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林地培育香菇的方法

文档序号:219512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林地培育香菇的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林地培育香菇的方法,包括:将香菇菌株接种入装有培养料的塑袋中,经发菌、后熟培养得香菇菌棒;以郁闭度为0.45~0.75的林地作为培菌区,在树下并离开树干0.6~1米的地面挖坑作为培菌坑;将所述香菇菌棒褪去塑膜,置入培菌坑内,以挖出的腐殖层和土层混合物覆盖培菌坑,压实,浇透水,进行土层发菌;根据香菇菌株的温度特性,在气温为4℃~36℃的条件下菌丝培育15~60天,在气温为5℃~30℃时进行出菇。本发明的培育香菇的方法出菇产量高,较人工栽培技术的生物学效率提高30%左右;香菇产品接近野生菇风味和口感;无需占用耕地,菌糠废料直接被树根分解利用,保护环境、循环发展。
【专利说明】一种林地培育香薛的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香菇的培育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林地培育仿野生香菇的方法。 【背景技术】
[0002]香菇起源于我国,由“砍花传代”逐渐发展到袋料栽培,科学技术的贡献功不可没;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传统生产技术渐被某些发达国家所超越,实为一大憾事。我国的农产品出口,香菇为一重要传统品种,尤其在亚洲地区,香菇被消费者的接纳和喜爱程度,远超除双孢菇外的其它品种,近年来,欧美等国家的消费者逐渐喜爱上香菇,因此,我国香菇的出口又多出一条渠道,是为我国菇农的福音。
[0003]但由于病虫害等问题,香菇在人工栽培生产中使用了大量杀菌、杀虫药物,不可避免的会在产品中存有残留毒素,尤其杀菌药物中的苯类物质、硫类物质等,更是相当严重的污染物质,2001年前后,我国的出口香菇就是因为产品中的残留问题,导致被退货、被销毁等,损失巨大,仅浙江的一个县就损失亿元之巨,令人震叹;尽管政府相关部门以及科研部门不断呼吁“以防为主”的防治原则,但由于我们的食用菌生产属于千家万户齐上阵的分散式生产模式,加之近年来的病虫害严重,所以,生产中使用的化学药物,已经成为一种近乎必须的生产要素;这些化学药物对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也使香菇的口感降低,质量下降。另外,现有人工栽培香菇技术占用耕地面积大、需修建菇棚等设施,因此,固定资产投资较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高效的利用林地培育香菇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可还原香菇的野生态生长,还同时具有于树有利生长、于林有利防火、于民有利增收、于菇有利增值等诸多优势,而且,从根本上保障了食品安全;较之直接规范菇农的生产操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既有技术上的保障,又有生产上的可行性。
[0005]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利用林地培育香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6](I)将香菇菌株接种入装有培养料的塑袋中,经发菌、后熟培养得香菇菌棒;
[0007](2)以郁闭度为0.45~0.75的林地作为培菌区,在树下并离开树干0.6~I米的地面挖坑作为培菌坑;
[0008](3)将步骤(1)所得香菇菌棒褪去塑膜,置入培菌坑内,以步骤(2)挖出的腐殖层和土层混合物覆盖培菌坑,压实,浇透水,进行土层发菌;
[0009](4)根据香菇菌株的温度特性,在气温为4°C~36°C的条件下菌丝培育15~60天,在气温为5°C~30°C时进行出菇。
[0010]优选地,步骤(1)中,所述香菇菌株为中高温型、中广温型、中低温型或低温型菌株;
[0011]优选地,所述培养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木屑800~1200份,麦麸80~120份,大豆粉15~25份,石灰粉15~25份,石膏粉8~12份,轻质碳酸韩8~12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培养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木屑1000份,麦麸100份,大豆粉20份,石灰粉20份,石膏粉10份,轻质碳酸钙10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木屑、麦麸、大豆粉均来自未经任何化学处理、没有污染的非转基因原材料;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木屑为柞木、桦木混合木屑;另外,所用石膏粉不得含有砷等有害成分。
