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30503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大量生产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包括一个以上的模块,所述模块包括:一供料部,系该供料部设有一置放槽,又该置放槽设有一推板、一入口及一第一出口,另在该第一出口设有一第一挤压装置;一喂料部,系该喂料部系内设有一容室并接设于前述供料部的下方,且该容室内设有第二挤压装置,并在该第二挤压装置的后端接设有一驱动装置,又该喂料部的前端设有第二出口;一成型部,系该成型部与前述喂料部的第二出口接设,且设有一出料孔。
【专利说明】 一种新型食品成型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食品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合并多重生产模块、藉以高单位时间内产能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面上有许多食品为数种原料混合制成,其原料通常为面粉、水份等,然而近年来多种特殊食品制成之食品也推陈出新,有一些食品其原料采用肉类、鱼肉混合等韧性材料,由于其韧性较强导致目前的食品自动制造机械无法有效地将原料破碎、搅拌、混合均匀。
[0003]台湾专利M329339号提出一种食品自动制造机,其结构9如图13所示,至少包括有一控制装置91、一挤料装置92、一成型模具装置93、一裁切装置94、一加热装置95、一收料装置96及一冷却装置97,该控制装置91设于食品自动制造机9之一侧,系用于操作并控制各装置91,而挤料装置92则设于食品自动制造机9之一端,系用于挤送原料并进行初步成型,而加热装置95设于挤料装置92之一侧,系用于将刚挤置出之食品使其凝固成型并加热到六至七分熟或全熟,再藉由设于加热装置95内之收料装置96将食品集收转送至冷却装置97中,而该裁切装置94则设于挤料装置94与加热装置95之间,可用于将已初步成型之食品裁切成一适当大小或长度,而冷却装置97则设于加热装置之一侧。
[0004]但是,该结构9的挤料装置92、成型模具装置93及裁切装置94仅有一具,因此要大量生产的话,势必要采购多台如此食品自动制造机械。

【发明内容】

[0005]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大量生产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包括一个以上的模块,所述模块包括:
[0007]—供料部,系该供料部设有一置放槽,又该置放槽设有一推板、一入口及一第一出口,另在该第一出口设有一第一挤压装置;
[0008]一喂料部,系该喂料部系内设有一各室并接设于如述供料部的下方,且该各室内设有第二挤压装置,并在该第二挤压装置的后端接设有一驱动装置,又该喂料部的前端设有第二出口;
[0009]一成型部,系该成型部与前述喂料部的第二出口接设,且设有一出料孔。
[0010]进一步的,还包含一连动装置,所述连动装置连接且驱动各模块的喂料部后方的驱动装置。
[0011]进一步的,所述各驱动装置为齿轮,所述连动装置为一马达及至少一中间传动齿轮,所述各模块并排设置形成一列,所述中间传动齿轮设于各相邻齿轮之间,所述马达与各中间传动齿轮接设。[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挤压装置的后端接设有一驱动马达。
[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二挤压装置各包含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前端设为螺旋区,所述第一挤压装置的螺旋区设为锥度状,且其置放于该置放槽所另设的一锥型挤压区。
[0014]进一步的,所述供料部的第一出口系设于该喂料部的中段处,所述供料部还包含有一推挤装置,所述推挤装置设于置放槽的后端,所述推挤装置的前端与所设于置放槽内的一推板接设从而使推板得在置放槽内移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口与喂料部的容室互呈Y字状。
[0016]进一步的,所述成型部设有一穿孔,所述穿孔内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设有复数个对准第二出口的模型洞。
[0017]进一步的,所述成型部还包括一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设于喂料部的前端,所述出料装置系包含一立座、一作动缸、一杆体及复数个退料杆,所述立座设于喂料部前端,所述作动缸设于立座上,所述杆体设于作动缸的前端,所述退料杆设于杆体上,所述退料杆对应各模型洞。
[0018]进一步的,所述成型部设有垂直向的出料孔,所述出料孔贯穿水平上的穿孔且彼此互相呈垂直状,所述出料孔的上方对准出料装置的退料杆,且与成形部转轴的模型洞对应配合。
[0019]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系运用多个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单一模块等排成一列后,再加喂料部的Y状第二出口与成型部所设的模型洞接设,再由所设一连动装置连动各喂料部,将供料部的置放槽内所放入的食品原料经推挤装置、第一、二挤压装置被很扎实地传送至成型部成型暨包装,藉以制造过程一贯化、自动化,以达到可大量生产食品成品的效能;本实用新型可以依客户的需求及其事业规模,据以决定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单一模块的数量、置放槽的大小及出料装置杆体之长度、模型洞、出料孔的数量及其所对应退料杆的数量,据以达到客制化,提供客户具弹性选择的功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0022]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23]图4是图3的B-B向剖视图。
