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度限位装置、拖拉机用提升器的控制系统、拖拉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86418阅读:267来源:国知局
提升高度限位装置、拖拉机用提升器的控制系统、拖拉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提升高度限位装置,用于拖拉机的提升器,包括:高度反馈部件,连接到所述提升器且随所述提升器移动;以及驱动杆体,一端适于机械连接到由操作手柄转动的枢转轴,另一端适于延伸到高度反馈部件的移动路径中,其中,驱动杆体的另一端设置有接合部,接合部在提升器提升到预定高度时适于被高度反馈部件推动从而驱动杆体大体上沿其轴向方向平移,基于所述平移,操作手柄适于被转动到非提升角度位置。提升高度限位装置还包括长度调节部件,用于调节驱动杆体的一端与另一端之间的长度。还涉及拖拉机用提升器的控制系统和一种拖拉机。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限制提升器的提升高度以及对其进行调节。
【专利说明】提升高度限位装置、拖拉机用提升器的控制系统、拖拉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拖拉机,尤其涉及拖拉机的提升器的提升高度的控制。
【背景技术】
[0002]拖拉机包括拖拉机本体以及设置在拖拉机本体后方的提升器。提升器上可安装例如播种机等的耕种机械。在耕种机械作业时,提升器放下,而在停止耕种作业时(例如在非耕作道路上行走时),需要将提升器提起。但是,如果提升器提起的高度过高,可能会造成提升该提升器的液压系统损坏,有时也会对位于提升器的提升路径上的构件造成损害。
[0003]另外,基于不同的作业环境以及不同的耕种机械,提升器的最大提升高度需要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旨在为提升器的提升高度提供调节以适应不同的作业环境和不同的耕种机械,提出本实用新型。
[000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提升高度限位装置,用于拖拉机的提升器,包括:高度反馈部件,连接到所述提升器且随所述提升器移动;以及驱动杆体,一端适于机械连接到操作手柄,另一端适于延伸到提升器高度反馈部件的移动路径中,其中,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另一端设置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在所述提升器提升到预定高度时适于被所述高度反馈部件推动从而所述驱动杆体大体上沿所述驱动杆体的轴向方向平移,基于所述平移,操作手柄适于从提升角度位置被转动到非提升角度位置,所述提升高度限位装置还包括长度调节部件,用于调节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长度。
[0006]可选地,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一端直接机械连接到所述操作手柄,基于所述平移,所述操作手柄适于从提升角度位置被转动到非提升角度位置。
[0007]或者可选地,所述提升高度限位装置还包括曲柄,所述曲柄的一端固定连接到由操作手柄转动的枢转轴,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曲柄的另一端;基于所述平移,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一端驱动所述曲柄的所述另一端绕枢转轴的旋转轴线转动,从而所述枢转轴适于从提升角度位置被转动到非提升角度位置。
[0008]可选地,所述长度调节部件包括:销轴;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细长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彼此间隔开地平行布置以在两者之间限定狭槽,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每一个都设置有供销轴穿过的多个通孔,第一板上的通孔与第二板上的与之相对的对应通孔构成成对通孔,多对成对通孔沿驱动杆体的轴向方向布置,所述销轴适于穿过成对通孔;所述驱动杆体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具有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二杆具有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另一端,其中第一杆和第二杆中的一个从壳体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狭槽中,且延伸到狭槽中的部分具有与所述销轴卡合的卡孔或卡槽,所述销轴穿过成对通孔且同时接合所述卡孔或卡槽,基于所述销轴穿过的成对通孔不同,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中的所述一个延伸到狭槽中的部分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中的所述另一个在壳体的另一端直接连接到所述壳体。
