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146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联合收割机的后部设置有废秸秆处理部,在该废秸秆处理部设置有废秸秆输送装置,通过该废秸秆输送装置将脱壳处理后的废秸秆从农场的未收割侧输送到已收割侧。在废秸秆输送装置设置有对废秸秆的根部进行夹持并输送的夹持输送部;和对废秸秆的穗梢部进行卡止并输送的卡止输送部。而且,两输送部通过姿势转换操作体在废秸秆输送姿势和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之间自由进行姿势转换。此外,姿势转换操作体设置在作为未收割侧的废秸秆处理部的左侧部,通过对该姿势转换操作体进行向上方的转动操作,而使两输送部从废秸秆输送姿势转换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能解除在废秸秆输送装置产生的废秸秆堆积。另外,在废秸秆处理部的正前部上下层地配置脱壳部和挑选部,将脱壳后的谷秆作为废秸秆输送到废秸秆处理部进行废秸秆处理。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7-23630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但是,在上述的联合收割机中,姿势转换操作体配置在作为未收割侧的废秸秆处理部的左侧部,对该姿势转换操作体进行向上方的转动操作,因此在对该姿势转换操作体进行操作时存在以下烦恼为了使覆盖废秸秆处理部的上方的废秸秆处理部上方盖体和覆盖脱壳部的上方的脱壳部上方盖体不妨碍上述姿势转换操作体的操作,必须预先使这些废秸秆处理部上方盖体和脱壳部上方盖体向上方开放。此外,还存在在对姿势转换操作体进行操作时,操作人员有为了不踩倒农场的未收割谷秆而必须向废秸秆处理部的左侧移动的烦恼。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本发明的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搬送装置在配置于机体的后部的废秸秆处理部设置有将脱壳处理后的废秸秆从未收割侧搬送到已收割侧的废秸秆搬送装置,在该废秸秆搬送装置设置有夹持废秸秆的根部进行搬送的夹持搬送部和卡止废秸秆的穗梢部进行输送的卡止输送部,并且两输送部利用姿势转换操作体在废秸秆输送姿势和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之间自由进行姿势转换,该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能够从机体的后方操作姿势转换操作体。这样,由于能从机体的后方对姿势转换操作体进行操作,所以操作人员能站在作为农场的已收割侧的机体的后方来对姿势转换操作体进行操作。此时,由于操作人员没有必须留意不踩倒农场的未割谷秆的烦恼,所以在收割作业的中途也能快速地对姿势转换操作体进行操作,能轻松地解除废秸秆堆积。上述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利用姿势转换操作体在废秸秆输送姿势和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之间一体地自由转换姿势的夹持输送部和卡止输送部,以转动支点为中心进行转动而自由进行姿势转换,通过转动支点的转动轴线与输送方向大致平行,并且配置在夹持输送部的夹持位置附近,在该夹持输送部的后面中途部安装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转换操作体的前端部,并呈交叉状配置该姿势转换操作体的前后延伸轴线和所述转动轴线。这样,由于呈交叉状配置与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转动轴线和姿势转换操作体的前后延伸轴线,所以通过操作姿势转换操作体,能轻松地使夹持输送部和卡止输送部两者一体地以转动支点为中心进行转动,而进行姿势转换,能可靠地使该夹持输送部的夹持状态变为非夹持状态。因而,能简单地排除在夹持输送部堆积的废秸秆,能解除废秸秆堆积。上述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夹持输送部的后面中途部邻接地安装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转换操作体和卡合操作体,并且从机体的后方以沿前后方向进退的方式操作卡合操作体,由此,能够使操作卡合操作体以自由卡合或脱离的方式与从废秸秆处理部的顶部垂设的被卡合体卡合,利用两操作体能够一体地对两输送部进行姿势转换。这样,由于卡合操作体能从机体的后方沿前后方向实施进退操作,所以覆盖脱壳部的上方的脱壳部上方盖体不妨碍卡合操作体的进退操作。因而,没有必须预先将废秸秆处理部上方盖体向上方开放的烦恼。