[0024]图5是图3的右视图。
[0025]图6是图3的前视图。
[0026]图7是图6的C-C向剖视图。
[0027]图8是本实用新型成品出料的第一示意图。
[0028]图9是本实用新型成品出料的第二示意图。
[00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成品出料的第三示意图。
[0030]图11是本实用新型供料部推挤食品原料的第一示意图。
[00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供料部推挤食品原料的第二示意图。
[0032]图13是公知的食品自动制造机的结构示意图。
[0033]其中,A:新型食品成型装置模块的单一模块,1:供料部,11:置放槽,111:锥型挤压区,112:推板,12:入口,13:第一出口,14:第一挤压装置,141:驱动马达,142:传动轴,143:螺旋区,15:推挤装置,2:喂料部,21:容室,22:第二挤压装置,221:传动轴,222:螺旋区,23:驱动装置,24:第二出口,3:成型部,31:穿孔,32:转轴,321:模型洞,33:出料孔,4:连动装置,41:马达,42:中间传动齿轮,5:出料装置,51:立座,52:作动缸,53:杆体,54:退料杆,6:机架,9:习知结构,91:控制装置,92:挤料装置,93:成型模具装置,94:裁切装置,95:加热装置,96:收料装置,97:冷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34]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35]参考图1至1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由三个单一模块A并接成一列而成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单一模块A包含有:一供料部1、一喂料部2、一成型部3、一连动装置4及一出料装置5。
[0036]该供料部I,如图1、图3、图4所示,系设有长条矩型平躺状的一置放槽11,又该置放槽11设有一入口 12及一第一出口 13,其中该入口 12系设于置放槽11的一侧,以利已绞碎及均匀搅拌的食品原料放入,而该第一出口 13则为置放槽11的另侧所设的一锥型挤压区111与喂料部2的中段处所接合的位置,另呈垂直状的第一挤压装置14设于该锥型挤压区111内部,使该第一挤压装置14恰位于第一出口 13的上方;又该第一挤压装置14更包含一驱动马达141、一传动轴142,其中该驱动马达141连接该传动轴142,又该传动轴固设有一螺旋区143,该螺旋区143的形状则与锥型挤压区111的形状对应配合,藉由该驱动马达141驱动该传动轴142及螺旋区143旋转,使该第一挤压装置14整体具有挤压传送置放槽11内的食品原料且经第一出口 13而至喂料部2的能力。
[0037]该喂料部2,如图3、图4、图6、图7所示,系其整体呈平躺直筒状且内设有一容室21,另接设于前述供料部I的下方,且该容室21内设有一第二挤压装置22,又该喂料部2的前端侧则设有第二出口 24,另该第二出口 24与喂料部2的容室21互呈Y字状;而该第二挤压装置22更包含有一传动轴221、一螺旋区222,且该传动轴221的后端接设一驱动装置23,又该传动轴221的前端则设为该螺旋区222,藉由连动装置4连动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模块的单一模块A的驱动装置23,进而连动传动轴221及螺旋区222,使该第二挤压装置22整体能够挤压从供料部I所传送的食品原料,再经由第二出口 24传送至成型部3挤压成型之。
[0038]该成型部3,如图3、图4、图8、图9、图10所示,系其与前述喂料部2的Y状的第二出口 24接设,特别该成型部3设有一穿孔31,该穿孔31供该成型部3所设的一转轴32接设,又该转轴32上设有复数个模型洞321,特别该模型洞321得对准喂料部2的第二出口24,藉以承接喂料部2的第二挤压装置22所传送而来的食品原料,并成形之。另该成型部3另设有垂直向的出料孔33,基本上该出料孔33贯穿水平上的穿孔31且彼此互相呈垂直状,特别该出料孔33的上方除了对准出料装置5的退料杆54外,亦与成形部3转轴32的模型洞321对应配合。
[0039]该连动装置4,如图2、图5所示,由三个新型食品成型装置的单一模块A排成一列后,再由该连动装置4连接且驱动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单一模块A的喂料部2后方的驱动装置23,又该连动装置4则设为一马达41及至少一中间传动齿轮42,又其中该复数个中间传动齿轮42各设于两两各驱动装置23之间,而最后再由该马达41与其中一中间传动齿轮42接设。
[0040]该出料装置5,如图1、图6、图7所示,系该出料装置5设于喂料部2的前端,又该出料装置5系包含一立座51、一作动缸52、一杆体53及复数个退料杆54,其中该立座51设于喂料部2前端,又该立座51上设有该作动缸52,又该作动缸52的前端设该杆体53,而杆体53上设该复数个退料杆54,又该退料杆54得对应该成型部3转轴32的模型洞321。
