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164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瓶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技术,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
背景技术
食用菌工厂化瓶栽业务主要是指用塑料瓶子在空调设施内常年栽培,通过栽培的机械化和标准化,来实现食用菌在工厂内常年稳定的生产。由于工厂内菇房环境不受季节影响,实现了食用菌的周年供应,满足了消费者对新鲜食用菌产品的需求。鉴于食用菌瓶栽技术的优势,目前诸如真姬菇、金针菇、杏鲍菇、白灵菇、滑子菇、茶树菇、猴头菇等的瓶栽生产已经在产业上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上述瓶栽食用菌中诸如灰树花、杏鲍菇、白灵菇、猴头菇等在栽培过程中往往需要通过定点产生原基来控制原基的数量。因为如果不控制原基的数量,将会产生较多的原基,使得单个原基变小,且单个原基的品质下降,从而影响食用菌的单株品质。因此,为了提高上述食用菌的栽培品质,在栽培过程中定点产生原基对诸如灰树花、杏鲍菇、白灵菇、猴头菇等的栽培来说是必要地。现在定点产生原基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在培养瓶盖上形成一通透的膨出空间来实现,例如通过本申请人于2011年9月28日申请的名称为“灰树花栽培用培养瓶盖”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201120375875. 4号中所揭示的具有通透的膨出空间的培养瓶盖来实现定点原基的产生。
下面以瓶栽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系统为例来介绍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图1为现有瓶栽灰树花工厂化栽培系统的框图示意图。现有的栽培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拌料装置、装瓶装置、灭菌装置、冷却装置、接种装置、培养房单元、催蕾装置、搔菌装置、生育房单元和采收装置。现有的接种装置从栽培瓶的瓶口正上方往下投送菌种以完成接种,接种后菌种在栽培瓶的瓶口处形成中间厚周围薄的接种结果。如图2和图3所示,当接种后菌种3的中间部分最高点30不超过栽培瓶瓶口 10的上缘11时,在靠近栽培瓶I的瓶口 10侧缘附近位置的菌种层较薄,且与瓶口 10上缘11部分形成空间12,在加盖可以实现定点产生原基的瓶盖4后,菌种3不会进入瓶盖4上的透孔或者膨出空间40内,但这在后续的搔菌工序时会在空间12处形成积水,这增加了污染产生的风险。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 5所示,现有技术中采取接种时接种更多的菌种的方法解决上述问题,使用该种方法接种后菌种3的中间部分最高点30高出栽培瓶瓶口 10的上缘11,而周边菌种相对较薄的部分相对于栽培瓶I的瓶口 10的上缘11形成的空间很小,接种后加盖可以使原基定点产生的具有一个透孔或者通透膨出空间40的瓶盖4,由于菌种3高出栽培瓶I的瓶口 10的上缘11, 在加盖瓶盖4时,瓶盖4会下压菌种3,从而使得菌种3整体往下和周边移动,这使得周边菌种相对较薄的部分相对于栽培瓶I的瓶口 10的上缘11形成的空间12变得更小或者被菌种完全 填平,这样就大幅度降低了在后续的搔菌工序时会在空间12处形成积水的几率,进而也大幅度降低了污染产生的风险。然而,上述方案虽然解决在搔菌工序形成积水引发污染的问题,但是却引发了新的问题的产生,由于在定点产生原基的瓶盖4中间形成有一个透孔或者通透的膨出空间40,在加盖瓶盖4时,由于菌种3的中间部分最高点30高出栽培瓶瓶口 10的上缘11,加盖瓶盖4后,菌种3会有一部分直接进入透孔或者膨出空间40,这将直接减小了未来原基形成的空间,原基的减小势必会影响整瓶食用菌的产量。另外,由于菌种3高出栽培瓶I的瓶口 10的上缘11,在接种后加盖瓶盖4时,由于菌种3的阻碍,很难将瓶盖4盖紧,在流水线上送往下一工序的过程中会有较多的瓶盖4脱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些工厂专门安排这样一个工位来重新加盖脱落的瓶盖4,这又增加了生产的成本。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栽培系统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保证原基形成空间不被减小、被污染几率低且栽培瓶的瓶盖加盖牢固的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装瓶装置、灭菌装置、冷却装置、接种装置和培养房单元,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接种装置之后、培养房单元之前,设置一可将高出栽培瓶瓶口的菌种压至与栽培瓶瓶口上缘平齐的压菌种装置。
所述压菌种装置包括压菌种部及将该压菌种部连接至控制系统的连接部。
所述的压菌种部呈圆形或者正方形。
多个所述的压菌种装置形成压菌种模组。
所述压菌种模组包括5个压菌种装置。
所述压菌种模组包括4个压菌种装置。
所述的食用菌是灰树花、杏鲍菇、白灵菇或者猴头菇中的一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一种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在接种装置之后、培养房单元之前设置一压菌种装置,通过该压菌种装置可将接种后高出栽培瓶瓶口的菌种压至与栽培瓶瓶口上缘平齐的位置,使得在加盖可实现定点产生原基的瓶盖后,菌种不会进入瓶盖上设置的膨出空间内,保证了原基形成空间的大小不被减小,而菌种被压菌种装置压后,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向周边相对较薄的部分移动,使得周边原先较薄的菌种层变厚,这降低了在后续的搔菌工序时污染产生的风险。另外,经过压菌种工序后,菌种基本保持在与栽培瓶瓶口上缘平齐的位置,解决了因菌种高出栽培瓶的瓶口而造成的瓶盖加盖不牢固而脱落的问题。此外,菌种被压以后,菌种与培养料的接触面积增加,这加快了发菌的速度,缩短了食用菌的栽培周期。







图1为现有的瓶栽灰树花的栽培系统框图示意图。2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接种后菌种在栽培瓶上呈现状态的剖视示意图。3为图2加盖培养瓶盖后的剖视示意图。4为现有技术中另一种接种后菌种在栽培瓶上呈现状态的剖视示意图。 5为图4加盖培养瓶盖后的剖视示意图。6本发明栽培系统的框图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栽培系统中压菌种装置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图8为压菌种工序后加盖培养瓶盖的剖视示意图。