而且,由于姿势转换操作体能从作为已收割侧的机体的后方进行操作,所以操作人员没有为了不踩倒农场的未割谷秆而必须向废秸秆处理部的左侧移动的烦恼。上述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使设置于夹持输送部的后面中途部的第一卡合体以自由卡合或脱离的方式从上方与从废秸秆处理部的顶部垂设的被卡合体卡合,在第一卡合体上以自由进退的方式安装有从后方自由卡合或脱离地与所述被卡合体卡合的第二卡合体,并且通过弹性单元向使该第二卡合体与被卡合体卡合的一侧施加弹力,使夹持输送部和卡止输送部一体地变为废秸秆输送姿势,另一方面,使抵抗由弹性单元施加的弹力的第二卡合体的从被卡合体的脱离动作与所述卡合操作体的向后方的后退操作联动,使夹持输送部和卡止输送部一体地变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这样,由于使抵抗由弹性单元施加的弹力的第二卡合体的从被卡合体的脱离动作与所述卡合操作体的向后方的后退操作联动,而使夹持输送部和卡止输送部一体地变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因此能轻松地对卡合操作体进行操作,能迅速且简单地解除废秸秆堆积。上述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在夹持输送部的后面中途部以自由进退的方式安装有所述卡合操作体,使设置于卡合操作体的前端部的卡合体以自由卡合或脱离的方式从后方与上述被卡合体卡合,并且利用弹性单元向使卡合体与被卡合体卡合的一侧对卡合操作体施加弹力,使夹持输送部和卡止输送部一体地变为废秸秆输送姿势, 另一方面,使抵抗由弹性单元施加的弹力的卡合体的从被卡合体的脱离动作与卡合操作体的向后方的后退操作联动,而使夹持输送部和卡止输送部一体地变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
这样,由于使抵抗由弹性单元施加的弹力的卡合体的从被卡合体的脱离动作与卡合操作体的向后方的后退操作联动,而使夹持输送部和卡止输送部一体地变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因此,能使卡合体和被卡合体的卡合构造简易。并且,能轻松地对卡合操作体进行操作,能迅速且简单地解除废秸秆堆积。上述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形成废秸秆处理部的顶部的顶部盖体配置为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这样,由于将顶部盖体配置为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所以能使废秸秆处理部的上部空间朝向后方逐渐扩大。因而,能使从机体的后方对姿势转换操作体进行操作时的操作空间扩大,能轻松地进行该姿势转换操作体的操作。其结果,能使姿势转换操作体的操作性提高。此外,能确保使夹持输送部和卡止输送部一体地进行姿势转换的转动空间较大,能可靠地使两输送部进行姿势转换。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操作人员能站在作为农场的已收割侧的机体的后方来对姿势转换操作体进行操作。因此,操作人员没有必须留意不踩倒农场的未收割谷秆的烦恼。并且,在收割作業的中途也能快速地对姿势转换操作体进行操作,能轻松地解除废秸秆堆积。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联合收割机的左侧视图。图2是废秸秆处理部左侧视说明图。图3是废秸秆处理部的俯视说明图。图4是废秸秆处理部的后视说明图。图5是废秸秆输送装置的转动动作说明图。图6是向废秸秆输送装置传达动力的传动带机构的后视图。图7是姿势转换机构的左侧视说明图。图8是姿势转换机构的俯视说明图。图9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的姿势转换机构的左侧视说明图。图10是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的姿势转换机构的俯视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联合收割机1的左侧视图。如图1所示,在左右一对履带行驶部2、2之间架设有机体框架3。在机体框架3的前端部安装有对谷秆进行收割处理的收割部4。在机体框架3上的左侧前部使对收割谷穗进行脱壳处理的脱壳部5和对已脱壳处理的谷粒进行挑选处理的挑选部6位于上下位置地设置。在作为脱壳部5的后方的机体框架3上的后部设置有对作为脱壳处理后的谷秆的废秸秆进行处理的废秸秆处理部7。在机体框架3上的右侧前部设置有运转部8和存储被挑选的谷粒的谷粒存储部9。此外,在脱壳部5的左侧设置有进料链10,该进料链10通过持续接收由收割部4收割的谷秆,在将穗梢部插入了脱壳部5的状态下向后上方移送,并将由脱壳部5进行了脱壳处理后的谷秆(废秸秆)交接到废秸秆处理部7。
