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文档序号:25239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黑木耳及其人工栽培方法。所述黑木耳新菌种为黑木耳(Auricularia?auricula(L.exHook.)Underw)MCC126001,保藏编号为CGMCC?No.8708。本发明还公开了该黑木耳新菌种CGMCC?No.8708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组织分离菌种后制作母种,制作原种,制作生产种,培养及出耳管理和生长期管理。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黑木耳菌种,该菌种来自于安徽六安市金寨县沙河乡的青冈栎树,并且还提供了该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经试验证明,本发明发现的该黑木耳新菌种,有效成分如钙、锌、镁的含量高,降血脂效果明显,有益于身体健康,并且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及其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黑木耳 Auricularia auricula (L. exHook. ) Underw,属担子菌亚门,担子菌纲,木 耳目,木耳科,木耳属,别名为木耳,黑木耳,细木耳。它是著名的山珍,可食、可药、可补的一 种食药兼用菌,也是我国的传统食品和出口贸易食品,具药食两用价值,有滋补强壮、扶正 固本之功效。黑木耳多糖有着很重要的药理作用,如调节免疫功能、降血脂、抗血栓、抗衰 老、抗肿瘤、抗凝血等作用。
[0003] 中国是木耳的主要生产国,产区主要分布在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湖北、黑龙江、 吉林等地,其中黑龙江省东宁县绥阳镇是中国最大的黑木耳基地。我国直到2006年6月 1日起才开始施行《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菌种管理非常混乱,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现象严 重。黑木耳品种名称有100多个,真实存在的品种估计实际上只有几十个。假种、错种等菌 种纠纷经常发生。通过2007、2008年2次国家认定了 22个品种,但是由于是按照食用菌老 品种认定办法认定的,仅做了遗传差异检测.其它农艺性状等信息尚不完善。
[0004] 生产中使用的品种绝大多数为野生菌种直接驯化而来,产量和品质稳定性较差。 国内黑木耳生产主要以塑料袋栽培为主,少量的椴木栽培。管理模式上主要是露天大地栽 培为主,还有少量的塑料大棚栽培。黑木耳的品种从形状上可分为少筋,多筋和无筋三类, 从生育期上可分为早熟,中熟和晚熟三类。具体品种上百种,如德金1号,元宝2号,黑山, 丰收2号,黑状元等等。本申请是在安徽六安市金寨县沙河乡的青网栎树上发现并分离的 新菌种。经研究,未见关于该菌种的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0005] 针对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及其栽培方法。
[0006] 本发明通过以下方案达到上述目的:
[0007]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株木耳菌株,经鉴定为黑木耳,并组织分离获得原始菌株,将该 菌株命名黑木耳MCC126001,该菌株已于2014年3月2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 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编 号为 CGMCC No. 8708 (Auricularia auricula)。
[0008] 上述黑木耳CGMCC NO. 8708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组织分离菌种后制作母种,制作 原种,制作生产种,培养及出耳管理和生长期管理。
[0009] 优选的,上述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10] (1)制作母种:采集组织分离的菌种黑木耳MCC126001,将菌种无菌接至母种培养 基斜面,置于25°C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斜面即得生产母种,
[0011] (2)制作原种:将生产母种无菌接入原种袋中,置于25°C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至 菌丝吃满料后即得原种;
[0012] (3)制作生产种:将原种无菌接入生产种袋中,置于25°C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至 菌丝吃满料后即得生产种;
[0013] (4)培养:选择培养用段木,在段木上打穴,对步骤(3)的生产种进行消毒外表 面(例如使用75 %的酒精进行消毒),刮去表面老皮为宜,再将菌种掰成小块,填满孔穴 后轻轻按压,按紧后盖上预制的树皮,接种后的段木以"井"字形上堆,温度控制在25? 29°C,恒温遮光培养,堆内空间相对湿度大于80%,直至菌丝萌发并长出后,将温度控制在 20-25°C,恒温遮光培养,直到菌丝长满段木;再控制温度为25-29°C,4-6周后,菌丝完成后 熟期,段木的表面轻按有弹性,此时进入出耳阶段;
