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培养方法和培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167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食用菌培养方法和培养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食用菌培养方法。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应用上述培养方法的培养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食用菌生产周期短、见效快、效益高,特别是工厂化生产产品市场好,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同时也备受企业和投资的青睐,每年都有大大小小的食用菌工厂上百个建成投产,工厂化生产发展迅速,成为我国食用菌产业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但是,由于缺乏技术集成创新平台,90%左右的食用菌工厂化企业都停留在低水平、低效率、高成本的袋栽模式上。工厂化瓶栽在实现机械化、自动化、提高劳动效率以及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是食用菌工厂化发展的重点方向。目前,国内杏鲍菇工厂化生产发展十分迅速,以杏鲍菇为例,杏鲍菇在瓶栽工厂化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菇蕾产生数量多,疏蕾需要大量人工,不仅影响产量,而且需要投入的人力成本过高,严重影响杏鲍菇的瓶栽效益。因此,如何减少瓶栽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过程中菇蕾的数量,降低人工投入,提高食用菌瓶栽效益,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方法,该培养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瓶栽工厂化生产过程中菇蕾的数量,降低人工投入,提高食用菌瓶栽效益。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食用菌培养方法的食用菌培养系统,该培养系统能有效提高食用菌瓶栽效益。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I)菌丝搔菌;步骤2)菌丝恢复培养;步骤3)在菌丝表面的固定位置加水;步骤4)用预定的风速、风温吹到菌瓶表面,使气生菌丝倒伏,且表面保持干燥状态;步骤5)将菌瓶传送至催蕾室进行催蕾。优选地,上述步骤2)中,将无菌水成滴状加在所述菌丝表面的中心位置。优选地,所述无菌水量为O. 5ml。优选地,上述步骤4)中,所述预定的风温为45°C -50°C,所述预定的风速为80cm/s-120cm/so优选地,上述步骤5)中催蕾的参数为温度为12°C -14 °C,相对湿度为85% -95%, CO2 浓度为 1500ppm-2500ppm,光照强度为 901ux_1101ux。优选地,所述食用菌具体为杏鲍菇。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系统,包括搔菌装置、菌丝恢复培养室、补水装置、菌丝倒伏装置和催蕾室,盛放食用菌菌丝基质的菌瓶依次经过所述搔菌装置、所述菌丝恢复培养室、所述补水装置、所述菌丝倒伏装置和所述催蕾室。优选地,所述补水装置盛放无菌水,且所述无菌水呈滴状加在所述菌瓶中。优选地,所述无菌水滴在偏离所述菌瓶的正中心1cm。优选地,所述菌丝倒伏装置包括送风管道、设于所述送风管道内部的过滤器、设于所述送风管道出风口的平衡通风器,以及设于所述过滤器的所述平衡通风器之间的加热器;所述菌瓶按所述出风口大小成组设置,所述出风口依次与每组所述菌瓶的位置对应。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菌丝搔菌;菌丝恢复培养;在菌丝表面的固定位置加水;用预定的风速、风温吹到菌瓶表面,使气生菌丝快速倒伏,且表面保持干燥状态;将菌瓶传送至催蕾室进行催蕾。培养好的菌种栽培瓶在进入菌丝恢复培养室之前,先经过机械一次性表面搔丝,搔菌后推入菌丝恢复培养室;保持菌丝恢复培养室空气清新,有利于菌丝恢复生长;经过恢复培养后,在菌丝的表面的固定加水,使菌丝表面湿润;进而用预定的风速、风温吹到菌瓶表面,使气生菌丝快速倒伏,且表面保持干燥状态。此时菌瓶表面的固定位置由于加入的水而保持湿润状态,而其它位置的菌丝表面为干燥状态,以保证催蕾时菌瓶的加水的固定位置处产生菇蕾,而其它位置不会产生菇蕾,实现定位出菇。最后将菌瓶送至催蕾室,在栽培瓶加水的固定位置处会形成菇蕾。