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415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具体为一种含有氟啶虫酰胺的农药组合物,应用于防治植物上的害虫。
背景技术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有一类害虫通常被农民称呼为"小虫","小虫"具有害虫虫体小,隐蔽性强,繁殖周期短,爆发性强,密度大,世代重叠明显,易产生抗性等特点。在分类上主要包括同翅目、缨翅目、膜翅目和半翅目害虫,如茶小绿叶蝉、蓟马、蚜虫、飞虱、粉虱、介壳虫、盲蝽蟓、斑潜蝇等就是此类害虫。蓟马、飞虱、叶蝉和岈虫是瓜类、豆类、水稻、果树等作物的常发性重要虫害。例如,茶小绿叶蝉是茶树上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繁殖量大,爆发性强,而且茶树上要求药剂安全性高,因此在茶树上安全使用并有效防治茶小绿叶蝉的药剂品种并不多,在我国主要应用联苯菊酯,多年的使用,效果已经变得很差。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化学防治仍旧是控制这类害虫的重要手段。根据这类害虫繁殖周期短,爆发性强,密度大,隐蔽性强,易产生抗性等特点,防治这类害虫的药剂需要有以下特点速效好,能快速降低种群密度;持效长,可控制多个世代;活性高,杀灭彻底;不易产生抗性等。现阶段同时具有以上特点的有效成份并不多见,造成防治这类害虫比较困难。应用药剂防治这类害虫,通常的做法一是开发同时具有速效快、持效长、活性高、不易产生抗性的药剂;二是采用桶混的方法,把各种具有以上某个特征的药剂混合在一桶水中喷施;三是采用合适不同作用特点的药剂进行合理复配,配制复配剂使用。具有速效快、持效长、内吸性好、不易产生抗性的有效成分的开发成本高,开发周期长,而且永远都赶不上害虫产生抗性的速度。采用不同特点的药剂桶混只是临时性凭主观判断,量多量少没有科学依据,不合理的药剂混配不但不会产生优势互补,相反还会产生拮抗作用;且即使是混配增效的药剂,混配比例的不同也会影响药效的发挥。应用合适的复配药剂防治这一类害虫(小虫)是现阶段的常用的方法,不同成分进行复配后,是增效、相加还是拮抗,无法预测。而且,只有复配增效很好的配方,明显提高实际防治效果,才能兼备各种作用特点的同时,降低了农药的使用量,降低产生抗性风险。氟啶虫酰胺(flonicamid)是一种吡啶酰胺类昆虫生长调节剂。其作用机理独特,对害虫有很好的神经作用和快速拒食活性,对传统的杀虫剂没有交互抗性。主要防治作物上的同翅目害虫如蚜虫、粉虱、飞虱等。该药剂活性高,持效长,但单独使用有一定的抗性风险,速效性也比较差。要想使该药剂更好地高效防治"小虫",需要与不同药剂进行复配。目前,有关氟啶虫酰胺与菊酯类药剂的复配尚未见公开。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点是对植物害虫活性较高,有明显3的增效作用,药效迅速,持效长且本身不易产生抗性。本发明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该组合物在防治植物害虫上的应用。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采用不同作用机理和特点的杀虫剂进行不同配比的生物活性测定,不同配比的活性测定后通常出现三种不同的情况相加作用、拮抗作用、增效作用。以增效配比为有效成份配制成适合的制剂,用于防治农作物上的害虫,具有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本发明采用氟啶虫酰胺与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复配,涉及的菊酯类杀虫剂包括溴氰菊酉旨(Deltamethrin)、高效氣氛菊酉旨(Betacypermethrin)、氣氛菊酉旨(cypermethrin)、高效氯氟氰菊酯(Lambda-cyhalothrin)、高效氟氯氰菊酯(beta-cyfluthrin)、联苯菊酯(bifenthrin)和甲氰菊酯(Fenpropathrin),它们都是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虽然在结构、活性水平和作用特点上存在差异,但都有基本相同的作用机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采用氟啶虫酰胺和菊酯类杀虫剂进行复配,氟啶虫酰胺与菊酯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20:1-1:100。所述菊酯类杀虫剂为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和甲氰菊酯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组合物在实际应用中加工成适合农业上使用的任意剂型制剂,优选剂型为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性粒剂、乳油、可湿性粉剂。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改进,氟啶虫酰胺与菊酯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优选为i:i-i:20。本发明组合物可用于防治植物上的害虫,同时具有活性较高,药效迅速,持效长且不易产生抗性的特点。尤其适用于防治飞虱、叶蝉、木虱、蚜虫、蓟马、斑潜蝇、盲蝽等同翅目、缨翅目、膜翅目和半翅目害虫。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l)组合物中的两种有效成分有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明显提高了防治效果;(2)不同有效成份有不同的作用特点,与单剂相比,明显提高了速效性和持效性;(3)可以减少田间用药量,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减少对有益生物的危害;(4)组合物中两者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互不相同,而且有明显增效作用,可以延缓害虫对药剂抗性的增强。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技术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
