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紫花苜蓿滴灌高产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1547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花苜蓿滴灌高产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干旱区,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干旱气候,光照时间长,少雨,年降水量南疆仅为20-100毫米,北疆为100-500毫米。农业生产主要依靠雪水及地下水进行灌溉,近年来,由于全球温度升高导致雪线上移,地下水位下降且盐渍化较重,导致水资源十分短缺。以前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不仅造成地表水径流及蒸发损失严重,而且容易导致土壤板结影响作物正常生长发育,同时,大水漫灌的水分利用效率较低而造成灌溉水资源的大量浪费。

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优质豆科牧草,具有产草量高、营养丰富、适应性强、适口性好等特点,被称为“牧草之王”,在世界上被广泛栽培种植,也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人工牧草,在我国西北地区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改善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前,紫花苜蓿生产主要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进行灌溉,一年刈割2-3茬,干草产量为600-800公斤/亩。近年来,将滴灌技术应用到紫花苜蓿生产中,在提高苜蓿产量的同时,由于滴灌技术能够根据紫花苜蓿的根系分布进行局部灌溉,并有效地保持土壤团粒结构,防止水分深层渗漏和地表径流损失,并能够显著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然而,大面积的紫花苜蓿田间生产中,滴灌技术的应用仍处于经验探索阶段,没有形成较为统一的紫花苜蓿滴灌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因此,探索并提出提高紫花苜蓿产量的滴灌高产栽培方法,进一步提高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对紫花苜蓿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及畜牧业的集约化快速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紫花苜蓿滴灌高产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紫花苜蓿滴灌高产栽培方法,步骤如下:

(1)品种选择;

(2)种子处理:筛选种子后,用根瘤菌接种;

(3)播前准备:准备田间苗床和整地;

(4)播种;

(5)滴灌系统配置:

a、建设蓄水池,并与主管线相连接;

b、将主管线深埋于地下1.4米处,每隔一段距离留一个露管,地面分管与露管相连接;地面分管与主管线相垂直,埋入地面后,与地表相平或低于地表2-3厘米,分管线上每隔一段距离设置一个与地面滴灌带相接的滴灌带小接头;

c、滴灌带布置:滴灌带布置为一机 6 管,一管 3 行紫花苜蓿,滴灌带间距45-60厘米,入土深6-8厘米,以达到地面见不到滴灌带为标准;管内每隔20-30厘米设有一个滴水口;所用滴灌带为内镶式滴灌带;

(6)水肥管理

a、灌溉:紫花苜蓿在一个生长季内灌水9次,每茬紫花苜蓿滴灌2次水,总灌溉量控制在每亩450-500 立方米;

b、施肥;

(7)病虫害防治:病虫害出现使用药剂防治或及时刈割;

(8)收获:每年收获4茬;收获时期为田间紫花苜蓿植株开花5%以内收割,刈割时留高度为5-6厘米的茬。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品种选择为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耐病性强、多叶、大叶、品质优良的紫花苜蓿品种,比如WL系列或三得利。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用根瘤菌接种是每公斤根瘤菌剂拌10公斤紫花苜蓿种子。

作为优选,步骤(3)中所述田间苗床的前茬作物为非苜蓿作物。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播种具体为:

a、播种期选择:选择秋播或春播;作为优选,所述秋播为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进行播种,进行苜蓿单一播种;作为优选,所述春播为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播种,必须进行掩护作物播种,掩护作物为禾谷类作物,每亩播禾谷类作物10-15 公斤;更优选地,当掩护作物为小麦时,每亩播12-15公斤;

b、播种方式:条播,行距为15-20cm;

c、播种量:土壤条件一般时,紫花苜蓿播种量为每亩播1.0-1.2公斤,土壤条件好可以适当减少播种量,但不低于0.8公斤每亩,差则适当增加播种量,但不高于1.5公斤每亩;

d、播种深度:紫花苜蓿种子播种深度为1.5-2cm;

e、播后镇压。

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主管内径为250 毫米,管壁厚70 毫米,每隔50 米留一个露管;作为优选,所述露管的内径为160毫米,管壁厚30毫米;作为优选,所述地面分管内径为75毫米,管壁厚1毫米;作为优选,所述内镶式滴灌带的规格尺寸为:宽度16毫米,壁厚0.3毫米,滴水口间距30厘米,流量为每小时3升,最大工作压力为0.1兆帕。