[0014] (5)出耳管理:出耳时菌棒疏散排放,控制温度在15-25°C之间,并且有约10°C的 温差为宜,空气相对湿度85-90%之间,光照为100-2001ux,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lOOOppm 以下,直至子实体长至直径〇. 5厘米至1厘米大小时;
[0015] (6)生长期管理:控制相对湿度在95%以上,采用干干湿湿的管理方法,待木耳成 熟时采收。
[0016] 其中,上述步骤¢)的木耳成熟时是指木耳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开始收缩,颜色由 深变浅,腹面产生白色的孢子粉,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变细时,表明木耳成熟。
[0017] 优选的,上述干干湿湿的管理方法是指在子实体生长一定的程度(通常是子实体 生长直径0. 5厘米-1厘米)时停止浇水,然后晒菌棒3-7天,然后再浇水,再在子实体生长 一定的程度时(通常是子实体生长直径〇. 5厘米-1厘米)停止浇水,再晒菌棒3-7天直至 收获。其中,浇水通常采用阴天少浇水(1-2次),睛天多浇水(3-4次),雨天不浇水的方式。
[0018] 优选的,上述母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 脂2 %、磷酸二氢钾0. 3 %、硫酸镁0. 15 %、维生素 B1微量,其余为水。
[0019] 优选的,上述原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高粱78-82 %,小米 16-20 %,CaC03l-2 %,含水量55-60 %,将所述原种培养基装入菌种袋中,制得原种袋。
[0020] 优选的,上述生产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可以为可选的两种,第一种按质量百分比 为:棉籽壳87-89 %,麸皮10-12 %,CaC03l-2 %,含水量55-60 %;第二种按质量百分比为:: 棉籽壳48-52 %,木屑25-30 %,麸皮18-20 %,碳酸钙1-2 %,硫酸钙1-2 %,含水量55-60 %; 将生产种培养基装入菌种袋中,制得生产种袋。
[0021] 优选的,上述培养用段木是指长为0. 8米-1. 2米,直径为5-15厘米的短段木,含 水量 40-45%。
[0022] 优选的,常用的培养用段木有壳斗科和桦木科、杨柳科的树种等,也可以采用其他 阔叶树,在选择培养用段木时,通常选用直径在5?12cm的枝条,砍伐后做成1?1. 2m的 长段,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晒。
[0023] 优选的,将生产种接种到段木上时,选择晴天在阴凉处操作为宜,打穴时通常在段 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 5cm的穴。
[0024] 优选的,接种后的段木以"井"字形上堆,堆高约lm左右,段木间留一定的间隔。
[0025] 优选的,生产种接种到段木后20天左右,检查发菌情况,如发现漏点或菌丝坏死, 应及时补种。
[0026] 该黑木耳CGMCC N0. 8708子实体具有以下的形态特征:
[0027] 担子果具有弹性,胶质,半透明,干后革质。有菌盖,呈耳壳状,圆形或贝壳状。单 生至簇生。朵宽4. 5厘米,高3. 5厘米,皱耳状或不规则,褐带绿色。子实层体生于耳的 外侧。不孕面具基部为褪色、往上渐浅色的毛,25-30*5-7μπι无髓层。上位亚致密层厚 60-75 μ m。子实层厚45-60 μ m。中间层菌丝排列疏松,黄褐色,厚272-309 μ m。下位亚致密 层厚60-75 μ m。子实层厚45-60 μ m。孢子肾形,9-10 (-12) *5-6 μ m,光滑,无色至微黄色。
[0028] 将该菌种菌丝经培养后,进行DNA提取和纯化,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间隔区 通过引物对对ITS1/ITS4进行PCR扩增后进行序列测定,经比对与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 exHook. )Underw的ITS序列相似性=100%,可以认定其菌种为木耳菌种。
[0029]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黑木耳菌种,该菌种来自于安徽六安 市金寨县沙河乡的青R栎树,并且还提供了该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经试验证明,本发 明发现的该黑木耳新菌种,有效成分如钙、锌、镁的含量高,降血脂效果明显,有益于身体健 康,并且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0031] 实施例1
[0032] 黑木耳新菌种CGMCC N0. 8708的人工栽培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33] (1)制作母种:采集组织分离的菌种黑木耳MCC126001,将菌种无菌接至母种培养 基斜面,置于25°C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斜面即得生产母种,
[0034] (2)制作原种:将生产母种无菌接入原种袋中,置于25°C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至 菌丝吃满料后即得原种;
