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作物秸秆堆腐还田方法

文档序号:363542阅读:4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农作物秸秆堆腐还田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农作物秸秆堆腐还田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产量大,同时产生大量的农作物秸秆,除用于畜牧饲料、还田肥料、工业原料等用处外,每年还有约3亿多吨剩余。随着农业的发展,农作物产量的增加,秸秆产出量不断增加。但是,在我国一些相对较发达地区,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居民用能结构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煤、油、气和电等商品能源得到越来越普遍应用;长期以来作为主要燃料的农作物秸秆已成为废弃物或占用一定的农田常年堆积,或就地焚烧,尤其是在大中城市周围和国家重点公路沿线,焚烧秸秆成为愈演愈烈的普遍现象。这样做,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源,而且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制约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还带来了社会问题,如造成机场航班停运、高速公路汽车追尾等严重事故,为此农业部等五部局及相关部门多次下发了禁止焚烧秸秆的通知。但是真正做到禁止焚烧秸秆, 关键是为剩余秸秆找到出路。另外由于忽视秸秆还田和有机肥投入,盲目使用化肥,尤其是氮肥过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质变差。多年的实践证明,农作物秸秆是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有机肥料,富含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据测算,每100公斤鲜秸秆含氮0. 48公斤,磷0. 38公斤,钾1. 67公斤,相当于2. 4公斤氮肥,3. 8公斤磷肥,3. 4公斤钾肥。农作物秸秆通过堆腐、 免耕覆盖或机械粉碎直接还田等还田方式可达到秸秆的有效利用。作物秸秆还田的重要作用包括
(1)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据试验,每亩增施100千克小麦秸秆, 可使土壤有机质增加0. 011%,可使土壤全氮每年增加0. 002%-0. 0096%,碱解氮每年增加 0. 8-4. 08毫克/千克,速效磷每年增加0. 58-1. 02毫克/千克,速效钾每年增加2. 04-6. 1 毫克/千克。(2)秸秆还田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能,增强土壤通透性。秸秆还田后经腐烂分解后形成的腐殖质,是土壤结构的胶质剂,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使土壤通透性好,并增加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使土壤的容重下降,孔隙度增加,土壤含水率提高,有利于作物抗旱。(3)秸秆还田可以减少占压耕地。大量的作物秸杆,堆放在田间路旁,又易引发交通事故,焚烧掉,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4)秸秆还田可以减少化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连年进行秸秆还田,可减少化肥用量,降低生产成本。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包括秸秆粉碎翻压还田、秸秆覆盖还田、堆怄还田、焚烧还田、 过腹还田等5种方式,其中秸秆堆怄还田是最为有效和简洁利用秸秆的一种还田方式。堆怄还田是把秸秆堆放在地表或坑池中,并保持适量的水分,经过一定时间的堆积发酵生成腐熟的有机肥料,该过程就是堆肥。秸秆堆怄,伴随有机物的分解会释放大量的热量,怄堆温度升高,一般可达60 70°C。秸秆腐熟矿化,释放出的营养成分可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同时,高温将杀灭各种对作物生长有害的寄生虫卵、病原菌、害虫以及杂草种子等。秸秆堆怄发酵也有利于降解消除对作物有毒害作用的有机酸类、多酚类以及对植物生长有抑制作用的物质等,保障了有机腐熟肥的使用安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利用在油(麦)-稻轮作种植区域的废弃秸秆放入机械或人工挖掘的田头窖中进行堆怄发酵,研制一种新型废弃秸秆综合有效利用技术。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生产和提供秸秆堆腐还田的有机肥料。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农作物秸秆堆腐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挖窖选择田块的拐角,挖一个窖池,挖出的泥土一部分堆置在窖池的四周,踩实作为窖埂,另一部分堆放在旁边,待秸秆堆好,用来覆盖秸秆;