[0009]进一步地,所述销轴依次具有大直径部、中等直径部、螺旋弹簧安装部,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的直径不大于所述中等直径部的直径;所述长度调节部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上的螺旋弹簧和在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的一个端部的端帽;第一板具有沿驱动杆体的轴向方向布置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连通第一板中的每一个通孔,第二板具有沿驱动杆体的轴向方向布置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连通第二板中的每一个通孔,第一板中的通孔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中等直径部的直径,第一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中等直径部的直径,且第二板中的通孔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大直径部的直径,第二滑道的宽度小于大直径部的直径,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延伸到所述第一板之外且螺旋弹簧位于所述端帽与所述第一板的之间,所述销轴适于在大直径部位于第二板的通孔中且中等直径部位于第一板的通孔中的卡合位置与大直径部从所述第二板的通孔脱离且所述中等直径部从所述第一板的通孔脱离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螺旋弹簧适于将所述销轴从释放位置推动到卡合位置。所述长度调节部件还可包括套接在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上的垫圈,螺旋弹簧处于端帽与垫圈之间,垫圈直接接触第一板。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还提出了一种拖拉机用提升器的控制系统,包括:液压回路以及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提升所述提升器的高度;阀,设置在所述液压回路中,控制经由所述液压回路流入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油的流量;枢转轴;操纵手柄,连接到所述枢转轴,基于操纵手柄绕所述枢转轴的轴线的旋转角度控制所述阀的开度,所述操纵手柄驱动所述枢转轴绕所述枢转轴的轴线旋转;以及上述的提升高度限位装置。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拖拉机,包括:拖拉机本体;设置在拖拉机本体后方的提升器;以及上述的拖拉机用提升器的控制系统。可选地,所述拖拉机本体包括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包括位于驾驶员座位后方的后壁,所述后壁上设置有供驱动杆体伸出的开口。
[0012]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设置了长度调节部件,不仅可以防止提升器提起的高度过高,从而避免了过度提升对该提升器的液压系统的损坏,以及对位于提升器的提升路径上的构件的损害,而且可以基于不同的提升要求实现对提升高度的调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提升高度限位装置的示意图;
[0014]图2为图1中的提升高度限位装置置于拖拉机上的示意图;
[0015]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提升高度限位装置的长度调节部件的不意图;
[0016]图4为显示销轴与驱动杆体的连接的示意图;以及
[0017]图5a_5d示出了图3中的长度调节部件的长度调节过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例性的实施例。下面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19]如图1-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提升高度限位装置用于拖拉机的提升器,且所述高度限位装置包括:
[0020]高度反馈部件10,所述高度反馈部件10连接到所述提升器100且随所述提升器100移动,需要注意的是,图2中的高度反馈部件10仅仅是示例性的,其安装位置以及形状可以变化,只要其在随提升器移动的过程中可以接触、抵靠后面提及的驱动杆体或驱动杆体上的接合部即可;
[0021]驱动杆体20,所述驱动杆体20的一端(图1中的左上端)适于机械连接到操作手柄60,如图2所示,所述驱动杆体20的另一端(图1中的右下端)适于延伸到所述提升器高度反馈部件10的移动路径中,其中,其中,所述驱动杆体20的所述另一端设置有接合部50,所述接合部50在所述提升器提升到预定高度时适于被所述高度反馈部件10推动从而所述驱动杆体20大体上沿所述驱动杆体20的轴向方向平移,基于所述平移,所述操作手柄60适于从提升角度位置被转动到非提升角度位置。
[0022]基于不同的操作环境以及所悬挂的不同的耕种设备,提升器100的需要的提升高度可能会存在差异。因此,对提升器100的提升高度的限制也存在不同的需求,换言之,存在调节提升高度限位装置所限制的提升器的提升高度的需要。
[0023]本实用新型通过调节驱动杆体沿其轴向方向的长度来执行上述调节。具体地,上述提升高度限位装置还包括长度调节部件60,用于调节所述驱动杆体20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长度。驱动杆体的长度不同时,高度反馈部件10与接合部50开始接合的接合高度也发生变化,从而调节提升器可以被提升的最大高度。