如图1所示,脱壳部5在剥落室11内围绕向前后方延伸的轴线自由旋转地架设有作为脱壳机构的剥落主体12。13是剥落齿,14是接收网。在设置于脱壳部5的下方的挑选部6设置有作为挑选机构的摇动挑选体15和风车16等。如图1所示,废秸秆处理部7包括废秸秆输送装置18,其设置于废秸秆处理室17 内的上部,用于输送废秸秆;和切割装置19,其设置于废秸秆处理室17内的下部,对由废秸秆输送装置18输送的废秸秆进行切碎处理。废秸秆输送装置18,如作为废秸秆处理室17 的侧面说明图的图2、作为废秸秆处理室17的俯视说明图的图3和作为废秸秆处理室17的后视说明图的图4所示,将始端部配置在左侧前部并且将终端部配置在右侧后上部。而且, 始端部与上述进料链10的终端部接近地配置,持续将由该进料链10输送的谷秆作为废秸秆加以接收,并能够将废秸秆向右侧后上方输送。在此,废秸秆借助转移引导体(未图示), 由废秸秆输送装置18输送到废秸秆处理室17的右侧后上部,并且向机体的后方(机外) 排出,或者废秸秆从废秸秆输送装置18的中途部落到配置于其下方的切割装置19,通过该切割装置19进行切碎处理后向机外排出(散布)。此外,边在农场内绕逆时针绕行地行驶边收割谷秆的联合收割机1,朝着行进方向机体的左侧为未收割侧,另一方面机体的右侧成为已收割侧。因而,废秸秆通过废秸秆输送装置18从未收割侧以稍微向上倾斜的方式被输送到已收割侧。以下参照附图对废秸秆处理部7进行详细说明。如图2 图4所示,废秸秆处理室17被安装于处理室支承框体92的废秸秆盖体 23覆盖。废秸秆盖体23由左侧面部93、右侧面部94、顶部面部95和后面部96形成。处理室支承框体92包括在左右方向延伸的上部左右延伸片101、下部左右延伸片102 ;夹设片 103,其以左侧视时形成为二字状,并介于上部左右延伸片101的左侧端部和下部左右延伸片102的左侧端部之间设置;前方伸出片104,其形成为从上部左右延伸片101向前方呈伸出状弯曲。而且,在前方伸出片104的左侧前部和上部左右延伸片101的中途部之间悬架有废秸秆输送装置18。如图2 图4所示,废秸秆输送装置18包括夹持废秸秆的根部进行输送的夹持输送部M和卡止废秸秆的穗梢部进行输送的卡止输送部25,两输送部M、25合作地输送废秸秆。而且,两输送部对、25通过姿势转换操作体45在图5中实线表示的废秸秆输送姿势 (a)和图5中点划线表示的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之间自由转换姿势。此处,姿势转换操作体45能从机体的后方进行操作。此外,通过姿势转换操作体45在废秸秆输送姿势(a) 和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之间一体地自由转换姿势的夹持输送部M和卡止输送部25,以成为转动支点的转动轴52、53为中心一体地转动地进行自由姿势转换。此处,转动轴52、53 的转动轴线P与输送方向大致平行,并且配置在夹持输送部M的夹持位置附近,在该夹持输送部M的后面中途部安装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转换操作体45的前端部,并交叉状地配置该姿势转换操作体45的前后延伸轴线Q和上述转动轴线P。若更具体地说明,则如图2所示,废秸秆输送装置18具备从设置在上述运转部8 的下方的发动机部(未图示)获取动力的输入部36 ;夹持输送部M,其与该输入部36联动连结,以夹持废秸秆的根部的状态进行输送;卡止输送部25,其以与该夹持输送部M相对的状态配置,在卡止废秸秆的穗梢部的状态进行输送;动力传递部沈,其将夹持输送部M 的转动力传递到该卡止输送部25。
图2和图3所示的105是输入部36的输入箱,106是从输入箱105向前方突出的输入轴,37是安装于输入轴106的输入滑轮。图6所示的111是自由转动地支承上述剥落主体12的转动支轴,112是安装于该转动支轴111的后端部的输出滑轮。如图6所示,在该输出滑轮112和上述输入滑轮37之间卷绕有传动带113,借助张紧滚筒114通过张力臂 115按压该传动带113的中途部而使传动带113张紧,由此形成传动带机构116。117是轴套部,118是通过该轴套部117支承上述张力臂115的基端部的臂支轴,119是通过上述轴套部117与上述张力臂115联动地连接设置的动作臂,120是通过该动作臂119对上述张力臂115在按压方向(使传动带113张紧的方向)进行拉伸弹性作用的拉伸弹性体。拉伸弹性体120设置为介于在上述剥落室11的后壁121的上部设置的连结托架122和动作臂119 的顶端部之间。另外,转动支轴111的前端部通过传动机构(未图示)与上述发动机部联动地连结。这样,传动带机构116以简易的构造将来自上述发动机部的动力传递到上述输入部36。而且,当在上述废秸秆输送装置18塞满废秸秆时,由废秸秆堆积检测传感器(未图示)检测该废秸秆的堆积而使发动机部的动作强制停止。由此,发动机部停止动作之后,能简单且快速地进行解除后述的废秸秆堆积的作业。如图2 图4所示,夹持输送部M在废秸秆处理室17内,在从左侧前部向右侧后上部延伸的输送部支承主体107的左侧端部安装驱动链轮33,另一方面在输送部支承主体 107的右侧端部安装从动链轮34,在两链轮33、34之间卷绕有环状的输送链35。