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杏鲍菇菌种生产方法

文档序号:151102阅读:8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杏鲍菇菌种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用菌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二元法生产杏鲍菇菌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营养丰富,含有高蛋白,多种氨基酸,味道鲜美,独具杏仁香味和鲍鱼的质感,菇体洁白,外形美观,耐贮藏,低温下能存放10多天,又具有一定的医疗保健功能,很受人们喜欢。杏鲍菇生产起源于欧洲,我国于1990’从日本引进,很快在全国各地广泛栽培,现已发展成为我国工厂化生产的第二大食用菌品种。杏鲍菇菌种是采用菌丝体营养繁殖方法得到的,是将原种菌丝体接种在适合的培养基质中培养出来的,优质的杏鲍菇菌种菌丝体洁白、粗壮、浓密,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基内菌丝白色至浅黄色,在菌龄期30-45天内,接种在栽培基质上M小时内萌发,2-3天内吃料(菌丝长入料内),5-7天封面,即菌丝长满基质上表面。杏鲍菇菌种制作方法菌种培养基选用农作物秸秆、皮壳,通常用棉籽壳、玉米芯,或木屑、麦粒等为主料,添加部分麦麸、米糠等含N物质以及少量含钙、镁、磷等矿物质, 如石膏粉、过磷酸钙、石灰等调配而成,用塑料袋、瓶或玻璃瓶作容器,经高温灭菌,无菌操作接种,在22-24°C恒温室内培养30天左右即成。杏鲍菇菌种制作关键技术在于菌种培养基质的配置,除要求基质满足杏鲍菇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外,还要求基质颗粒结构好,通气性好,能使菌丝生长快速。目前,我国杏鲍菇菌种培育养料选用棉籽壳、麦粒等单一原料制成棉籽壳菌种、麦粒菌种或木屑菌种,这些菌种由于存在接种时只能撒在栽培袋的表面,等菌丝萌发后,慢慢地从表向里生长,栽培袋需经过30多天培养才能长满菌丝,且由于菌袋菌龄不一致,须通过10-15天的后熟培养, 才能使菌丝充分长成熟,才可以进行育菇管理。杏鲍菇棉籽壳、木屑菌种用棉籽壳或木屑作原料,添加部分辅助成分配制而成, 是目前生产上最普遍常用的制种方法,该技术存在主要问题是一是由于棉籽壳、木屑营养不够充足,杏鲍菇菌丝生命力较弱,往往出现接种后菌丝萌发不良,生长缓慢,抵抗力弱等问题;二是由于棉籽壳、木屑制作的菌种结构性差,接种时需用力捣碎成一定大小的颗粒, 费工费力,且难达到颗粒均勻一致的要求,接种后萌发不均勻,造成菌丝生长不能整齐,因此,菌种质量差。麦粒菌种即用麦粒制作菌种培养基质原料,添加部分辅助成分配制而成,该技术具有良好的颗粒结构、菌种萌发一致性好,菌种萌发早,吃料快,但由于接种时只能撒在栽培料的表面,菌种只能慢慢地由上至下伸入;该技术存在的问题是栽培袋培菌期长25-30 天,菌龄不一致,菌袋长满菌丝后还须进行10-15天后熟培养才能进行出菇管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一是加快菌丝生长,缩短菌丝长满栽培袋的时间;
二是使栽培袋菌龄一致。
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杏鲍菇菌种生产方法,包括麦粒处理、枝条处理、培养基调配、装瓶、灭菌、接种、菌种培养等方法,其特征在于枝条处理方法为首先将枝条劈成长5-40cm,(1-3) X (1-10) mm粗的小木条,然后置于0. 5-3% (wt% )的石灰水中浸泡5-20小时,使枝条吸足水;装瓶方法为先将枝条插入玻璃瓶或塑料瓶中,枝条与麦粒按1/1-1/1.5(重量份数比)比例加入已调配好的麦粒培养基,用棉花塞封口。所述枝条选取阔叶林木、株树木、栗树木、枫树木、泡桐树木、桑枝木、梨树枝木、杨树木、柳木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麦粒处理方法为麦粒在15_25°C水中浸泡12-16小时,使颗粒吸足水,麦粒吸水后倒入100°C沸水中煮5-8分熟至麦粒中心无干心,再摊凉,备用。