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营养钵移栽打穴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14阅读:6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棉花营养钵移栽打穴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棉花营养钵移栽时用来在田间掘出移栽穴的打穴机。
背景技术
为了缩短棉花在大田的生长期,人们先将棉籽插入一圆柱形上块即“营养钵”中发芽生长,待苗长到一定程度后再按一定距离挖出穴塘,将此苗的“营养钵”移栽到大田的穴塘中。这种农艺方法由于产量高,已在生产中广泛应用。营养钵移栽至大田中一般有二种方法,一是开沟,在大田中开沟,然后将带苗的营养钵置于沟内,复上;二是在田内应用揪或手工挖穴筒挖出圆穴,将带苗营养钵放入圆穴,再复土。第二种方法应用较广,使用人工挖穴,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株距、行距控制不准。
鉴于以上情况,棉花营养钵移栽时,急需要一种挖穴的机械,只是国内目前还没有用于棉花营养钵移栽的打穴机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人工挖穴移栽棉花营养钵生产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株距、行距控制不准之不足,而提供一种与拖拉机配套使用的机械化打穴机械。它可以高效率地打制棉花移栽用的圆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措施如下棉花营养钵移栽打穴机,包括齿轮减速箱,套筒、打穴筒,齿轮减速箱由拖拉机输出传动轴带动,挂板前端固定连接在拖拉机的后箱拖挂上,齿轮减速箱固定在挂板上,挂板的二侧面用杆固定在机架上,齿轮减速箱的输出轴上接曲杆轴,驱动杆上端设套夹套在曲杆轴上,驱动杆的下端与打穴筒铰接在一起,打穴筒套在套筒中,滑条固定在二机架间,套筒上设滑耳,滑耳套在滑条上。
所述在曲杆轴上加装偏心轮。
所述曲杆轴的轴承座设在机架上。
所述机架二端的下部设计为船形滑脚。
本实用新型的突出效果是由于采用了机械作业打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大,株距、行距在机械的控制下严格准确。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见图1、2,棉花营养钵移栽打穴机,包括齿轮减速箱,套筒、打穴筒,其特征在于齿轮减速箱1由拖拉机输出传动轴2带动,挂板3前端固定连接在拖拉机的后箱拖挂上,齿轮减速箱1固定在挂板3上,挂板3的二侧面用杆固定在机架4上,齿轮减速箱1的输出轴上接曲杆轴5,驱动杆6上端设套夹7套在曲杆轴5上,驱动杆6的下端与打穴筒8铰接在一起,打穴筒8套在套筒9中,滑条10固定在二机架4间,套筒9上设滑耳11,滑耳11套在滑条10上。在曲杆轴5上加装偏心轮12。机架4二端的下部设计为船形滑脚1 3。
工作原理利用拖拉机输出传动轴2的动力带动齿轮减速箱1,齿轮减速箱1带动曲杆轴5转动,曲杆使驱动杆6作上下往复循环运动从而带动打穴筒8沿套筒9直线运动,在拖拉机的牵引下连续作业时,后面的土将前面先打入打穴筒中的土从打穴筒上部挤落出来。驱动杆6上端设套夹7套在曲杆轴5上,套筒9上设滑耳11,滑耳11套在滑条10上,是为了让套筒9可以在滑条10上移动,便于根据不同株距、行距的要求来调节套筒的位置。在曲杆轴5上加装偏心轮12,是为了增加曲杆轴5在运动中的惯性力,以便打穴筒在工作时更有冲击力。机架4二端的下部设计为船形滑脚,是为了本实用新型向前运动时,阻力小,移动方便。本实新型采用的齿轮减速箱为普通拖拉机使用的齿轮减速箱。拖拉机的输出传动轴的转速为2200-2600转/分钟,在农田作业时,拖拉机的时速每小时只能控制在2000——3000米,根据这一要求,减速箱输出的转速应该是100——150转/分钟。
权利要求1.棉花营养钵移栽打穴机,包括齿轮减速箱,套筒、打穴筒,其特征在于齿轮减速箱(1)由拖拉机输出传动轴(2)带动,挂板(3)前端固定连接在拖拉机的后箱拖挂上,齿轮减速箱(1)固定在挂板(3)上,挂板(3)的二侧面用杆固定在机架(4)上,齿轮减速箱(1)的输出轴上接曲杆轴(5),驱动杆(6)上端设套夹(7)套在曲杆轴(5)上,驱动杆(6)的下端与打穴筒(8)铰接在一起,打穴筒(8)套在套筒(9)中,滑条(10)固定在二机架(4)间,套筒(9)上设滑耳(11),滑耳(11)套在滑条(10)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营养钵移栽打穴机,其特征在于在曲杆轴(5)上加装偏心轮(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棉花营养钵移栽打穴机,其特征在于机架(4)二端的下部设计为船形滑脚(13)。
专利摘要棉花营养钵移栽打穴机,包括齿轮减速箱,套筒、打穴筒,齿轮减速箱1由拖拉机输出传动轴2带动,挂板3前端固定连接在拖拉机的后箱拖挂上,齿轮减速箱1固定在挂板3上,挂板3的二侧面用杆固定在机架4上,齿轮减速箱1的输出轴上接曲杆轴5,驱动杆6上端设套夹7套在曲杆轴5上,驱动杆6的下端与打穴筒8铰接在一起,打穴筒8套在套筒9中,滑条10固定在二机架4间,套筒9上设滑耳11,滑耳11套在滑条10上。它由于采用了机械作业打穴,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劳动强度大,株距、行距在机械的控制下严格准确。
文档编号A01C5/04GK2686286SQ200420017
公开日2005年3月23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3日
发明者李为学 申请人:李为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