(2)堆置秸秆将农作物秸秆分层堆置在窖池内,每堆置一层即踩实,并均勻施撒秸秆腐熟剂和尿素,踩实后的每层厚度由下至上逐渐降低,每亩施撒秸秆腐熟剂1-2. 5公斤,尿素 1. 5-3. 5 ;
(3)加覆盖物在秸秆堆置完成后,用泥土或者用杂草或者菜籽壳在堆顶均勻盖实,覆盖物的厚度4-6厘米;
(4)堆腐、还田利用经过几个月的堆腐后,即可赶在下一季农作物收获后,将腐烂的秸秆从窖池中挖出还田,均勻地撒施在田间作基肥使用,再对田块进行翻耕即可。所述的农作物秸秆堆腐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窖池每亩地的标准规格为深 0. 7-1. 0 米、宽 1. 4-1. 6 米、长 1. 8-2. 2 米。所述的窖池内堆放的秸秆为四层,秸秆放置的厚度由下至上依次为40-50厘米、 30-40厘米、20-30厘米、15-25厘米。两层秸秆之间加入秸秆腐熟剂1公斤和尿素2公斤均勻撒施。本发明秸秆“田头窖”堆腐利用技术是基于农田秸秆利用不合理的现象以及普通肥料对环境造成污染为基础而发明的。本肥料发明过程中发明人经过长期调查研究发现如下规律
焚烧秸秆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从而引起多方面的问题,而造成农民群众焚烧秸秆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现有的秸秆还田利用技术不够简单可行,而且秸秆还田后对作物的积极效果不够明显。而普通的无机肥料长期使用同样会给农田带来一些问题,例如土壤养分失调、 形成土壤板结等等。本发明秸秆“田头窖”堆腐利用技术针对以上情况,形成了新型的秸秆利用堆腐还田技术,操作简便可行,并且形成的有机肥料养分含量高、可有效解决无机肥料的施入对农田带来的破坏等问题。本发明可适用于所有产出作物秸秆的田块,通过“田头窖”堆腐利用技术,使作物的秸秆得到有效利用,减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也可提高农田的土壤养分含量,从而
提高作物产量等。
秸秆“田头窖”堆腐利用技术效果是明显的,在安徽省肥东县农田试验区通过理论测产,示范区的产量是194. 7公斤/亩,非示范区的产量是176. 8公斤/亩;示范区纯收益是688. 8元/亩,非示范区纯收益是617. 2元/亩。示范区相比非示范区的亩均增产17. 9 公斤,增产率是10. 1%,亩均增加纯收71. 6元。另外还有效的增加土壤肥力,土壤提高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速效钾、PH值,降低土壤容重,达到疏松土壤的作用。本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有以下优点及积极效果
1、此秸秆利用综合技术操作技术简单可行,主要操作场所在田头即可,在堆腐的过程中不用浇水,可以直接利用大田放水和雨水渗透到窖中使秸秆腐烂。2、此秸秆利用综合技术有效节省成本,田头窖堆腐技术不用盖膜,采用泥土覆盖, 取材方便,覆盖后既可防止水分蒸发,又能有效保证雨水下渗促使秸秆腐烂。3、泥土或菜籽壳直接进行覆盖,可有效利用其中的微生物等在解决地膜覆盖会造成后续污染的同时还能有效促进秸秆的腐熟。4、将作物秸秆放到田头挖窖堆腐,有效解决了秸秆的焚烧问题,又积累大量的有机肥料,连续推广,可减少施肥量20%。5、此秸秆利用综合技术可操作性强,就地取材,避免长距离搬运,省工省时,适合一家一户推广,占地面积小,挖出的田头窖可轮茬反复使用。6、将堆怄好的秸秆进行还田利用,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能、增强土壤通透性、减少占压耕地、减少化肥用量,从而农业降低生产成本。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通过实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在安徽省肥东县农田试验区进行了如下实例 实施例1