所述培养基调配方法为分别称取处理好的50-150份麦粒,10-30份麦麸,0. 5-3 份石膏粉(按干料重量份数计),放置于容器内,搅拌均勻。所述灭菌方法为装料瓶置于高压、100-150°C温度下,灭菌30-150分钟;或置于常压、100°C温度下,灭菌10小时以上。所述接种方法为待装料瓶冷却至30°C后在无菌室内接入原种。所述菌种培养方法为在20-25°C恒温培养室内培养25-30天,整瓶长满菌丝,即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是提高了菌种质量,加快菌丝生长速度,缩短了生长期 由于本发明采用麦粒调配成颗粒菌种与枝条菌种有机结合,基质营养调配科学,使菌种菌丝浓密、粗壮、洁白,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接种后菌种在栽培料上萌发快,吃料早,接种后菌种在M小时萌发,2天内菌丝吃料明显;二是栽培袋菌丝菌龄一致,缩短了菌丝后熟培养期接种时麦粒菌种均勻撒在栽培袋口的表面,使麦粒菌种由上向下生长,同时枝条菌种插入料中,能使枝条菌种上下同时由中心向四周生长,上下菌龄一致,菌丝长满袋后只需进行 7-10天的后熟培养即可出菇,而采用麦粒、棉籽壳、木屑等菌种则需后熟培养10-15天,缩短菌丝后熟期4-5天以上;三是产量提高1倍以上;四是生产周期缩短30天以上,由原来的 75天缩短至45天。
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通过调整发明方法的具体参数,可以获得所需要的菌种,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并不意味着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实施例1生产杏鲍菇菌种的步骤如下(1)麦粒处理麦粒在20°C水中浸泡12-16小时,使颗粒吸足水,麦粒吸水后倒入 100°C沸水中煮5分熟至麦粒中心无干心,再摊凉,备用;(2)培养基调配按干料重量份数计,称取处理好的麦粒100份,麦麸20份,石膏粉1份放置于容器内,搅拌均勻;(3)枝条处理选用枫树木劈成长12cm,3 X 4mm粗的小木条,于(wt% )石灰水中浸泡10小时以上,使枝条吸足水;
(4)装瓶先将枝条插入玻璃瓶或塑料瓶中,按枝条/麦粒=1/1. 1(重量份数比),加入已调配好的麦粒培养基,用棉花塞封口 ;(5)灭菌装料瓶置于高温,灭菌90分钟;(6)接种待料瓶冷却至30°C后在无菌室内接入原种;(7)菌种培养在22°C恒温培养室内培养25天,整瓶长满菌丝,即成。接种后菌种在M小时萌发,2天内菌丝吃料明显;菌丝长满袋后只需进行7天的后熟培养即可出菇;产量提高1倍;生产周期缩短至40天。实施例2生产杏鲍菇菌种的步骤如下(1)麦粒处理麦粒在15°C水中浸泡16小时,使颗粒吸足水,麦粒吸水后倒入 100°C沸水中煮5分熟至麦粒中心无干心,再摊凉,备用;(2)培养基调配按干料重量份数计,称取处理好的麦粒50份,麦麸10份,石膏粉 0.5份放置于容器内,搅拌均勻;(3)枝条处理选用欧美杨树木劈成长20cm,2 X 7mm粗的小木条,于2% )石灰水中浸泡20小时,使枝条吸足水;(4)装瓶先将枝条插入玻璃瓶或塑料瓶中,按枝条/麦粒=1/1. 1(重量份数比),加入已调配好的麦粒培养基,用棉花塞封口 ;(5)灭菌装料瓶置于高温140°C,灭菌60分钟;(6)接种待料瓶冷却至30°C后在无菌室内接入原种;(7)菌种培养在22°C恒温培养室内培养30天,整瓶长满菌丝,即成。接种后菌种在20小时萌发,1. 5天内菌丝吃料明显;菌丝长满袋后只需进行10天的后熟培养即可出菇;产量提高1倍;生产周期缩短至45天。实施例3生产杏鲍菇菌种的步骤如下(1)麦粒处理麦粒在25°C水中浸泡16小时,使颗粒吸足水,麦粒吸水后倒入 100°C沸水中煮8分熟至麦粒中心无干心,再摊凉,备用;(2)培养基调配按干料重量份数计,称取处理好的麦粒150份,麦麸30份,石膏粉2份放置于容器内,搅拌均勻;(3)枝条处理选用欧美杨树木劈成长10cm,3 X 7mm粗的小木条,于石灰水中浸泡10小时,使枝条吸足水;(4)装瓶先将枝条插入玻璃瓶或塑料瓶中,按枝条/麦粒=1/1. 1(重量份数比),加入已调配好的麦粒培养基,用棉花塞封口 ;(5)灭菌装料瓶置于高温,灭菌90分钟;(6)接种待料瓶冷却至30°C后在无菌室内接入原种;(7)菌种培养在恒温培养室内培养25天,整瓶长满菌丝,即成。接种后菌种在M小时萌发,2天内菌丝吃料明显;菌丝长满袋后只需进行8天的后熟培养即可出菇;产量提高1倍;生产周期缩短至43天。
