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

文档序号:173203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齿围沙蚕的养殖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双齿围沙蚕(Perinereis aibihitensis Grube)俗名青虫、海蜈蚣、海蚂蝗,属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多毛目,沙蚕科,围沙蚕属的经济海产动物。主要生活在中高潮带泥沙滩涂中,在我国沿海分布广泛,且生长迅速、营养丰富,据分析测定,氨基酸含量占干重的52.62%;粗脂肪含量占干重的23.24%;热量高达4494-5578卡。双齿围沙蚕主要用途有其一可作为鱼、虾、蟹等优质饵料和钓饵,被称为“万能钓饵”;其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味道鲜美,日本沿海及东南亚各国居民都有吃的习惯,将其作为美味佳肴,是国外餐桌上的新兴热门泠菜;其三富含二十碳五烯酸,是水产养殖理想的饲料添加剂,对青蟹、对虾等水产动物具有促熟和提高怀卵量的作用;其四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具有补阴虚、平喘止咳功效,其提取物已被用于癌症的临床治疗,极具开发价值;其五体腔液是一种天然的杀虫剂(NTX),这类杀虫剂至今已在农业害虫的防治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对昆虫有剧毒,而对人类无害。随着海水养殖的发展,沙蚕身价倍增,人称万能钓饵,是我国出口量最多的沙蚕品种之一。日本每年从韩国和我国大量进口沙蚕用于游钓业和提取内含物。我国从80年代起组织沙蚕的出口,仅1982年出口日本达80-100吨,创汇数百万美元。但近年韩国资源衰退急剧,出口量急剧下降,我国的江苏、山东等地的自然野生沙蚕也日趋枯竭。据99年日本市场调查,双齿围沙蚕(青虫)的售价达30美元/kg;多齿围沙蚕(红虫)的售价为100美元/kg。所以近年来人们开始尝试进行沙蚕的人工养殖,有关学者对沙蚕的成熟与加速产卵、养殖及双齿围沙蚕的生态学、生活史、群浮现象、人工育苗、人工增养殖等方面均做了相应的研究并具有一定的论文和报道。而在人工养殖方面也进行了较好的试验,如浙江慈溪市1998年养殖面积达1500亩,采取粗放式养殖,亩产量达25Kg以上,投入与产出比为1∶6以上,效益非常显著。但人们通过研究和试验后发现,人工养殖双齿围沙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取决于是否能够提供充足的双齿围沙蚕的幼苗。沙蚕科的大多数种类在性成熟后会变成异沙蚕体,并从底栖生活改为浮游,快速游动一定时间后,产卵排精。当双齿围沙蚕在生长过程中达到性成熟时,会完全变态成上浮于水中不停游动的异沙蚕体,适时地捕捞成熟的异沙蚕体可以进行人工育苗来获得双齿围沙蚕的幼苗。但在实践中人们发现,这种获得双齿围沙蚕幼苗的方法受季节的影响较大,并且异沙蚕体不耐长途运输,离水后极易流产、死亡;而通过人工挖掘捕捉体形已发生显著变化但还未上浮的沙蚕亲体带回室内暂养来获得异沙蚕体也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能获得足够量的沙蚕亲体,从而无法提供规模化养殖所需要的足够量的沙蚕幼苗。随着自然野生沙蚕资源的急剧减少,人们开始尝试采用人工培育双齿围沙蚕亲体的方法来获得双齿围沙蚕幼苗,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发现,采用人工培育双齿围沙蚕亲体来获得双齿围沙蚕幼苗的方法主要存在亲体不同步成熟,造成异沙蚕体数量不足,不能进行规模化人工育苗和满足养殖生产的需求,此外在双齿围沙蚕幼苗培育和出苗过程中的较高的伤残率也大大减少了可用于养殖的双齿围沙蚕幼苗的数量,并因此而制约了双齿围沙蚕的规模化人工养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诱导沙蚕亲体同步成熟,减少双齿围沙蚕幼苗的伤残率,从而为双齿围沙蚕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幼苗。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亲体暂养;(2)捞取群浮的异沙蚕体;(3)产卵、孵化及幼体培育;(4)用冲砂赶苗的方法出苗;在步骤(1)中采用调节光照诱导和动物代用饵料强化的方法进行亲体促熟,在步骤(3)中的幼体培育阶段从第4刚节疣足幼虫期开始在培育池中铺设厚度为1~2cm的80~100目的经煮沸消毒后的细沙,并增投代用饵料。