而且,在作为输送链35的下侧转动侧部的直状延伸部108的正下方位置,以相对状态设置直状延伸的夹持杆38,并且以通过夹持弹压体39将该夹持杆38向直状延伸部108侧按压的方式进行弹性施力,在以直状延伸部108和夹持杆38夹持废秸秆的根部的状态下将废秸秆向右侧后上方输送。如图3所示,在输送部支承主体107的前面左侧部和前面右侧部以大致正交状态向前方延伸地形成有左右一对摇动支承臂50、51。此外,在前方伸出片104的左侧前部垂设有左侧支承片48,在该左侧支承片48的下端部突出设置有左侧的转动轴52,另一方面在上部左右延伸片101的中途部垂设有右侧支承片49,在该右侧支承片49的下端部突出设置有右侧的转动轴53。而且,在左侧的转动轴52轴枢轴支承左侧的摇动支承臂50的顶端部, 并且在右侧的转动轴53枢轴支承右侧的摇动支承臂51的顶端部。此处,左侧的转动轴52 和右侧的转动轴53的轴芯配置在与废秸秆输送方向大致平行的转动轴线P上。这样,夹持输送部M以与左侧转动轴52和右侧转动轴53的轴芯一致的转动轴线P为中心使输送部支承主体107上下自由摇动。而且,上下摇动范围处于输送部支承主体107的直状延伸部 108与夹持杆38相向的夹持位置(下降位置)与直状延伸部108从夹持杆38离开一定间隔而向上方隔离的隔离位置(上升位置)之间。如图3所示,卡止输送部25在废秸秆处理室17内,在从左侧前部朝向右侧后上部延伸的输送部支承主体109的右侧端部安装驱动链轮41,另一方面在输送部支承主体109 的左侧端部安装从动链轮40,在两链轮40、41之间卷绕有环状的齿链(tine Chain)43。而且,在齿链43上隔开间隔地安装很多突起状的齿42,以各齿42卡止废秸秆的穗梢部(顶端部)的状态下向右侧后上方输送废秸秆。如图2所示,动力传递部沈与夹持输送部M的从动链轮34和卡止输送部25的驱动链轮41同轴地联动连结,使两链轮34、41的旋转同步。具体而言,在图4中从动链轮 34绕逆时针方向转动时,通过动力传递部沈,驱动链轮41也绕逆时针方向转动。此处,动力传递部沈也作为将夹持输送部M和卡止输送部25的右侧部隔开一定的间隔地在平行状态下连结为一体的右侧连结部件发挥作用,在夹持输送部M和卡止输送部25的左侧部设置用于将这些输送部对、25的左侧部隔开一定的间隔地在平行状态下连结为一体的左侧连结部件110。此时,卡止输送部25配置于与转动轴线P接近的前方,以转动轴线P为中心使废秸秆输送装置18本身上下摇动,能通过后述的姿势转换操作体45 —体地使该废秸秆输送装置18的姿势在废秸秆输送姿势(a)和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之间进行姿势转换。此处,如图5的实线所示,废秸秆输送姿势(a)是夹持输送部M的输送链35和夹持杆38接近而成为能夹持废秸秆的状态的姿势。另一方面,如图5的点划线所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是例如在供给过剩量的废秸秆而是废秸秆堆积在输送链35和夹持杆38 之间,因而妨碍输送的情况下,使输送链35从夹持杆38分离,而能轻松地取出堆积的废秸秆的状态的姿势。如图7和图8所示,在废秸秆输送装置18上,通过姿势转换机构60联动连结姿势转换操作体45。而且,通过对姿势转换操作体45进行从机体的后方向下方的摇动操作,能使废秸秆输送装置18简单地从废秸秆输送姿势(a)转换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如图7和图8所示,姿势转换机构60具备在将废秸秆输送装置18从废秸秆输送姿势(a)转换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的方向施力的解除姿势施力部61 ;和能在将废秸秆输送装置18卡止保持在废秸秆输送姿势(a)的卡止姿势(c)和卡止解除姿势(d)之间进行姿势转换的卡止部62。此处,卡止部62采用卡止解除姿势(d)时,通过解除姿势施力部 61,废秸秆输送装置18被强制地从废秸秆输送姿势(a)转换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以下参照图7和图8对姿势转换机构60进行具体的说明。图7是姿势转换机构 60的侧视说明图,图8是姿势转换机构60的俯视说明图。如图7和图8所示,姿势转换机构60设置在夹持输送部M的输送部支承主体107 的后面部中延伸方向(长度方向)的大致中央部。而且,如图7和图8所示,解除姿势施力部61形成有从输送部支承主体107的后面大致中央部朝向左侧延伸的侧方延伸连结板63,在该侧方延伸连结板63的中途部和位于其正上方的上部左右延伸片101的中途部之间,设置有作为弹性施力机构的拉伸弹簧64, 通过该拉伸弹簧64按照废秸秆输送装置18以转动轴线P为中心向上方摇动(转动)的方式进行弹性施力,该废秸秆输送装置18从废秸秆输送姿势(a)转换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 (b)。图中65是穿设在侧方延伸连结板63上的用于卡止拉伸弹簧64的卡止孔。此外,如图7和图8所示,卡止部62抵抗上述的拉伸弹簧64的拉伸弹力,将废秸秆输送装置18卡止保持在废秸秆输送姿势(a)的状态。S卩,卡止部62从输送部支承主体107的后面部大致中央部朝向后方延伸而形成后方延伸连结板66,使上述侧方延伸连结板63的前端面在直交状态抵接在该后方延伸连结板66的内侧面后部上而连续设置。在后方延伸连结板66的前下部从下端边缘部向上方进行切口而形成下端开口状的卡合用凹部67。而且,卡合用凹部67为从上端朝向下端逐渐扩宽状。