作为优选,步骤(6)中所述灌溉的具体时间为:每茬紫花苜蓿刈割前10天、刈割后5-6天内分别进行灌溉,每年紫花苜蓿返青后在孕蕾期再带肥灌溉一次。

作为优选,步骤(6)中所述施肥包括施入种肥和追肥;所述种肥以磷、钾混合肥为主,施肥量每亩15-20 公斤,与种子混合后施入田间;所述追肥以氮、磷肥为主,采用“随水滴施”的方式,紫花苜蓿两茬次之间第一次灌溉时随水滴施尿素5 公斤每亩、磷酸一铵3-5公斤每亩,第二次灌溉不施肥;在整个生长季内,施肥总量为尿素每亩20公斤、磷酸一铵每亩15-20公斤。

作为优选,步骤(8)中最后一茬收获时间为土壤上冻前一个月,刈割时留茬高度为7-8 厘米。

本发明运用滴灌技术,将内镶式滴灌带浅埋于地表6-8厘米深处,使紫花苜蓿植株根系很好地吸收灌溉水分,有效提高水分利用效率,节省灌溉水资源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同时,在机械刈割时将内镶式滴灌带浅埋有利于保护滴灌带不被割断,且滴灌带在被老鼠等咬破时更换较为方便和容易。

应用本发明的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紫花苜蓿的年产量,紫花苜蓿干草产量达到每年每亩1000-1300公斤,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45%,产量提高及节水效果显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

实施例1

本发明的一种紫花苜蓿滴灌高产栽培方法步骤如下: (1)适宜品种选择

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耐病性强、多叶、大叶、品质优良的紫花苜蓿品种,如选择WL系列或三得利。

(2)种子处理

1)种子清选

去掉杂质、秕籽等,经过清选种子净度达90%以上,发芽率85%以上。

2)根瘤菌接种

每公斤根瘤菌剂拌10公斤紫花苜蓿种子,拌好的种子在当天播完。

(3)播前准备

1)播种前田间苗床准备

紫花苜蓿播种对田间苗床的要求,适宜在地势干燥、平坦、土层深厚疏松、排水条件好、中性或微碱性沙壤土或壤土、盐渍化程度低、交通便利和管理利用方便的地区种植。且土壤的前茬作物为非苜蓿作物,比如可以是其他豆科作物。

2)整地

在耕后耙碎土块,清除杂草及残留地膜,整平地面,使土壤成为细颗粒状,而不是粉散状,以便使种子与土壤接触紧密,出苗后不被大土块所压,保证出苗整齐,达到播种要求。整地质量要达到“齐、平、松、碎、净”五字标准。

(4)播种

1)播种期选择

可选择两个播种时期,即秋播和春播。

秋播:在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进行播种,进行苜蓿单一播种;

春播:在3月下旬至5月上旬进行播种,必须进行掩护作物播种,掩护作物以禾谷类(小麦等)为主,和苜蓿混合在一起进行播种,禾谷类播种量为每亩10-15公斤,小麦播种量则为每亩12-15 公斤。

2)播种方式

采用机械进行条播,行距为15-20厘米。

3)播种量

土壤条件一般时,紫花苜蓿播种量为每亩播1.0-1.2公斤,土壤条件好可以适当减少播种量,但不低于0.8公斤每亩,差则适当增加播种量,但不高于1.5公斤每亩。

4)播种深度

紫花苜蓿种子播种深度为1.5-2厘米。

5)播后镇压

紫花苜蓿种子较小,播后镇压使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以利于紫花苜蓿种子吸水膨胀发芽。

(5)滴灌系统配置

1)滴灌系统首部

为滴灌设施(蓄水池、水泵、变压器、沙石过滤器)的“总部”。建设长30 米、宽8米、深1.4米的蓄水池一座,然后与主管线相连接。

2)主管线(地下管)

在秋季进行并完工,以错开当年种植期且不延误来年春季的播种。在规划好的土地中央挖一条与地长相平行的沟,用于埋设主管线,沟宽0.6 米(具体沟宽以挖掘机的铲子为标准,便于施工人员操作),深埋于地下1.4米处(此管在生产中使用多年,防止在冬天冻住地下管里面的余水),主管内径为250 毫米,管壁厚70 毫米(以免发生爆管现象),每隔50 米留一个露管(水的地面出口,接地面管用)。露管的管径小于主管的管径(便于形成压力差),管内径为160毫米,管壁厚30毫米。同时在露管头连接一个球阀,便于与地面分管相连接。