通过上述的加水和吹风过程,可以有效解决食用菌催蕾过程中出现菇蕾过多的问题,从而减少人工疏蕾的工作量,减少瓶栽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同时也提高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自动化程度,最终提高工厂化瓶栽食用菌的整体经济效益。在提供上述食用菌培养方法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培养方法的食用菌培养系统;由于食用菌培养方法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应用该培养方法的食用菌培养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食用菌培养系统中,菌丝倒伏装置包括送风管道、设于所述送风管道内部的过滤器、设于所述送风管道出风口的平衡通风器,以及设于所述过滤器的所述平衡通风器之间的加热器;所述菌瓶按所述出风口大小成组设置,所述出风口依次与每组所述菌瓶的位置对应。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送风管道,经过过滤器过滤后,除去气流中的有害微生物及杂质,提高气流的洁净度;而后经过加热器,提高气流的温度;最后经过平衡通风器,调整气流的方向,使出风口的气流垂直作用于出风口下的各菌瓶,这样,每个位于出风口下方的菌瓶受到的风力基本相同,不同位置的菌瓶产生菇蕾的数量相当,便于控制。当空气流吹到菌瓶表面后,菌瓶表面的气生菌丝将快速倒伏,并使其表面保持相对干燥状态,同时,栽培瓶菌丝表面加水的固定位置的水滴将部分蒸发掉,但加水的位置保持湿润状态,使菌瓶中仅加水位置产生菇蕾,实现定位出菇的目的。该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工厂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


图I为本发明所提供食用菌培养方法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工作流程图;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菌丝倒伏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核心是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方法,该培养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瓶栽工厂化生产过程中菇蕾的数量,降低人工投入,提高食用菌瓶栽效益。本发明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应用上述食用菌培养方法的食用菌培养系统,该培养系统能有效提高食用菌瓶栽效益。为了方便读者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先对本发明中所涉及的专用名词进行解释。气生菌丝食用菌的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时期,长出培养基外并伸向空间的菌丝,它叠生于营养菌丝上,以致可以覆盖整个菌落表面。在光学显微镜下,颜色较深,直径比营养菌丝粗,直形或弯曲,有的产生色素。在食用菌培养过程中,气生菌丝生成后,如不处理,会产生菌丝扭结,进而形成菇蕾,增加工作人员的疏蕾工作量。在一定温度和速度的气流作用下,气生菌丝会干燥,停止生长。本发明就是基于上述发现而形成的。倒伏即气生菌丝弯倒,不再向上延伸生长。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1,图I为本发明所提供食用菌培养方法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工作流程图。本发明提供一种食用菌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菌丝搔菌;菌丝恢复培养;在菌丝表面的固定位置加水;用预定的风速、风温吹到菌瓶表面,使气生菌丝快速倒伏,且表面保持干燥状态;将菌瓶传送至催蕾室进行催蕾。培养好的栽培瓶在进入菌丝恢复培养室之前,先经过机械一次性表面搔丝,搔菌后推入菌丝恢复培养室;保持菌丝恢复培养室空气清新,有利于菌丝恢复生长;经过恢复培养后,在菌丝的表面的固定加水,使菌丝表面湿润;进而用预定的风速、风温吹到菌瓶表面,使气生菌丝快速倒伏,且表面保持干燥状态。此时菌瓶表面的固定位置由于加入的水而保持湿润状态,而其它位置的菌丝表面为干燥状态,以保证催蕾时菌瓶的加水的固定位置处产生菇蕾,而其它位置不会产生菇蕾,实现定位出菇。最后将菌瓶送至催蕾室,在栽培瓶加水的固定位置处会形成菇蕾。通过上述的加水和吹风过程,可以有效解决食用菌催蕾过程中出现菇蕾过多的问题,从而减少人工疏蕾的工作量,减少瓶栽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同时也提高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自动化程度,最终提高工厂化瓶栽食用菌的整体经济效益。