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垂设有从上部左右延伸片101的中途部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支承片68,在该支承片68的下端部安装左右侧朝向轴线的锁销69的左侧端部(图7和图 8参照),使该锁销69形成为向右侧大致水平地突出的形状。这样,使后方延伸连结板66的卡合用凹部67从上方自由卡脱地卡合在锁销69 上。此处,在卡合用凹部67的上端边部抵接并卡合在锁销69的状态下,废秸秆输送装置18 采用废秸秆输送姿势(a)。即,支承片68和锁销69是作为从顶部垂设的被卡合体发挥作用,后方延伸连结板66作为从上方自由卡合或脱离地卡合在被卡合体的第一卡合体发挥作用。此外,在侧方延伸连结板63的左侧部以沿前后方向自由进退的方式安装有卡合操作体70。即,在侧方延伸连结板63的左侧部形成沿前后方向贯通的贯通孔71,并且使向前后方向延伸的圆筒状的导向片72与上述贯通孔71连通地连续设置在侧方延伸连结板63 的后面。卡合操作体70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棒状的操作体主片73 ;在该操作体主片 73的前端部安装的作为第二卡合体的钩74 ;和从操作体主片73的后端部向右侧大致直角弯曲状地延伸而形成的可动侧把持片75。操作体主片73在侧方延伸连结板63的左侧部通过贯通孔71和导向片72而在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地贯通。钩74在前部朝向前方地形成端面开口的卡合用凹部76。而且,钩74的右侧面后部通过连结用轴套部77安装在操作体主片 73的前端部。78是弹簧卡止片,79是按压弹簧,该按压弹簧79借助弹簧卡止片78卷绕地设置在位于连结用轴套部77的后端面和侧方延伸连结板63的正面左侧部之间的操作体主片73的外周面上。80是从操作体主片73的中途部向上方立起地形成的进退位置限制片, 81是从进退位置限制片80的上部朝向左侧延伸的限制销,82是在后方延伸连结板66的后侧上部沿前后方向延伸而形成的进退限制用长孔,在该进退限制用长孔82中插通限制销 81的左侧端部。这样,通过按压弹簧79的弹性作用力能使钩74的卡合用凹部76从后方向前方自由卡脱地与锁销69卡合。此处,在卡合用凹部76的前端边部抵接并卡合在锁销69的状态下,废秸秆输送装置18抵抗上述拉伸弹簧64的拉伸弹性作用力而保持(锁定)在废秸秆输送姿势(a)。而且,进退位置限制片80的前面与导向片72的后端面抵接,并且限制销81 的左侧端部与进退限制用长孔82的前端边部卡合,操作体主片73的推出动作被限制。此夕卜,操作体主片73的后退动作通过限制销81的左侧端部与进退限制用长孔82的后端边部卡合而被限制。此外,如图8所示,钩74的前半部下端面7 为前高后低的倾斜面。而且,在从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转换为废秸秆输送姿势(a)时,向前方按压施力的钩74的前半部下端面7 在锁销69的外周面上滑动,并且抵抗按压弹簧79的弹性作用力而使钩74向后方后退移动,在卡合用凹部76与锁销69匹配的时刻,通过按压弹簧79的弹性作用力使钩74 向前方行进移动,而使卡合用凹部76与锁销69卡合。即,钩74变为卡合姿势(C)。此外,如图7和图8所示,使姿势转换操作体45以与上述卡合操作体70邻接的方式安装在后方延伸连结板66的后部。即,姿势转换操作体45由在前后方向直棒状延伸地形成的操作主片83和从该操作主片83的后端部向右侧大致呈直角弯曲状延伸而一体地形成的固定侧把持片84形成。此处,以操作主片83的前后延伸轴线Q和上述的转动轴线P 交叉的方式配置(参照图3)。而且,操作主片83在卡合操作体70的操作体主片73的左侧