3)分管(地面管)

与露管相连接的地面分管线,管内径为75毫米,管壁厚1毫米,为质地柔软、韧性强,不易破裂的软管带。这条线与地下主管线相垂直,开深10-15厘米的沟将分管埋入其中,使其埋入后与地表相平或低于地表2-3厘米,以免苜蓿刈割时割到分管。管线上每隔60 厘米处设置一个滴灌带小接头,以便与地面滴灌带相接。

4)滴灌带布置

滴灌带布置为一机 6 管,一管 3 行紫花苜蓿,滴灌带间距45-60厘米,入土深6-8厘米,以达到地面见不到滴灌带为标准(如果滴灌带露出地面,紫花苜蓿刈割时容易割断滴灌带)。管内每隔20-30厘米处设有一个滴水口。所用滴灌带为内镶式滴灌带,其规格尺寸为:宽度16毫米,壁厚0.3毫米,滴水口间距30厘米,流量为每小时3升,最大工作压力为0.1兆帕。

(6)水肥管理

1)灌溉

滴灌条件下,紫花苜蓿在一个生长季内灌水9次(一年刈割4茬),每茬紫花苜蓿滴灌2次水(第一茬苜蓿滴灌3次),总灌溉量控制在每亩450-500 立方米,具体灌溉时间为每茬紫花苜蓿刈割前10天、刈割后5-6天内分别进行灌溉,每年紫花苜蓿返青后在孕蕾期(4月20日左右)再带肥灌溉一次。

2)施肥

种肥:以磷、钾混合肥为主,施肥量每亩15-20 公斤,与种子混合后施入田间。

追肥:以可溶性较好的氮、磷肥为主,采用“随水滴施”的方式,紫花苜蓿两茬次之间第一次灌溉时随水滴施尿素5 公斤每亩、磷酸一铵3-5公斤每亩,第二次灌溉不施肥。在整个生长季内,施肥总量为尿素每亩20公斤、磷酸一铵每亩15-20公斤。

(7)病虫害防治

紫花苜蓿霜霉病防治:波尔多液用0.5:1:100喷雾或40%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喷雾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亩150~250克加水75升搅拌均匀喷洒。上述药液7~10天喷施一次,根据田间发病情况连续喷施2~3次即可。

紫花苜蓿锈病防治:喷施内吸性杀菌剂,在锈病发生前喷施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波尔多液(硫酸铜:生石灰:水)用1:1:200药液喷雾。发病初期喷施20%粉锈宁乳油1100~14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每亩110克,加水70升,均匀喷雾。

紫花苜蓿白粉病防治:用40%灭菌丹800~1000倍液喷雾或20%粉锈宁乳油3000~5000倍液喷雾,根据田间发病情况连续喷施2~3次。

紫花苜蓿田间出现以上病害或虫害,为了减小农药污染,较为适宜的防治方法就是及时刈割,并将刈割的紫花苜蓿植株及时运出田间。

(8)收获

每年收获4茬。收获时期为田间紫花苜蓿植株开花5%以内收割(保证刈割时粗蛋白含量在20%以上,干草捆粗蛋白含量在17-18%)。刈割时留高度为5-6厘米的茬(留茬太低容易伤到紫花苜蓿根茎盘上的生长点),刈割与压扁作业同步一次性完成(以利于紫花苜蓿茎秆与叶片同时干燥,进而减少紫花苜蓿打捆时的叶片损失)。刈割后在田间晾晒1天,在第二天早晨进行一次机械翻晒(早晨比较潮湿,机械翻晒时叶片不易脱落),第三天傍晚或第四天早晨进行田间打捆作业并将草梱在田间晾晒0.5-1天,并根据机械运输能力在当天或第二天将紫花苜蓿草梱运出田间。最后一茬收获时间为土壤上冻前一个月,刈割时留茬高度为7-8 厘米,以便于形成足够的光合产物有利于第二年返青。

(9)种植年限

紫花苜蓿种植4-5年后应更新倒茬。

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紫花苜蓿建植第2-4年每年刈割4茬,紫花苜蓿干草产量达到每年每亩1000-1300公斤,灌溉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5%-45%,产量提高及节水效果显著。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