包括:复合装置,所述的复合装置包含机架,机架上固定有加热辊、电热膜卷料、塑料膜卷料、铜条卷料,其中,所述的加热辊为两根,分别为上加热辊和下加热辊,上加热辊和下加热辊呈上下设置,且上加热辊和下加热辊相对面接触,所述的电热膜卷料和所述的塑料膜卷料两者分别绕着上加热辊和下加热辊从上加热辊和下加热辊的接触面穿过,所述的铜条卷料最少为两个,铜条卷料也从上加热辊和下加热辊的接触面穿过,且铜条卷料处于电热膜卷料和塑料膜卷料之间并与电热膜卷料上的银条相对;收料装置,所述的收料装置用于收卷电热膜卷料、塑料膜卷料、铜条卷料三者复合后的电热膜;检验装置,所述的检验装置处于复合装置和收料装置之间,电热膜卷料、塑料膜卷料、铜条卷料三者复合后的电热膜先进过检验装置检验再由收料装置进行收卷;以及,控制装置,所述的控制装置控制着加热辊发热及收料装置和检验装置运行。

本实用新型电热膜复合机通过加热辊来复合电热膜卷料和塑料膜卷料,同时由于铜条卷料处于电热膜卷料和塑料膜卷料之间也同时被复合,制作成现有常见的电热膜,并通过检验装置检验是否合格,由收料装置进行收卷。

进一步地,所述的电热膜卷料和所述的塑料膜卷料分设在加热辊的两侧,且所述的铜条卷料与所述的电热膜卷料设在同侧。上述设计是为了便于电热膜卷料、塑料膜卷料、铜条卷料三者过料,使三者可以较为方便的通过上加热辊和下加热辊的接触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机架其上还设有若干过渡辊和若干涨紧装置,过渡辊和涨紧装置配合着电热膜卷料、塑料膜卷料、铜条卷料过料使用。上述设计为了防止拉断,且也为了便于走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收料装置包括架体、成品收卷座和过渡辊Ⅰ,其中,成品收卷座和过渡辊Ⅰ固定在架体上,所述的收卷座上还设有纠偏装置。上述结构较为合理,增加纠偏装置是为了防止收料时电热膜跑偏,当然纠偏装置也是一种常见部件,可以直接购买。

进一步地,所述的检验装置包括检验台,检验台由空心的矩形体和矩形体下方的支撑架构成,其矩形体的台面为玻璃面,矩形体的底面顶部设有灯源,所述检验台的两侧还各设过渡辊Ⅱ。上述结构合理。

进一步地,所述的铜条卷料增加时需要成双数的往上增加。这是由于电热膜卷料上均是两条银条的,为了加快生产速度,可以在电热膜卷料设置多组银条。

进一步地,所述的铜条卷料活动固定在机架上,且各铜条卷料均可移动。上述设计是为了配合生产,由于电热膜卷料上的银条增加,电热膜卷料宽度也会增大,铜条卷料就需要进行调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机械式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填补了电热膜铜条和电热膜卷料及塑料膜卷料复合时无专业机器来进行的空白。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热膜复合机加工时的走线剖视图。