9附近以左右平行状态固定设置在后方延伸连结板66,固定侧把持片84在卡合操作体70的可动侧把持片75的后方附近以前后平行状态配置。这样,姿势转换操作体45通过把持固定侧把持片84进行上下升降操作而能使废秸秆输送装置18在废秸秆输送姿势(a)和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之间进行姿势转换。此处,在使废秸秆输送装置18从废秸秆输送姿势(a)转换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时,同时把持固定侧把持片84和可动侧把持片75,使可动侧把持片75向固定侧把持片84侧后退滑动,由此能使钩74的卡合用凹部76离开锁销69而解除卡合。而且,以卡合解除状态对姿势转换操作体45向上方进行转动操作时,能轻松地使对拉伸弹簧64进行拉伸弹性施力的废秸秆输送装置18上升转动,能使废秸秆输送装置18顺利地变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 (b)。如上所述,废秸秆输送装置18通过姿势转换机构60从机体后方对姿势转换操作体45进行操作,由此能在废秸秆输送姿势(a)和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之间进行姿势转换。以下说明该姿势转换操作步骤。〔从废秸秆输送姿势(a)向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的操作步骤〕首先,通过同时把持姿势转换操作体45的固定侧把持片84和可动侧把持片75,使钩74从卡合姿势(c)转换为卡合解除姿势(d)。S卩,使钩74的卡合用凹部76离开锁销69 而解除卡合。于是由于废秸秆输送装置18通过拉伸弹簧64向上方被施加拉伸弹力,所以仅通过在把持固定侧把持片84和可动侧把持片75状态进行上升操作,废秸秆输送装置18 就能以转动轴线P为中心进行摇动(转动)而从废秸秆输送姿势(a)转换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因此,能容易地取出堆积在废秸秆输送装置18的废秸秆。〔从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向废秸秆输送姿势(a)的操作步骤〕抵抗拉伸弹簧64的向上方的拉伸弹力对姿势转换操作体45的固定侧把持片84 实施下降操作,由此,使后方延伸连结板66的卡合用凹部67从上方卡合在锁销69。此时, 被向前方施加按压弹力的钩74的前半部下端面7 在锁销69的外周面上滑动,同时抵抗按压弹簧79的按压弹力而使钩74向后方滑动移动,并且在形成于该钩74的前部的卡合用凹部76与锁销69配合的时刻,通过按压弹簧79的按压弹性作用力使钩74向前方滑动移动,而使卡合用凹部76与锁销69卡合。即,钩74变为卡合姿势(C)。其结果,废秸秆输送装置18从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转换为废秸秆输送姿势(a),并且保持为废秸秆输送姿势(a)。此处,如图2所示,上述的废秸秆盖体23的顶部面部95为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 随着朝向机体后方,废秸秆处理室17内的顶部高度逐渐变高。由此,能使废秸秆处理室17 内上部空间形成为朝向后方逐渐扩大。因而,当从机体的后方对一体地使夹持输送部M和卡止输送部25进行姿势转换的姿势转换操作体45进行操作时,能确保姿势转换操作体45 的转动操作空间较大。其结果,能使姿势转换操作体45的操作性提高,并且能可靠且轻松地使两输送部对、25进行姿势转换。图9和图10表示作为其他实施方式的姿势转换机构60。该姿势转换机构60的基本构造与上述姿势转换机构60相同地构成,但是在使卡合体自由拔出插入地卡合在被卡合体的简易的构造的点上不同。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拉伸弹簧64设置在上部左右延伸片 101和右侧的摇动支承臂51之间。
S卩,卡止部62从输送部支承主体107的后面大致中央部朝向后方延伸而形成后方延伸连结板66,并且使沿左右方向延伸的侧方延伸连结板63的前端部的前面以正交状态抵接在该后方延伸连结板66的后端部而连续地设置。在上部左右延伸片101的中途部设置有被卡合部130。被卡合部130从上部左右延伸片101的中途部在左右侧朝向侧面地垂设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的支承片68,使板状的上下调节片131安装成与支承片68在上下方向滑动连接,并能够在支承片68上自由进行上下位置调节。上下调节片131连续设置有弯曲板状的被卡合体132的左侧端面。被卡合体132包括具有前高后低的倾斜面133的引导片134 ;具有在前后方向开口的卡合孔 135的被卡合片136 ;和从被卡合片136的下端部向后方延伸设置的接受片137。卡合操作体70具备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棒状的操作体主片73 ;在该操作体主片 73的前端部形成的作为卡合体的卡合突片140 ;和从操作体主片73的后端部向右侧大致呈直角弯曲状地延伸而形成的可动侧把持片75。卡合突片140在前端(顶端)形成有大致半球凸状的滑动接触面141,通过滑动接触面141沿着被卡合体132的倾斜面133进行上下滑动移动,而使操作体主片73沿前后方向进退移动。卡合突片140在被卡合片136的卡合孔135中自由拔出插入(自由进退)地贯通。此处,在卡合孔135插入了卡合突片140的状态是卡合状态(卡合姿势(c)),从卡合孔135拔出卡合突片140的状态是卡合解除状态(卡合解除姿势(d))。