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配杀菌剂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243阅读:153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复配杀菌剂及其用途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剂,特别是一种用于防治蔬菜、果树和油菜病害的复配杀 菌剂。
背景技术
腐霉利[procymidone,N-(3,5-二氯苯基)_1,2-二甲基环丙烷-1,2-二 羰基亚胺]对葡萄孢属、丛梗孢属、核盘菌属和链格孢属等多种病原真菌引起的植物 病害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已有研究表明,该药剂通过激活真菌的双组分组氨酸激酶信 号途径而抑制真菌生长。经药剂处理的病菌如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黄瓜炭疽 (Colletotrichumlagenarium)等真菌体内的OS-2磷酸化水平迅速增加,真菌的TCHK信号 途径处于持续激活状态、使得真菌体内的甘油大量积累,最终导致菌体死亡。腐霉利是20世纪70年代初推出的广谱性触杀型现代保护性杀菌剂,是继苯并咪 唑类杀菌剂之后防治灰霉病等病害的又一类特效杀菌剂。腐霉利等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 目前在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抗药性的发生。Beever等在1983年就检测到灰霉病菌田 间抗药性菌株的存在。石榴斑点链格孢菌(Altemaria alternate)在用药防治不到5年即产生 抗药性。国内蔬菜、草莓灰霉病菌、链核盘菌(Moniliniafracticola)、核盘菌(Sclerotinia homoeocarpa)和白腐小核菌(Sclerotiumcepivorum)等重要的植物病原真菌均已对腐霉利 等二甲酰亚胺类杀菌剂产生田间抗性。且田间已出现既抗苯并咪唑类杀菌剂又抗腐霉利 的双重抗药性菌株,严重影响着腐霉利的有效使用。另外,缺乏足够的治疗作用也限制 着腐霉利的应用。目前,延缓和治理杀菌剂抗药性发展的主要策略有减少药剂的使用、 与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复配或轮换使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用于防治蔬菜、油菜和果树病害的复配 杀菌剂,该复配杀菌剂特别能用于防治抗药性灰霉病。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复配杀菌剂,其组分及重量含量为 5 % 90 %的腐霉利(组分A)和10 % 95 %的(组分B),组分B为苯醚甲环唑或戊唑醇 (tebuconazole)、三唑酮(triadimefon)、丙环唑(propiconazole)或月青菌唑(Myclobutanil)。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利用上述复配杀菌剂制成的乳剂型杀菌剂,每L的乳剂型 杀菌剂中含有50 900g的复配杀菌剂。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利用上述复配杀菌剂制成的粉/粒型杀菌剂,该粉/粒型杀 菌剂中复配杀菌剂的重量含量为10% 90%。本发明还同时提供了上述复配杀菌剂的用途用于防治蔬菜、果树和油菜真菌病害。作为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的用途的改进真菌病害为蔬菜灰霉病、蔬菜叶霉 病、蔬菜菌核病、蔬菜早疫病、草莓和葡萄灰霉病、果树干腐病或油菜菌核病。
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在实际使用中,根据防治对象的不同,可加工成不同含量 和剂型的各种农药制剂,例如乳剂型杀菌剂和粉/粒型杀菌剂。每L乳剂型杀菌剂中含 有50 900g的复配杀菌剂, 45%的溶剂(含乳化剂)、 20%的助剂,其余为 水;上述百分比为该成分在乳剂型杀菌剂中的体积含量。粉/粒型杀菌剂的组分及重量 含量为10% 90%的复配杀菌剂、9% 75%吸附剂或填料和 20%的助剂。由于组分含量的不同,乳剂型杀菌剂可分为悬浮剂(SC)、水乳剂(EW)和微乳 型(ME),粉/粒型杀菌剂可分为可湿性粉剂(WP)和水分散粒剂(WG)。上述复配杀 菌剂的各种剂型,均是采用常规生产工艺由复配杀菌剂配置而成,组分中所涉及的乳化 剂、溶剂、助剂、吸附剂/填料均为配置农药时所产用的常规品种。例如乳化剂可选 用农乳33#、农乳700#或农乳602#等,溶剂可选用二甲苯、DMF或乙醇等,吸附剂/填 料可选用硅藻土、白炭黑或珍珠岩等,助剂可选用有机硅、聚乙二醇等。本发明针对现有生产中使用的防治灰霉病、菌核病的骨干药剂——腐霉利具有 高效、价格低廉但治疗效果差且已经出现抗药性的情况;利用配伍药剂如苯醚甲环唑等 具有与腐霉利无交互抗药性、低毒、安全、环境相容性好、治疗效果好的特点,提供了 一组防治蔬菜、果树和油菜病害(特别是抗药性灰霉病)的复配杀菌剂。通过将上述不 同作用机制的杀菌剂——腐霉利(组分A)和组分B (组分B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 三唑酮、丙环唑或腈菌唑中的一种)进行复配,扬长补短,达到加强治疗作用、提高效 果、延缓和治理抗药性的目的。