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277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杀虫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药复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噻虫酰胺和苯甲酰脲类化合物为 有效成分两元混配的杀虫组合物。
背景技术
噻虫酰胺,试验代号JS9117,是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于2009年创制 发现的新型邻杂环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化学名称为3-溴-N-{4-氯-2-甲基-6-[2-(5-氨 基-1,3,4-噻二唑)]苯基}-1-(3-氯吡啶-2-基)-IH-吡唑-5-甲酰胺[1],对小菜蛾、甜
菜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二化螟等鳞翅目昆虫具有高活性。结构式为
N H虱螨脲,化学名称1 )-1-[2,5-二氯-4-(1,1,2,3,3,3-六氟丙氧基)苯 基]-3- ,6-二氟苯甲酰基)脲,分子式=C17H8C12F8N2O3,作用于昆虫幼虫、阻止脱皮过程而 杀死害虫,尤其对果树等食叶毛虫有出色的防效,对蓟马、锈螨、白粉虱有独特的杀灭机理, 适于防治对合成除虫菊酯和有机磷农药产生抗性害虫。丁醚脲(Diafenthiuron),C23H32N2OS是一种新型硫脲类高效杀虫、杀螨剂,具有触 杀、胃毒、内吸和熏蒸作用、低毒,但对鱼、蜜蜂高毒。在紫外光下转变为具有杀虫活性的物 质,对蔬菜上已产生严重抗药性的害虫具有较强的活性。可防治多种作物和观赏植物上的 蚜虫、粉虱、叶蝉、夜蛾科害虫及害螨。氟铃脲,1-[3,5- 二氯-4- (1,1,2,2-四氟乙氧基)苯基]_3_ (2,6-二氟苯甲酰基) 脲,本品属苯甲酰脲杀虫剂,是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具有很高的杀虫和杀卵活性,而且速效, 尤其防治棉铃虫。用于棉花、马铃薯及果树防治多种鞘翅目、双翅目、同翅目昆虫。氟酰脲,同时兼有胃毒和触杀作用的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杀虫活性,不仅对鳞翅目 害虫有效,而且对飞虱及其他类害虫亦有活性;对海灰夜翅蛾3龄幼虫的活性与定虫隆10 相当,是伏虫隆11的10倍,对B. tabaci卵和幼虫都具有很好的活性。吡虫隆又名啶蜱尿,氟珠隆,氟啶蜱尿,化学名1-[4-氯-3-(3-氯-5-三氟甲 基)-2-吡啶氧基苯基)]-3-[2,6- 二氟苯甲酰基]脲,白色至类白色粉末结晶,吡虫隆是一 种寄生虫生长调节剂,对牛、羊、兔等多种动物体外寄生虫有很好的杀灭效果。单独使用以上药剂,存在成本比较大,速效性或持效性差等缺点。为了研制出速效 性和持效性好,成本较低的农药,我们在室内筛选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噻虫酰胺与 苯甲酰脲类化合物进行复配,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且截至目前未发现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情况,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的杀虫剂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A、B两种活 性组分,组分A选自噻虫酰胺,组分B选自吡虫隆、丁醚脲、氟铃脲、氟酰脲、虱螨脲中任意之所述的含A噻虫酰胺和B苯甲酰脲类化合物吡虫隆、丁醚脲、氟铃脲、氟酰脲、虱螨 脲中任意之一两元复配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A与B的重量百分比为1 80 80 1。所述的含A噻虫酰胺和B苯甲酰脲类化合物吡虫隆、丁醚脲、氟铃脲、氟酰脲、虱 螨脲中任意之一两元复配的杀虫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A与B的重量百分比优选为1 40 40 1。A、B两种活性组分按照一定比例复配成新组合物是本发明的重要特征之一,另一 特征是所述的含噻虫酰胺和苯甲酰脲类化合物复配的杀虫组合物可制成的剂型为水乳剂、 微乳剂、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所述含噻虫酰胺和苯甲酰脲类化合物吡虫隆、丁醚脲、氟铃脲、氟酰脲、虱螨脲中 任意之一两元复配的杀虫组合物,A、B两种活性组分在制剂中的总质量含量为-90%, 优选5% -50% ;其余为农药中常用助剂。本发明杀虫组合物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可以减少有效成分用量,降低成本,延缓 害虫抗药性的产生,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在防治稻纵卷叶螟、小菜蛾、斜纹夜蛾、 棉铃虫或甜菜夜蛾、蓟马等同翅目、缨翅目害虫方面防效显著。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 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仅限于这些例子。剂型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水乳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有效成分A 1 - 80%
有效成分B 1广、80%
乳化剂 3 -30%
溶剂5 15%
抗微生物剂0. 1
稳定剂2 15%
防冻剂2 5%
消泡剂0. 1 8%
增稠剂0. 2 2%
水余量
该水乳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首先将原药A和B、溶剂和乳化剂、助溶剂加在