权利要求
1.一种杏鲍菇菌种生产方法,包括麦粒处理、枝条处理、培养基调配、装瓶、灭菌、接种、 菌种培养等方法,其特征在于枝条处理方法为首先将枝条劈成长5-40cm,(1-3) X (l-10)mm粗的小木条,然后置于 0. 5-3% (wt% )的石灰水中浸泡5-20小时,使枝条吸足水;装瓶方法为先将枝条插入玻璃瓶或塑料瓶中,枝条与麦粒按1/1-1/1.5(重量份数比)比例加入已调配好的麦粒培养基,用棉花塞封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杏鲍菇菌种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枝条选取阔叶林木、株树木、栗树木、枫树木、泡桐树木、桑枝木、梨树枝木、杨树木、柳木中的一种或几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杏鲍菇菌种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麦粒处理方法为麦粒在15-25°C水中浸泡12-16小时,使颗粒吸足水,麦粒吸水后倒入100°C沸水中煮 5-8分熟至麦粒中心无干心,再摊凉,备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杏鲍菇菌种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调配方法为分别称取处理好的50-150份麦粒,10-30份麦麸,0. 5-3份石膏粉(按干料重量份数计),放置于容器内,搅拌均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杏鲍菇菌种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方法为装料瓶置于高压、100-150°C温度下,灭菌30-150分钟;或置于常压、100°C温度下,灭菌10小时以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杏鲍菇菌种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种方法为待装料瓶冷却至30°C后在无菌室内接入原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杏鲍菇菌种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菌种培养方法为在20-25°C恒温培养室内培养25-30天,整瓶长满菌丝,即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杏鲍菇菌种生产方法,包括麦粒处理、枝条处理、培养基调配、装瓶、灭菌、接种、菌种培养等方法,通过此方法缩短了菌丝长满栽培袋的时间,使栽培袋菌龄一致,产量得到提高,同时生产周期缩短30天以上,由原来的75天缩短至45天;是现有杏鲍菇菌种生产方法的有效替代技术。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487727SQ20111044001
公开日2012年6月13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姜性坚, 彭运祥, 李新菊, 王春晖, 黄晓辉 申请人:湖南省春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