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及配套菌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890阅读:2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及配套菌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ー种食用菌培养装置,特別是ー种用于香菇栽培发菌过程完成后至出若干潮菇的全过程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与该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配套使用的菌筒。
背景技术
袋栽菌类包括食用菌如香菇,以及药用菌如灵芝。现有技术中的袋栽菌类的出菇方法均采用传统的方法手工操作,以下以香菇为例进行说明。香菇的エ厂化生产一直是困扰着世界食用菌界的一大难题,尤其是从发菌完成后,至出若干潮菇的这个过程,至今还是采用传统的手工作业方式。传统手工作业过程如下1、脱袋将菌包外部的塑料薄膜用刀片割开,使薄膜脱离菌筒,使菌丝体裸露,脱袋后的菌包成为菌筒。2、排场将菌筒堆砌在出菇场所。3、转色脱袋后的菌筒表面将长出ー层洁白色的绒毛状的菌丝,通过调整光线、温度、湿度、通风使菌丝倒伏,即形成ー层薄薄的菌膜,菌膜分泌色素,菌筒由白色转为红色, 逐步加深至红棕色、棕褐色,最后形成一层似树皮状的菌皮,该过程称为转色。使每个菌筒都达到一致的转色效果,是技术的关键。转色的效果(转色的深浅、菌皮的厚薄)与出菇的时间、产量、质量息息相关,而传统的排场方式是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因为菌筒转色好坏的条件是菌筒的外表面必须充分的与光线接触,且受温和通风均勻良好,菌筒外表面局部受压迫的部位,或缺氧、或未见光的表面不转色、或达不到转色效果。转色的效果与菌筒的排场(摆放方式)息息相关,传统的排场方式是很难满足上述条件的。上转色过程中菌筒表面出现棕红色的积水时,每天要人工喷水清洗1-2次,喷水后,待菌筒表面稍微干燥吋,要用薄膜将菌筒盖好,防止水分蒸发。传统的排场方式,造成菌筒表面局部相互受压迫、受光、受温、通风的一致性很差, 需要通过翻堆,改变菌筒表面的受压、受光、受风,这都由手工来完成,使用了很多的劳力。 转色的过程一般需要15天左右。4、上架出菇将转色的菌筒摆放在床架上,香菇一般可出4-6潮,每潮菇出完后, 菌筒都将失去大量的水分,必须对菌筒加湿,否则就不会再出菇。由于转色后的菌筒表面有一层树皮状的菌皮,该菌皮是不易透水的,用对菌筒外表喷淋水的办法是不能够增加菌筒含水量,所以只能用浸水和注水的办法来增加菌筒的含水量。传统的加湿办法为浸水或者注水。①浸水浸水前,先用铁丝在菌筒上打5-12个左右的洞,然后将菌筒逐一搬放在浸水池内,上盖木板,压上重物,防止菌筒漂浮,浸水若干个小吋。②注水利用注水器(压缩喷雾器、软管和兽用喷雾器组成)分別对每个菌筒进行人工注水。综上所述,传统的香菇出菇法是耗用大量劳カ的手工作业法。现有技术中还没有自动化程度的用于香菇的出菇培养装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了ー种与上述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配套使用的菌筒。本实用新型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适用于香菇栽培发菌过程完成后至出若干潮菇的全过程,从脱袋、排场、洗菌筒、菌筒转色、上生育架、出ー潮菇、菌筒加湿、出ニ潮菇、菌筒加湿、至出若干潮菇即菌筒出菇的全过程。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是 ー种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其特点是,它包括若干菌筒架,所述的菌筒架为悬挂合件;所述的悬挂合件包括挂钩,在挂钩上连接设有挂轴,悬挂合件通过挂钩挂设在支架或者支撑水管上,挂轴的底部设有底兜件;在挂轴的顶部上方设有喷淋器,喷淋器与供水管或者支撑水管连通,所述的供水管或支撑水管与供水装置连通;所述的支架或者支撑水管的底部设有车轮。以上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技术方案中,进ー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是1、所述悬挂合件的底兜件用干支撑菌筒,防止菌筒从挂轴上掉落。所述的底兜件可以为各种形状的挡块、挡片等;优选为底兜板,且在底兜板上设有若干泄水孔。2、所述的喷淋器连接在挂钩上或者连接在用干支撑喷淋器的挂架上,喷淋器通过给水软管和供水管或者支撑水管连通,在给水软管上设有管夹或阀门。3、每个喷淋器上分別设有用于向菌筒内喷水的内喷淋口和向菌筒外壁上喷水的外喷淋ロ,内喷淋口和外喷淋ロ可以分别为ー个或多个,分别通过给水软管与喷淋器上的进水ロ连接,分別用于给内喷淋ロ和外喷淋ロ供水。4、所述的悬挂合件可以挂设在具有支撑作用的支架或者支撑水管上。最好挂设在支撑水管上,此时的支撑水管就兼具了供水和支撑两种功通,这样结构更为合理,方便供水。当悬挂合件挂在支架上吋,以邻近水管为佳,一般供水时都通过具有合适长度的给水软管连接喷淋器和供水管,这样移动时更为方便,不受软管长度的限制。5、所述的挂轴可以设置为可旋转式的,也可以设置为不可旋转式的。当它为旋转式吋,可使采菇时更为方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ー步实现。