使溶解成均勻的油相;将部分水,抗冻剂,抗微生物剂等其他的农药助剂混合在一起成均勻 的水相;在反应釜中高速搅拌的同时将油相加入水相,缓缓加水直至达到转相点,开启剪切 机进行高速剪切,并加入剩余的水,剪切约半小时,形成水包油型的水乳剂。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水乳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二,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微乳剂时,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
有效成分A 1 80%
有效成分B 1 80%
乳化剂 10 30%
防冻剂 ι - 8%
稳定剂 0.5 10%
常规溶剂助溶剂 20 50%
该微乳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将原药A、B用助溶剂完全溶解,再加入乳化剂、防冻剂稳定剂等其他成分,均勻混合,最后加入水,充分搅拌后即可配成微乳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三,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乳油制剂,组分的质量百分比为
有效成分A 1 80%
有效成分B 1 80%
常规乳化剂 10 30%
常规溶剂 20 50%常规增效剂1 5%该乳油制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有效成分A、B或C加入溶剂中完全溶解后再加 入乳化剂、增效剂搅拌均勻后成均一透明的油状液体,灌装,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乳油 制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四,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悬浮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为有效成分A1 80%
有效成分B1 80%
分散剂5 20%
防冻剂1 5%
增稠剂0. 1 2%
消泡剂0. 1 0.
促渗剂0 10%
PH值调节剂0. 1 5%
水余量该悬浮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先将其他助剂混合,经高速剪切混合均勻,加入有效 成分A、B或C,在磨球机中磨球2 3小时,使粒直径均在5mm以下,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 物的悬浮剂制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五,所述的杀虫组合物是可湿性粉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
为有效成分A1 80%有效成分B1 80%分散剂3 10%湿润剂1 5%填料余量。
该可湿性粉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A、B以及分散剂、润湿 剂和填料混合,在搅拌釜中均勻搅拌,经气流粉碎机后在混合均勻,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 的可湿性粉剂。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之六,所述的杀虫组合物为水分散粒剂,组分的重量百分比 为有效成分A1 80 %、有效成分B1 80%分散剂3 10%湿润剂1 10%崩解剂1 5%填料余量该水分散粒剂的具体生产步骤为按上述配方将有效成分A、B和分散剂、润湿剂、 崩解剂以及填料混合均勻,用超微气流粉碎机粉碎,经捏合,然后加入流化床造粒干燥机中 进行造粒、干燥、筛分后经取样分析,即可制成本发明组合物的水分散粒剂。乳化剂为烷基苯萘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磷酸盐、二苯基酚聚氧乙烯聚氧丙 烯醚、苯乙烯酚聚氧乙烯醚、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二苯基酚聚氧乙烯聚甲醛缩合 物、蓖麻油环氧乙烷加成物及其衍生物,例如农乳300、农乳500、农乳600、农乳700、农乳 Sorpl KS、0X2511、NNO、NP系列等,乳化剂可以是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分散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 盐、亚硫酸纸浆废液、脂肪酸酯硫酸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嵌段共聚物、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中的一或几种的混合物。湿润剂为脂肪酰胺N-甲基牛磺酸钠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 盐、石油磺酸钠、烷基萘磺酸盐、脂肪酸酯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亚硫酸纸浆废液、茶枯粉、皂角粉中的一或几种的混合物。