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华绒螯蟹蟹苗三次着水下塘的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中华绒螯蟹蟹苗三次着水下塘的方法,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蟹苗培育技术,步骤包括淋水、第一次着水、第二次着水、第三次着水、分散放苗。本发明通过先淋水,再三次着水的方法,让经过运输已经严重缺水的蟹苗逐渐适应水塘环境,从而大大提高蟹苗的成活率,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
【专利说明】一种中华绒螯蟹蟹苗三次着水下塘的方法
【技术领域】
: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蟹苗培育技术,具体涉及一种中华绒螯蟹蟹苗三次着水下塘的方法。
【背景技术】
:
[0002]目前,大多数蟹苗培育户,将长途运输来的蟹苗直接下塘,由于蟹苗经过长途运输,运输过程中虽然采取控温、增加湿度等手段,但仍存在一定的失水现象,此时将蟹苗直接下塘,一部分体质较差和失水较多的蟹苗,过度吸水,蟹苗体内渗透压调节不能及时适应,下塘5天之内陆续死亡,5天之后抽样统计计算平均下塘成活率只有65%左右。为提高蟹苗下塘成活率,在怀远、无为和宣州区幼蟹重点养殖区,创造了一种中华绒螯蟹蟹苗三次淋水下塘的方法,使蟹暂养的成活率高,5天之后抽样统计计算平均下塘成活率均达到95%左右。
【发明内容】
:
[0003]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的缺陷,提供一种更好饲养蟹苗,提高蟹苗存活率的中华绒螯蟹蟹苗三次着水下塘的方法。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中华绒螯蟹蟹苗三次着水下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I)淋水:将蟹苗箱放置池埂上,用IL左右浇花的喷壶,对着蟹苗框四周及框内水草处,淋洒蟹苗培育池塘水3次。
[0007](2)第一次着水:淋洒蟹苗培育池塘水5分钟后,将蟹苗连苗箱一起放入蟹苗培育池塘内着水I?2秒钟后提出水面,放置池埂上,将蟹苗连同蟹苗框一起放入蟹苗培育池内,让池水与蟹苗框上部平齐。
[0008](3)第二次着水:第一次着水蟹苗框放置池埂上3?5分钟后,再将蟹苗连苗箱一起放入蟹苗培育池塘内着水3?5秒钟后提出水面,放置池埂上。
[0009](4)第三次着水:第二次着水蟹苗框放置池埂上5分钟后,将蟹苗连苗箱一起放入蟹苗培育池塘内,倾斜箱口,让苗慢慢地自动散开游走。
[0010](5)分散放苗:在塘口四周,选5?6个点缓慢放苗。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0012]1、方法简单。
[0013]2、操作方便。
[0014]3、中华绒螯蟹蟹苗下塘成活率显著提高。
[0015]4、解决了纯淡水地区蟹苗下塘成活率低瓶颈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
[0016]一种中华绒螯蟹蟹苗三次着水下塘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I)淋水:将蟹苗箱放置池埂上,用IL左右浇花的喷壶,对着蟹苗框四周及框内水草处,淋洒蟹苗培育池塘水3次。
[0018](2)第一次着水:淋洒蟹苗培育池塘水5分钟后,将蟹苗连苗箱一起放入蟹苗培育池塘内着水I?2秒钟后提出水面,放置池埂上,将蟹苗连同蟹苗框一起放入蟹苗培育池内,让池水与蟹苗框上部平齐。
[0019](3)第二次着水:第一次着水蟹苗框放置池埂上3?5分钟后,再将蟹苗连苗箱一起放入蟹苗培育池塘内着水3?5秒钟后提出水面,放置池埂上。
[0020](4)第三次着水:第二次着水蟹苗框放置池埂上5分钟后,将蟹苗连苗箱一起放入蟹苗培育池塘内,倾斜箱口,让苗慢慢地自动散开游走。
[0021](5)分散放苗:在塘口四周,选5?6个点缓慢放苗。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华绒螯蟹蟹苗三次着水下塘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淋水:将蟹苗箱放置池埂上,用IL左右浇花的喷壶,对着蟹苗框四周及框内水草处,淋洒蟹苗培育池塘水3次。 (2)第一次着水:淋洒蟹苗培育池塘水5分钟后,将蟹苗连苗箱一起放入蟹苗培育池塘内着水I?2秒钟后提出水面,放置池埂上,将蟹苗连同蟹苗框一起放入蟹苗培育池内,让池水与蟹苗框上部平齐。 (3)第二次着水:第一次着水蟹苗框放置池埂上3?5分钟后,再将蟹苗连苗箱一起放入蟹苗培育池塘内着水3?5秒钟后提出水面,放置池埂上。 (4)第三次着水:第二次着水蟹苗框放置池埂上5分钟后,将蟹苗连苗箱一起放入蟹苗培育池塘内,倾斜箱口,让苗慢慢地自动散开游走。 (5)分散放苗:在塘口四周,选5?6个点缓慢放苗。
【文档编号】A01K61/00GK104255585SQ20141034833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1日
【发明者】赵林斌, 奚业文, 钱玉玲 申请人:安徽绿源渔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