[0035] (3)制作生产种:将原种无菌接入生产种袋中,置于25°C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至 菌丝吃满料后即得生产种;
[0036] (4)培养:接种常用的段木有壳斗科和桦木科、杨柳科的树种,也可以采用其他阔 叶树。宜选直径在5?12cm的枝条,砍伐后做成1?1. 2m的长段,然后置于通风向阳处架 晒。生产种接种选择晴天在阴凉处操作,先在段木上用电钻以穴距7cm垂直打深1. 5cm的 穴。生产种接种前要用75%的酒精消毒其外表面。接种时刮去表面老皮,用无菌镊子把菌 种掰成小块,填满孔穴后轻轻按压,按紧后盖上预制的树皮;
[0037] 接种后的段木以"井"字形上堆,堆高约lm,段木间留一定的间隔,温度控制在 25?29°C,恒温遮光培养,堆内空间相对湿度大于80%。直至菌丝萌发并长出后,将温度控 制在20-25°C,恒温遮光培养,直到菌丝长满段木后,控制温度为25-29°C,约4-6周后,菌丝 完成后熟期,段木的表面轻按有弹性,此时进入出耳阶段;
[0038] 此外,在生产种接种20天后,检查发菌情况,如发现漏点或菌丝坏死,应及时补 种。
[0039] (5)出耳管理:出耳时菌棒疏散排放,控制温度在15-25°C之间,空气相对湿度 85-90%之间,光照为100-2001ux,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lOOOppm以下,直至子实体长至直 径0. 5厘米至1厘米大小时;
[0040] (6)生长期管理:控制相对湿度在95%以上,在子实体生长一定的程度时停止浇 水,然后晒菌棒3-7天,然后再浇水(阴天少浇水(1-2次),睛天多浇水(3-4次),雨天不 浇水),在子实体生长一定的程度时停止浇水,再晒菌棒3-7天直至木耳成熟时收获,所谓 木耳成熟是指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开始收缩,颜色由深变浅,腹面产生白色的孢子粉,肉质 肥厚,耳根收缩、变细,说明木耳已经成熟,需要及时采收。子实体生长一定的程度通常是指 子实体直径生长〇. 5厘米-1厘米。
[0041] 上述步骤中的培养基如下:
[0042] 母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马铃薯20%、葡萄糖2%、琼脂2%、磷酸 二氢钾0. 3%、硫酸镁0. 15%、维生素&微量,其余为水。
[0043] 原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高粱78-82 %,小米16-20 %,CaC03l_2 %, 含水量55-60 %,将所述原种培养基装入菌种袋中,制得原种袋。
[0044] 生产种培养基的原料组成为以下两种的任意一种,第一种按质量百分比为:棉籽 壳87-89 %,麸皮10-12%,CaC03l-2 %,含水量55-60 % ;第二种按质量百分比为:棉籽壳 48-52 %,木屑25-30 %,麸皮18-20 %,碳酸钙1-2 %,硫酸钙1-2 %,含水量55-60 % ;将生 产种培养基装入菌种袋中,制得生产种袋。
[0045] 实施例2
[0046] 黑木耳新菌种CGMCC N0. 8708的有效成分分析
[0047] 本实施例共采用包括本发明的新菌种在内的5种不同的样品进行有效成分分析, 5种样品分别如下所示,有效成分分析包括:蛋白质含量,总糖含量,钙含量,铁含量,锌含 量肩含量7钾含量7镁含量。
[0048] 五种样品如下:
[0049] 样品1 :东北秋木耳(元宝2号),其栽培时间为五月接种,七月出耳,栽培地点为 黑龙江省东宁县;
[0050] 样品2 :东北黑木耳(元宝2号),其栽培时间为一月接种,三月出耳,栽培地点为 黑龙江省东宁县;
[0051] 样品3 :西藏野生木耳6号,其栽培时间为一月接种,三月出耳,栽培地点为西藏林 芝地区八一镇;
[0052] 样品4 :西藏木耳(元宝2号),其栽培时间为一月接种,三月出耳,栽培地点为西 藏林芝地区八一镇;;
[0053] 样品5 :黑木耳MCC126001,其栽培时间为一月接种,三月出耳,栽培地点为安徽六 安市金寨县。
[0054] 其中,有效成分分析的检测方法分别来自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GB/T 5009. 5-2010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 生部.GB/T15672 · 2009食用菌中总糖含量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食品 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 5009. 92- 2003食品中钙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 准出版社,2003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 5009. 90. 2003食品中铁、镁、 锰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 5009. 14- 2003食品中锌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 化部分(一).GB/T5009. 87. 2003食品中磷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食品 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 5009. 14- 2003食品中钾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 准出版社,2003 ;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一).GB/T 5009. 90. 2003食品中铁、镁、锰 的测定[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3。
