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堆肥后熟桶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107阅读:5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有机堆肥后熟桶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堆肥后熟桶槽。
目前市售的有机堆肥有以传统堆肥法及高速发酵堆肥法制成的成品,高速发酵堆肥成品在发芽实验上发觉比传统堆肥发芽速率上相差很多,其主要原因是高速发酵堆肥尚未完全成分解腐熟之故,所以于栽种植物时的发芽速率较传统堆肥差,传统堆肥成品之所以能达到的分解腐熟而使栽种的植物发芽速率较快之故是因为作完熟处理,传统堆肥在完熟处理的技术上均以堆置为主,在堆置中,温度上升至70℃时即翻堆,其作用目的是为降温,避免微生物介质因温度过高而消灭(一般传统伯卡西生物性堆肥不得超过65℃~70℃,温度的限定依微生物介质不同而有不同而有不同限定),而其堆置方式通常使用不规则方式在露天或堆肥舍堆置,因此容易产生堆置堆体内外温度不均匀而造成品质不均匀情形,且传统堆肥于成品制作及后熟处理所需的时间皆较长,因而使制造成本无法降低;另外,一般市售有机废弃物高速发酵快速堆肥的成品虽然具有制造成本低而且快速的优点,但此种堆肥后的成品因微生物介质属于快速接种,堆肥成品并未臻于完全分解状态,是故仅能称作初发酵状况,有必要在成品后作后熟处理,以利堆肥成品达到完熟状态,以使其用于施肥时才不致造成植物根部损害。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堆肥后熟桶槽,将高速发酵后的堆肥已在完全搅拌均匀状况下的堆肥成品,投入本桶槽结构体内堆置,桶槽内分布设置有排、进气管,并由中央主排气管集而于桶部设具有活动盖板的出风口,以此设计,使其得于密闭状态下,微生物自行升温达到设定温度后,由进气管打入空气由排气管将桶槽内热气,利用热气上升原理由出风口排出,达到降温效果而使微生物在稳定温度中分解资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有机堆肥后熟桶槽,是由一电控盘控制整个机构的设定及自动运作的由一直立长桶槽状的主体配合一组排气机构与动力马达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主体底部接合有一底座,并设置动力马达,顶部设有入料口,而底部一侧设有以闸门控制的出料口,于本体内壁由上而下以特定间距区分段落而分设多个温湿感应器及洒水管,并于本体外依段落配设有多个进气管,而排气机构由一中空的主排气管置于主体中心位置,其底部与动力马达枢接,顶部延伸至主体顶部与固设于主体顶部外置管导通并形成一出风口,该主排气管上布连接有多个向下倾斜的副排气管,于每一副排气管上皆设有搅拌片。
主体的出料口内上方设有一向本体中心且略为向下倾斜的下料挡板,而于相对于出料口的内缘处设有一向下向出料口方向倾料的顺料斜板。
主体的进料口与外置管的出风口,皆设有可掀启式的活动盖板。
通过本实用新型有机堆肥后熟桶槽,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点,达到了上述创作的目的,藉本实用新型的运用可达到减少堆体所需面积、减少翻堆时的人工或铲车机具的成本,且不会因不规则的露天或堆肥舍的堆置而使堆置堆体内外温度不易掌控而造成品质不均匀现象,得达到后熟处理更方便且品质更精确优良的功效。本实用新型采长立桶槽,于桶槽由上而下以特定间距区分段落,而各段落设有温湿感应器,可设定资材温度、含水量要求在某一特定温度及湿度时,使桶槽内到达此设定温度及湿度时,即自动开启进气管打入空气或开启洒水管喷入水份,而若因堆肥批次的需要,亦可将各进、出气管路密闭达一设定时间,使桶槽内温度升高达到完全消灭微生物介质的效果(一般完全消灭微生物的条件约为70℃以上连续1小时,但仍需视微生物的特性而有不同)。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让于高速发酵后的堆肥已在完全搅拌均匀状况下(一般发酵时间在8~48小时完成)的堆肥成品(未完熟品)投入本桶槽结构体内堆置,桶槽内分布设置有排、进气管机构,并由排气机构中央主排气管汇集,于上方设具有活动盖板的出风口,其作用是使于密闭状态下微生物自行升温达到设定温度后,由进气管打入空气由排气客将热气利用热气上升原理,排出热气达到降温效果而使微生物在稳定温度中分解资材达到完全腐熟堆肥成品。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配设形态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俯视形态示意图。
请参阅