以上任何一种技术方案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其特点是所述的供水装置包括水气配料罐;所述的水气配料罐包括罐体,罐体上设有与自来水管连接的进水管;在罐体的下部连接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水管连通;在出水管上连接设有喷雾管,喷雾管通过罐体顶部通入罐体内,在罐体内的喷雾管端部连接设有喷水器或雾化器;在罐体的中上部分別连接设有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与静压风机箱连接,在进风管上设有若干级空气过滤器;所述的出风管通过通风管路通入出菇房内。这样,可以非常方便地给出菇房供水、供洁净并带一定湿度的空气,使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化程度更高。以上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中,优选的技术方案是1、在罐体上还设有水位计;在罐体底部还设有排水管;在罐体顶部还设有加料 ロ。这样,可以通过所设的加料ロ来添加培养过程所需的营养成分,通过供水的方式同时加入菌筒。所设的排水管可以在排水或者清洗水管时使用。2、所述的空气过滤器为由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亚高效过滤器构成的3级空气过滤器。这样,可以方便地向出菇房内提供洁净空气;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进ー步实现。ー种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配套使用的菌筒,其特点是它包括筒体,在筒体的中部设有通孔。以上所述的菌筒中,筒体的形状优选为柱状,包括圆柱和方柱等,也可以为不规则形状。所述的通孔用于将菌筒串接在挂轴上。通孔的形成可以在装袋时形成,也可以在培养结束出菇前形成。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以及所述的菌筒进行袋栽菌类生育出菇方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脱袋后,将菌筒通过所设的通孔串接在挂轴上,装好挂钩和底兜件,将带菌筒的悬挂合件挂在支撑水管或支架上,悬挂合件的底部着地或者悬空;接通喷淋器;当菌筒表面出现棕红色的积水吋,使用喷淋器清洗菌筒;(2)在菌筒转色、出菇过程中,通过给出菇房制冷、加热的方式调整出菇房温度,并向出菇房送入经过滤的洁净新风,通过新风气体的湿度还调整出菇房内的湿度,以满足出菇房内蘑菇生长的温度和湿度需求;同时根据需要通过所设的排风机排出陈气;(3)菌筒加湿吋,通过喷淋器缓慢或间隙向菌筒通孔内注入水,让菌筒内表面培养基吸收水分,未被上部菌筒吸收的水分向下流动,被下部的菌筒吸收;当菌筒的重量恢复至出第一潮菇前的重量吋,加湿完成;向菌筒通孔内注入水吋,依据需求向水中加入适量的营养成分(菌筒转色后,外表面将形成一层树皮状的菌皮,该菌皮是不易透水的,而内表面是不与光线和空气接触的,并不形成菌皮,是容易透水的)。(4)采收香菇时,依需要旋转悬挂合件,推动支架或支撑水管,将成品菇调整至易采收的方位。当若干潮菇出完后,拧下底兜件,可将菌筒逐一拆除。非常方便。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洁净新风(洁净空气)最好是从上而下吹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结构简单合理,可以通过所述的车轮整体推动ー组菌筒,方便装筒、卸筒和采摘。本实用新型装置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食用菌出菇培养方式,提高了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香菇的生产效率,节约大量的人 エ,使香菇的品质得到有效地保障。

图1为本实用新型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水气配料罐的ー种结构示意图;[0042]图4为本实用新型菌筒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图,进一歩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以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ー步地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构成对其权利的限制。实施例1,參照图1、2,ー种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它包括若干菌筒架,所述的菌筒架为悬挂合件;所述的悬挂合件包括挂钩1,在挂钩1上连接设有挂轴9,悬挂合件通过挂钩1挂设在支架8上,挂轴9的底部设有底兜件5 ;在挂轴9的顶部上方设有喷淋器10,喷淋器10与供水管7连通,所述的供水管7与供水装置连通;所述的支架8的底部设有车轮 4。实施例2,參照图1、2,ー种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它包括若干菌筒架,所述的菌筒架为悬挂合件;所述的悬挂合件包括挂钩1,在挂钩1上连接设有挂轴9,悬挂合件通过挂钩1挂设在支撑水管2上,挂轴9的底部设有底兜件5 ;在挂轴9的顶部上方设有喷淋器 10,喷淋器10与支撑水管2连通,所述的支撑水管2与供水装置连通;所述的支撑水管2的底部设有车轮4。实施例3,实施例1或2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中所述的悬挂合件的底兜件5为底兜板,且在底兜板上设有若干泄水孔。实施例4,实施例1或2或3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中所述的喷淋器10连接在挂钩1或者用干支撑喷淋器10的挂架上,喷淋器10通过给水软管3和供水管7或者支撑水管2连通,在给水软管3上设有管夹或阀门。