所述的步骤(1)中采用的调节光照诱导进行亲体促熟的方法是在室内培养过程中采用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强光照强度的方法,光照度为100~300μmol/m2s;光照连续时间为8小时~12小时。
所述的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强光照强度的方法采用在培育室设置白色透明玻璃钢瓦屋顶来增加自然光照及天色暗后用多个200W白炽灯或40W日光灯进行连续照射,光照度为100~300μmol/m2s。
所述的步骤(1)中采用的动物代用饵料强化进行亲体促熟的方法是日换水100%,干露1小时,此时日投喂鱼粉量按0.5g/m2~1g/m2。
所述的代用饵料可以是螺旋藻粉、鱼粉或豆饼粉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代用饵料应先用200目~100目筛网过滤,投喂量0.5g/m2~1g/m2,换水后干露时投喂。
所述的步骤(3)的孵化产卵及幼体培育的步骤可以如下a、按3∶1的比例将雌雄双齿围沙蚕的异沙蚕体放入网箱产卵;b、将排精、产卵后的异沙蚕体连同网箱移去后原池孵化受精卵;c、幼体培育;并在幼体培育过程中的担轮期进行翻池。
所述的步骤(3)的孵化产卵及幼体培育的步骤也可以如下a、按3∶1的比例将雌雄双齿围沙蚕的异沙蚕体放入大桶产卵;b、将受精卵用300目的尼龙筛绢网箱收集后使用过滤海水洗卵;c、将洗去过多精液的受精卵放入池中孵化并进行幼体培育。
所述的步骤(3)中的育苗用水必须经二级沙滤和200目过滤,全池加水50~60cm,水温为25~33℃,盐度为20~26,pH值为8.1~8.6,溶解氧(DO)4mg/L以上、充气,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EDTANa2)5×10-6,3刚节疣足幼虫期,每日添加水5~10cm,直至加满,第4刚节疣足幼虫期开始,每日换水30cm,疣足幼虫匍匐钻沙后,水位降低到30cm,每日换水1次,换95%以上,第3刚节疣足幼虫期后期开始投喂单细胞藻。
所述的单细胞藻可以是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微绿球藻、扁藻中的至少一种或混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进行光照诱导以及投喂动物代用饵料进行强化的方法进行亲体促熟,可以有效提高双齿围沙蚕亲体成活率和同步成熟率,本发明的亲体成活率可达85%以上,同步成熟率达35%以上;从第4刚节疣足幼虫期开始在培育池中铺设厚度为1~2cm的80~100目的经煮沸消毒后的细沙,可以在采用冲砂赶苗的方法出苗时将双齿围沙蚕幼苗的伤残率减少到5%以下;在担轮期进行翻池可以避免对沙蚕疣足刚毛的损伤;而增投代用饵料可以减少单细胞藻的投喂量,避免因单细胞藻培育量的不足而制约双齿围沙蚕的育成率,从而为双齿围沙蚕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幼苗。


图1为室内培育异沙蚕出现的规律;图2为室内培育一天内异沙蚕出现的规律;图3为不同光照条件与培养水温的关系;图4为光照条件对异沙蚕体数量的影响。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005年3月在浙江奉化松岙宁波首开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育苗厂进行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从浙江温岭购入双齿围沙蚕亲体150kg,平均体重雌的2.02g,雄的1.85g,在培育室内5只水泥池(8m×4m×1.2m)进行培养。
实施例一培育室设置白色透明玻璃钢瓦屋顶,在室内设置多个200W白炽灯,白炽灯所产生的光照度为300μmol/m2s,晴天自然光照,阴天加人工光源,连续光照时间为13小时,每日换水,换水量100%,干露1小时,此时按0.75g/m2·日的量比投喂鱼粉,在群浮高峰期每隔1小时检查培育池亲体,发现异沙蚕体,立即用抄网捞起,按3∶1的比例将捞起的雌雄双齿围沙蚕的异沙蚕体放到50L白塑料桶、微充气,让其自然产卵,每桶放100条,2小时后将异沙蚕捞出,用300目的筛绢网将卵收集,迅速用过滤海水反复洗卵,然后放入育苗水泥池(5m×8m×1.2m)孵化,在育苗池中进行培育,育苗池中的用水必须经二级沙滤和200目过滤,全池加水60cm,水温为28℃,盐度为23,pH值为8.3,溶解氧为4mg/L、充气,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5×10-6,3刚节疣足幼虫期,每日添加;了水5cm,直至加满,第4刚节疣足幼虫期开始,每日换水30cm,并在培育池中进行投砂,铺设厚度为1cm的100目的经煮沸消毒后的细沙,疣足幼虫匍匐钻沙后,水位降低到30cm,每日换水1次,换95%以上,第3刚节疣足幼虫期后期开始投喂鞭金藻和角毛藻,从第4刚节疣足幼虫期开始增投豆饼粉,豆饼粉先用200目筛网过滤,投喂量0.5g/m2,换水后干露时投喂;用冲砂赶苗的方法出苗,装箱后采用低温运输的方法将双齿围沙蚕苗运往各个养殖场。