[0024]需要指出的是,在通过调节驱动杆体沿其轴向方向的长度来调节所限制的提升高度的情况下,接合部50的接合面具有预定长度,以保证在高度反馈部件10与接合面接触到操作手柄60回复到关闭油阀的位置的过程中该高度反馈部件10始终与接合面接触。
[0025]这里的非提升角度位置表示在该角度位置,后面提及的油阀或升降阀被关闭而不向液压油路中的液压缸供油以驱动提升器上升。这里的提升角度位置表示油阀或升降阀被开启或部分开启以向液压油路中的液压缸供油以驱动提升器上升。
[0026]需要专门指出的是,驱动杆体20并不一定需要是纯粹的杆的形式,驱动杆体20可以是一根单杆,也可以是沿图1中的驱动杆体的轴向方向具有必要长度的任何长形部件。
[0027]如图1中所示,操作手柄60连接到枢转轴30。操作手柄60转动时,枢转轴30也转动,反之亦然。操作手柄60也可以仅仅是绕枢转轴30转动,两者之间并不存在固定连接,不过,在此情况下,驱动杆体20只能直接连接到操作手柄60。
[0028]在本实用新型中,高度反馈部件10沿驱动杆体20的轴向方向移动驱动杆体20,然后,将驱动杆体20的平移转换为枢转轴30或操作手柄30的旋转运动。需要指出的是,驱动杆体20可以直接连接到操作手柄30,从而在驱动杆体20移动时可以直接驱动操作手柄绕枢转轴30的旋转轴线转动而通过枢转轴30的转动将操作手柄60从提升角度位置转动到非提升角度位置。
[0029]作为一个可选的示例,如图1所示,所述提升高度限位装置还包括曲柄40,所述曲柄40的一端固定连接到所述枢转轴30,所述驱动杆体20的所述一端(图1中的左上端)例如利用销钉42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曲柄40的另一端;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另一端设置有接合部50,所述接合部50在所述提升器提升到预定高度时适于被所述高度反馈部件10推动从而所述驱动杆体20大体上沿所述驱动杆体20的轴向方向平移,基于所述平移,所述驱动杆体20的所述一端驱动所述曲柄40的所述另一端绕枢转轴30的旋转轴线转动,从而所述枢转轴30适于从提升角度位置被转动到非提升角度位置。
[0030]参见图1-2,当操纵手柄60从非提升角度位置沿方向A拉动时,与操纵手柄60的靠近枢转轴30的一个短轴连接的油阀操作机构开启油阀,同时枢转轴30沿方向B转动。操纵手柄60沿方向A拉动越多,油阀开度越大。基于油阀的开启,用于提升该提升器100的液压油路L中的液压缸被供油,从而提升该提升器100。随着提升器100的提升,与提升器100连接的高度反馈部件10也随着提升。在提升器100进一步提升的过程中,当提升器100已经快提升到预定高度时,该高度反馈部件10开始与接合部50接触,在高度反馈部件10在接合部50的接合面向上滑移的过程中,高度反馈部件10推动驱动杆体20沿方向C移动。驱动杆体20沿方向C的移动驱动曲柄40转动,从而带动枢转轴30在与方向B相反的方向上转动,而逐渐将枢转轴30转动到油阀关闭的位置,即操纵手柄60返回到非提升角度位置,从而停止向用于提升该提升器100的液压油路中的液压缸供油,提升器100不再进一步提升。在图1中,所述接合部50具有适于与高度反馈部件10接合的倾斜的接合面,在拖拉机的前进方向上,所述高度反馈部件位于所述接合面的后下方。
[0031]需要指出的是,油阀操作机构也可以直接与枢转轴30相连,基于枢转轴30的转动角度,油阀的开度不同。
[0032]需要指出的是,如果在与图2中的方向A相反的方向上移动操纵手柄60是开启油阀,则在提升器100的提升过程中,高度反馈部件10最终需要在与图1中的方向C相反的方向上推动驱动杆体20。相应地,在拖拉机的前进方向上,所述高度反馈部件位于所述接合面的前下方。
[0033]下面具体描述长度调节部件。如图3-4所示,所述长度调节部件包括销轴70和壳体80。
[0034]参见图1、3,所述壳体80具有细长的第一板81和第二板82,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彼此间隔开地平行布置以在两者之间限定狭槽,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每一个都设置有供销轴穿过的多个通孔83、83’,第一板上的通孔83与第二板上的与之相对的对应通孔83’构成成对通孔,多对成对通孔沿驱动杆体20的轴向方向布置,所述销轴适于穿过成对通孔。
[0035]所述驱动杆体20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22,所述第一杆具有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二杆22具有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另一端,在图1中,第一杆与壳体80 —体形成,或者第一杆可以看作是壳体80的延伸部84,第一杆可以是多种形式,例如,可以是直接与壳体80连接的与第二杆22类似的杆形。第二杆22从壳体80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狭槽中,且延伸到狭槽中的部分23具有与所述销轴卡合的卡孔或卡槽24(参见图4),所述销轴70穿过成对通孔且同时接合所述卡孔或卡槽24,基于所述销轴穿过的成对通孔不同,第二杆22延伸到狭槽中的部分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一杆在壳体80的另一端直接连接到所述壳体。虽然没有示出,也可以是第一杆延伸到壳体的狭槽中。
[0036]如图3所示,所述销轴70依次具有大直径部71、中等直径部72、螺旋弹簧安装部73,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73的直径不大于所述中等直径部的直径。