而且,通过使滑动接触面141沿着被卡合体132的倾斜面133下降滑动移动,使操作体主片73向后方后退移动,并且在滑动面141与卡合孔135配合的时刻,通过后述的按压弹簧79的按压力将操作体主片73向前方推出而移动,使卡合突片140与卡合孔135卡合。在侧方延伸连结板63的左侧部横向贯通状地固定设置在前后方向朝向轴线的筒状的导向片72,使操作体主片73的前端部沿前后方向自由滑动地贯通在导向片72中。在操作体主片73的前部外周面卷绕有按压弹簧79,使按压弹簧79的前端抵接在与操作体主片73的外周面前部连续设置的凸缘状的弹簧卡止片78上。与上述卡合操作体70邻接地将姿势转换操作体45安装在侧方延伸连结板63。 艮口,姿势转换操作体45包括沿前后方向延伸而形成的筒状的操作主片83 ;和从该操作主片83的后端部向右侧大致呈直角弯曲状延伸而一体地形成的固定侧把持片84。而且,在操作主片83的前端部的外周面右侧半部使连结片150向右侧延伸地形成,通过连结螺栓151 使连结片150与侧方延伸连结板63以前后重合状态连结。此处,姿势转换操作体45以操作主片83的前后延伸轴线Q和上述的转动轴线P交叉的方式配置(参照图3)。在操作主片83中将操作体主片73以同心圆且自由前后滑动移动的方式配置。而且,在操作主片83的中途部形成有弹簧接受部152。比弹簧接受部152更位于前侧的操作主片83的前部使左侧半部开口,另一方面比弹簧接受部152更位于后侧的操作主片83的后部使右侧半部开口。在操作主片83的前部配置按压弹簧79,使按压弹簧79的后端与弹簧接受部152抵接。使卡合操作体70的可动侧把持片75从右侧半部开口的操作主片83 的后部向右侧突出。固定侧把持片84在卡合操作体70的可动侧把持片75的后方附近以前后平行状态配置。153是加强用肋部。这样,姿势转换操作体45通过把持固定侧把持片84进行上下升降操作能使废秸秆输送装置18在废秸秆输送姿势(a)和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之间进行姿势转换。此处,在使废秸秆输送装置18从废秸秆输送姿势(a)转换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时,同时把持固定侧把持片84和可动侧把持片75,使可动侧把持片75向固定侧把持片84侧后退滑动,由此抵抗按压弹簧79的作用力而从卡合孔135拔出卡合突片140,由此能解除卡合突片140的卡合。而且,在卡合解除状态进行使姿势转换操作体45向上方转动操作时,能轻松地使由拉伸弹簧64施加拉伸弹力的废秸秆输送装置18上升转动,能使废秸秆输送装置 18顺利地变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如上所述,废秸秆输送装置18通过姿势转换机构60从机体后方操作姿势转换操作体45,由此能在废秸秆输送姿势(a)和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之间进行姿势转换。以下说明该姿势转换操作步骤。〔从废秸秆输送姿势(a)向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的操作步骤〕首先,通过同时把持姿势转换操作体45的固定侧把持片84和可动侧把持片75,使卡合突片140从卡合姿势(c)转换为卡合解除姿势(d)。即,从卡合孔135拔出卡合突片 140而解除卡合。于是由于废秸秆输送装置18通过拉伸弹簧64被向上方施加拉伸弹力,所以仅通过在把持固定侧把持片84和可动侧把持片75的状态下进行上升操作,废秸秆输送装置18能以转动轴线P为中心摇动(转动)而从废秸秆输送姿势(a)转换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因此,能容易地取出堆积在废秸秆输送装置18的废秸秆。〔从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向废秸秆输送姿势(a)的操作步骤〕抵抗拉伸弹簧64的向上方的拉伸弹性作用力,对姿势转换操作体45的固定侧把持片84进行下降操作,使侧方延伸连结板63的下端与被卡合体132的接受片137抵接,由此,能使卡合突片140与卡合孔135卡合。此时,在卡合突片140的前端部形成的滑动接触面141沿着被卡合体132的倾斜面133进行下降滑动移动,操作体主片73抵抗按压弹簧79 的作用力地向后方进行后退移动,在滑动面141与卡合孔135配合的时刻,通过按压弹簧79 的按压力使操作体主片73向前方行进移动,使卡合突片140插入卡合在卡合孔135中。即, 卡合突片140变为卡合姿势(C)。其结果,废秸秆输送装置18从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b) 转换为废秸秆输送姿势(a),并且保持为废秸秆输送姿势(a)。符号说明1联合收割机7废秸秆处理部17废秸秆处理室18废秸秆输送装置24夹持输送部25卡止输送部45姿势转换操作体48左侧支承片49右侧支承片50摇动支承臂51摇动支承臂52转动轴53转动轴
60姿势转换机构61解除姿势施力部62卡止部63侧方延伸连结板64拉伸弹簧66后方延伸连结板69 锁销74 钩P转动轴线Q前后延伸轴线