增稠剂为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醇、黄原胶、阿拉伯树胶、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 酮、膨润土、硅酸镁铝、石膏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促渗剂为月桂氮卓酮、JFC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消泡剂可以是有机硅油、甲醇、乙醇、环氧大豆油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防冻剂为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山梨醇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pH值调节剂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盐酸、醋酸、磷酸或柠檬酸中的一种或几 种的混合物。溶剂和助溶剂有水、甲醇、乙醇、丁醇、乙二醇、丙二醇、丙三醇、聚乙二醇、丙酮、环 己酮、吡咯烷酮、甲苯、二甲苯、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酰胺(DMF)、二甲基亚砜(DMSO)中的一 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崩解剂可以是尿素、氯化镁、氯化铝、氯化钠、硫酸铵、膨润土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 合物。载体为高岭土、硅藻土、活性白土、白碳黑、粘土、轻质碳酸钙、滑石粉、蒙脱石中的 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室内生测筛选与大田试验
本发明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田间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以下提及的 比例(包括百分比)都是质量比。活性测定实例1 (1)试验药剂96%噻虫酰胺原药、94%氟铃脲原药,上述原药均由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研发中 心提供。(2)试验靶标室内累代饲养的棉铃虫,室内条件温度08 士 2) °C。相对湿度70% 士 5%,光照 周期 16/8h(L/D)。(3)试验方法本试验采用虫体浸液法。首先将噻虫酰胺、氟铃脲的母液稀释成5个浓度,分别置 于烧杯中备用。用毛笔将生理状态一致的3龄初期的棉铃虫幼虫轻轻地扫入浸虫器内,将 浸虫器浸入药液中,轻轻摇动,k后取出,迅速用吸水纸洗干虫体及周围地多余的药液。处 理后的幼虫置于温度为,相对湿度为70 %的智能养虫室内。每浓度重复3次,每重复 20头幼虫,同时设空白对照,分别于药后4 检查死数,计算死亡率、校正死亡率,求出毒力 回归方程并计算LC5tlt5对照组死亡率在10%以下为有效试验。(4)数据统计与分析根据预实验设置两者总有效成分15%,所设置的比例为m(氟铃脲)m(噻虫酰 胺)分别为 10 5,11 4,12 3,13 2,14 1。采用上述方法进行毒力测定,计算LC5tl,并按孙云沛方法计算共毒系数(CTC)。共 毒系数CTC,计算公式如下(以噻虫酰胺为标准药剂,其毒力指数为100)氟铃脲的毒力指数(Tl)=噻虫酰胺的LC5tl/氟铃脲的LC5tlX 100M的实际毒力指数(ATI)=噻虫酰胺的LC5Q/M的LC5tlX 100M的理论毒力指数(TTI)=噻虫酰胺的TI XP噻虫酰胺+氟铃脲的TI XP氟铃脲M 的共毒系数(CTC) = M 的 ATI/M 的 TTI X 100式中M为氟铃脲与噻虫酰胺不同配比的混合物P氟铃脲为氟铃脲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P噻虫酰胺为噻虫酰胺在混剂中所占的比例(5)毒力测定结果及分析表1噻虫酰胺、氟铃脲对棉铃虫的室内测定结果处理名称配比毒力回归方程 (Y=a+bx)相关系数 r值LC50 (mg/L)共毒系数 (CTC)噻虫酰胺一Y=3.2081x-0.11950.953639.4278一氟铃脲一Υ=2.7188χ-0.27970.971487.4814一氟铃脲噻虫酰胺105Υ=2.1051χ+1.49590.935546.19339134.67氟铃脲噻虫酰胺114Υ=2.2416χ+1.34430.974642.74187154.47氟铃脲噻虫酰胺123Υ=2.3729χ+0.92280.977652.26761134.57氟铃脲噻虫酰胺132Υ=2.1862χ+1.10730.982760.33724124.72氟铃脲噻虫酰胺141Υ=2.3781χ+0.66400.972866.57412121.53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比例的混配中,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一定的增 效作用,其中氟铃脲噻虫酰胺为11 4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154.47。试验结 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氟铃脲、噻虫酰胺两种药剂对棉铃虫均有较高的活性,不同比例配比 的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比例氟铃脲噻虫酰胺为10 5,11 4,12 3,13 2, 14 1时,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其中以氟铃脲噻虫酰胺为11 4时,增效效果最 好。建议对适宜配比11 4左右范围的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 间实际应用效果。活性测定实例2:(1)实验供试药剂96%噻虫酰胺原药、95% 丁醚脲原药,上述原药均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提供。根据预实验设置两者总有效成分20%,所设置的比例为m(噻虫酰胺)m(氟铃 脲)分别为 5 15,8 12,10 10,12 8,15 5。( 试验靶标室内累代饲养的棉铃虫,室内条件温度08 士 2) °C。相对湿度70% 士 5%,光照 周期 16/8h(L/D)。实验方法同活性测定实例1(3)毒力测定结果及分析表2噻虫酰胺、丁醚脲对棉铃虫的室内测定结果