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能用于防治蔬菜灰霉病、蔬菜叶 霉病、蔬菜菌核病、蔬菜早疫病、草莓和葡萄灰霉病或果树真菌性溃疡病、果树干腐病 和油菜菌核病等真菌病害,属于新型、高效、低毒杀菌剂。发明人通过对灰霉病等抗药性的发生、演化和治理技术、腐霉利的抗菌机制和 抗药性的研究为本发明提供了技术与理论基础。本发明通过用腐霉利(组分A)和组分 B (组分B为苯醚甲环唑或戊唑醇或三唑酮或丙环唑或腈菌唑)中的一种进行复配筛选, 其目标是治理抗药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治疗效果。本发明主要防治抗腐霉利的灰霉 病、早疫病和菌核病。本发明符合当前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需要。复配制剂中的腐霉利对灰霉病等有较高的活性、成本很低但缺乏治疗作用、已 经产生抗药性;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和睛菌唑都属于高效药剂(针对 灰霉病、早疫病和菌核病等),尤其是与腐霉利无交互抗药性、具有较高的治疗作用。腐 霉利和苯醚甲环唑或戊唑醇或三唑酮或丙环唑或腈菌唑二药复配后,药效显著增加,本 发明的生产成本比单独使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睛菌唑或者腐霉利 要降低15% 30%,对灰霉病等的防治效果能稳定在70%以上。本发明经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其结果表明,2种成分亲和互容、使 用安全、效果显著、能有效地防治灰霉病等病害。本发明与其它农药相比,具有以下优
点1、本发明的配方产品属高效低毒、低残留、环境相容的农药,兼具保护和治疗 作用,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和环境保护的要求。2、本发明除了能解决灰霉病等对腐霉利的抗药性问题外,还可以有效地解决腐 霉利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3、本发明产品使用方法简单、成本低,农户均能接受。
4、本发明对作物安全,防治灰霉病等的效果好,效果能稳定在70%以上,不容 易产生抗药性。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实际田间使用时,每亩使用有效成分5 50克(此数据为 复配杀菌剂的量,即乳剂型杀菌剂或粉/粒型杀菌剂的有效量)。使用时将本复配杀菌剂 的制剂用水稀释成有效浓度为0.01 5克/L,使用方法均为叶面喷雾。为了获得本发明的复配杀菌剂,发明人曾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1、室内配方筛选毒力和增效系数测定是将腐霉利和苯醚甲环唑原药按不同的重量比例分别溶解 于丙酮,采用菌丝生长法测定对蔬菜灰霉病菌(表1)的抑制作用,然后计算EC5tl值和增 效系数。根据主要防治对象,可选用增效系数(SR)21.5的配比,并进行适当剂型加工。表1、防治灰霉病的配方筛选
权利要求
1.复配杀菌剂,其特征是该复配杀菌剂的组分及重量含量为5% 90%的腐霉利和 10% 95%的组分B,组分B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或腈菌唑。
2.—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制成的乳剂型杀菌剂,其特征是每L的 乳剂型杀菌剂中含有50 900g的复配杀菌剂。
3.—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配杀菌剂制成的粉/粒型杀菌剂,其特征是该粉 /粒型杀菌剂中复配杀菌剂的重量含量为10% 90%。
4.如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复配杀菌剂的用途,其特征是用于防治蔬菜、果树 或油菜的真菌病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配杀菌剂的用途,其特征是所述真菌病害为蔬菜灰霉 病、蔬菜叶霉病、蔬菜菌核病、蔬菜早疫病、草莓和葡萄灰霉病、果树干腐病或油菜菌 核病。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配杀菌剂,其组分及重量含量为5%~90%的腐霉利和10%~95%的组分B,组分B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三唑酮、丙环唑或腈菌唑。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利用上述复配杀菌剂制成的乳剂型杀菌剂,每L的乳剂型杀菌剂中含有50~900g的复配杀菌剂。本发明还同时公开了利用上述复配杀菌剂制成的粉/粒型杀菌剂,该粉/粒型杀菌剂中复配杀菌剂的重量含量为10%~90%。该复配杀菌剂能用于防治蔬菜、果树或油菜的真菌病害。
文档编号A01N43/653GK102007917SQ201010537038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9日
发明者刘亚慧, 张传清 申请人:浙江农林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