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轴冲击式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2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横轴冲击式破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物料的破碎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横轴冲击式破碎机,主要用于餐厨垃圾的破碎处理。
技术背景
目前,在餐厨垃圾的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工艺中,餐厨废弃物通过汽车收运到生产车间后,首先需要经过分拣后、破碎处理,使餐厨垃圾中的大颗粒粉碎,以便于后续的工艺处理。分拣通常是通过人工实现,容易造成了二次污染;破碎通常采用剪切式破碎机完成。由于餐厨垃圾的成分十分复杂,其中餐余食物之外,还有桌布、塑料袋,甚至还有破碎的碟子渣或刀具等高硬度物料。目前采用剪切式破碎机一旦遇到破碟子渣或者铁器等高硬度物料,就会打坏刀片,需要停机维修,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横轴冲击式破碎机,主要用于餐厨垃圾的破碎处理。本实用新型的横轴冲击式破碎机,包括机壳和安装在机壳中的横轴,在机壳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定刀片,在横轴上设置有动刀片,且定刀片与动刀片相互交错配置;所述机壳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为了提高效率,所述机壳内的横轴至少为两个,且安装在其上的动刀片相互交错配置。所述定刀片设计成弧形钝口刀片,并垂直安装在机壳的内壁上。动刀片设计成梅花型钝口刀片,并垂直安装在横轴上。所述定刀片与横轴的间隙为f 2mm ;所述动刀片之间的间隙为6(T70 mm。物料有进料口送入机壳,横轴在动力作用下转动。小于60mm的物料不用破碎,通过刀片的间隙,直接下沉到机壳底部;大于60mm的物料被刀片打碎,下沉到机壳底部,最后通过出料口抽走。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采用横轴冲击折断的方式破碎物料,对刀片的要求不高,降低了设备的成本,减少停车维修设备的概率,提高了效率;2、本发明采用弧形定刀片和梅花型刀片,并加大动刀片之间的间隙,减小定刀片与主轴的间隙,解决缠绕问题;3、采用电液联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当有铁器等无法折断的物料时,会自动停机报警,保护设备不被损坏。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剖面结构图;[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横向剖面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2,一种横轴式冲击破碎机,包括机壳6和安装在机壳中的两个横轴I。在两个横轴I上安装有相互交错配置的动刀片2,动刀片2设计成梅花型钝口,并垂直安装在横轴1,且动刀片2之间的间隙为6(T70 mm。在机壳6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定刀片3,该定刀片3与横轴上的动刀片2相互交错配置;定刀片3设计成弧形钝口,并垂直安装在机壳6的内壁上,定刀片与横轴的间隙为f2mm。在机壳6的顶部设有进料口 4,底部设有出料口5。破碎机采用电液联动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当有铁器无法折断时,横轴一旦被卡,机电液联动系统启动,系统自动停机报警,横轴停止转动。 工作时,物料由进料口进入机壳,横轴转动;如米饭等小于60_的物料不用破碎,直接通过刀片的间隙下沉到机壳底部;只有大于60mm的被刀片打碎,下沉到机壳底部,最后通过出料口抽走。一旦被铁器卡住,机电液联动系统启动,横轴停止转动。
权利要求1.一种横轴冲击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6)和安装在机壳中的横轴(I),在机壳(6 )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定刀片(3 ),在横轴(I)上设置有动刀片(2 ),且定刀片(3 )与动刀片(2)相互交错配置;所述机壳(6)的顶部设有进料口(4),底部设有出料口(5)。
2.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横轴冲击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内的横轴(I)至少为两个,且安装在其上的动刀片(2)相互交错配置。
3.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横轴冲击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刀片(3)为弧形钝口刀片,并垂直安装在机壳(6)的内壁上。
4.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横轴冲击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刀片(2)为梅花型钝口刀片,并垂直安装在横轴(I)上。
5.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横轴冲击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刀片与横轴的间隙 为I 2mm。
6.如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横轴冲击式破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刀片(2)之间的间隙为60 70 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横轴冲击式破碎机,主要用于餐厨垃圾的破碎处理。该机包括机壳和安装在机壳中心的横轴,在机壳两侧的内壁上设置有定刀片,在横轴上设置有动刀片,且定刀片与动刀片相互交错配置;机壳的顶部设有进料口,底部设有出料口。物料由进料口进入机壳,小物料直接通过刀片的间隙,下沉到机壳底部;大物料被刀片打碎,下沉到机壳底部,由出料口抽走。本实用新型采用横轴冲击折断的方式破碎物料,降低了设备的成本,提高了效率;通过加大动刀片之间的间隙,减小定刀片与主轴的间隙,解决了物料缠绕问题;采用电液联动控制系统,当有铁器等无法折断的物料时,会自动停机报警,保护设备不被损坏。
文档编号B02C18/14GK202490663SQ20122005729
公开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2日
发明者宝林, 杨江雄, 王发生, 郎锐 申请人:宝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