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多功能磨矿介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功能磨矿介质。
背景技术:
现在选矿业对球磨作业的磨矿介质的研究越来越重视,因为磨矿介质的形状材料直接会影响磨矿效率、金属回收率及金属材料的消耗。现有的磨矿机中所用的磨矿介质(或称为研磨体)一般为圆球形、圆柱形、圆台形等,对于圆球形介质而言,在磨矿机中与矿石是以点与点接触方式进行研磨,有利于进行细磨,但往往造成过度粉碎导致金属流失,使金属材料消耗量高,磨矿效率低。对于圆柱及圆台形磨矿介质,包罗了点、线、面的接触方式,但磨矿粒度粗,适宜粗磨、中磨,但不适宜细磨,且每个圆柱、圆台的边缘如利刃砍在磨机衬板上,磨矿介质之间也相互砍杀,从而加剧了磨矿介质的消耗及磨机衬板的磨损。
并且在球磨作业中是先进行粗磨,再进行中磨、再进行细磨,既费时又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磨矿介质,既可以用于粗磨,也可以用于中磨或细磨,并且可以使粗磨、中磨、细磨三道工序合并成一个工序同时完成,从而可节约设备、工时及人工。
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磨矿介质,包括位于中段的圆柱部、自圆柱部向两端延伸的圆弧部及位于两端的端面部,该圆柱部呈圆柱体形,直径为D,端面部为一平面并呈圆形,圆形直径为d,且D>d,圆弧部是从圆柱部向端面部形成圆弧形过度。
若该多功能磨矿介质的总高度设为h,则h∶D=1~3.5,d∶D=1∶2~1∶5。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磨矿介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磨矿介质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磨矿介质,包括位于中段的圆柱部1、自圆柱部1向两端延伸的圆弧部2及位于两端的端面部3,该圆柱部1呈圆柱体形,直径为D,端面部3为一平面并呈圆形,直径为d,且D>d,圆弧部2是从圆柱部1向端面部3形成圆弧形过度,r是代表圆弧部2的曲率半径。
若设该多功能磨矿介质的总高度为和h,则h∶D=1.2,或者h∶D=1.5或者h∶D=2.5,端面部3的直径d与该圆柱部1的直径D之比可以是,d∶D=1∶2,或者d∶D=1∶3,或者d∶D=1∶4,或者d∶D=1∶5。
本实用新型的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磨矿介质在磨矿机运行中与矿石同时实现点接触、线接触、面接触,可以减轻磨矿介质自相残杀及对磨机衬板的磨损,可降低磨矿介质的损耗,提高磨矿效率。
2、可将粗磨、中磨、细磨三道工序合并成一道工序,节省人力工时,提高作业效率,节省能源。
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磨矿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位于中段的圆柱部、自圆柱部向两端延伸的圆弧部及位于两端的端面部,该圆柱部呈圆柱体形,直径为D,该端面部为一平面并呈圆形,该圆形直径为d,且D>d,该圆弧部是从圆柱部向端面部形成圆弧形过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磨矿介质,其特征在于该多功能磨矿介质的总高度h与该圆柱部直径D之比h∶D=1~3.5。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功能磨矿介质,其特征在于该端面部直径d与该圆柱部直径D之比d∶D=1∶2~1∶5。
专利摘要一种多功能磨矿介质,包括位于中段的圆柱部、自圆柱部向两端延伸的圆弧部及位于两端的端面部,该圆柱部呈圆柱体形,直径为D,端面部为一平面并呈圆形,直径为d,且D>d,圆弧部是从圆柱部向端面部形成圆弧形过渡。本实用新型的多功能磨矿介质在磨矿机运行中与矿石同时实现点接触、线接触、面接触,可降低磨矿介质的损耗,提高磨矿效率,并可将粗磨、中磨、细磨三道工序合并成一道工序,节省人力工时,提高作业效率,节省能源。
文档编号B02C17/20GK2930858SQ200620120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5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5日
发明者王鹏 申请人: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