1权利要求
1.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在配置于机体的后部的废秸秆处理部设置有将脱壳处理后的废秸秆从未收割侧输送到已收割侧的废秸秆输送装置,在该废秸秆输送装置设置有夹持废秸秆的根部进行输送的夹持输送部;和卡止废秸秆的穗梢部进行输送的卡止输送部,并且两输送部利用姿势转换操作体在废秸秆输送姿势和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之间自由进行姿势转换,该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的特征在于能够从机体的后方操作姿势转换操作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利用姿势转换操作体在废秸秆输送姿势和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之间一体地自由转换姿势的夹持输送部和卡止输送部,以转动支点为中心进行转动而自由进行姿势转换,通过转动支点的转动轴线与输送方向大致平行,并且配置在夹持输送部的夹持位置附近,在该夹持输送部的后面中途部安装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转换操作体的前端部,交叉状地配置该姿势转换操作体的前后延伸轴线和所述转动轴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夹持输送部的后面中途部邻接地安装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姿势转换操作体和卡合操作体,并且卡合操作体通过从机体的后方沿前后方向实施进退操作,能够以自由地卡合或脱离的方式与从废秸秆处理部的顶部垂设的被卡合体卡合,利用两操作体能够一体地对两输送部进行姿势转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使设置于夹持输送部的后面中途部的第一卡合体以自由地卡合或脱离的方式从上方与从废秸秆处理部的顶部垂设的被卡合体卡合,在第一卡合体上以自由进退的方式安装有第二卡合体,该第二卡合体从后方以自由地卡合或脱离的方式与所述被卡合体卡合,并且利用弹性单元向使该第二卡合体与被卡合体卡合的一侧施加弹力,使夹持输送部和卡止输送部一体地变为废秸秆输送姿势,另一方面,使抵抗由弹性单元施加的弹力的第二卡合体的从被卡合体的脱离动作与所述卡合操作体的向后方的后退操作联动,使夹持输送部和卡止输送部一体地变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夹持输送部的后面中途部以自由进退的方式安装有所述卡合操作体,使设置于卡合操作体的前端部的卡合体以自由地卡合或脱离的方式从后方与上述被卡合体卡合,并且利用弹性单元对卡合操作体向卡合体与被卡合体卡合的一侧施加弹力,使夹持输送部和卡止输送部一体地变为废秸秆输送姿势,另一方面,使抵抗由弹性单元施加的弹力的卡合体的从被卡合体的脱离动作与卡合操作体的向后方的后退操作联动,使夹持输送部和卡止输送部一体地变为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
6.如权利要求1 5中任一项所述的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形成废秸秆处理部的顶部的顶部盖体设置为前低后高的倾斜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联合收割机的废秸秆输送装置,其能轻松地使废秸秆输送装置在废秸秆输送姿势和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之间进行姿势转换。所述废秸秆输送装置在设置于机体的后部的废秸秆处理部设置有将已脱壳处理的废秸秆从未收割侧输送到已收割侧的废秸秆输送装置,在该废秸秆输送装置设置有夹持废秸秆的根部进行输送的夹持输送部;和卡止废秸秆的穗梢部进行输送的卡止输送部,并且两输送部通过姿势转换操作体在废秸秆输送姿势和废秸秆堆积解除姿势之间自由转换姿势。能从机体的后方操作姿势转换操作体。操作人员能站在农场的已收割侧的机体的后方对姿势转换操作体进行操作。此时,由于操作人员没有必须留意不踩倒农场的未收割谷秆的烦恼,所以在收割作业的中途也能快速地对姿势转换操作体进行操作,能轻松地解除废秸秆堆积。
文档编号A01F17/02GK102469768SQ20108003270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0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09年7月22日
发明者上久保宏治, 安本逸人 申请人:洋马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