[0012]优选地,所述塑袋选用规格为双层扁宽17~25厘米、总长45~6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折底袋。
[0013]另外,步骤(1)中培养料的装袋、对料袋的播种、菌袋发菌、后熟培养等步骤没有特别限定的,均按现有技术。
[0014]优选地,步骤(2)中,所述林地为针叶、阔叶单一树种林地或针叶、阔叶树种混交林地;更优选地,所述针叶树种为油松、黑松、落叶松、马尾松或侧柏,所述阔叶树种为刺槐或桦树;
[0015]优选地,所述林地的郁闭度为0.70~0.75 ;
[0016]优选地,所述林地为原生态林地;
[0017]优选地,所述培菌区面积在1000亩以上,远离村庄3km以上,周边3km无化工、医院、垃圾场以及粉尘企业,林区内无人工种植农作物;
[0018]优选地,所述培菌坑为深15~25厘米、长15~50厘米、宽12~30厘米的长方形土坑,坑间距为40~70厘米。
[0019]优选地,步骤(3 )中,所述褪去塑模后的香菇菌棒以整个或半个的形式横向置入培菌坑;优选地,每个培菌坑放一个菌柱;关于菌棒与菌柱的关系,菌棒脱掉塑膜即为菌柱,但是,菌柱并不一定与菌棒等长,菌柱长度可以与菌棒等长,也可以是菌棒长度的1/2、1/3,也可以是菌棒的1/4、甚至1/10等。
[0020]优选地,所述腐殖层和土层混合物在培菌坑上覆盖厚3_4cm。
[0021]另外,步骤(3)所述土层发菌期间,可根据季节和气候状况适当喷水,令覆土层保持较湿润状态,直到覆土层基本恢复植被。
[0022]优选地,步骤(4)所述菌丝培育期间,保持空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0023]优选地,步骤(4)所述出菇期间,保持空间相对湿度在60%~80%,进一步优选为65%~75%,更进一步优选为70%。
[0024]优选地,步骤(4)所述出菇期间,掌握六到八分熟采收;进一步优选地,每采收一茬,随即对培菌穴喷浇湿透覆土 ;更进一步优选地,每个整菌棒培菌穴浇水5~8千克。
[0025]在步骤(4)中,应当注意,当培菌操作较晚,自然温度下降至:TC以下、甚至低于-10°C后,菌丝培育时间可不予计算,如平泉县某林场,海拔高度在800米以上,进入10月中下旬地面即可封冻,直至翌年5月底解冻,该段时间虽然对菌丝培育有相当的益处,但可不算在菌丝培育时间内,只将培菌后封冻前和解冻后出菇前的时间计算在内即可。
[0026]上述方法中,当林下最低气温保持在15°C以上时,即在气温为15°C~36°C条件下进行菌丝培育,可形成高品质的厚菇;更优选地,所述厚菇子实体生长期间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喷浇水。
[0027]上述方法还可用于培育花菇,具体地,在培菌区安装工业风扇,对林间进行吹风,并在树间拉设银色反光膜,以使子实体最大限度的接受光照;在有上述设备的培菌区内,以中低温型或低温型香菇菌株制作香菇菌棒,并在5°C~15°C条件下进行菌丝培育及出菇,形成花燕。
[0028]上述方法所述浇灌培菌穴用水符合GB5084农田灌溉用水标准。
[0029]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仿野生香菇,由上述方法培育而得。
[0030]术语说明
[0031]1、本发明所说的原生态林地包括原始林、经多年演替形成的天然次生林。
[0032]2、林内郁闭度是指森林中乔木树冠遮蔽地面的程度,它是反映林分密度的指标,以林地树冠垂直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表示,完全覆盖地面的林内郁闭度为I。【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规定,郁闭度达0.20以上(含0.20)的为郁闭林,0.20以下(不含0.20)的为疏林(即未郁闭林),其中一般以0.20-0.69为中度郁闭,0.70以上为密郁闭】。
[0033]3、香燕(Lentinula edodes (Berk)Pegler),俗名冬燕、香菌、香蕈,隶属于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香菇属。
[0034]4、花菇,不是香菇的一个品种,而是同等环境条件下香菇中发生花菇概率偏高的一个菌株,是采用香菇的低温菌株,在温度低、湿度低、冷风吹、光照强等条件下培育出来的高品质香菇的畸形菇体,其价值是同质量香菇的2~6倍,一般来说生产中培育花菇有更大的经济价值,所以,一般是在低温季节培育I~2潮花菇后,进入春季气温回升,再开始培育普通香菇。
[0035]本方法最大限度的降低了人工栽培的出菇棚等固定资产投资,无需占用耕地,节省出菇棚等一次性资金投入的60%左右,投料的 生物学效率增加30%以上,菌糠废料直接被树根分解利用,并同步提高土壤有机质,减少人工处理费用80%以上,对于保护环境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其它技术如播种、菌棒培养、出菇管理以及采收后的产品处理、储存等管理均同现有常规方法。本发明的方法特别适应于原生态林区天然蘑菇园的香菇生产。