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桶槽的本体10是采直立圆桶型或直立方桶型,底部接合一底座30并设有一动力马达40,于本体10内设有一组排气机构20,主体10顶部设有可掀动盖板111的入料口11,于底部一侧设有以闸门控制的出料口12,该出料口12内上方设有一向本体中心且略为向下倾斜的下料挡板121,而于出料口12上方适当处设有一检视孔13,另于本体10内相对于出料口12的缘边设有一向下向出料口方向倾斜的顺料斜板122,其次,于本体10内壁由上而下以特定间距区分段落而分段多个温湿感应器15及洒水管16,并于本体外由上而下依感应器设置段落而配设有多个进气管14,而排气机构20是由一中空的主排气管21置于主体中央处,其底部与动力马达40枢接使其能通过马达驱动旋转,而顶部延伸至主体10外,并与固设于主体顶部中央的外置管23导通,该外置管23末端形成出风口231并设有活动盖板232,于主排气管21上布设连结有多个副排气管22,每一副排气管22皆向下倾斜,而管末端可呈Y字开叉状,且每一副排气管22上皆固设有搅拌片24,另于主体10外设有电控盘50用以设定控制整个桶槽结构的运作。以此组成的本实用新型能将在高速发酵后的堆肥经完全搅拌均匀状况下的推肥成品(未完熟品)由主体10顶部的入料口11投入主体内进行7~30天后熟处理(依所须的不同而有不同留置时间),主体10于进行后熟处理时各进、排气管路及进、出料口皆处于封闭状态,使其能于密闭状态下让微生物自行升温,待达到设定温度时,由温湿感应器15测知而由电控盘50控制,进气管14开启打入空气,同时排气机构20亦随之开启,并由动力马达40带动主排气管21旋动而通过副排敢管22上的搅拌片24对堆肥进行搅拌,使主体内堆肥的热气能充分经由各副排气管22集于主排气管21而利用热上升原理由出风口231排出主体外达到降温效果,使微生物在稳定温度中二次发酵分解资材;另外,因各种微生物需要温度及含有(湿度)不同,所以,主体10内各段落设置的温湿感应器15可预先设定检知温湿度,使其达到预设温度及湿度值时开启进、排气管路并进行搅拌,且于某段落感知湿充不足时,开启该段落洒水管16,藉此保持一定的温湿度,以利微生物活动分解资材;上述主排气管21的旋动且以副排气管22的搅拌片24对堆肥进行搅拌的动作可防止后熟过程中,排气管周遭因温度升高而造成碳化,同时于散气功效下让堆肥更均匀。
再请参阅
图1所示,利用本体10所设的检视孔13可以插管取样,先行检测确认后熟程度,待达到所求条件时,可开启出料口12以泄出成品(可以人工铲出或自动出料设计),而下料挡板121的设置可防止卸料时成品急速下料堆塞于出料口12,而顺料斜板122的设置则可让内侧成品易于出料;藉本实用新型的运用可达到减少堆体所需面积、减少翻堆时的人工或铲车机具的成本,且不会因不规则的露天或堆肥舍的堆置而使堆置堆体内外温度不易掌控而造成品质不均匀现象,得达到后熟处理更方便且品质更精确优良的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确实能达到预期的功效,完全解决常用的缺点,且未有任何的公开,符合实用新型新颖性及进步性要件,依法提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权利要求1.一种有机堆肥后熟桶槽,是由一电控盘控制整个机构的设定及自动运作的由一直立长桶槽状的主体配合一组排气机构与动力马达所构成;其特征在于该主体底部接合有一底座,并设置动力马达,顶部设有入料口,而底部一侧设有以闸门控制的出料口,于本体内壁由上而下以特定间距区分段落而分设多个温湿感应器及洒水管,并于本体外依段落配设有多个进气管,而排气机构由一中空的主排气管置于主体中心位置,其底部与动力马达枢接,顶部延伸至主体顶部与固设于主体顶部外置管导通并形成一出风口,该主排气管上布连接有多个向下倾斜的副排气管,于每一副排气管上皆设有搅拌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堆肥后熟桶槽,其特征在于主体的出料口内上方设有一向本体中心且略为向下倾斜的下料挡板,而于相对于出料口的内缘处设有一向下向出料口方向倾料的顺料斜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堆肥后熟桶槽,其特征在于主体的进料口与外置管的出风口,皆设有可掀启式的活动盖板。
专利摘要一种有机堆肥后熟桶槽,由主体配合一组排气机构与动力马达所构成;于主体内设有排气机构并与主体底部基座的马达枢接,主体顶部设有入料口,底部设有出料门,内壁面设有多个洒水管与温湿感应器,并配设有多个进气管;藉本实用新型可达到减少堆体所需面积、减少成本,且不会因不规则的露天或堆肥舍的堆置而使堆置堆体内外温度不易掌控而造成品质不均匀现象,得达到后熟处理更方便且品质更精确优良的功效。
文档编号C05F17/02GK2457154SQ00266
公开日2001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00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0年12月18日
发明者蓝文孝 申请人:辉盟兴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