图9为压菌种工序中一种压菌种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0为图9的仰视示意图。
图11为压菌种工序中另一种压菌种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12为图11的仰视示意图。
图13为装有栽培瓶的25制式的栽培筐的俯视示意图。
图14为对应25瓶制式的栽培工艺的压菌种模组的侧视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仰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一种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拌料装置、装料装置、灭菌装置、冷却装置、接种装置、压菌种装置、培养房单元、催蕾装置、搔菌装置、生育房单元和采收装置。本发明改进的关键之处在于在接种装置之后、培养房单元之前设置一压菌种装置,通过该压菌种装置可将高出栽培瓶瓶口的菌种压至与栽培瓶瓶口平齐的位置,然后再加盖可实现定点产生原基的瓶盖。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8所示,由于增加了压菌种装置8,因此在栽培流程上也相应增加一压菌种工序,具体来讲,该压菌种工序包括在接种后的栽培瓶7的上方设置压菌种装置8的步骤,压菌种装置8在控制装置(未示出)的控制下向下运动的步骤、压菌种装置8 将高出栽培瓶7瓶口 70的菌种9压至与栽培瓶瓶口 70的上缘71平齐的位置的步骤以及压菌种装置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复位的步骤。在压菌种工序结束后,加盖可实现定点产生原基的瓶盖6,瓶盖6的中间形成有通透的膨出空间60,由于经过压菌种工序后的菌种9已经被压菌种装置8压至与栽培瓶7的瓶口 70的上缘71平齐的位置,所以加盖可实现定点产生原基的瓶盖6后,菌种9不会进入膨出空间60内,从保证了原基形成空间的大小不被减小。而被压菌种装置8压后,菌种9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向周边相对较薄的部分移动,使得周边原先较薄的菌种层变厚,这降低了在后续的搔菌工序时污染产生的风险。另外,经过压菌种工序后,菌种9基本保持在与栽培瓶瓶口 70上缘71平齐的位置,这解决了因菌种9 高出栽培瓶7的瓶口 70而造成的瓶盖6加盖不牢固而脱落的问题。此外,菌种9被压以后, 菌种9与培养料2的接触面积增加,这加快了发菌的速度,缩短了食用菌的栽培周期。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所示,所述的压菌种装置8包括压菌种部80和将该压菌种部80连接到控制装置的连接部8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压菌种部80呈圆形,当然,压菌种部80也可以呈其他形状,请参阅图11和图12所示,在该二图中所述压菌种装置8’的压菌种部80’呈正方形状。
下面结合25瓶制式栽培工艺,对压菌种工序做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13所示, 该图为装有栽培瓶7的25瓶制式的栽培筐5的俯视示意图,在该图中实线表示的筐体中装载有25个虚线表示的栽培瓶7。请一并参阅图14和图15所示,在25瓶制式的工厂化栽培的过程中,栽培瓶7以5横5纵的方式排列,为了提高压菌种的效率,与栽培瓶7对应设置的5个压菌种装置形成一压菌种模组8’ ’,这样一次压菌种就可以压五瓶。当然,如果是16 瓶制式栽培工艺,压菌种模组可以相应修改成由4个压菌种装置形成。
以上描 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谅能理解,在不偏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对本发明的简单修改和替换皆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包括依次相连的装瓶装置、灭菌装置、冷却装置、接种装置和培养房单元,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种装置之后、培养房单元之前,设置一可将高出栽培瓶瓶口的菌种压至与栽培瓶瓶口上缘平齐的压菌种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菌种装置包括压菌种部及将该压菌种部连接至控制系统的连接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菌种部呈圆形或者正方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的压菌种装置形成压菌种模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菌种模组包括5个压菌种装置。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菌种模组包括4个压菌种装置。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食用菌是灰树花、杏鲍菇、白灵菇或者猴头菇中的一种。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定点产生原基的瓶栽食用菌的栽培系统,其改进的关键之处在于,在接种装置之后、培养房单元之前设置一压菌种装置,通过该压菌种装置可将接种后高出栽培瓶瓶口的菌种压至与栽培瓶瓶口上缘平齐的位置,使得在加盖可实现定点产生原基的瓶盖后,菌种不会进入瓶盖上设置的膨出空间内,保证了原基形成空间的大小不被减小,而菌种被压菌种装置压后,在向下移动的同时,向周边相对较薄的部分移动,使得周边原先较薄的菌种层变厚,这降低了在后续的搔菌工序时污染产生的风险。另外,经过压菌种工序后,菌种基本保持在与栽培瓶瓶口上缘平齐的位置,解决了因菌种高出栽培瓶的瓶口而造成的瓶盖加盖不牢固而脱落的问题。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026894SQ20111038892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30日
发明者张硕, 程继红 申请人: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