发明内容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实施例一氟啶虫酰胺和菊酯类药剂复配毒力试验1、氟啶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毒力试验氟啶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增效试验,试验采用棉蚜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棉蚜(Aphisgossypii):试验原药氟啶虫酰胺来自日本住友株式会社,高效氯氰菊酯原药来自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虫虫种采自深圳宝安区西乡,室内用黄瓜苗饲养至成蚜供试验。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4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将直径5厘米的黄瓜叶片放于直径9厘米的培养皿上,用potter喷雾塔在15PSI压力下喷雾,每次喷一个皿,每皿喷药液2毫升,叶片正面和背面各1毫升,晾干后每皿接入无翅成蚜30头,每处理接5个皿,空白对照喷等量清水。每个处理设置6-7个浓度梯度。将处理过的培养皿放入25°C,12H/12H光照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后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用DPS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药剂的LC5。,以此来评价供试药剂对试虫的活性。联合作用方式采用孙云沛等1960年提出的通过毒力指数计算混剂联合毒力的方法即共毒系数(CTC)法。共毒系数的计算公式如下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LC5。/供试药剂LC5。)X100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ATIX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ATIX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X100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表1不同处理对棉蚜测定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从表i中看出,氟啶虫酰胺与高效氯氰菊酯复配,质量比为20:i-i:100时,对棉蚜的CTC均大于120,有增效作用。又以氟啶虫酰胺与高效氯氰菊酯质量比为i:i-i:20时CTC明显较高,说明在这配比下增效更为明显。2、氟啶虫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毒力试验氟啶虫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增效试验,试验采用枣树上的绿盲蝽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绿盲蝽(Lygocorislucorym):试虫采自山东沾化。试验原药氟啶虫酰胺来自曰本住友株式会社,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来自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4-2008》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采用浸叶法。将枣树叶子浸药液5秒,取出晾干后,以浸湿的脱脂棉包住叶柄放入锥形瓶中,将绿盲蝽放入锥形瓶中,每杯20头,置温度为27t:、光周期为i6h:8h(L:d)的培养箱中饲养。清水对照,每一浓度重复3次。48小时后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数据处理和毒力评价方法同上。表2不同处理对绿盲蝽的毒力测定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从表2中看出,氟啶虫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质量比为20:i-i:ioo时,对绿盲蝽的CTC均大于120,有增效作用。其中又以氟啶虫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质量比为i:i-i:20时CTC明显较高,说明在这配比下增效更为明显。3、氟啶虫酰胺和高效氟氯氰菊酯毒力试验氟啶虫酰胺和高效氟氯氰菊酯复配增效试验,试验采用豇豆饲养的花蓟马(Frankliniellaintonsa)成虫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试验原药氟啶虫酰胺来自日本住友株式会社,高效氟氯氰菊酯原粉来自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4-2008》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采用浸叶法。采用直径lcm的豆叶碟浸药液5秒,对照浸清水,取出晾干后放入指形管中,每支指形管接入20头蓟马成虫。48小时后查结果。检查结果、数据处理和毒力评价方法同蚜虫毒力测试相同。表3不同处理对花蓟马的毒力测定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从表3中看出,氟啶虫酰胺与高效氟氯氰菊酯复配,质量比为20:i-i:ioo时,对花蓟马的CTC均大于120,有增效作用。