[004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如图3、图4、图8、图9、图10所示,藉由上述组件所构成新型食品成型装置的单一模块A并接成一列且置放于其所对应的机架6,首先须将已绞碎及均匀搅拌的食品原料从供料部I置放槽11的入口 12放入于置放槽11内,接着启动机械,则各模块的第一、二挤压装置14、22、连动装置4及出料装置5皆已启动,特别第一挤压装置14会将置放槽11内的食品原料经第一出口 13挤入于喂料部2,然后喂料部2内的第二挤压装置22受连动装置4的驱动而将食品原料经经第二出口 24分别送入成型部3的模型洞321内,通常该第二出口 24分别送入成型部3的模型洞321的作动所完成的时间是固定的,此时这固定时间后的数秒再令成型部3转轴32旋转90度,则已灌满食品原料的各模型洞321则对准出料孔33且连成一贯,以利恰位于该出料孔33上方的出料装置5的退料杆54受作动缸52致动,而将位于各模型洞321且已成型的各食品原料推出于成型部3外,然后再将各食品原料予以自动包装,即为成品。
[0042]再参考图11、图12,本实用新型另在供料部I的置放槽11的后端装设有一推挤装置15,其中该推挤装置15以气压缸或油压缸为最佳方式,又该推挤装置15的前端贯穿该置放槽11的后端后,再与位于置放槽11内的一推板112接设,因此该推板112透过该推挤装置15的致动,可让该推板112在置放槽内移动。换言之,若食品原料已被放入于置放槽11内,藉由该推板112水平向挤压该食品原料,以利食品原料向第一挤压装置14及第一出口13输送。
[0043]本实用新型系运用多个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单一模块等排成一列后,再加喂料部的Y状第二出口与成型部所设的模型洞接设,再由所设一连动装置连动各喂料部,将供料部的置放槽内所放入的食品原料经推挤装置、第一、二挤压装置被很扎实地传送至成型部成型暨包装,藉以制造过程一贯化、自动化,以达到可大量生产食品成品的效能;本实用新型可以依客户的需求及其事业规模,据以决定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单一模块的数量、置放槽的大小及出料装置杆体之长度、模型洞、出料孔的数量及其所对应退料杆的数量,据以达到客制化,提供客户具弹性选择的功能。
[0044]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包括一个以上的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包括: 一供料部,系该供料部设有一置放槽,又该置放槽设有一推板、一入口及一第一出口,另在该第一出口设有一第一挤压装置; 一喂料部,系该喂料部系内设有一容室并接设于前述供料部的下方,且该容室内设有第二挤压装置,并在该第二挤压装置的后端接设有一驱动装置,又该喂料部的前端设有第二出口 ; 一成型部,系该成型部与前述喂料部的第二出口接设,且设有一出料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连动装置,所述连动装置连接且驱动各模块的喂料部后方的驱动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驱动装置为齿轮,所述连动装置为一马达及至少一中间传动齿轮,所述各模块并排设置形成一列,所述中间传动齿轮设于各相邻齿轮之间,所述马达与各中间传动齿轮接设。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挤压装置的后端接设有一驱动马达。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挤压装置各包含一传动轴,所述传动轴的前端设为螺旋区,所述第一挤压装置的螺旋区设为锥度状,且其置放于该置放槽所另设的一锥型挤压区。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料部的第一出口系设于该喂料部的中段处,所述供料部还包含有一推挤装置,所述推挤装置设于置放槽的后端,所述推挤装置的前端与所设于置放槽内的一推板接设从而使推板得在置放槽内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口与喂料部的容室互呈Y字状。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部设有一穿孔,所述穿孔内设有一转轴,所述转轴设有复数个对准第二出口的模型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部还包括一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设于喂料部的前端,所述出料装置系包含一立座、一作动缸、一杆体及复数个退料杆,所述立座设于喂料部前端,所述作动缸设于立座上,所述杆体设于作动缸的前端,所述退料杆设于杆体上,所述退料杆对应各模型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新型食品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型部设有垂直向的出料孔,所述出料孔贯穿水平上的穿孔且彼此互相呈垂直状,所述出料孔的上方对准出料装置的退料杆,且与成形部转轴的模型洞对应配合。
【文档编号】A23P1/12GK203378545SQ201320194914
【公开日】2014年1月8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1日
【发明者】许日旭 申请人:堂丞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