实施例二培育室设置白色透明玻璃钢瓦屋顶,在室内设置多个40W日光灯,日光灯所产生的光照度为200μmol/m2s,晴天自然光照,阴天加人工光源,光照连续时间为15小时,每日换水,换水量100%,干露1小时,此时按1.0g/m2·日的量比投喂鱼粉,在群浮高峰期每隔1小时检查培育池亲体,发现异沙蚕体,立即用抄网捞起,按3∶1的比例将雌雄双齿围沙蚕的异沙蚕体放入育苗水泥池(5m×8m×1.2m)中的网箱产卵,育苗池中的用水必须经二级沙滤和200目过滤,全池加水50cm,水温为25℃,盐度为20,pH值为8.1,溶解氧为4mg/L、充气,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5×10-6;将排精、产卵后的异沙蚕体连同网箱移去后原池孵化受精卵并在育苗池中进行培育,在幼体培育过程中的担轮期进行翻池,3刚节疣足幼虫期,每日添加水8cm,直至加满,第4刚节疣足幼虫期开始,每日换水30cm,并在培育池中进行投砂,铺设厚度为2cm的80目的经煮沸消毒后的细沙,疣足幼虫匍匐钻沙后,水位降低到30cm,每日换水1次,换95%以上,第3刚节疣足幼虫期后期开始投喂微绿球藻,从第4刚节疣足幼虫期开始增投鱼粉,鱼粉先用100目筛网过滤,投喂量1g/m2,换水后干露时投喂;用冲砂赶苗的方法出苗,装箱后采用低温运输的方法将双齿围沙蚕苗运往各个养殖场。
实施例三培育室设置白色透明玻璃钢瓦屋顶,在室内设置多个200W白炽灯,白炽灯所产生的光照度为250μmol/m2s,晴天自然光照,阴天加人工光源,光照连续时间为14小时,每日换水,换水量100%,干露1小时,此时按0.5g/m2·日的量比投喂鱼粉,在群浮高峰期每隔1小时检查培育池亲体,发现异沙蚕体,立即用抄网捞起,按3∶1的比例将捞起的雌雄双齿围沙蚕的异沙蚕体放到50L白塑料桶、微充气,让其自然产卵,每桶放100条,2小时后将异沙蚕捞出,用300目的筛绢网将卵收集,迅速用过滤海水反复洗卵,然后放入育苗水泥池(5m×8m×1.2m)孵化,在育苗池中进行培育,育苗池中的用水必须经二级沙滤和200目过滤,全池加水55cm,水温为33℃,盐度为26,pH值为8.6,溶解氧为4mg/L、充气,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5×10-6,3刚节疣足幼虫期,每日添加水10cm,直至加满,第4刚节疣足幼虫期开始,每日换水30cm,并在培育池中进行投砂,铺设厚度为1.5em的90目的经煮沸消毒后的细沙,疣足幼虫匍匐钻沙后,水位降低到30cm,每日换水1次,换95%以上,第3刚节疣足幼虫期后期开始投喂扁藻和角毛藻,从第4刚节疣足幼虫期开始增投螺旋藻粉,螺旋藻粉先用100目筛网过滤,投喂量0.75g/m2,换水后干露时投喂;用冲砂赶苗的方法出苗,装箱后采用低温运输的方法将双齿围沙蚕苗运往各个养殖场。
从图1可见6月17日至8月8日沙蚕群浮明显出现4个高峰即6月18日~6月22日(阴历十三~十六);6月29日~7月5日(廿三~廿九);7月13日~7月20日(初八~十五);7月26日~8月4日(廿一~三十),群浮周期表现为每月出现2次峰值,每次群浮都在小潮汐过后的次日或当日出现,至最大潮汐结束,持续5~9天,最高峰都在大潮汐来临前2~4天,即新月和满月之间,属典型的半月相型群浮;从表1中可以看出,至8月末共获异沙蚕体15295条,最多时一天内异沙蚕体达1636条,亲体成活率达85%,同步成熟率达35%,13只水泥池共获卵7.264亿粒,平均孵化率72.35%,获3刚节疣足52556万只,幼虫孵化率为48.99%~91.97%;共育出平均体长19.14mm的双齿围沙蚕苗2149.20万条,平均5.166万/m2,总重153kg。
表1

在育苗培育的同时,我们进行了不同的光照条件对群浮影响的对照试验培育组的条件与实施例一相同;对照1组采用白色透明玻璃钢瓦屋顶、自然光照,最强光照300μmol/m2s;对照2组采用灰色玻璃钢瓦屋顶、自然光照,最强光照100μmol/m2s;对照3组采用灰色透明玻璃钢瓦屋顶、自然光照+天色暗后以1小时黑暗、20min亮的间隔连续用200W电灯照明,最强光照100μmol/m2s;对照4组采用白色透明玻璃钢瓦屋顶加黑色遮阳网,最强光照50μmol/m2s。各池的温度变化如图3所示,和其他条件均同。每组投放亲体各500条,图4中的试验结果表明增加强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明显诱导沙蚕集中群浮。光照低于50μmol/m2s的对照4组至试验结束1条异沙蚕体也没出现;对照1组出现248条异沙蚕体,而培育组和对照1组最强光照都是300μmol/m2s,但培育组再用人工光源延长光照时间,出现407条异沙蚕体,比对照1组高出1.64倍;对照2组和对照3组虽然最强光照均是100μmol/m2s,但对照3组又用人工光源间隙短时间(20min)光照,结果出现的异沙蚕体数量不同,分别为99条和170条。
