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禾器及装有该分禾器的玉米收获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05237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禾器及装有该分禾器的玉米收获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禾器,其包括若干平行排列设置的分禾器主体,所述分禾器主体与所述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护罩前端连接,所述护罩固定于所述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摘穗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禾器主体包括:侧向平行部、锥形部和前尖部。所述分禾器还包括托架,所述托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锥形部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摘穗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禾器提高了玉米收获机收获效率,且拆装维护方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玉米收获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分禾器,提高了玉米收获机的收获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分禾器及装有该分禾器的玉米收获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收获密植玉米的分禾器及装有该分禾器的玉米收获机。

【背景技术】
[0002]密植玉米是指一种行距在280?320臟,株距200臟左右的玉米种植模式,主要分布于蒙西及南疆地区。玉米收割机割台的分禾,拨禾及玉米收获主要通过玉米收割机前端的分禾器和分禾器下端的拨禾链实现的。如图1、2所示,现有分禾器的整体成锥形,分禾器长度在700-1000!^之间,此种分禾器在收割密植玉米时,易造成玉米未进入拨禾装置时就被推到,无法正常进入收割机割台,造成收获效率下降,和粮食浪费。现有分禾器的拨禾链与分禾器间距为60-120!^,在收获密植玉米时,茎杆被分禾器分开后容易歪倒,而拨禾链与分禾器间隙太大导致拨禾链拨不到茎杆,造成损失。现有分禾器的安装方式有2种,一种为固定式,完全由螺栓固定,维修保养不便;另一种为浮动式,前端不进行固定,此方式在对密植玉米收割时,分禾器晃动严重,不仅分禾作用不明显,也易使杂物缠绕在拨禾链上导致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收获密植玉米或其他类似作物的分禾器及装有该分禾器的玉米收获机,其提高了玉米收获机的收获效率,且拆装维护方便。
[000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分禾器,其包括若干平行排列设置的分禾器主体,所述分禾器主体与所述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护罩前端连接,所述护罩固定于所述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摘穗架上,所述分禾器主体包括:
[0006]侧向平行部,其与所述护罩前端连接,其两侧面相互平行,其底部设置有拨禾链;
[0007]锥形部,其与所述侧向平行部固定连接;和
[0008]前尖部,其与所述锥形部固定连接;
[0009]所述分禾器还包括托架,所述托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锥形部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摘穗架。
[0010]一种玉米收获机,所述玉米收获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分禾器。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001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禾器中的分禾器主体包括侧向平行部,其两侧面相互平行,减小了拨禾链与相邻所述分禾器主体的间隙,确保了玉米茎杆被碰倒后也能与拨禾链接触,正常进入玉米收获机割台;
[001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禾器设置托架,其支撑分禾器主体的前端,玉米收获机工作时,所述托架起到固定支撑作用,使分禾器主体减少晃动,既加强了分禾器的分禾效果,又减小了分禾器损坏风险,也防止杂物进入摘穗架中;
[0014]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禾器中的分禾器主体的长度缩短,减少碰倒的玉米茎杆数量,降低损失。
[0015]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玉米收获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分禾器,提高了玉米收获机的收获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分禾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分禾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图3的俯视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分禾器的托架与分禾器主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图5中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1-分禾器主体、101-前尖部、102-锥形部、103-侧向平行部、2-托架、201-托架主体、202-支架、203-挡板、204-销轴、205-开口销、206-弹簧、207-垫片、3-摘穗架、4-护罩、5-拨禾链。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4]如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分禾器,该分禾器包括若干平行排列设置的分禾器主体1,所述分禾器主体1与所述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护罩4前端连接,所述护罩4固定于所述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摘穗架3上。优选的是,所述分禾器主体1与所述护罩4通过至少两个销轴连接,并采用开口销锁定。此种连接方式方便拆卸和维护。