实施例5,实施例1-4中任何一项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中每个喷淋器10 上分別设有用于向菌筒6内喷水的内喷淋口和向菌筒外壁上喷水的外喷淋ロ,内喷淋口和外喷淋ロ分别通过给水软管3与喷淋器10上的进水口连接,分别给内喷淋口和外喷淋口供水。实施例6,參照图3,实施例1-5任何一项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中所述的供水装置包括水气配料15 ;所述的水气配料罐15包括罐体,罐体上设有与自来水管连接的进水管;在罐体的下部连接设有出水管17,出水管17与水管1连通;在出水管17上连接设有喷雾管12,喷雾管12通过罐体顶部通入罐体内,在罐体内的喷雾管12端部连接设有喷水器19或雾化器;在罐体的中上部分別连接设有进风管11和出风管22,进风管11与静压风机箱16连接,在进风管11上设有若干级空气过滤器20 ;所述的出风管21通过通风管路 13通入出菇房内。实施例7,实施例6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中在罐体上还设有水位计18 ; 在罐体底部还设有排水管14 ;在罐体顶部还设有加料ロ。实施例8,实施例6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中所述的空气过滤器20为由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亚高效过滤器构成的3级空气过滤器。实施例9,參照图4,一种与实施例1-8任何一项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配套使用的菌筒6,它包括筒体22,在筒体22的中部设有通孔23。实施例10,实施例9所述的菌筒6中所述的筒体22为柱状。
权利要求1.ー种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若干菌筒架,所述的菌筒架为悬挂合件;所述的悬挂合件包括挂钩,在挂钩上连接设有挂轴,悬挂合件通过挂钩挂设在支架或者支撑水管上,挂轴的底部设有底兜件;在挂轴的顶部上方设有喷淋器,喷淋器与供水管或者支撑水管连通,所述的供水管或支撑水管与供水装置连通;所述的支架或者支撑水管的底部设有车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悬挂合件的底兜件为底兜板,且在底兜板上设有若干泄水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喷淋器连接在挂钩或者用干支撑喷淋器的挂架上,喷淋器通过给水软管和供水管或者支撑水管连通,在给水软管上设有管夹或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喷淋器上分別设有用于向菌筒内喷水的内喷淋口和向菌筒外壁上喷水的外喷淋ロ,内喷淋ロ和外喷淋ロ分别通过给水软管与喷淋器上的进水口连接,分别给内喷淋口和外喷淋口供水。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何一项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装置包括水气配料罐;所述的水气配料罐包括罐体,罐体上设有与自来水管连接的进水管;在罐体的下部连接设有出水管,出水管与水管连通;在出水管上连接设有喷雾管,喷雾管通过罐体顶部通入罐体内,在罐体内的喷雾管端部连接设有喷水器或雾化器;在罐体的中上部分別连接设有进风管和出风管,进风管与静压风机箱连接,在进风管上设有若干级空气过滤器;所述的出风管通过通风管路通入出菇房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在罐体上还设有水位计;在罐体底部还设有排水管;在罐体顶部还设有加料ロ。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空气过滤器为由初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和亚高效过滤器构成的3级空气过滤器。
8.一种与权利要求1所述的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配套使用的菌筒,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筒体,在筒体的中部设有通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菌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为柱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若干菌筒架,所述的菌筒架为悬挂合件;所述的悬挂合件包括挂钩,在挂钩上连接设有挂轴,悬挂合件通过挂钩挂设在支架或者支撑水管上,挂轴的底部设有底兜件;在挂轴的顶部上方设有喷淋器,喷淋器与供水管或者支撑水管连通,所述的供水管或支撑水管与供水装置连通;所述的支架或者支撑水管的底部设有车轮。本实用新型袋栽菌类生育出菇装置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它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食用菌出菇培养方式,提高了自动化程度高,大大提高香菇的生产效率,节约大量的人工,使香菇的品质得到有效地保障。
文档编号A01G1/04GK202285635SQ2011203947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17日
发明者徐寿海, 徐诚佶 申请人:徐寿海, 徐诚佶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