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复合式多功能食用菌固体菌种液化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食用菌制种设备,确切的说是一种固体菌种液化机。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食用菌菌种的制作,仍都沿用传统手工微生物接种培养技术,工作时不仅接种速度慢,体力消耗大,而且工作效率低,生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固体液化机,以解决传统接种工作耗费 能量大,接种速度慢的缺陷,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的方案是由机架、罐体、电加热管、刀片、电机及菌种筛滤桶组成,其结构特 点是在机架的上端设有液化罐,液化罐体内设有电加热管,罐底的中部开有中心孔,中心孔 中装有中心轴,中心轴由轴套安装在中心孔内,轴套的上下两端设有密封圈,中心轴的上端 装有破碎刀片,刀片的外侧设有菌种筛滤桶,筛滤桶的圆周桶体上设有筛网孔,中心轴的底 端设有皮带轮,位于中心轴左侧的机架上装有电动机,电机上设有电机皮带轮,罐体的顶端 罐盖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左侧设有压力表,压力表的左侧装有安全阀,进料口的右侧设 有接种口,接种口的右侧设有放气阀,放气阀的出口上设有排气过滤器,罐体的左上端设有 进水进气阀,进水进气阀的出口上设有空气滤清器,滤清器内设有过滤芯,下端设有菌种出 口,出口上装有阀门,罐体的前端设有观察窗,罐体的右上端设有液位计,下端设有放水放 液阀。本发明具有多种功能,除作为制作菌种外,还可作为普通生物发酵罐使用,其罐体上 设置的空气滤清器、排气过滤器及压力表,只有在作为发酵罐制作液体菌种时才配合使用, 平时正常生产时不用。使用时,将固体菌种及无菌水按一定比例投入罐体内的菌种筛滤桶内,接通电源, 由电机皮带轮带动刀片高速旋转,筛滤桶内的菌种在高速刀片的切削中,使之变成非常细 微的小颗粒,形成菌丝与水的混合液体,由筛网孔中流出,再使用无菌接种器将液体快速接 入栽培袋中。本发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可节约菌种85%,节省人力80%以上,该产品除作为 固体菌种液化机以外,还具有制作液体菌种发酵罐的功能,可用于一般生物的深层发酵。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液化机结构示意图;图2为液化机外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2中示出的机架1的上端设有液化罐罐体3,罐体内设有电加热管4,罐底的中部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内装有中心轴15,中心轴的上端装有破碎刀片14、底端设有皮带轮16,中心轴左侧的机架上装有电机17,电机上设有电机皮带轮,电机皮带轮与中心轴皮 带轮16上装有传动皮带。罐体的顶端罐盖上设有进料口 8,进料口的左侧设有压力表7,压 力表的左侧装有安全阀6。进料口的右侧设有接种口 9,接种口的右侧设有放气阀10,放气 阀的出口上设有排气过滤器21,罐体的左上端设有进水进气阀5,进气进水阀的出口上设 有空气滤清器20,滤清器内设有过滤芯,罐体的下端设有菌种出口,出口上装有阀门2,罐 体的前端设有观察窗19,罐体的右上端装有液位计11,下端设有放水放液阀18。
权利要求
一种复合式多功能食用菌固体菌种液化机,由机架、罐体、电加热管、刀片、电机及菌种筛滤桶组成,其特征在于机架(1)的上端设有液化罐罐体(3),罐体内设有电加热管(4),罐底的中部设有中心孔,中心孔内装有中心轴(15),中心轴的上端装有破碎刀片(14),底端设有皮带轮(16),中心轴左侧的机架上装有电机(17),电机上设有电机皮带轮,电机皮带轮与中心轴皮带轮(16)上装有传动皮带,罐体的顶端罐盖上设有进料口(8),进料口的左侧设有压力表(7),压力表的左侧装有安全阀(6),进料口的右侧设有接种口(9),接种口的右侧设有放气阀(10),放气阀的出口上设有排气过滤器(21),罐体的左上端设有进水进气阀(5),进水进气阀的出口上设有空气滤清器(20),滤清器内设有过滤芯,下端设有菌种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多功能食用菌固体菌种液化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菌种出口上装有阀门(2),罐体的前端设有观察窗(19),罐体的右上端装有液位计(11),下 端设有放水放液阀(1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式多功能食用菌固体菌种液化机,其特征在于刀片外 侧的罐底上设有菌种筛滤桶(13),筛滤桶的顶端设有上盖(12),筛滤桶的圆周桶体上设有 筛网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式多功能食用菌固体菌种液化机,是在机架的上端设有液化罐,液化罐体内设有电加热管,罐底的中部开有中心孔,中心孔中装有中心轴,中心轴的上端装有破碎刀片,刀片的外侧设有菌种筛滤桶,中心轴的底端设有皮带轮,位于中心轴左侧的机架上装有电动机,电机上设有电机皮带轮,罐体的顶端罐盖上设有进料口,进料口的左侧设有压力表,压力表的左侧装有安全阀,进料口的右侧设有接种口,罐体的左上端设有进水阀,下端设有菌种出口,罐体的右上端设有液位计,下端设有放液阀。
文档编号A01G1/04GK101816261SQ20101016775
公开日2010年9月1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10日
发明者刘俊领 申请人:刘俊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