[0025]所述分禾器主体1包括侧向平行部103、锥形部102和前尖部101。所述侧向平行部103的一端与所述锥形部102的一端连接,所述侧向平行部103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护罩4的前端连接固定,所述锥形部10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前尖部101。优选的是,所述侧向平行部103和所述锥形部102成形为一体,便于铸造生产。所述侧向平行部103的底部设置有拨禾链5,且所述侧向平行部103的两侧面相互平行,减小了所述拨禾链5与相邻所述分禾器主体1的间隙,确保了玉米茎杆被碰倒后也能与拨禾链接触,正常进入玉米收获机割台。
[0026]该分禾器还包括托架2,所述托架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锥形部102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摘穗架3。所述托架2支撑分禾器主体1的前端,玉米收获机工作时,所述托架2起到固定支撑作用,使分禾器主体减少晃动,既加强了分禾器的分禾效果,又减小了分禾器损坏风险,也防止杂物进入摘穗架中。
[0027]进一步的,所述分禾器主体1的长度4为400-600111111。玉米收获机工作时,车身晃动,较长的分禾器主体会碰倒玉米莖杆,使分禾器主体1的长度八调整为400-600111111,减少碰倒的玉米茎杆数量,降低损失。
[0028]进一步的,所述拨禾链5与其相邻的所述分禾器主体1的距离8为35-45臟,保证了玉米莖杆被碰倒后也能被拨禾链接触,进入玉米收获机割台,进一步防止损失。
[0029]进一步的,所述分禾器两侧的所述分禾器主体1的内侧成向外侧倾斜形状,使所述分禾器外侧的玉米茎杆与分禾器脱离,防止其缠绕进摘穗架,也防止将所述分禾器外侧的玉米茎杆碰倒。
[0030]进一步的,所述托架2为八字形或梯形,使支撑更加稳定。
[0031]进一步的,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分禾器的托架与分禾器主体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托架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托架2包括托架主体201、支架202、销轴204、开口销205和弹簧206。所述支架202固定于所述托架主体201下部,且具有一平行于所述托架主体201的挡板203。所述销轴204可穿过所述挡板203、所述托架主体201和所述锥形部102底部.所述开口销205设置于所述销轴204上。所述弹簧206套接于所述销轴204上,且其一端抵制于所述开口销205,另一端抵制于所述挡板203,使所述开口销205抵制于所述托架主体201。此结构可达到工作状态时,所述销轴204穿过所述托架主体201和所述锥形部102底部使二者连接在一起;当需要维修或保养时,向下拉动所述销轴204,所述销轴204退出所述锥形部102底部,实现所述分禾器主体1与护罩和摘穗架的分离,方便拆卸、安装。优选的是,所述开口销205与所述弹簧206之间设置垫片207,以减小所述弹簧206与所述开口销205的摩擦,防止损坏。
[003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玉米收获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分禾器,提高了玉米收获机的收获效率。
[00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但凡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所做的等效变化及修饰,皆应认为落入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分禾器,其包括若干平行排列设置的分禾器主体,所述分禾器主体与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护罩前端连接,所述护罩固定于所述玉米收获机割台的摘穗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禾器主体包括: 侧向平行部,其与所述护罩前端连接,其两侧面相互平行,其底部设置有拨禾链; 锥形部,其与所述侧向平行部固定连接;和 前尖部,其与所述锥形部固定连接; 所述分禾器还包括托架,所述托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锥形部底部,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摘穗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分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平行部和所述锥形部成形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禾器主体的长度为400-600mmo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禾链与其相邻的所述分禾器主体的距离为35-4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禾器两侧的所述分禾器主体的内侧成向外侧倾斜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为八字形或梯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禾器主体与所述护罩通过至少两个销轴连接,并采用开口销锁定。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分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架包括: 托架主体; 支架,固定于所述托架主体,具有一平行于所述托架主体的挡板; 销轴,可穿过所述挡板、所述托架主体和所述锥形部底部; 开口销,设置于所述销轴上;和 弹簧,套接于所述销轴,其一端抵制于所述开口销,另一端抵制于所述挡板,使所述开口销抵制于所述托架主体,所述销轴穿过所述托架主体和所述锥形部底部使二者连接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分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销与所述弹簧之间设置垫片。
10.一种玉米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收获机包括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分禾器。
【文档编号】A01D63/04GK204231950SQ201420725293
【公开日】2015年4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27日
【发明者】刘祖璕, 黄强强, 葛小微, 王强强 申请人:中联重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