权利要求
1.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亲体培养;(2)捞取群浮的异沙蚕体;(3)产卵孵化及幼体培育;(4)用冲砂赶苗的方法出苗;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采用调节光照诱导和动物代用饵料强化的方法进行亲体促熟,在步骤(3)中的幼体培育阶段从第4刚节疣足幼虫期开始在培育池中铺设厚度为1~2cm的80~100目的经煮沸消毒后的细沙,并增投代用饵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采用的调节光照诱导进行亲体促熟的方法是在室内培养过程中采用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强光照强度的方法,光照度为200~300μmol/m2s;光照连续时间为13~15小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延长光照时间和增加强光照强度的方法采用在培育室设置白色透明玻璃钢瓦屋顶来增加自然光照及天色暗后用多个200W白炽灯或40W日光灯进行连续照射,灯光所产生的光照度为200~300μmol/m2s。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1)中采用的动物代用饵料强化进行亲体促熟的方法是日换水100%,干露1小时,此时按0.5g/m2~1g/m2·日的量比投喂鱼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代用饵料是螺旋藻粉、鱼粉或豆饼粉中的至少一种。
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代用饵料先用200目~100目筛网过滤,投喂量0.5g/m2~1g/m2,换水后干露时投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的孵化产卵及幼体培育的步骤如下a、按3∶1的比例将雌雄双齿围沙蚕的异沙蚕体放入网箱产卵;b、将排精、产卵后的异沙蚕体连同网箱移去后原池孵化受精卵;c、幼体培育;并在幼体培育过程中的担轮期进行翻池。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的孵化产卵及幼体培育的步骤如下a、按3∶1的比例将雌雄双齿围沙蚕的异沙蚕体放入大桶产卵;b、将受精卵用300目的尼龙筛绢网箱收集后使用过滤海水洗卵;c、将洗去过多精液的受精卵放入池中孵化并进行幼体培育。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3)中的育苗用水经二级沙滤和200目过滤,全池加水50~60cm,水温为25~33℃,盐度为20~26,pH值为8.1~8.6,溶解氧大于4mg/L、充气,加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5×10-6,3刚节疣足幼虫期,每日添加水5cm~10cm,直至加满,第4刚节疣足幼虫期开始,每日换水30cm,疣足幼虫匍匐钻沙后,水位降低到30cm,每日换水1次,换95%以上,第3刚节疣足幼虫期后期开始按投喂单细胞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细胞藻为球等鞭金藻、角毛藻、微绿球藻、扁藻中的至少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室内水泥池中进行亲体培育;(2)捞取群浮的异沙蚕体;(3)孵化产卵及幼体培育;(4)用冲砂赶苗的方法出苗;特点是在步骤(1)中采用调节光照诱导和动物代用饵料强化的方法进行亲体促熟,在步骤(3)中的幼体培育阶段从第4刚节疣足幼虫期开始在培育池中铺设厚度为1~2cm的80~100目的经煮沸消毒后的细沙,并增投代用饵料,优点在于可以将双齿围沙蚕亲体成活率达提高到85%以上,将同步成熟率提高到35%以上,将双齿围沙蚕幼苗的伤残率减少到5%以下,并避免因单细胞藻培育量的不足而制约双齿围沙蚕幼苗的养殖,从而为双齿围沙蚕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提供充足的幼苗。
文档编号A61D19/00GK1802906SQ20051006172
公开日2006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25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25日
发明者蒋霞敏, 王春琳 申请人:宁波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