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全液压驱动田间高架作业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三轮全液压驱动田间高架作业车,包括机架,设置在机架上的动力系统,由动力系统驱动的三轮液压行驶机构、前轮转向机构和轮距调整机构;机架包括水平机架,固定在水平机架前部的驾驶室支撑架和后部的垂直机架,以及固定在所述垂直机架顶部的横梁;三轮液压行驶机构包括前轮转向支撑臂和两个后轮支撑臂;前轮转向机构包括方向盘和液压转向器;轮距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在横梁两端部的转臂支撑座,转臂支撑座与对应的后轮支撑臂之间铰接有限位拉杆;动力系统包括燃油发动机、冷却风扇、液压油箱和燃油箱;本发明在于针对高秆作物田间作业而设计,高通过性和动力性好。满足了玉米、烟草、甘蔗等高秆作物的不同种植行距的田间管理要求。
【专利说明】三轮全液压驱动田间高架作业车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自走式田间作业车,尤其是涉及三轮全液压驱动田间高架作业车。
【背景技术】
[0002]玉米、烟草、甘蔗等高杆作物的田间管理机械是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目前,针对高杆作物的田间作业机械有手扶式微耕机,高杆作物喷雾机等,但是这些机械多为独轮和两轮手扶式,劳动强度较大;而三轮或四轮的机械传动形式存在机架设计及行车系统结构简单、安全系数低、可靠性和适用性差、价格高等问题,且多数田间作业车轮距不可调整,无法适用于行距不同的高杆作物的田间管理作业。因此,针对玉米、烟草、甘蔗等高杆作物的田间管理作业,急需一种操作方便、结构合理、轮距可调的田间高架三轮作业车,但目前还未见诸有关报道。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轮全液压驱动田间高架作业车。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发明所述的三轮全液压驱动田间高架作业车,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动力系统,由所述动力系统驱动的三轮液压行驶机构、前轮转向机构和轮距调整机构;
所述机架包括水平机架,固定在所述水平机架前部的驾驶室支撑架和后部的垂直机架,以及固定在所述垂直机架顶部的横梁;
所述三轮液压行驶机构包括前轮转向支撑臂和两个后轮支撑臂;所述前轮转向支撑臂上固定有前轮液压马达,所述前轮液压马达动力输出轴通过法兰盘与前轮连接,前轮转向支撑臂上端通过转向套筒与所述驾驶室支撑架连接;所述两个后轮支撑臂的顶端分别通过所述轮距调整机构与所述横梁对应的一端部连接;两个后轮分别通过法兰盘与对应固定在后轮支撑臂上的后轮液压马达动力输出轴连接;
所述前轮转向机构包括设在驾驶室内的方向盘和液压转向器,所述液压转向器通过液压油管与转向液压缸连通;所述转向液压缸铰接在所述驾驶室支撑架上,其活塞杆端部与所述前轮转向支撑臂铰接;
所述轮距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横梁两端部的转臂支撑座,所述转臂支撑座通过转臂与对应的后轮支撑臂顶部铰接;转臂支撑座与对应的后轮支撑臂之间铰接有限位拉杆;所述转臂与对应的后轮支撑臂之间铰接有转臂拉杆;所述横梁上铰接有两个轮距调整液压缸,所述轮距调整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对应的转臂或后轮支撑臂铰接,所述两个轮距调整液压缸分别通过液压油管与两联同步分流马达连通;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燃 油发动机、冷却风扇、液压油箱和燃油箱;所述燃油发动机动力输出轴与行驶液压泵和工作液压泵传动连接;所述行驶液压泵通过液压控制阀与三联同步分流马达连通,所述三联同步分流马达分别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前、后轮液压马达连通;所述工作液压泵通过液压控制阀与所述两联同步分流马达、液压转向器连通。[0005]本发明优点在于针对高杆作物的田间作业而设计,高通过性和动力性好。燃油发动机等动力系统中置,整车重心位置较低,同时,整个车架采用三轮车形式,行驶平稳,田间转弯半径小,且两后轮的轮距可以通过液压缸实现轮距调整,满足了玉米、烟草、甘蔗等高杆作物的不同种植行距的田间管理要求;三个行驶轮通过液压马达驱动,实现三轮全液压驱动行驶,速度调节范围广且容易控制,提高了整车的作业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2是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08]图3是本发明的前侧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09]图4是图3的I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0]图5是本发明的后侧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发明所述的三轮全液压驱动田间高架作业车,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动力系统,由所述动力系统驱动的三轮液压行驶机构、前轮转向机构和轮距调整机构。