其中又以氟啶虫酰胺与高效氟氯氰菊酯质量比为i:i-i:20时CTC明显较高,说明在这配比下增效更为明显。4、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毒力试验氟啶虫酰胺和联苯菊酯复配增效试验,试验采用茶小绿叶蝉为测试对象。具体方法为茶小绿叶蝉(EmpoascavitisGothe):试虫采自广东梅县。试验原药氟啶虫酰胺来自日本住友株式会社,联苯菊酯原药来自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验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14-2008》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1154.7-2006》采用浸叶法。将茶树叶子浸药液5秒,取出晾干后,以浸湿的脱脂棉包住叶柄放入锥形瓶中,将茶小绿叶蝉放入锥形瓶中,每杯20头,置温度为27t:、光周期为i6h:8h(L:d)的培养箱中饲养。清水对照,每一浓度重复3次。48小时后检查死虫数,计算死亡率。数据处理和毒力评价方法同上。表4不同处理对茶小绿叶蝉的毒力测定结果<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从表4中看出,氟啶虫酰胺与联苯菊酯复配,质量比为20:1-1:100时,对茶小绿叶蝉的CTC均大于120,有增效作用。其中又以氟啶虫酰胺与联苯菊酯质量比为i:i-i:20时CTC明显较高,说明在这配比下增效更为明显。实施例二氟啶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制剂配制及药剂田间试验97.6%氟啶虫酰胺原药5.12克95%高效氯氰菊酯原药5.26克二甲苯10.5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钠5.5克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4.8克黄原胶0.5克去离子水加至100克将以上组份按配方的量依照常规水乳剂加工方法投料加工,最后经剪切搅拌均匀,制得100克10%氟啶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氟啶虫酰胺与高效氯氰菊酯的质8量比为i:i)。将10%氟啶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按有效成份35克/公顷加水稀释喷雾,用于防治甘蓝蚜虫。药后1天防治效果为99.8%,30%氟啶虫酰胺水乳剂和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天防效分别为63.7%和86.2%。差异显著。表明复配剂速效性强,可以有效降低种群密度。药后14天后继续调查防治效果,10%氟啶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防治效果为85.6%,30%氟啶虫酰胺水乳剂和18%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70.3%和15.8%。差异更加显著。表明复配剂持效期明显增长,可减少用药次数,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残留。实施例三氟啶虫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复配制剂配制及药剂田间试验97.6%氟啶虫酰胺原药10.33克95%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1.1克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5.5克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縮合物4.9克黄原胶0.8克水加至100克将以上组分按配方的量混合均匀,经砂磨机研磨后得到100克11%氟啶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氟啶虫酰胺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的质量比为io:i)。将11%氟啶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按有效成份30克/公顷加水稀释喷雾,用于防治大棚黄瓜烟粉虱。药后1天防治效果为97.3%,24%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和5%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天防效分别为62.2%和86.4%。差异显著。表明复配剂速效性强,可以有效降低种群密度。药后14天后继续调查对烟粉虱防治效果,11%氟啶虫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防治效果为86.4%,24%氟啶虫酰胺悬浮剂和5%高效氯氟氰菊酯悬浮剂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59.7%和29.6%。差异更加显著。表明复配剂持效期明显增长,可减少用药次数,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残留。实施例四氟啶虫酰胺和甲氰菊酯复配制剂配制及药剂田间试验97.6%氟啶虫酰胺原药2.56克95%甲氰菊酯原药52.63克聚萘甲醛磺酸钠盐5.6克十二烷基苯磺酸钙4.6克二甲基甲酰胺5.8克甲苯加至100克将以上组分按配方的量混合均匀,充分搅拌得到100克52.5%氟啶虫酰胺甲氰菊酯乳油(氟啶虫酰胺与甲氰菊酯的质量比为1:20)。将52.5%氟啶虫酰胺甲氰菊酯乳油按有效成份40克/公顷加水稀释喷雾,用于防治柑桔白粉虱。药后1天防治效果为94.4%,10%氟啶虫酰胺乳油和10%甲氰菊酯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天防效分别为73.6%和80.6%。差异显著。