以下以杏鲍菇为例,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食用菌培养方法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本发明所提供的食用菌培养方法不仅可以用于杏鲍菇催蕾,还可以用于需要疏蕾的其它食用菌。对于需要疏蕾的其它食用菌,有利于其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会有不同,但利用本发明所提供的菌丝表面定位加水及菌丝倒伏技术,均能实现定位出菇的目的,因此,下述的举例不应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只要应用了定位加水和倒伏技术的食用菌催蕾方法,均应该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食用菌培养方法可以按下述步骤进行催蕾。
SI I、菌丝搔菌培养好的杏鲍菇栽培瓶在进入菌丝恢复培养室之前,必须经过搔菌,除去老菌种块,才能达到出菇整齐、快速的目的。可以采用平搔法搔去表面3-5_的老菌种及料表面菌丝,搔菌过程由机械一次性完成,搔菌后推入菌丝恢复培养室排放。S12、菌丝恢复培养 搔菌完1-3天之内,菌丝恢复培养室内温度应调至18°C -20°C,相对湿度在85 %左右,C02浓度1000ppm-2000ppm之间,保持空气清新,有利菌丝恢复生长。S13、在菌丝表面的固定位置加水搔菌完第4天,菌丝经过恢复培养后,采用补水装置,将无菌水成滴状定点加在栽 培瓶菌丝表面的中心位置,无菌水量为O. 5毫升。S14、用预定的风速、风温吹到菌瓶表面,使气生菌丝快速倒伏,且表面保持干燥状态;菌丝表面定位加水后,通过菌丝倒伏装置,快速让菌丝表面的气生菌丝倒伏,并使其表面保持相对干燥状态。菌丝倒伏装置主要包括送风管道I、过滤器2、加热器4、平衡通风器3、菌瓶传输线6以及传感器7等部分组成。其主要参数为出风口温度可以为450C _50°C之间,出风口风速可以为80cm/s-120cm/s,菌瓶传输线6的速率可以为10cm/s。其中,菌瓶传输线6用于将成组的菌瓶以预定的速度移动,使各菌瓶依次经过补水装置和菌丝倒伏装置,实现工厂化生产。传感器7可用于测速和定位,为菌瓶传输线6的速度、位移控制提供依据。当气流经过过滤器后,除去气流中的有害微生物及杂质,提高气流的洁净度;而后经过加热器加热到一定温度后,经过平衡通风器以一定的风速、风向和风温吹到菌瓶表面后,菌瓶表面的气生菌丝将快速倒伏,并使其表面保持相对干燥状态,同时,栽培瓶菌丝表面的中心位置的无菌水滴将部分蒸发掉,但中心位置保持湿润状态,在催蕾时保证栽培瓶菌丝表面的中心位置产生菇蕾,而其他位置不产生菇蕾,从而实现定位出菇。S15、催蕾当菌丝快速倒伏后,将菌瓶传送到催蕾室进行催蕾,催蕾室温度调至12°C _14°C,相对湿度保持在85% -95%, CO2浓度保持为1500ppm-2500ppm之间,并适当增加光照,光照强度为901ux-1101ux左右,经过5-6天催蕾,在栽培瓶中心位置即可形成2_3个菇蕾。在提供上述食用菌培养方法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培养方法的食用菌培养系统;该食用菌培养系统包括搔菌装置、菌丝恢复培养室、补水装置、菌丝倒伏装置和催蕾室,盛放食用菌菌丝基质的菌瓶依次经过搔菌装置、菌丝恢复培养室、补水装置、菌丝倒伏装置和催蕾室。由于食用菌培养方法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应用该培养方法的食用菌培养系统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补水装置中盛放无菌水,且无菌水呈滴状加在菌瓶中。在菌丝上滴加无菌水更有利于菇蕾生长,可以确保出菇率。进一步地,上述无菌水滴在偏离所述菌瓶的正中心约1cm,这样菌瓶的水滴所在处可以保持湿润状态,使水滴所在处产生菇蕾,并使菇蕾有较大的生长空间。请参考图2,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菌丝倒伏装置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空心箭头所示方向为气流的流动方向;实心箭头所示方向为菌瓶传输线的移动方向。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本发明所提供的食用菌培养系统中,菌丝倒伏装置具体可以包括送风管道I、设于送风管道I内部的过滤器2、设于送风管道I出风口的平衡通风器3,以及设于过滤器2的平衡通风器3之间的加热器4 ;菌瓶5按出风口大小成组设置,出风口依次与每组菌瓶5的位置对应。空气从进风口进入送风管道1,经过过滤器2过滤后,除去气流中的有害微生物及杂质,提高气流的洁净度;而后经过加热器4,提高气流的温度;最后经过平衡通风器3,调整气流的方向,使出风口的气流垂直作用于出风口下的各菌瓶5,这样,每个位于出风口下方的菌瓶5受到的风力基本相同,不同位置的菌瓶5产生燕蕾的数量相当,便于控制。