[0012]如图1-5所示,两个后轮支撑臂2下端分别与对应的后轮液压马达23通过螺栓连接,后轮液压马达23通过法兰盘29与后轮I固定连接;两后轮支撑臂2上端分别与转臂3铰接,转臂3通过转动轴22与转臂支撑座16铰接,转臂支撑座16固定在横梁6的端部,横梁6固定在垂直机架31的顶部,垂直机架31的底端固定在水平机架11的后部。如图4所示,转臂支撑座16与对应的后轮支撑臂2之间铰接有限位拉杆5,转臂3与对应的后轮支撑臂2之间铰接有转臂拉杆4 ;转臂拉杆4和限位拉杆5起限位作用。轮距调整液压缸15 —端铰接在横梁6上,另一端铰接在转臂3下端固定柱上。如图1所示,水平机架11前部固定有驾驶室支撑架,驾驶室支撑架由垂直固定在水平机架11上的驾驶室垂直机架26和固定在其顶端的驾驶室水平机架25构成,驾驶室8与驾驶室水平机架25连接。如图1、5所示,驾驶室8内部设有液压控制阀19,方向盘17和液压转向器18;液压转向器18通过液压油管与工作液压泵28连通;驾驶室水平机架25上向下固定有转向套筒21,转向套筒21转动铰接在转向支撑臂24顶部,前轮液压马达10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在转向支撑臂24上,其动力输出轴通过法兰盘与前轮9连接;转向液压缸20铰接在驾驶室水平机架25上,其活塞杆与转向支撑臂24铰接;转向液压缸20通过液压油管与液压转向器18连通;当工作液压泵28工作时,驾驶员转动方向盘17时,通过液压转向器18控制转向液压缸20的拉伸和收缩,推动转向支撑臂24绕转向套筒21转动,进而控制前轮9的转动,实现前轮的液压转向。冷却风扇12、燃油发动机13固定在水平机架11中间位置,燃油箱32固定在驾驶室水平机架25上,液压油箱7固定在垂直机架31上。
[0013]如图2所示,后轮支撑臂2、转臂3、横梁6以及垂直机架31相连共同构成了 “M”型高架结构;
如图3所示,冷却风扇12和燃油发动机13固定在水平机架11上,整车重心位置位于车辆中部,行驶安全平稳。[0014]如图1、图2、图5所示,两轮距调整液压缸15分别通过液压油管和两联同步分流马达14相连,两联同步分流马达14和液压控制阀19连接,液压控制阀19通过液压油管与工作液压泵28连接。当燃油发动机13输出轴提供动力,工作液压泵28开始工作,调节液压控制阀19控制两联同步分流马达14输出相同的液压油量使得两轮距调整液压缸15的活塞杆同时同步拉伸或收缩,推动对应的转臂3绕转动轴22转动,在转臂拉杆4和限位拉杆5的限位作用下,后轮支撑臂2通过转动轴22随转臂3摆动,进而实现两个后轮轮距的同步调整。
[0015] 如图1、图2、图3所示,前轮液压马达10和两个后轮液压马达23通过液压油管与安装在水平机架11上的三联同步分流马达30连通,三联同步分流马达30与液压控制阀19连通,液压控制阀19通过液压油管和行驶液压泵27连通;当行驶液压泵27工作时,给行驶系统提供动力,通过三联同步分流马达30向两个后轮液压马达23和前轮液压马达10输送相同的液压油量,使得前轮液压马达10和后轮液压马达23同时同步的转动,进而带动前轮9和两后轮I的转动,三个轮子共同驱动作业车行驶,防止轮胎的空转和打滑,保证了作业车的稳定行驶。液压控制阀19调控控制轮胎正、反转的速度,进而实现高架作业车的前进和后退。
【权利要求】
1.一种三轮全液压驱动田间高架作业车,包括机架,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动力系统,由所述动力系统驱动的三轮液压行驶机构、前轮转向机构和轮距调整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架包括水平机架,固定在所述水平机架前部的驾驶室支撑架和后部的垂直机架,以及固定在所述垂直机架顶部的横梁; 所述三轮液压行驶机构包括前轮转向支撑臂和两个后轮支撑臂;所述前轮转向支撑臂上固定有前轮液压马达,所述前轮液压马达动力输出轴通过法兰盘与前轮连接,前轮转向支撑臂上端通过转向套筒与所述驾驶室支撑架连接;所述两个后轮支撑臂的顶端分别通过所述轮距调整机构与所述横梁对应的一端部连接;两个后轮分别通过法兰盘与对应固定在后轮支撑臂上的后轮液压马达动力输出轴连接; 所述前轮转向机构包括设在驾驶室内的方向盘和液压转向器,所述液压转向器通过液压油管与转向液压缸连通;所述转向液压缸铰接在所述驾驶室支撑架上,其活塞杆端部与所述前轮转向支撑臂铰接; 所述轮距调整机构包括固定在所述横梁两端部的转臂支撑座,所述转臂支撑座通过转臂与对应的后轮支撑臂顶部铰接;转臂支撑座与对应的后轮支撑臂之间铰接有限位拉杆;所述转臂与对应的后轮支撑臂之间铰接有转臂拉杆;所述横梁上铰接有两个轮距调整液压缸,所述轮距调整液压缸的活塞杆与对应的转臂或后轮支撑臂铰接,所述两个轮距调整液压缸分别通过液压油管与两联同步分流马达连通; 所述动力系统包括燃油发动机、冷却风扇、液压油箱和燃油箱;所述燃油发动机动力输出轴与行驶液压泵和工作液压泵传动连接;所述行驶液压泵通过液压控制阀与三联同步分流马达连通,所述三 联同步分流马达分别通过液压油管与所述前、后轮液压马达连通;所述工作液压泵通过液压控制阀与所述两联同步分流马达、液压转向器连通。
【文档编号】A01B51/02GK103999588SQ201410257072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11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11日
【发明者】王万章, 秦伟桦, 王建波, 朱晨辉, 王淼森, 朱骐, 种东风, 王宝山, 冉云亮, 于建军 申请人:河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