表明复配剂活性高,速效性好,可以有效降低种群密度。药后21天后继续调查防治效果,52.5%氟啶虫酰胺甲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为79.3%,10%氟啶虫酰胺乳油和10%甲氰菊酯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21天防效分别为55.6%和19.2%。差异更加显著。表明复配剂持效期明显增长,可减少用药次数,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残留。实施例五氟啶虫酰胺与溴氰菊酯复配制剂和田间试验97.6%氟啶虫酰胺原药1.02克95%溴氰菊酯原药84.21克烷基芳基聚氧丙烯聚氧乙烯醚2.1克聚萘甲醛磺酸钠盐2.1克十二烷基硫酸钠1克硫酸铵4.1克轻质碳酸牵丐加至100克将以上组份按配方的用量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成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挤压造料。经干燥筛分后得到81%氟啶虫酰胺《溴氰菊酯水散性粒剂(氟啶虫酰胺与溴氰菊酯之间的质量比是i:80)。该配方按有效成份60克/公顷加水稀释喷雾,用于防治豇豆上的花蓟马。药后1天防治效果为98.5%,7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性粒剂和50%溴氰菊酯水分散性粒剂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天防效分别为80.2%和78.1%。差异显著。表明复配剂活性高,速效性好,可以有效降低种群密度。药后14天后继续调查对花蓟马防治效果,81%氟啶虫酰胺"溴氰菊酯水散性粒剂剂防治效果为83.5%,7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性粒剂和50%溴氰菊酯水分散性粒剂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70.1%和46.4%。差异更加显著。表明复配剂持效期明显增长,可减少用药次数,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残留。实施例六氟啶虫酰胺与氯氰菊酯复配制剂和田间试验97.6%氟啶虫酰胺原药1.02克95%氯氰菊酯原药21.05克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10.8克二甲基亚砜(助溶剂)10.2克二甲苯(乳化剂)4.5克水补足至100克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将水溶性组分、油溶组分和水混合制得水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相混合,制得21%氟啶虫酰胺氯氰菊酯微乳剂(氟啶虫酰胺与氯氰菊酯之间的质量比是l:20)。该配方按有效成份50克/公顷加水稀释喷雾,用于防治黄瓜上的蓟马。药后1天防治效果为95.4%,40%氟啶虫酰胺微乳剂和20%氯氰菊酯微乳剂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天防效分别为79.6%和86.9%。差异显著。表明复配剂活性高,速效性好,可以有效降低种群密度。药后14天后继续调查防治效果,21%氟啶虫酰胺氯氰菊酯微乳剂防治效果为79.6%,40%氟啶虫酰胺微乳剂和20%氯氰菊酯微乳剂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58.2%和32.4%。差异更加显著。表明复配剂持效期明显增长,可减少用药次数,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残留。实施例七氟啶虫酰胺与联苯菊酯复配制剂和田间试验将原药、溶剂、乳化剂加在一起,使溶解成均匀油相;在高速搅拌下,将油相与水混合,制得20.2%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水乳剂(氟啶虫酰胺与联苯菊酯之间的质量比是i:ioo)。该配方按有效成份60克/公顷加水稀释喷雾,用于防治茶小绿叶蝉。药后l天防治效果为96.4%,5%氟啶虫酰胺水乳剂和20%联苯菊酯水乳剂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天防效分别为68.7%和83.3%。差异显著。表明复配剂活性高,速效性好,可以有效降低种群密度。药后14天后继续调查防治效果,20.2%氟啶虫酰胺联苯菊酯水乳剂防治效果为82.6%,5%氟啶虫酰胺水乳剂和20%联苯菊酯水乳剂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58.6%和58.2%。差异更加显著。表明复配剂持效期明显增长,可减少用药次数,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残留。实施例八氟啶虫酰胺与高效氟氯氰菊酯复配制剂和田间试验97.6%氟啶虫酰胺原药1.02克95%高效氟氯氰菊酯原药21.05克N-甲基吡咯烷酮12.0克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5.2克二甲苯补足100克将以上组分按配方依次加入混合釜中,搅拌均匀,制得21%氟啶虫酰胺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氟啶虫酰胺与高效氟氯氰菊酯之间的质量比是l:20)。该配方按有效成份50克/公顷加水稀释喷雾,用于防治水稻叶蝉。药后l天防治效果为97.8%,5%氟啶虫酰胺乳油和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天防效分别为78.7%和86.3%。差异显著。表明复配剂活性高,速效性好,可以有效降低种群密度。药后14天后继续调查对水稻叶蝉防治效果,21%氟啶虫酰胺*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防治效果为74.5%,5%氟啶虫酰胺乳油和5%高效氟氯氰菊酯乳油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56.6%和36.7%。