[0036]除培育出仿野生香菇产品供应市场外,并可将商品生产与休闲采摘、旅游等项目有机结合,符合当今人们追求健康、食品安全、休闲度假的要求,并有助于人们认识和增加食用菌类知识,尚可满足教学、科普、摄影、旅游等需要。
[0037]本发明方法与现有常规技术相比优良效果如下:
[0038]1、无须建造出燕棚等固定设施,节省固定投资60%左右。不占用耕地。
[0039]2、较之传统香菇栽培,节省管理人工费用80%以上。
[0040]3、原生态林下土层腐殖质高,营养全面,出燕产量高,较之常规人工栽培,生物学效率在111~136%,提高30%左右。同时菌糠废料又有涵养地力、提高土壤有机质、促进林木生长等作用。本发明方法是一种林、菇生态互补模式,利于循环经济的发展。
[0041]4、本发明的方法产出自然、有机香菇产品,为市场供应真正安全的健康食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有机食品产业发展。有机香菇一般市价是普通香菇的3~8倍,经济效益好。
[0042]5、增湿防火,本发明的实施可为山林的防火增加了一道新的屏障。天然有机蘑菇,需要较高的水分和较高的空气湿度,一般地表(20厘米)含水率在25%左右,空气湿度要求在70%以上,加之管理人员的管理和操作以及巡视,有利于山林防火。
【具体实施方式】
[0043]为便于理解本发明,本发明列举实施例如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0044]以下实施例中,所述生物学效率是指香菇子实体鲜重与培养料干重的百分比,具体计算公式为:
[0045]BE=Ffw/SdwX 100%
[0046]上式中,BE:生物学效率;Ffw:香菇子实体鲜重;Sdw:培养料干重。
[0047]实施例1原生态林地培育仿野生香菇
[0048]香菇种编号“鲁香69”,中高温型;培菌林地的郁闭度在0.70左右;培菌时间为4月~7月(山东历城区),出菇时间在6~9月底。
[0049]一种天然仿野生香菇的林地培菌方法,将木屑加入辅料,拌料后装袋、发菌、后熟培养,按现有技术制成菌棒,再进行林下培菌管理,具体步骤如下:
[0050]1、香菇菌棒制作,选用原(始)生态林地产出的木屑,未经任何化学处理、没有污染的原材辅料,配方如下:木屑1000千克,麦麸100千克,大豆粉20千克,石灰粉20千克,石膏粉10千克,轻质碳酸钙10千克。按常规技术灭菌、冷却后接种,料袋接种后为菌袋,菌袋完成发菌并转色后即为菌 棒,此后的发菌管理按常规技术。
[0051]塑袋选用规格为17厘米X6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折底袋。该规格的折底袋其周长为34厘米、直径约为10.8厘米,装料后扎口,制成菌棒高度为55~58厘米。
[0052]2、选原生态针叶、阔叶混交林地,针叶树种为油松、黑松或马尾松和侧柏,阔叶树种主要有刺槐、桦树等;林内郁闭度0.6~0.7,在树下并离开树干0.6米,挖深15厘米、长35厘米、宽15厘米的长方形土坑,土坑间距40厘米。注:该种菌棒产出的蘑菇数目多、个体小,所以,培菌的间距小;当菌棒直径大时,土坑间距应相应加大。
[0053]3、将培育好的菌棒褪去塑膜,菌柱一断为二,横向放入土坑,用挖出的土填埋菌柱并踩实,菌柱上覆土 3厘米;适量浇水,以湿透覆土和菌柱周边的土层为宜。
[0054]4、将培菌穴或培菌区浇透水。
[0055]5、根据该香菇菌株的温度特性,在36°C时培育15天即可出菇,出菇期间的管理可按常规管理技术。每采收一茬,随即对培菌坑浇透水,每个培菌坑内约用水5千克。
[0056]本实施例所述浇灌培菌穴用水符合GB5084农田灌溉用水标准。其它操作未加详细说明的,均为现有常规技术。
[0057]至8月份开始出菇,截止到10月上中旬,在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和化学药物的条件下,按菌棒干料计,生物学效率达136%,产品无污染、无残留,含水率80%左右,保持香菇的野生菇风味和口感。
[0058]实施例2原生态林地培育仿野生香菇
[0059]香菇菌种编号“鲁香66”,中广温型菌株;林地为河北省平泉县黄土梁子林场西山村马营子西北沟,为30年原生态林地,松、阔混交林地,主要树种为油松,林内郁闭度在
0.70以上;培菌时间为夏季6月~7月,7~9月底出菇。
[0060]一种天然仿野生香菇的林地培菌方法,是将木屑加入辅料,拌料后装袋、发菌、后熟培养,制成菌棒,再进行林下培菌管理,具体步骤如下:
[0061]1、香菇菌棒制作,如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塑袋选用规格为18厘米X60厘米的低压聚乙烯折底袋。
[0062]2、原生态林地,在树下并离开树干0.7米,挖深18厘米、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土坑,土坑间距50厘米。