附图标记:1、复合装置;102、机架;103、加热辊;104、电热膜卷料;105、塑料膜卷料;106、铜条卷料;107、上加热辊;108、下加热辊;2、收料装置;201、架体;202、成品收卷座;203、过渡辊Ⅰ;3、检验装置;301、检验台;302、灯源;303、过渡辊Ⅱ;304、支撑架;4、过渡辊;5、涨紧装置;6、升降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侧”、“右侧”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热膜复合机包括复合装置1、收料装置2和检验装置3,上述复合装置1又包含一机架102,该机架102中空,机架102中部固定有一加热辊103,加热辊103由上加热辊107和下加热辊108组成,上加热辊107和下加热辊108呈上下设置,且上加热辊107和下加热辊108优选由升降气缸6带动,使上加热辊107和下加热辊108可以移动,加工时上加热辊107和下加热辊108相对面需要接触到,通过上加热辊107和下加热辊108加热来复合电热膜,进一步地,上述加热辊103左侧的机架102上固定有电热膜卷料104和铜条卷料106,其中,铜条卷料106最少为两个,每次增加最少为两个,本实用新型优选为四个,铜条卷料106处于电热膜卷料104的顶部,而加热辊103右侧的机架102上固定有塑料膜卷料105,并且电热膜卷料104、铜条卷料106和塑料膜卷料105之间的机架102上还固定有配合三者过料的过渡辊4和涨紧装置5,结合图2说明,上述塑料膜卷料105经过过渡辊4和涨紧装置5后绕着上加热辊107顶部绕着上加热辊107右侧后从上加热辊107和下加热辊108的接触面穿过,电热膜卷料104通过另一组过渡辊4和涨紧装置5先绕道下加热辊108左侧在转头绕着下加热辊108右侧从上加热辊107和下加热辊108的接触面穿过,铜条卷料106也从上加热辊107和下加热辊108的接触面穿过,且铜条卷料106处于电热膜卷料104和塑料膜卷料105之间并与电热膜卷料104上的银条相对,这样上加热辊107和下加热辊108复合电热膜卷料104、塑料膜卷料105、铜条卷料106后的电热膜过另外的过渡辊4往检验装置3输送,该检验装置3包括检验台301,检验台301由空心的矩形体和矩形体下方的支撑架304构成,其矩形体的台面为玻璃面,矩形体的底面顶部设有灯源302,电热膜过玻璃面顶部及矩形体两侧的过渡辊Ⅱ303至收料装置2处,该收料装置2包括架体201、成品收卷座202和过渡辊Ⅰ203,其中,成品收卷座202和过渡辊Ⅰ203固定在架体201上,电热膜过过渡辊Ⅰ203由成品收卷座202收料,上述过渡辊4、过渡辊Ⅰ203、过渡辊Ⅱ303为相同装置,只是为了区别命名为三个名称;

当然了上述结构中,成品收卷座202上还设有纠偏装置,这样设置能使铜条卷料106始终对准电热膜卷料104上的银条,电热膜卷料104、铜条卷料106和塑料膜卷料105通过上、下两个加热辊碾压使三者复合在一起形成成品电热膜,上述纠偏装置为现有技术,可直接购买;而电热膜卷料104、塑料膜卷料105也最好固定在一个单独的座体上,由该座体与机架102固定,同时该座体上也最好固定有纠偏装置。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热膜复合机把印刷好银条的电热膜卷料104通过涨紧装置5和若干过渡辊4从下加热辊108的右侧至下加热辊108的左侧并反转后紧贴着下加热辊108按逆时针方向滚动进入上、下加热辊之间的接触面,同时把塑料膜卷料105通过涨紧装置5和若干过渡辊4从上加热辊107的左侧紧贴着上加热辊107按顺时针方向滚动进入上、下加热辊之间的接触面,四个铜条卷料106通过涨紧装置5和若干过度辊4进入上、下加热辊之间的接触面,并且处在塑料膜卷料105和电热膜卷料104之间,每条铜条对准电热膜卷料104上的一条银条,由于塑料膜卷料105和电热膜卷料104的座体上都设有纠偏装置,能使铜条始终对准电热膜卷料104上的银条,电热膜卷料104、铜条卷料106和塑料膜卷料105通过上、下两个加热辊碾压即使三者复合在一起形成成品电热膜,成品电热膜通过检验装置3后经收料装置2收卷成成品,而检验台301内设有灯源302,成品电热膜经过检验台301玻璃台面能清楚看到电热膜复合的好坏,以便用记号笔标记出不合格处,使用电热膜时可以剪裁掉,相比现有的人工复合铜条效率要高得多,当然了加工时由控制装置控制着加热辊1003发热及收料装置2和检验装置3运行;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四个铜条卷料106通过座体固定在机架102上,且固定时最好优选由两平行滑杆并通过螺纹杆连接在机架102左侧,通过螺纹杆一端的旋钮旋转可调节四个铜条卷料座之间的距离,可适合不同宽度电热膜的铜条复合,由于此技术为常用技术,故本实用新型只介绍各铜条卷料均可移动这一技术点。

作为优选,上述结构中,PET放卷卷径:600mm 、4组铜带放卷直径:350mm、收卷卷径:800mm 、材料宽幅1000mm、上、下加热辊使用拉杆式标准气缸TC160x50-50、复合最高温度150℃加热管加热、整机运行速度5-30米/分。

综上所述,通过机械式加工,提高加工效率,填补了电热膜铜条和电热膜卷料及塑料膜卷料复合时无专业机器来进行的空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变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