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固定装置的接菌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957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带有固定装置的接菌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接菌棒,包括底部呈尖刺状的棒体,还包括固定装置,棒体带有锥度,棒体的顶端为大端,棒体的底端为小端,固定装置包括与棒体外壁匹配的固定板、螺纹杆和压簧,固定板的中部铰接在距离棒体顶端1cm处,固定板的铰接点距离棒体1cm,压簧的一端固定在棒体的顶部,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板的控制部上,固定板靠近棒体顶部处开有通孔,螺纹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固定在棒体的顶部,另一端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本实用新型可通过调节螺母使固定板的作用部与其附近的基料抵紧,增加了固定板和基料之间的摩擦力。在搬运的过程中,棒体不易从菌种袋或栽培袋中掉落,保证了菌种的繁殖密度,从而保证了菌种的产量。
【专利说明】带有固定装置的接菌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蘑菇栽培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接菌棒是一种载体,其内装有菌种,在对菌种进行繁殖时,需将接菌棒插入菌种袋或栽培袋当中,为了方便插入,接菌棒的的底部呈尖刺状,且仅通过尖刺将接菌棒固定在菌种袋或栽培袋中。
[0003]现有的接菌棒除了呈尖刺状的底部外,均没有设置其他的固定装置,在外力的作用下(如搬运的过程中),接菌棒容易从菌种袋或栽培袋中掉落,掉落接菌棒的区域上就没有菌种会在上繁殖,从而影响了食用菌的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接菌棒,以解决现有接菌棒上没有除呈尖刺状的底部外其他固定装置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接菌棒,包括底部呈尖刺状的棒体,还包括固定装置,棒体带有锥度,棒体的顶端为大端,棒体的底端为小端,固定装置包括与棒体外壁匹配的固定板、螺纹杆和压簧,固定板的中部铰接在距离棒体顶端Icm处,固定板的铰接点距离棒体1cm,压簧的一端固定在棒体的顶部,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板的控制部上,固定板靠近棒体顶部处开有通孔,螺纹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固定在棒体的顶部,另一端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
[0006]本文中,棒体的底端是指插入菌种袋或栽培袋的一端,棒体的顶端是指露出菌种袋或栽培袋外的一端。固定板的控制部是指以铰接点为界,靠近棒体顶部的那一部分。固定板的作用部是指以铰接点为界,靠近棒体底部的那一部分。
[0007]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如下:待棒体内成功装入菌种后,使调节螺母向外移动,使压簧充分地作用在固定板的控制部,固定板的控制部处于张开状态,作用部呈闭合状态。固定板的作用部与棒体外壁紧贴,这时,将棒体连带固定板插入菌种袋或栽培袋中。插入完毕之后,旋动调节螺母,使调节螺母向内移动,这时,固定板控制部会逐渐闭合,作用部将逐渐张开,使固定板的作用部与其附近的基料(木肩、麦麸等)抵紧。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可通过调节螺母使固定板的作用部与其附近的基料抵紧,增加了固定板和基料之间的摩擦力。在搬运的过程中,棒体不易从菌种袋或栽培袋中掉落,保证了菌种的繁殖密度,从而保证了菌种的产量。
[0009]进一步,所述棒体的侧壁上开有供菌种扩散的窗口,方便菌种繁殖。
[0010]进一步,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开口,防止将棒体上的窗口堵住,影响菌种繁殖。
[0011]进一步,所述固定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沿棒体的周向均布,使棒体的受力均匀,且至少两点抵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3]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固定装置的接菌棒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有固定装置的接菌棒固定板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棒体1、固定板2、螺纹杆3、压簧4、调节螺母5、控制部6、作用部7、窗口 8、开口 9。
[0016]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接菌棒,包括底部呈尖刺状的棒体1,还包括固定装置,棒体I带有锥度,棒体I的顶端为大端,棒体I的底端为小端,棒体I的侧壁上开有供菌种扩散的窗口 8。固定装置包括与棒体I外壁匹配的固定板2、螺纹杆3和压簧4,固定板2的中部铰接在距离棒体I顶端Icm处,固定板2的铰接点距离棒体11cm,固定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并沿棒体I的周向均布。压簧4的一端固定在棒体I的顶部,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板2的控制部6上。固定板2靠近棒体I顶部处开有通孔,螺纹杆3的一端穿过通孔固定在棒体I的顶部,另一端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5。如图2所示,固定板2上设有开口 9,防止将棒体I上的窗口 8堵住。
[0017]先将菌种混合养料充满棒体1,再转动调节螺母5使其向外移动,压簧4会处于拉伸状态,固定板2的控制部6处于张开状态,作用部7呈闭合状态,且固定板2的作用部7与棒体I外壁紧贴。这时,在棒体I尖刺状底部的引导下,棒体I连带固定板2会插入菌种袋或栽培袋中。插入完毕之后,旋动调节螺母5,使调节螺母5向内移动。这时,压簧4会处于压缩状态,固定板2控制部6会逐渐闭合,作用部7将逐渐张开,使固定板2的作用部7与菌种袋或栽培袋内的木肩、麦麸等抵紧。
[0018]棒体I的侧壁上开有供菌种扩散的窗口 8,方便菌种从窗口 8内扩散至窗口 8外,固定板2上设有开口 9,如固定板2上没有开口 9,棒体I和菌种袋或栽培袋内的木肩、麦麸等就会完全隔离,棒体I周围就没有供菌种吸收养分的木肩、麦麸,不便于菌种繁殖。固定装置的数量为两个,如只是一个固定装置,棒体I上与固定装置相对的一侧容易发生松动,从而使棒体I从菌种袋或栽培袋中掉落。
[0019]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有固定装置的接菌棒,包括底部呈尖刺状的棒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装置,棒体带有锥度,棒体的顶端为大端,棒体的底端为小端,固定装置包括与棒体外壁匹配的固定板、螺纹杆和压簧,固定板的中部铰接在距离棒体顶端Icm处,固定板的铰接点距离棒体lcm,压簧的一端固定在棒体的顶部,另一端固定在固定板的控制部上,固定板靠近棒体顶部处开有通孔,螺纹杆的一端穿过通孔固定在棒体的顶部,另一端上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固定装置的接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棒体的侧壁上开有供菌种扩散的窗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固定装置的接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开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固定装置的接菌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装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并沿棒体的周向均布。
【文档编号】A01G1/04GK204244778SQ201420708108
【公开日】2015年4月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1日
【发明者】黄洪江 申请人:重庆市洪欣食用菌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