[0063]3、将培育好的菌棒褪去塑膜,菌柱一分为二,横向放入土坑,用挖出的土填埋菌柱并踩实,菌柱上覆土 3厘米。
[0064]4、浇透水,以湿透覆土及菌柱周边的土层为宜。
[0065]5、根据香菇菌株的温度特性,在25°C时培育20天即可出菇,出菇期间的管理可按常规管理技术。掌握六到八分熟采收;每采收一茬,随即对培菌坑浇透水,每个培菌坑内约灌水6千克。
[0066]其它操作要求同实施例1。
[0067]7~9月出菇,截止到9月底,在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和化学药物的条件下,按菌棒干料计,生物学效率即达120%,产品无污染、无残留,含水率85%左右,保持香菇的野生菇风味和口感。
[0068]实施例3原生态林地培育仿野生香燕和花燕
[0069]香燕菌种编号“鲁花一号”,中低温型菌株。林地为河北省平泉县黄土梁子林场西山村马营子西北沟,针叶树种为油松、落叶松,林内郁闭度在0.70以上;培菌时间为4~5月份,6~9月份出菇,或9月份培菌,翌年5~7月份出菇。注:该菌株低温季节出菇,可以培育花菇,需要冷风和一定的阳光,较小郁闭度即可;但是,考虑翌年春季该菌棒仍要出菇,春季温度条件无法培育花菇时,普通香菇的生长则需要相应的遮荫,因此,郁闭度又不能太小;林内郁闭度在0.50左右即可满足。
[0070]一种天然仿野生香菇的林地培菌方法,是将木屑加`入辅料,拌料后装袋、发菌、后熟培养,按现有技术制成菌棒,再进行林下培菌管理,步骤如下:
[0071 ] 1、香菇菌棒制作如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塑袋选用规格为20厘米X 5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折底袋。
[0072]2、原生态林地,在树下并离开树干0.8米,挖深22厘米、长30厘米、宽25厘米的长方形土坑,土坑间距60厘米。
[0073]3、将培育好的菌棒褪去塑膜,菌柱断开为两个小菌柱,横放入土坑,用挖出的土填埋菌柱并踩实,菌柱上覆土 3.5厘米;适量喷浇水,以湿透覆土为宜。
[0074]4、将培菌区内浇透水。
[0075]5、根据该香菇菌株的温度特性,在12°C时培育45天即可出菇;出菇期间的管理可按常规管理技术;出菇期间掌握六到八分熟采收;每采收一茬,随即对培菌坑浇透水,每个培菌坑内约灌水7千克。
[0076]本实施例菌株既可进行普通香菇的培养,又可进行花菇的培养。
[0077]需要培养花菇时,在培菌区安装工业风扇,进行摇头吹风;同时在树间拉设银色反光膜,以使子实体最大限度的接受光照,以促使菌盖表皮组织死亡、裂开,形成花菇;在12°C时培育45天即可出菇;花菇出菇期间的管理同常规技术。
[0078]至翌年5月份开始出菇,截止到7月中下旬,在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和化学药物的条件下,按菌棒干料计,普通厚菇的生物学效率即达111%,产品无污染、无残留,含水率65%左右,保持香菇的野生菇风味和口感。
[0079]实施例4原生态林地培育仿野生香菇
[0080]香燕,菌株编号“鲁花二号”,低温型菌株。林地为济南市历城区柳埠林场,为50年原生态林地,面积约2000亩,松阔混交林地,主要树种为马尾松和侧柏以及刺槐等,林内郁闭度< 0.50 ;培菌时间为10月至翌年2月,可以培育花菇,也可以春季培育高品质厚菇。
[0081]一种天然仿野生香菇的林地培菌方法,是将木屑加入辅料,拌料后装袋、发菌、后熟培养,制成菌棒,再进行林下培菌管理,具体步骤如下:
[0082]1、香菇菌棒制作如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塑袋选用规格为25厘米X 50厘米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折底袋。
[0083]2、原生态林地,在树下并离开树干I米,挖深25厘米、长40厘米、宽30厘米的长方形土坑,土坑间距70厘米。
[0084]3、将培育好的菌棒褪去塑膜,菌柱断开为两个小菌柱,横向放入土坑,用挖出的土填埋菌柱并踩实,菌柱上覆土 4厘米;适量喷浇水,以湿透覆土为宜。
[0085]4、对培菌穴或培菌区烧透水。
[0086]5、根据香菇菌株的温度特性,在4°C时培育60天,气温回升至5°C以上时即可出恭;出燕期间的管理按常规管理技术。出燕期间掌握六到八分熟米收;每米收一巷,随即对培菌坑浇透水,每个培菌坑内约灌水8千克。
[0087]需要培养花菇时,在培菌区安装工业风扇,进行摇头吹风;同时在树间拉设银色反光膜,以使子实体最大限度的接受光照,,以促使菌盖表皮组织死亡、裂开,形成花菇;在4°C时培育60天,气温回升至5°C以上时即可出菇;花菇出菇期间的管理同常规技术。
[0088]至3月份开始出菇,截止到6月中下旬,在不使用任何化学肥料和化学药物的条件下,按菌棒干料计,普通厚菇的生物学效率即达131%,产品无污染、无残留,含水率70%左右,保持香菇的野生菇风味和口感。
