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粘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文档序号:228191阅读:645来源:国知局
一种粘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粘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粘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是用伞裙追寄蝇对粘虫进行生物防治;所述伞裙追寄蝇与所述粘虫的数量比为1:50;温度为25℃;所述伞裙追寄蝇在每头所述粘虫上的产卵数为8-10粒。本发明是利用伞裙追寄蝇防控粘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实验室饲养观察发现伞群追寄蝇对控制粘虫种群数量起主要作用。
【专利说明】一种粘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粘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又称行军虫、夜盗虫、五色虫,隶属鳞翅目夜蛾科行军虫亚科粘虫属,是我国及其它亚洲国家粮食作物的主要害虫之一,是一种迁飞性害虫,具有突发性、暴发性、区域性集中危害的特点,目前仍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粘虫是一种典型的多食性害虫,危害寄主植物种类广泛,幼虫取食多年生各种禾本科植物。幼虫主要蚕食叶片,大发生时可在短时间内将大面积作物叶片吃光,只剩下光杆或仅留底茬。每年在我国南北地区往返迁飞为害,目前仍在局部地区暴发成灾,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粘虫繁殖速度快、短期内暴发成灾,3龄后食量暴增、抗药性增强等特性,给防治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防治粘虫应采取积极的生物防治措施。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降低害虫的抗药性。到目前没有对粘虫的生物防治报道。
[0003]伞裙追寄妮(Exoristacivilis Rond.)属双翅目寄妮科(Diptera:Tachinidae)。国内报道伞裙追寄蝇主要是用来防治粘虫的一种重要优势寄生性天敌。对伞裙追寄蝇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种类的描述、寄生率、寄生特征及其存活率的调查上。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虫的生物防治方法。
[0005]伞裙追寄蝇在防治粘虫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0006]本发明所提供的粘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是用伞裙追寄蝇对粘虫进行生物防治。
[0007]在所述方法中,所述伞裙追寄蝇与所述粘虫的数量比具体为1:50。
[0008]在所述方法中,进行生物防治时的温度具体为25°C,空气相对湿度(RH)为60%-70%。
[0009]在所述方法中,进行生物防治时,最好控制所述伞裙追寄蝇在每头所述粘虫上的产卵数为8-10粒,具体如9粒。
[0010]在实际应用中,控制所述伞裙追寄蝇在每头所述粘虫上的产卵数为8-10粒,具体是通过控制寄生蝇与粘虫的比例实现的。若寄生比例为1:30时,其寄生的卵粒数可达到8-10粒,可羽化3-4头伞裙追寄蝇,而寄生比例为1:50时,其寄生卵粒数基本为1-2粒,可以保证出I头伞裙追寄蝇。如果是室内扩繁寄生蝇,选用1:30,而田间控制的话,为1:50。
[0011]在对粘虫进行生物防治时,可通过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对所述伞裙追寄蝇进行滞育诱导和滞育维持,实现对伞裙追寄蝇发育时间的控制,以便更好的对粘虫进行生物防治。
[0012](I)将待进行滞育诱导的所述伞裙追寄蝇置于温度17土TC (如17°C)、光周期L8:D16至L12:D12 (如L8:D16、L10:D14或L12:D12)的条件下进行诱导,使所述伞裙追寄蝇进入滞育态;
[0013](2)将步骤(1)得到的进入滞育态的所述伞裙追寄蝇转入温度4°C、黑暗的条件下贮存。
[0014]步骤(1)中,所述待进行滞育诱导的伞裙追寄蝇为伞裙追寄蝇的卵;进行所述诱导的时间为9-12天。
[0015]步骤(1)中,光照强度为4000-5000LX ;所述条件中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_70%。
[0016]步骤(2)中,所述贮存的时间可为120天以内,最好为60天以内,如30-60天。所述条件中的光照强度为4000-5000LX ;所述条件中的空气相对湿度为60%-80%。
[0017]以上对所述伞裙追寄蝇进行滞育诱导或滞育维持时的寄主为粘虫,如5-6龄粘虫。
[0018]在本发明所提供的粘虫的生物防治方法中,所述伞裙追寄蝇具体可为待产卵的伞裙追寄蝇;所述粘虫可为5-6龄粘虫。
[0019]本发明所提供的粘虫的生物防治方法,也适用于扩繁伞裙追寄蝇。
[0020]本发明是利用伞裙追寄蝇防控粘虫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实验室饲养观察发现伞群追寄蝇对控制粘虫种群数量起主要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0022]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
[0023]下述实施例实施数据分析时,均利用DPS进行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检验采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
[0024]下述实施例中,光周期Lx:Dy表示每天光照时长X小时,黑暗时长y小时,x+y=24。