[0037]如图3-4所示,所述长度调节部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73上的螺旋弹簧74和在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的一个端部的端帽75。为了便于滑移操作,所述长度调节部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73上的垫圈76,螺旋弹簧74处于端帽75与垫圈76之间,垫圈76直接接触第一板81。
[0038]如图1、3_4所示,第一板81具有沿驱动杆体的轴向方向布置的第一滑道85,所述第一滑道85连通第一板81中的每一个通孔83,第二板82具有沿驱动杆体的轴向方向布置的第二滑道86,所述第二滑道86连通第二板82中的每一个通孔83’,第一板81中的通孔83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中等直径部72的直径,第一通道85的宽度小于所述中等直径部72的直径,且第二板82中的通孔83’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大直径部71的直径,第二滑道86的宽度小于大直径部71的直径,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73延伸到所述第一板81之外且螺旋弹簧74位于所述端帽75与所述第一板81的之间。
[0039]所述销轴70适于在大直径部71位于第二板82的通孔83’中且中等直径部72位于第一板81的通孔中的卡合位置(例如图3、图5a和图5d中销轴所处的位置)与大直径部71从所述第二板82的通孔脱离且所述中等直径部72从所述第一板81的通孔83脱离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螺旋弹簧适于将所述销轴从释放位置推动到卡合位置(例如图5b和图5c中销轴所处的位置)。
[0040]在图3中示出了销轴70可以定位的三个位置L1、L2、L3,其中在LI处,驱动杆体的长度最小,允许的提升高度最小,在L2处,驱动杆体的长度较长,允许的提升高度变大,而在L3处,驱动杆体的长度最大,允许的提升闻度进一步变大。
[0041]图3-4中示出的长度调节部件仅仅是示例性的,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使用其他任何可以改变第二杆延伸到该狭槽中的长度的方案。例如,可以通过将销轴直接从一对通孔中拔出,在相应地移动了第二杆延伸到狭槽中的位置之后,再将销轴插入到另外的一对通孔。
[0042]下面参照图5a_5d描述图3中的长度调节部件的长度调节过程。首先,如箭头D所示,在销轴70的大直径部施加向外的拉力,该拉力克服螺旋弹簧74的弹力使得销轴70从图5a的状态移动到图5b的状态。然后,如箭头E所示,滑移销轴70到图5c的状态。之后,移除外力而释放销轴70,在螺旋弹簧74的作用下,销轴70进入到图5d所示的位置。
[0043]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拖拉机用提升器的控制系统,包括:液压回路以及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提升所述提升器的高度;阀,设置在所述液压回路中,控制经由所述液压回路流入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油的流量;枢转轴30 ;操纵手柄60,连接到所述枢转轴,基于操纵手柄60绕所述枢转轴的轴线的旋转角度控制所述阀的开度,所述操纵手柄驱动所述枢转轴绕所述枢转轴的轴线旋转;以及上述的提升高度限位装置。
[0044]本实用新型也涉及一种拖拉机,包括:拖拉机本体;设置在拖拉机本体后方的提升器;以及上述的拖拉机用提升器的控制系统。可选地,所述拖拉机本体包括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包括位于驾驶员座位后方的后壁,所述后壁上设置有供驱动杆体20伸出的开口。在本实用新型所图示的示例中,驱动杆体20上可以设置用于与该开口配合的支撑件25 (参见图1),该支撑件25上设置有供驱动杆体20通过的孔口。
[00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适用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提升高度限位装置,用于拖拉机的提升器,所述提升高度限位装置包括: 高度反馈部件,所述高度反馈部件连接到所述提升器且随所述提升器移动;以及 驱动杆体,所述驱动杆体的一端适于机械连接到操作手柄,所述驱动杆体的另一端适于延伸到所述高度反馈部件的移动路径中,其中,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另一端设置有接合部,所述接合部在所述提升器提升到预定高度时适于被所述高度反馈部件推动从而所述驱动杆体大体上沿所述驱动杆体的轴向方向平移,基于所述平移,所述操作手柄适于从提升角度位置被转动到非提升角度位置, 