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秸秆还田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7688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效秸秆还田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高效秸秆还田装置。其壳体内设有刀架,刀架上间隔均匀地固定若干切刀,切刀上方设有活动板,活动板的下表面上设有若干与下方切刀相对应的槽,活动板上方连接凸轮机构,凸轮机构与电机连接。电机带动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带动活动板作上下往返运动将秸秆向下压,间隔距离均匀的切刀将秸秆切为等长的秸秆段;其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生产效率高,可生产等长的秸秆段。
【专利说明】
高效秸秆还田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秸杆还田装置,属于农业机械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秸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杆(麦秸、玉米秸和水稻秸杆等)直接或堆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作物在生长过程中要不断消耗能量,也需要不断补充能量,不断调节土壤中水、肥、气、热的含量。秸杆中含有大量的新鲜有机物料,在归还于农田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解作用,就可以转化成有机质和速效养分。既改善土壤理化性状,也可供应一定的钾等养分。秸杆还田可促进农业节水、节成本、增产、增效,在环保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中也应受到充分重视。机械化秸杆还田包括秸杆粉碎还田、根茬粉碎还田、整杆翻埋还田、整杆编压还田等多种形式,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和保水、吸水、黏接、透气、保温等理化性状,增加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使大量废弃的秸杆直接变废为宝。玉米秸杆还田人工收获玉米果穗后,机械粉碎玉米秸杆,或机械联合收获,同时粉碎秸杆,补施氮磷肥后深耕翻埋,整地后播种小麦。该技术适宜南北方玉米产区,人工收获玉米果穗后,高柱犁直接翻埋玉米整秸杆技术,适宜北方旱作区玉米单季产区。玉米根茬还田玉米收获后,玉米秸杆用于加工饲料或生活燃料。用根茬粉碎机将直立在垄上的玉米根茬破茬粉碎后,均匀混拌于10厘米的耕层中。传统的玉米还田装置将秸杆粉碎时往往会产生长短不一的物料,导致接下来的工序受到影响,并且机器运转时的额外功较多,出料也慢。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传统传统秸杆还田装置产生的物料长短不一、生产效率低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秸杆还田装置,其可高效生产等长的秸杆段。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其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刀架,刀架上间隔均匀地固定若干切刀,切刀上方设有活动板,活动板的下表面上设有若干与下方切刀相对应的槽,活动板上方连接凸轮机构,凸轮机构与电机连接,电机设置在壳体上。
[0005]稻杆通过进料口送入壳体内到达切刀上方,启动电机带动凸轮机构,凸轮机构带动活动板作上下往返运动将秸杆向下压,间隔距离均匀的切刀将秸杆切为等长的秸杆段,稻杆段向下掉入出料口出料。
[000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维修保养方便,生产效率高,可生产等长的稻杆段。
【附图说明】
高效秸秆还田装置的制造方法附图
[000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中1.壳体,2.进料口,3.出料口,4.刀架,5.切刀,6.活动板,7.凸轮机构,8.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10]图1中,进料口2与壳体I连接,出料口3与壳体I连接,刀架4与壳体I连接,切刀5与刀架4连接,活动板6与凸轮机构7连接,凸轮机构7与电机8连接,电机8与壳体I连接。
【主权项】
1.一种高效秸杆还田装置,其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其特征是:所述的壳体内设有刀架,刀架上间隔均匀地固定若干切刀,切刀上方设有活动板,活动板的下表面上设有若干与下方切刀相对应的槽,活动板上方连接凸轮机构,凸轮机构与电机连接,电机设置在壳体上。
【文档编号】A01D82/00GK205694382SQ201620358184
【公开日】2016年11月23日
【申请日】2016年4月26日
【发明人】时承元
【申请人】金湖县金沃现代农业设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