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业废水浓缩液干燥生产蛋白饲料节能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864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发酵工业废水浓缩液干燥生产蛋白饲料节能新工艺的制作方法
发酵工业(酒精、味精、酵母等)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通常采用蒸发浓缩处理,获得浓缩液(以下简称浓缩液),浓缩液干燥制成蛋白质饲料。以酒精糟为例,其生产工艺见


图1。
酒糟浓缩液和酒糟中分离出的湿渣与大量的干燥后的产品(DDGS)混合配制成含水分35%的湿料,然后干燥成产品。也有将浓缩液喷雾干燥制成DDS产品。干燥是耗能大的生产工序,而产品是含蛋白25%~~30%价廉的蛋白饲料。因没有经济效益国内多数酒精企业清液浓缩、干燥工艺多未能使用。
本项发明节能工艺是将浓缩液干燥与未被利用的蛋白质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将浓缩液与未被利用的蛋白质配制成含水分35%~~40%的固体发酵培养基,浓缩液中的干固物和水分皆是固体发酵培养基的必要组分。通过预处理及微生物发酵作用,将未被利用的蛋白质中的抗营养因子(毒素)破坏,成为无害的、易被动物吸收的营养成分。发酵产品产量倍增,单位产品的干燥能耗减半,达到节能,且产品蛋白含量可高于酒糟蛋白。
本项发明的具体操作是生产工艺见图2将浓缩液与未被利用的、价廉的蛋白质资源混合配制成固体发酵培养基,固体发酵培养基经发酵前预处理和发酵、干燥、粉碎等处理后制成酵母饲料,其粗蛋白在40%~~60%。经过这样处理后未被利用的蛋白质资源中毒素被去除,消化利用率提高,成为集蛋白、酶、促生长因子与微生物于一体的高附加值的优质蛋白质饲料。在此过程中产品干燥时蒸发除去的水分与浓缩液直接干燥一样,就是去除浓缩液中的水分。发酵产品干基中浓缩液的干固物占40%~~50%。最后的结果是干燥除去同量的水分产品数量增多一倍以上。单位产品能耗下降,从而创造经济效益。
未被利用的、价廉蛋白质资源主要有有毒的植物蛋白如棉籽、菜籽、茶籽、蓖麻籽饼粕;动物难以吸收利用的屠宰业下脚料血粉、角质蛋白、羽毛粉、胶原蛋白等。
实施例1淀粉酒精糟浓缩液(含干固物45%PH6.5)1000kg,棉籽粕200kg,菜籽粕150kg,干血粉100kg、羽毛粉50kg混合均匀,预处理后接上菌种2kg,发酵、干燥、粉碎制成含粗蛋白43%的酵母饲料1000kg实施例2糖蜜酒精酒糟浓缩液(含干固物65%,PH6.5)700kg,菜籽粕250kg,蓖麻籽粕250kg混合均匀,预处理后接上2kg菌种后发酵、干燥、粉碎制得含蛋白40%酵母饲料1000kg。
实施例3除盐味精废水浓缩液(含干固物65%,PH6.5)700kg,啤酒干糟500kg,菌种2kg,混合均匀后发酵、干燥、粉碎制得含粗蛋白45%的牛用酵母饲料1000kg。
实施例4面包酵母废水浓缩液(含干固物65%,PH6.0)700kg,菜籽粕250kg,棉籽粕250kg,混合均匀,预处理后接上2kg菌种发酵、干燥、粉碎制得含粗蛋白40%的酵母饲料1000kg。
权利要求
本发明涉及酒精、味精、酵母等发酵工业废水浓缩液(以下简称浓缩液)生产蛋白质饲料(酵母饲料)节能新工艺,其特征是将浓缩液的干燥与未被合理利用的蛋白质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原料和能量的合理多层次的利用,生产出更多的高蛋白饲料产品,从而达到节能干燥之目的。1.一种浓缩液生产蛋白饲料的节能工艺,其特征是将浓缩液与未被合理利用的蛋白质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浓缩液与这些资源配制成固体发酵培养基,浓缩液中的水分和干固物都是固体发酵培养基中的必要组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工艺,其特征是浓缩液与未被利用的蛋白质资源组成固体发酵培养基,这些未被利用的固体发酵培养基有植物蛋白,如棉、菜、茶籽等有毒饼粕;有血粉、毛发等直接饲用利用率低的动物蛋白。将这些植物蛋白、动物蛋白与浓缩液(含菌体蛋白)按营养学氨基酸互补的原理配制成固体发酵培养基,通过预处理及微生物酶解作用,去除毒性,减少粗纤维含量,提高蛋白饲料利用率。
3.根据权利要求1和权利要求2,其特征是发酵产品干燥时蒸发除去的水分就是浓缩液中水分,发酵产品干固物中约有40%~~50%是浓缩液的干固物,产品增倍,因此单位产品干燥耗能要比浓缩液直接干燥省一半以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酒精、味精、酵母等发酵工业废水浓缩液干燥生产蛋白饲料的节能新工艺,其特征是将浓缩液的干燥与尚未被利用的蛋白资源开发利用相结合。将浓缩液与未被利用的蛋白质按营养学原理配制成固体发酵培养基,其水分含量在35%~40%,浓缩液中的干固物和水分皆是固体发酵培养基的必要组分。通过预处理及微生物发酵作用,将未被利用的蛋白质中的抗营养因子(毒素)破坏,成为无毒的及易被动物吸收利用的营养成分。通过这样处理不仅是单位产品能耗减半,达到节能目的,而且产品粗蛋白含量远高于酒糟蛋白饲料(DDGS)。
文档编号A23K1/06GK1628542SQ200310117420
公开日2005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18日
发明者李红光, 叶延生 申请人:李红光, 叶延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