处理名称配比毒力回归方程 (Y=a+bx)相关系数 r值LC50 (mg/L)共毒系数 (CTC)噻虫酰胺一Y=3.2732X—0.07130.970635.4278一丁醚脲一Υ=3.1978Χ—0.69600.987360.4276一噻虫酰胺丁醚脲5 15Υ=3.0961Χ+0.13760.984737.19339138.105噻虫酰胺丁醚脲8 12Υ=2.5846Χ+1.12240.986931.64187148.9349噻虫酰胺丁醚脲1010Υ=2.3289Χ+1.45230.993233.36761133.8652噻虫酰胺丁醚脲128Υ=2.2916Χ+1.48060.994634.33724123.6361噻虫酰胺丁醚脲155Υ=1.8943Χ+2.06630.995835.37412111.7053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比例的混配中,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一定的增 效作用,其中噻虫酰胺丁醚脲为8 12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148. 9349。试验结 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丁醚脲、噻虫酰胺两种药剂对小麦蚜虫均有较高的活性,不同比例配比的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比例噻虫酰胺丁醚脲为5 15,8 12,10 10,12 8 分别稀释时,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其中以噻虫酰胺丁醚脲为8 12时,增效效果最 好。建议对适宜配比8 12左右范围的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价其田 间实际应用效果。活性测定实例3:(1)实验供试药剂96%噻虫酰胺原药、95%氟酰脲原药,上述原药均青岛海利尔药业集团提供。根据预实验设置两者总有效成分18%,所设置的比例为m(噻虫酰胺)m(氟酰 脲)分别为 3 15,5 13,7 11,9 9,12 6。(2)试验靶标甜菜夜蛾,室内累代饲养的甜菜夜蛾,室内条件温度06±》°C。相对湿度70% 士5%,光照周期16/8h(L/D)。实验方法同活性测定实例1(3)毒力测定结果及分析表3噻虫酰胺、氟酰脲对甜菜夜蛾的室内测定结果
处理名称配比毒力回归方程相关系数LCso共毒系数(Y=a+bx)r值(mg/L)(CTC)噻虫酰胺一Y=2.1632X+1.64840.950335.4278一氟酰脲一Υ=2.1378Χ+1.45860.943145.3453一噻虫酰胺氟酰脲3 15Υ=2.5612Χ+1.07140.953634.18639126.7287噻虫酰胺氟酰脲5 13Υ=2.4732Χ+1.35960.978329.64187141.94噻Jii酰胺氟酰脲7 11Υ=2.3145Χ+1.56890.984630.36761134.6615噻虫酰胺氟酰脲9 9Υ=2.1876Χ+1.73300.972731.14534127.7164噻虫酰胺氟酰脲12 6Υ=1.9433Χ+2.08370.989431.67134120.6571从表中可以看出,在不同比例的混配中,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表现出一定的增 效作用,其中噻虫酰胺氟酰脲为5 13的增效作用最明显,共毒系数为141. 94。试验结 果表明,在室内条件下氟酰脲、噻虫酰胺两种药剂对甜菜夜蛾均有较高的活性,不同比例配 比的试验结果表明,按有效成分比例噻虫酰胺氟酰脲为3 15,5 13,7 11,9 9, 12 6分别稀释时,均表现出较强的增效作用,其中以噻虫酰胺丁醚脲为5 13时,增效 效果最好。建议对适宜配比5 13左右范围的混配制剂进行进一步的田间药效试验,以评 价其田间实际应用效果。大田试验例1 田间实验防治棉花棉铃虫(1)试验方法试验于2010年7月23日进行药剂喷雾处理,棉铃虫发生时期扫网调查,在天津市 静海县杨成庄乡双窑村棉花地进行试验,棉花长势较好,土壤质地为壤土,肥力中等,PH值 6. 9。施药器械卫卫士 WS-16型手动喷雾器,圆锥雾喷头喷雾,工作压力0. 2 0. 4MPa,流量 0.65 0. 88L/min。(2)调查时间和方法药前(7月23日)调查虫口数量,7月23日施药,药后1、3、7、14天调查残存活虫 数,各处理采取扫网调查(查100株残存的虫口数)并计算防治效果。
(3)药效计算方法虫口减退率(%)=(药前活虫数-药后活虫数)/药前活虫数X 100%防治效果(% ) = (CK虫口减退率-药剂处理虫口减退率)/CK虫口减退 率 X 100%(4)药害调查方法在药后1,3,7,14d观察棉花植株生长情况,目测药剂对棉花均无药害。(5)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4处理药剂防治棉花棉铃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处理药剂制剂用 药量 g(ml) / 亩如 基数 (头 /百 网)药后丄天药后3天药后7天药后14天残存 活虫 数防效残存活 虫数防效残存活 虫数防效残存活 虫数防效11%吡虫隆 +4%噻虫酰胺6621479.001481.301383.6 61087.798601182.951283.441284.4 1889.9010591084.241085.96988.11692.3020%噻虫酰 胺SC8611872.561974.211778.2 81680.1410551574.641675.911480.1 61184.8612641578.211679.301384.1 71088.1710%吡虫隆 EC12672072.242174.041977.9 01879.6616571575.531676.751579.4 91481.4020701777.421779.891781 0 71583.78清水对照一5357646870从表4可以看出,不同比例的混配药剂,按不同的用量进行大田试验,药后其对棉 花棉铃虫的防治效果均优于对照药剂,11%吡虫隆+4%噻虫酰胺在药后14天的杀虫效果 分别为87. 