差异更加显著。表明复配剂持效期明显增长,可减少用药次数,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残留。实施例九氟啶虫酰胺与氯氰菊酯复配制剂和田间试验97.6%氟啶虫酰胺原药0.205克97.6%氟啶虫酰胺原药95%联苯菊酯原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乳化剂)三苯乙烯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乳化剂)二甲苯(溶剂)二甲基亚砜(助溶剂)水0.205克21.05克5.5克5克15.5克3.5克补足至100克1195%氯氰菊酯原药木质素磺酸钠(分散剂)萘磺酸盐(分散剂)高岭土(载体)21.05克7.5克5.5克补足至100克将以上组分按配方的比例充分混合,经超细粉碎机粉碎后,即得20.2%氟啶虫酰胺,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氟啶虫酰胺与氯氰菊酯之间的质量比是i:ioo)。该配方按有效成份60克/公顷加水稀释喷雾,用于防治菊花上的蚜虫。药后l天防治效果为96.4%,5%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和20%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天防效分别为68.7%和83.3%。差异显著。表明复配剂活性高,速效性好,可以有效降低种群密度。药后14天后继续调查防治效果,20.2%氟啶虫酰胺*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防治效果为82.6%,5%氟啶虫酰胺可湿性粉剂和20%氯氰菊酯可湿性粉剂按照同样方法及及剂量使用,药后14天防效分别为58.6%和58.2%。差异更加显著。表明复配剂持效期明显增长,可减少用药次数,从而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农药残留。实施例十蚜虫对氟啶虫酰胺和菊酯类药剂抗药性监测试验棉蚜(Aphisgossypii):试验原药氟啶虫酰胺来自日本住友株式会社,高效氯氰菊酯原药来自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将原药按常规方法配制成需要的试验药剂。试虫虫种采自山东聊城。筛选采用浸渍法,采用药剂及剂量如表5所述,药液浓度为蚜虫50%_80%致死量,48小时后将死亡虫子挑走,剩下的虫子继续室内继代饲养,如此反复处理20代试虫。设不施药的空白对照。室温保持25士rC,12H/12H光照培养箱内培养。测定第5代、10代、15代、20代试虫对各药剂的LCs。(测定方法同实施例1:棉蚜室内毒力测定),比较各次LC5。来评价试虫的对供试药剂的抗药性变化。试验结果如表5根据下表5可明显看到,应用氟啶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的制剂处理20代后,试验棉蚜种群对氟啶虫酰胺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剂的抗性发展为2.59倍,处于低水平抗性。明显低于氟啶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单剂处理棉蚜二十代产生13.5倍和69.00倍的抗性。表明应用氟啶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复配可以有效延缓棉蚜抗性的产生。表5(下表):药剂处理第1代种群LC50(mg/L)第5代种群1X50(mg/U第10代种群1X50(mg/U第15代种群1X50(mg/U第20代种群1X50(mg/U氟啶虫酰胺0.850.96(1.13倍*)2.56(3.01倍)4.35(5.12倍)11.25(13.24倍)高效氯氰菊酯1.252.25(1.80倍)10.25(8.20倍)35.69(28.55倍)86.36(69.00倍)12<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13</column></row><table>注(*倍)表示筛选相应代数后与第1代相比,对各药剂的抗性倍数。权利要求一种农药组合物,其特征是它的有效成份为氟啶虫酰胺和一种菊酯类杀虫剂,氟啶虫酰胺与菊酯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20∶1-1∶100。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菊酯类杀虫剂为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或甲氰菊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氟啶虫酰胺与菊酯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i:i-i:20。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剂型为悬浮剂、水乳剂、微乳剂、水分散性粒剂、乳油、可湿性粉剂。5.权利要求4所述农药组合物制剂用于防治植物上的害虫。6.权利要求4所述农药组合物制剂用于防治叶蝉、蓟马和蚜虫。全文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农药组合物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该组合物有效成份包含氟啶虫酰胺和一个菊酯类杀虫剂,氟啶虫酰胺与菊酯类杀虫剂的质量比为20∶1-1∶100。该发明组合物的优点是具有增效作用,速效快,持效长,能够降低用药量,扩大杀虫谱,节省人工,还有助于延缓抗性发展,尤其适合防治叶蝉、蓟马和蚜虫。文档编号A01P7/04GK101700036SQ200910164498公开日2010年5月5日申请日期2009年8月1日优先权日2009年8月1日发明者孔建,文伯健,曹明章,朱卫锋,罗才宏,赵爽申请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