选择田块的拐角,挖一个深约0.8米、宽约1.5米、长约2米标准的“田头窖”,把窖内挖出的土一部分堆置在窖的四周,踩实作为窖埂,另一部分堆放在旁边,待秸秆堆好,用来覆盖秸秆。将小麦秸秆分层堆置、踩实,第一层40-50厘米(踩实后的厚度)、第二层30-40厘米、第三层20-30厘米、第四层20厘米。每层踩实后亩用秸秆腐熟剂1公斤和尿素2公斤均勻撒施。在秸秆堆置完成后,用泥土在堆顶均勻盖实,泥土覆盖厚度5厘米,利用大田放水和雨水渗透,秸秆堆腐后,遇水约10天后,堆体下沉,秸秆变软,颜色加深,一个月后秸秆发黑、变脆,秸秆易折断,三个月秸秆逐渐腐烂,发臭;下面秸秆发白,很脆易断。将腐烂的秸秆从窖中挖出后,均勻的撒施在田间作基肥用,再对田块进行翻耕。秸秆还田量为200公斤。实施例2
选择田块的拐角,挖一个深约0.8米、宽约1.5米、长约2米标准的“田头窖”,把窖内挖出的土堆置在窖的四周,踩实作为窖埂,将油菜秸秆分层堆置、踩实,第一层40-50厘米(踩实后的厚度)、第二层30-40厘米、第三层20-30厘米、第四层20厘米左右。每层踩实后亩用秸秆腐熟剂1公斤左右和尿素2公斤左右均勻撒施。在秸秆堆置完成后,用菜籽壳在堆顶均勻盖实,覆盖厚度5厘米。利用大田放水和雨水渗透秸秆堆腐后,遇水约10天后,堆体下沉,秸秆变软,颜色加深,一个月后秸秆发黑、变脆,秸秆易折断,三个月秸秆逐渐腐烂,发臭;下面秸秆发白,很脆易断。将腐烂的秸秆从窖中挖出后,均勻的撒施在田间作基肥用,再对田块进行翻耕。秸秆每亩还田量为150公斤。实施例3
选择田块的拐角,挖一个深约0.8米、宽约1.5米、长约2米标准的“田头窖”,把窖内挖出的土一部分堆置在窖的四周,踩实作为窖埂,另一部分堆放在旁边,待秸秆堆好,用来覆盖秸秆。将油菜秸秆分层堆置、踩实,第一层40-50厘米(踩实后的厚度)、第二层30-40厘米、第三层20-30厘米、第四层20厘米。每层踩实后每层用秸秆腐熟剂1公斤左右和尿素 2公斤左右均勻撒施。在秸秆堆置完成后,用泥土在堆顶均勻盖实,覆盖厚度约5厘米。利用大田放水和雨水渗透秸秆堆腐后,遇水约10天后,堆体下沉,秸秆变软,颜色加深,一个月后秸秆发黑、变脆,秸秆易折断,三个月秸秆逐渐腐烂,发臭;下面秸秆发白,很脆易断。将腐烂的秸秆从窖中挖出后,均勻的撒施在田间作基肥用,再对田块进行翻耕。秸秆还田量约120公斤。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农作物秸秆堆腐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挖窖选择田块的拐角,挖一个窖池,挖出的泥土一部分堆置在窖池的四周,踩实作为窖埂,另一部分堆放在旁边,待秸秆堆好,用来覆盖秸秆;(2)堆置秸秆将农作物秸秆分层堆置在窖池内,每堆置一层即踩实,并均勻施撒秸秆腐熟剂和尿素,踩实后的每层厚度由下至上逐渐降低,每亩施撒秸秆腐熟剂1-2. 5公斤,尿素1. 5-3. 5公斤;(3)加覆盖物在秸秆堆置完成后,用泥土或者用杂草或者菜籽壳在堆顶均勻盖实,覆盖物的厚度4-6厘米;(4)堆腐、还田利用经过几个月的堆腐后,即可赶在下一季农作物收获后,将腐烂的秸秆从窖池中挖出还田,均勻地撒施在田间作基肥使用,再对田块进行翻耕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农作物秸秆堆腐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窖池每亩地的标准规格为深0. 7-1. 0米、宽1. 4-1. 6米、长1. 8-2. 2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作物秸秆堆腐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窖池内堆放的秸秆为四层,秸秆放置的厚度由下至上依次为40-50厘米、30-40厘米、20-30厘米、 15-25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农作物秸秆堆腐还田方法,其特征在于两层秸秆之间加入秸秆腐熟剂1公斤和尿素2公斤均勻撒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农作物秸秆堆腐还田方法,在田头拐角处挖一个大小合适的窖池,将秸秆分层堆放其中,并踩实,每层中施撒适量的秸秆腐熟剂和尿素,在秸秆堆置完成后,再用挖窖的泥土在堆顶均匀盖实;经过几个月的堆腐后,即可赶在下一季农作物收获后,将腐烂的秸秆从窖池中挖出还田,均匀地撒施在田间作基肥使用,腐烂后的有机质将成为清洁的绿肥。这种肥料不但可以使板结的土地变得松软,还可以节省农民种地的肥料成本支出,同时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文档编号A01C21/00GK102417377SQ20111023610
公开日2012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7日
发明者孟志伟, 张杨, 朱奎峰, 谢建华, 赵雪, 郭粹锦, 钟洁, 陈明, 陈晓芳 申请人:肥东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