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高度限位装置还包括长度调节部件,用于调节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一端与所述另一端之间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高度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一端直接机械连接到所述操作手柄,基于所述平移,所述操作手柄适于从提升角度位置被转动到非提升角度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高度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提升高度限位装置还包括曲柄,所述曲柄的一端固定连接到由操作手柄转动的枢转轴,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一端可枢转地连接到所述曲柄的另一端; 基于所述平移,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一端驱动所述曲柄的所述另一端绕枢转轴的旋转轴线转动,从而所述操作手柄适于从提升角度位置被转动到非提升角度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高度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度调节部件包括: 销轴;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细长的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彼此间隔开地平行布置以在两者之间限定狭槽,所述第一板和第二板每一个都设置有供销轴穿过的多个通孔,第一板上的通孔与第二板上的与之相对的对应通孔构成成对通孔,多对成对通孔沿驱动杆体的轴向方向布置,所述销轴适于穿过成对通孔; 所述驱动杆体包括第一杆和第二杆,所述第一杆具有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一端,所述第二杆具有所述驱动杆体的所述另一端, 其中第一杆和第二杆中的一个从壳体的一端延伸到所述狭槽中,且延伸到狭槽中的部分具有与所述销轴卡合的卡孔或卡槽,所述销轴穿过成对通孔且同时接合所述卡孔或卡槽,基于所述销轴穿过的成对通孔不同,所述第一杆和第二杆中的所述一个延伸到狭槽中的部分的长度不同,所述第一杆和所述第二杆中的所述另一个在壳体的另一端直接连接到所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提升高度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销轴依次具有大直径部、中等直径部、螺旋弹簧安装部,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的直径不大于所述中等直径部的直径; 所述长度调节部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上的螺旋弹簧和在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的一个端部的端帽; 第一板具有沿驱动杆体的轴向方向布置的第一滑道,所述第一滑道连通第一板中的每一个通孔,第二板具有沿驱动杆体的轴向方向布置的第二滑道,所述第二滑道连通第二板中的每一个通孔,第一板中的通孔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中等直径部的直径,第一通道的宽度小于所述中等直径部的直径,且第二板中的通孔的直径等于或略大于大直径部的直径,第二滑道的宽度小于大直径部的直径,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延伸到所述第一板之外且螺旋弹簧位于所述端帽与所述第一板的之间,所述销轴适于在大直径部位于第二板的通孔中且中等直径部位于第一板的通孔中的卡合位置与大直径部从所述第二板的通孔脱离且所述中等直径部从所述第一板的通孔脱离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所述螺旋弹簧适于将所述销轴从释放位置推动到卡合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提升高度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长度调节部件还包括套接在所述螺旋弹簧安装部上的垫圈,螺旋弹簧处于端帽与垫圈之间,垫圈直接接触第一板。
7.—种拖拉机用提升器的控制系统,包括: 液压回路以及液压缸,所述液压缸提升所述提升器的高度; 阀,设置在所述液压回路中,控制经由所述液压回路流入所述液压缸的液压油的流量; 枢转轴; 操纵手柄,连接到所述枢转轴,基于操纵手柄绕所述枢转轴的轴线的旋转角度控制所述阀的开度,所述操纵手柄驱动所述枢转轴绕所述枢转轴的轴线旋转;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提升高度限位装置。
8.—种拖拉机,包括: 拖拉机本体; 设置在拖拉机本体后方的提升器;以及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拖拉机用提升器的控制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拖拉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拖拉机本体包括驾驶室,所述驾驶室包括位于驾驶员座位后方的后壁,所述后壁上设置有供驱动杆体伸出的开口。
【文档编号】A01B63/10GK203761786SQ201420189280
【公开日】2014年8月1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5日
【发明者】曹战伟, 孙斌 申请人:约翰迪尔(天津)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