`[0089]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详细培育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详细培育方法,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详细培育方法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产品各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利用林地培育香菇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香菇菌株接种入装有培养料的塑袋中,经发菌、后熟培养得香菇菌棒; (2)以郁闭度为0.45~0.75的林地作为培菌区,在树下并离开树干0.6~I米的地面挖坑作为培菌坑; (3)将步骤(1)所得香菇菌棒褪去塑膜,置入培菌坑内,以步骤(2)挖出的腐殖层和土层混合物覆盖培菌坑,压实,浇透水,进行土层发菌; (4)根据香菇菌株的温度特性,在气温为4°C~36°C的条件下菌丝培育15~60天,在气温为5°C~30°C时进行出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香菇菌株为中高温型、中广温型、中低温型或低温型菌株; 优选地,所述培养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木屑800~1200份,麦麸80~120份,大豆粉15~25份,石灰粉15~25份,石膏粉8~12份,轻质碳酸钙8~12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培养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木屑1000份,麦麸100份,大豆粉20份,石灰粉20份,石膏粉10份,轻质碳酸钙10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木屑、麦麸、大豆粉均来自未经任何化学处理、没有污染的非转基因原材料;更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木屑为柞木、桦木混合木屑; 优选地,所述塑袋选用规格为双层扁宽17~25厘米、总长45~65厘米的低压聚乙烯或聚丙烯折底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林地为针叶、阔叶单一树种林地或针叶、阔叶树种混交林地;优选`地,所述针叶树种为油松、黑松、落叶松、马尾松或侧柏,所述阔叶树种为刺槐或桦树; 优选地,所述林地的郁闭度为0.70~0.75 ; 优选地,所述林地为原生态林地; 优选地,所述培菌区面积在1000亩以上,远离村庄3km以上,周边3km无化工、医院、垃圾场以及粉尘企业,林区内无人工种植农作物; 优选地,所述培菌坑为深15~25厘米、长15~50厘米、宽12~30厘米的长方形土坑,坑间距为40~70厘米。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褪去塑模后的香菇菌棒以整个或半个的形式横向置入培菌坑;优选地,每个培菌坑放一个菌柱; 优选地,所述腐殖层和土层混合物在培菌坑上覆盖厚3-4c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菌丝培育期间,保持空间相对湿度在70%以上; 优选地,步骤(4)所述出菇期间,保持空间相对湿度在60%~80%,进一步优选为65%~75%,更进一步优选为70%。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出菇期间,掌握六到八分熟采收; 优选地,每采收一茬,随即对培菌穴喷浇湿透覆土 ;进一步优选地,每个整菌棒培菌穴浇水5~8千克。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气温为15°C~36°C条件下进行菌丝培育,形成厚菇; 优选地,所述厚菇子实体生长期间不进行任何形式的喷浇水。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培菌区安装工业风扇,对林间进行吹风,并在树间拉设银色反光膜,以使子实体最大限度的接受光照;在有上述设备的培菌区内,以中低温型或低温型香菇菌株制作香菇菌棒,并在5°C~15°C条件下进行菌丝培育及出燕,形成花燕。
9.一种仿野生香菇,由权利要求1-8所述方法的任一项或多项方法联合培育而得。
【文档编号】A01G1/04GK103477873SQ201310475416
【公开日】2014年1月1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12日
【发明者】迟明峰, 谭红岩 申请人:承德黄林硒盛菌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