[0055] 五种样品的有效成分分析结果如表1-表3所示。
[0056] 表1五种样品的蛋白质含量和总糖含量测定结果
[0057]

【权利要求】
1. 一种黑木耳新菌种,其特征在于,所述黑木耳新菌种为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 exHook. )Underw)MCC126001,保藏编号为 CGMCC No. 8708。
2. -种人工栽培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木耳新菌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组织分 离菌种后制作母种,制作原种,制作生产种,培养、出耳管理和生长期管理。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 制作母种:采集组织分离的菌种黑木耳MCC126001,将菌种无菌接至母种培养基斜 面,置于25°C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直至菌丝长满斜面得到生产母种; (2) 制作原种:将生产母种无菌接入原种袋中,置于25°C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至菌丝 吃满料后得原种; (3) 制作生产种:将原种无菌接入生产种袋中,置于25°C培养箱中恒温暗培养,至菌丝 吃满料后得生产种; (4) 培养:选择培养用段木,在段木上打穴,对步骤(3)的生产种进行外表面消毒,再将 菌种掰成小块,填满孔穴后轻轻按压,按紧后盖上预制的树皮,接种后的段木以"井"字形上 堆,温度25?29°C,恒温遮光培养,堆内空间相对湿度大于80%,直至菌丝萌发并长出后, 将温度控制在20-25°C,恒温遮光培养,直到菌丝长满段木;再控制温度为25-29°C,4-6周 后,菌丝完成后熟期,段木的表面轻按有弹性,此时进入出耳阶段; (5) 出耳管理:出耳时菌棒疏散排放,控制温度在15-25°C之间,空气相对湿度85-90% 之间,光照为100-2001u X,二氧化碳含量控制在lOOOppm以下,直至子实体长至直径0. 5厘 米至1厘米大小时进行下一步骤; (6) 生长期管理:控制相对湿度在95 %以上,采用干干湿湿的管理方法,待木耳成熟时 米收。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6) 的木耳成熟时是指木耳耳片充分展开,边缘开始收缩,颜色由深变浅,腹面产生白色的孢子 粉,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变细时。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干干湿 湿的管理方法是指在子实体每长直径〇. 5厘米-1厘米时停止浇水,然后晒菌棒3-7天,然 后再浇水,再待其再生长〇. 5厘米-1厘米时再停止浇水,晒菌棒3-7天,重复晒菌棒和浇水 步骤直至收获。
6.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 出耳管理中将菌棒疏散排放的立杆角度为45度至60度。
7.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母种培 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马铃薯20 %、葡萄糖2 %、琼脂2 %、磷酸二氢钾0. 3 %、硫 酸镁0. 15%、维生素 B1微量,其余为水。
8.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原种培 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高粱78-82 %,小米16-20 %,CaC03l-2 %,含水量55-60 %, 将所述原种培养基装入菌种袋中,制得原种袋。
9.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种 培养基的原料组成按质量百分比为:棉籽壳87-89%,麸皮10-12%,CaC0 3l-2%,含水量 55-60%;或为:棉籽壳48-52%,木屑25-30%,麸皮18-20%,碳酸钙1-2%,硫酸钙1-2%, 含水量55-60% ;将生产种培养基装入菌种袋中,制得生产种袋。
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黑木耳新菌种的人工栽培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用 段木是指长为〇. 8米-1. 2米,直径为5-15厘米的段木,含水量40-45 %。
【文档编号】A01G1/04GK104094770SQ201410186411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5日
【发明者】胡惠萍, 谢意珍, 黄龙花, 丁银润, 刘远超, 曹仁润 申请人: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广东粤微食用菌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