[0025]伞群追寄蝇:记载于“相红燕,刘爱萍,高书晶,徐林波,刘长仲.粘虫优势寄生性天敌一伞裙追寄蝇生物学特性研究[J].草业学报,2013,22(3):92-98”一文中公众可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获得。
[0026]实施例1、用伞裙追寄蝇对粘虫进行生物防治
[0027]一、伞裙追寄蝇的实验室饲养
[0028]将羽化后的伞裙追寄蝇成虫在240ml的一次性透明水杯中雌雄分开饲养,杯口用纱网覆盖,纱网上缝有脱脂棉球,并且用15%蜂蜜水浸湿。在室内人工繁殖到6-7代后,寄蝇的寄生率大为降低,能够寄生的也表现出雌蝇产卵量低、寿命变短、幼虫死亡率高、发育历期变长、飞行能力下降,其结果是每雌育出的子代蝇数量趋于减少,且生活力下降,直接影响蝇种的质量和防治效果。通过有效的复壮措施,来提高伞裙追寄蝇寄生率。主要采用以下2种方法进行复壮:一是引进不同来源的蝇种杂交促进蝇种复壮,即将第二年从野外采集回来的寄蝇与室内扩繁的寄蝇进行交配,羽化的下代寄蝇即可复壮;二是采用自然寄主回接促进蝇种复壮,即每年7-9月份从野外采集粘虫或粘虫的做为供试寄主,伞裙追寄蝇在野外的寄主产卵,羽化的次代寄蝇也可复壮。
[0029]二、粘虫的饲养和复壮
[0030]将带有粘虫卵的红色尼龙绳置于铺有滤纸的半径为15cm的玻璃培养皿中,保持滤纸湿润。粘虫孵化后,用新鲜的小麦叶或玉米叶饲养,待粘虫幼虫为3龄时,移至半径为12cm的保鲜盒中饲养,湿度控制在50%-60%。每天饲喂2_3次,每天彻底筛除虫粪一次。粘虫发育速率较快,种群可以快速的增长,饲养方便而且繁育出的寄蝇量大十分经济。粘虫的卵可在4°C的冷藏箱中保存30天,仍可孵化。
[0031]但在实验室繁殖多代后,粘虫也会出现生命力、产量能力等的下降,导致寄生所得的伞裙追寄蝇的蝇种质量下降。因此在繁殖多代后,采取复壮措施,来提供优质的寄主。通过引进不同来源的寄主杂交促进粘虫复壮,即将第二年从野外采集回来的粘虫与室内扩繁的粘虫进行交配,羽化的下代粘虫即可复壮。也可通过饲喂不同的营养,来进行复壮。室内长期扩繁使用小麦苗饲养,通过饲养玉米叶或者从野外采集的禾本科植物,也可将粘虫复壮。
[0032]三、用伞裙追寄蝇对粘虫进行生物防治
[0033]本发明的发明人从接蝇比例、温度、每头粘虫上寄生的伞裙追寄蝇虫卵的数量几个方面研究了用伞裙追寄蝇对粘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效果。具体如下:
[0034]1、接蝇比例的确定
[0035]取发育到5龄-6龄的粘虫幼虫(寄主),共设6个密度处理,在6个养虫盒(长X宽X高,29cmX 15cmX 15cm)分别放入10头、20头、30头、40头、50头、60头粘虫幼虫,每个养虫盒各接入I头伞裙追寄蝇雌蝇(已完成交配、健壮且待产卵),给蝇饲喂15%蜂蜜水,给幼虫饲喂新鲜小麦或玉米叶,将养虫盒置于培养箱内(温度23°C,空气相对湿度70%,光周期L:D=14h:10h)o在蝇和寄主接触24h后,将雌蝇从养虫盒中移出,剩余粘虫幼虫分别饲养至其羽化或死亡。5-8天后,观察并统计平均被寄生的数量,所述平均被寄生的数量是指体表有伞群追寄蝇卵粒的粘虫数量。
[0036]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出,伞裙追寄蝇对粘虫幼虫的寄生数量随粘虫幼虫密度的增大而增加,当数量增加到一定水平时,寄生量趋向稳定。即伞裙追寄蝇与粘虫的最佳比例为1:50合适。
[0037]表1伞裙追寄蝇对不同密度粘虫的`寄生作用
[0038]
【权利要求】
1.伞裙追寄妮在防治粘虫中的应用。
2.—种粘虫的生物防治方法,是用伞裙追寄蝇对粘虫进行生物防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中,所述的伞裙追寄蝇与所述粘虫的数量比为1:50。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中,进行生物防治时的温度为25°C。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方法中,进行生物防治时,所述伞裙追寄蝇在每头所述粘虫上的产卵数为8-10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或权利要求2-5中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伞裙追寄蝇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进行滞育诱导和滞育维持: (1)将待进行滞育诱导的所述伞裙追寄蝇置于温度17±1°C、光周期L8:D16至L12:D12的条件下进行诱导,使所述伞裙追寄蝇进入滞育态; (2)将步骤(1)得到的进入滞育态的所述伞裙追寄蝇转入温度4°C、黑暗的条件下贮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应用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待进行滞育诱导的伞裙追寄蝇为伞裙追寄蝇的卵;进行所述诱导的时间为9-12天。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 所述的应用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贮存的时间在120天以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应用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贮存的时间在60天以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所述的应用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虫为5-6龄粘虫。
【文档编号】A01K67/033GK103704070SQ201310703142
【公开日】2014年4月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9日
【发明者】刘爱萍, 王育青, 徐林波, 高书晶, 刘雅学, 王建梅, 缪丽梅, 康爱囯, 崔智林, 范光明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