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臂式下料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8464阅读:17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摇臂式下料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摇臂式下料机。
摇臂式下料机具有操作安全、进料方便的特点,公知的摇臂式下料机均为液压驱动式,由液压装置驱动装有摇臂的立柱作上、下方向的往复运动,从而使装在摇臂上的打板完成往复冲程,这种液压驱动的摇臂式下料机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是液压装置需要同时驱动立柱和摇臂方能使打板完成往复冲程,显然,这种驱动方式功耗大;第二是打板的冲程大小是通过液压流量的调节来实现的,调节精度较难掌握,容易造成裁切过程中的过切和欠切现象;第三是液压装置一般配置飞轮,这一方面造成机型笨重,另一方面如果裁切阻力过大,致使飞轮停转,则要造成电机过载烧毁的后果。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裁切精度高、结构紧凑的摇臂式下料机。
这种摇臂式下料机的摇臂上设有被隔板分隔的上气缸和下气缸,并分别配有安装在一根活塞杆上的上活塞和下活塞,从上气缸内伸出的活塞杆上装有活塞行程调节套,打板则固定于下活塞,摇臂的前端还设有摇臂手柄和两位四通手控配气阀,该配气阀一通气源的供气管,二通上气缸和下气缸的上气室,三通上气缸的下气室,四通排气管。
上述技术解决方案的实质是将气动装置的执行器直接设置在摇臂上,并直接驱动打板完成上、下冲程,显然,这种方案功耗小,设计合理,而打板冲程的大小则由活塞行程调节套的位置来决定,且由两位四通手控配气阀来控制冲程的转换,这种方式操作方便,能有效地解决过切和欠切问题,裁切精度高,此外,本方案勿须配置飞轮,整机结构紧凑。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进一步阐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


图1本实用新型的整机结构图;图2气路原理图。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摇臂式下料机具有机台1、立柱2、摇臂3和打板4,其中摇臂3套装于安装在机台1的立柱2上,打板4设置在摇臂3上,且摇臂3上设有被隔板5分隔的上气缸6和下气缸7,并分别配有安装在一根活塞杆8上的上活塞9和下活塞10,从上气缸6内伸出的活塞杆8上装有活塞行程调节套11,打板4则固定于下活塞10,摇臂3的前端还设有摇臂手柄12和两位四通手控配气阀13,该配气阀13一通气源的供气管14,二通上气缸6和下气缸7的上气室15、16,三通上气缸6的下气室17,四通排气管18。按下配气阀13的操作手柄,供气管14同上气缸6和下气缸7的上气室15、16导通,排气管18同上气缸6的下气室17导通,打板4执行向下冲程,属工作冲程,当活塞行程调节套11碰及气缸盖19时,立即松手使配气阀13复位,此时上气缸6的下气室17进气,上气缸6和下气缸7的上气室15、16排气,打板4执行向上冲程,属复位冲程,这就是说工作冲程时,双气缸工作,复位冲程时,单气缸工作。活塞行程调节套11套装在活塞杆8上,滑动配合,并具有轴向定位的构件,最简单的轴向定位构件是定位螺钉20,为了防止活塞行程调节套11同气缸盖19碰撞时脱出,在活塞杆8的顶端设有垫片21和挡圈22。在活塞9、10同上、下气缸6、7的气缸壁及活塞杆8同隔板5和气缸盖19之间,要按常规技术设置动密封,此外,在互相套装且需静密封的构件之间也要按常规技术设置静密封。摇臂一般是套装并固定在立柱2上,此时,立柱2在机台1上是一可绕其轴线转动的构件,当然立柱2也可以是非转动件,此时,摇臂3同立柱2之间是动配合。此外,为了给摇臂3在机台1上确定一个恰当的初始位置,立柱2一般设有升降机构,最简单的是由手轮23操纵的螺纹副升降机构。使用时本实用新型只须将下料冲模安装在打板4的下面,通过操纵配气阀13即可对放置在机台1上的多层重叠的材料进行下料。
权利要求1.一种摇臂式下料机,具有机台、立柱、摇臂和打板,其中摇臂套装于安装在机台的立柱上,打板设置在摇臂上,其特征是摇臂(3)上设有被隔板(5)分隔的上气缸(6)和下气缸(7),并分别配有安装在一根活塞杆(8)上的上活塞(9)和下活塞(10),从上气缸(6)内伸出的活塞杆(8)上装有活塞行程调节套(11),打板(4)则固定于下活塞(10),摇臂(3)的前端还设有摇臂手柄(12)和两位四通手控配气阀(13),该配气阀(13)一通气源的供气管(14),二通上气缸(6)和下气缸(7)的上气室(15、16),三通上气缸(6)的下气室(17),四通排气管(1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是具有机台、立柱、摇臂和打板的摇臂式下料机,其中摇臂上设有被隔板分隔的上、下气缸,并配有安装在一根活塞杆上的上、下活塞,活塞杆上设有活塞行程调节套,打板则固定在下活塞上,此外摇臂前端还设有摇臂手柄和控制进、排气的两位四通配气阀,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是将气动装置的执行器直接设置在摇臂上,并直接驱动打板完成上、下冲程,且用活塞行程调节套控制冲程大小,显然本实用新型功耗小,裁切精度高,结构紧凑。
文档编号B30B1/00GK2293439SQ9721363
公开日1998年10月7日 申请日期1997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1997年3月31日
发明者杨维雄, 吴晓光 申请人:杨维雄, 吴晓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