79%,89. 90%和92. 30%,杀虫效果随着用量的增加而递增。根据田间目测,在 试验剂量范围内,作物生长正常,各处理药剂均未出现对棉花的药害现象,说明其对棉花是 安全的。在试验过程中,试验人员发现其对棉花盲椿象等害虫也有较好防效,建议与作用机 理不同的杀虫剂混合使用以延缓害虫抗药性的产生。大田试验例2 田间实验防治甜菜夜蛾试验(1)试验方法试验于2010年10月6日至10月16日在广东省开平市郊区蔬菜种植园进行。试验 于2010年10月6日按各处理设计浓度进行常规对水喷雾。施药器械为WF-16型背负式手 动喷雾器,喷头为单个扇形雾喷头,工作压力为0. 2-0. 4Mpa,喷雾量为0. 36-0. 48L/min,进 行常规喷雾,喷药时力求均勻周到。施药时田间甜菜夜蛾为1 2龄幼虫高峰期。每667m2 对水量为70kg。试验期间天气良好,日平均气温为18. 5 27. 9°C。施药当天晴天。
(2)调查方法于施药前在每小区按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选取有甜菜夜蛾卵及幼虫的甘蓝2 3株(视虫口密度而定)。统计标定株上甜菜夜蛾幼虫头数.以此作为施药前虫口基数。于 施药后第3、7、IOd分别调查定点定株上残留存活的甜菜夜蛾幼虫数.以校正虫口减退率作 为防治效果。(3)药效计算方法
药前幼虫基数-药后存活幼虫数 虫口减退率(%)=药前幼虫基数X100
处理区虫口减退率-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校正防效(%)=100-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χ 100(4)药害调查方法试验期间观察各处理小区甘蓝生长良好,均未发现有药害现象发生。(5)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5处理药剂防治甘蓝甜菜夜蛾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制药后3天药后7天药后10天剂 用 药 量g / 亩虫残残残处理药剂Π 基 数存 幼 虫 数虫口 减退 率校正 防效存 幼 虫 数虫口 减退 率校正 防效存 幼 虫 数虫口 减退 率校正 防效6942078.7280.8 71880.8583.991781.9 186.1811%虱螨脲 +4%噻虫酰胺8901880.0082.0 21781.1184.211484.4 488.11101011882.1883.9 81684.1686.761090.1 092.4381002575.0077.5 22575.0079.102476.0 081.6620%噻虫酰胺 SC10962178.1380.3 32178.1381.712178.1 383.2812891879.7881.8 11780.9084.031484.2 787.9815%虱螨脲EC121052972.3875.1 73071.4376.122873.3 379.6权利要求
1.一种农药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噻虫酰胺(A)与(B)苯甲酰脲类化合物吡虫 隆、丁醚脲、氟铃脲、氟酰脲、虱螨脲中任意之一为有效成分两元混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B的重量百分比为 1 80 80 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A与B的重量百分比为 1 40 40 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和B在制剂中的总重 量含量百分比为_9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有效成分A和B在制剂中的总质 量含量百分比优选为10% -5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杀虫组合物按照本技术领 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可以配制的剂型是水乳剂、微乳剂、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 分散粒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杀虫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本发明杀虫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 稻纵卷叶螟、小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或甜菜夜蛾、蓟马等同翅目、缨翅目害虫。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复配领域杀虫组合物,其有效成分为噻虫酰胺与苯甲酰脲类化合物,两种有效成分的重量百分比为1~80∶80~1,优选重量百分比为1~40∶40~1;杀虫组合物中有效成分总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90%,优选为10%-50%,其余为农药中允许使用和可以接受的辅助成分,用已知的方法可制备成水乳剂、微乳剂、乳油、悬浮剂、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以噻虫酰胺与新烟碱类杀虫剂为有效成分防治稻纵卷叶螟、小菜蛾、斜纹夜蛾、棉铃虫或甜菜夜蛾、蓟马等同翅目、缨翅目害虫。
文档编号A01P7/04GK102077833SQ20111002475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1日
发明者任玉英, 杜秀斌, 葛尧伦 申请人:青岛海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