当空气流吹到菌瓶5表面后,菌瓶5表面的气生菌丝将快速倒伏,并使其表面保持相对干燥状态,同时,栽培瓶菌丝表面加水的固定位置的水滴将部分蒸发掉,但加水的位置保持湿润状态,使菌瓶5中仅加水位置产生菇蕾,实现定位出菇的目的。该结构简单,实现成本低,工厂化程度高,可操作性强。 另外,根据菌瓶5的大小和菇蕾的生产需要,送风管道I的出风口大小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同时,为了提高菌丝快速倒伏的速度,可以同时对多个菌瓶5进行操作,因此,根据出风口大小,可以将多个菌瓶5形成一组,且一组菌瓶5的总体面积与出风口的面积相当,以便每一个菌瓶5都能受到均匀的气流作用。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食用菌培养方法和培养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食用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I)菌丝搔菌; 步骤2)菌丝恢复培养; 步骤3)在菌丝表面的固定位置加水; 步骤4)用预定的风速、风温吹到菌瓶表面,使气生菌丝倒伏,且表面保持干燥状态; 步骤5)将菌瓶传送至催蕾室进行催蕾。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2)中,将无菌水成滴状加在所述菌丝表面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水总量为O.5ml。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4)中,所述预定的风温为45°C -50°C,所述预定的风速为80cm/s_120cm/s。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步骤5)中催蕾的参数为温度为12°C _14°C,相对湿度为85% -95%, CO2浓度为1500ppm-2500ppm,光照强度为901ux-1101uxo
6.根据权利要求I至5任一项所述的食用菌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用菌具体为杏鲍菇。
7.一种食用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搔菌装置、菌丝恢复培养室、补水装置、菌丝倒伏装置和催蕾室,盛放食用菌菌丝基质的菌瓶依次经过所述搔菌装置、所述菌丝恢复培养室、所述补水装置、所述菌丝倒伏装置和所述催蕾室。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用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装置盛放无菌水,且所述无菌水呈滴状加在所述菌瓶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食用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无菌水滴在偏离所述菌瓶的正中心1cm。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食用菌培养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菌丝倒伏装置包括送风管道、设于所述送风管道内部的过滤器、设于所述送风管道出风口的平衡通风器,以及设于所述过滤器的所述平衡通风器之间的加热器;所述菌瓶按所述出风口大小成组设置,所述出风口依次与每组所述菌瓶的位置对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食用菌培养方法和培养系统,公开的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菌丝搔菌;菌丝恢复培养;在菌丝表面的固定位置加水;用预定的风速、风温吹到菌瓶表面,使气生菌丝倒伏,且表面保持干燥状态;将菌瓶传送至催蕾室进行催蕾。通过上述的加水和吹风过程,可以有效解决食用菌催蕾过程中出现菇蕾过多的问题,从而减少人工疏蕾的工作量,减少瓶栽生产过程中人工成本,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同时也提高工厂化生产食用菌的自动化程度,最终提高工厂化瓶栽食用菌的整体经济效益。该培养方法尤其适用于杏鲍菇的培养。
文档编号A01G1/04GK102612997SQ20121010257
公开日2012年8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9日
发明者管道平, 郑华荣, 郑雪平 申请人:郑雪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