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盐芦笋新品种的选育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9488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耐盐芦笋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属于植物育种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目前的各类盐碱土面积约9.91×107hm2,充分开发利用盐碱地是当前农业研究的重要方向。从盐碱地改良途径看,种植耐盐作物以及作物的耐盐品种是利用盐碱地最经济有效的途径之一。芦笋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营养保健型高档蔬菜,素有 “蔬菜之王”的美誉。同时,芦笋具有较强的耐盐碱能力,常规品种可以在0.3%以下的盐碱地上正常生长,但土壤含盐量超过0.3%,一般就会对芦笋产生危害,我国目前的盐碱地多数在0.3%以上,因此,开展芦笋在盐碱地上的规模化种植迫切需要耐盐性强的芦笋品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耐盐芦笋新品种选育的方法。本方法依据芦笋种性特征,根据芦笋育种目标的要求与盐碱地区环境特点,对亲本材料及杂交后代进行经济性状和耐盐性的选择和鉴定,从而获得芦笋耐盐新品种,这对芦笋产业发展及盐碱地综合利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耐盐芦笋新品种的选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耐盐单株筛选,将搜集到的芦笋种质资源种植在土壤含盐量0.6-0.8wt%的重度盐碱地,筛选耐盐优良单株材料;

(2)杂交组合配置,分别采用筛选出的耐盐雄株和耐盐雌株为父本和母本,按性状互补的原则进行杂交组配,获得F1代组合;

(3)优势组合的筛选,将获得的F1代组合,在土壤含盐量0.4-0.5wt%的盐碱地实地种植,筛选耐盐、高产、优质的优势组合;

(4)对筛选出的优势杂交组合进行品种对比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从而选育出耐盐芦笋新品种,其具有很好的耐盐能力和优良的综合性状。

优选地,步骤(1)中种植在重度盐碱地上的每个品种不低于50株。

优选地,步骤(1)中耐盐单株的选择标准为:耐盐指数1级,耐盐指数分级标准见表1;植株生长势强,定植当年生育期120天时,平均株高120cm以上,茎数10条以上;第2年平均株高160cm以上,平均茎粗1.2cm以上,茎数15条以上,生育指数2880以上;嫩茎长至30cm时不散头,颜色翠绿;母茎第1分支高度60cm以上,茎枯病发病率1%以下。

优选地,步骤(2)中每个杂交组合授粉不低于100朵花。

优选地,步骤(3)中耐盐、高产、优质的优势组合选择标准为:定植成活率90%以上;耐盐指数1级;植株生长势强,定植当年生育期120天时,平均株高120cm以上,茎数10条以上;定植后第2年产量450kg/亩以上,定植后3-5年平均采笋量700kg/亩以上;嫩茎长至30cm时不散头,笋头包裹紧实,颜色翠绿;母茎第1分支高度60cm以上,茎枯病发病率1%以下,畸形笋率5%以下。

表1 盐胁迫下芦笋植株耐盐指数分级标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针对芦笋经济性状和耐盐性状,在中、高度盐碱地对芦笋种质资源进行耐盐单株筛选,以耐盐品种的耐盐单株为父本和母本材料进行杂交组配,使得杂交后代具有良好的耐盐基础,而不是以往仅以耐盐母本为材料进行杂交,或者仅仅将杂交后代进行耐盐性鉴定,不注重耐盐双亲的选择。本发明以盐碱地实地种植杂交组合后代进行鉴定,而不是以往仅仅以发芽期、幼苗期进行耐盐性鉴定,由于芦笋芽期、苗期和成株期的耐盐性完全不同,将芽期和苗期耐盐性作为耐盐组合的前期筛选,会使得一批成株期耐盐性强的组合在前期即被淘汰,而本发明中将所有的杂交组合全部进行盐碱地实地种植筛选鉴定,从而保证耐盐性强的组合入选,从而结果可靠、操作性强、更易选择出适应盐碱地土壤和环境的耐盐品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1)耐盐优异单株筛选:将所搜集到的68份芦笋种质资源种植在含盐量0.7-0.8wt%的盐碱地,株距25cm,行距1.3米,每个品种定植50株,定植时间4月20日。定植当年秋季调查平均茎高、平均茎粗、茎数、盐害指数。第二年春季测定单株采收嫩茎数、嫩茎平均茎粗、单笋重及畸形笋率。筛选出23株雄性单株和42株雌性单株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和较好的经济性状。

(2)杂交组合配置:以筛选出23株雄性单株和42株雌性单株为父本和母本,按目标性状互补的原则进行杂交组配,单花授粉,每个杂交组合授粉不低于100朵花,共获得124个F1代杂交组合并收获种子。

(3)优势组合的筛选:在河北省沧州市海兴县滨海盐碱地(土壤含盐量0.4-0.5wt%)对124个F1代组合实地种植,株距25cm,行距1.3米,以目前常用芦笋品种阿波罗和冠军为对照,定植当年秋季调查秧苗成活率、品种一致性、平均茎高、平均茎粗、茎数、盐害指数。第二年春季测定采收产量、嫩茎平均茎粗及畸形笋率。筛选出“08-2”组合成活率90%以上、品种一致性好、平均茎高210cm、平均茎粗1.4cm、茎数15条以上、无盐害症状;第二年春季产量580kg/亩,第三年春季产量790kg/亩,畸形笋率小于5%。生长势强,生育期260天,平均株高210cm,平均茎粗1.4cm,无盐害症状,笋条直,粗细均匀,质地细嫩,包头紧密,不散头,无空心,无畸形。一级笋率 92.6%,平均产量760kg/亩。

(4)品种比较试验:2009年开始在沧州黄骅对筛选出的优势杂交组合“08-2”进行品种对比试验,定植田土壤含盐量0.3-0.4wt%,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 次重复,以冠军为对照。2009年冬季温室育苗,2010年4月定植,2010年秋季开始采收。采收当年“08-2”亩产487公斤,较对照增产50.1%,定植后地2年和第3年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22%和26%。具体结果见表2。

表2 “08-2”品种对比试验

(5)区域试验

2011-2014年分别在沧州黄骅、衡水武邑县、唐山芦台农场进行区域试验,以冠军为对照,小区面积15m2,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其中黄骅为中度盐碱地,土壤含盐量0.3-0.4wt%;芦台农场和武邑县为轻度盐碱地,土壤含盐量为0.2-0.3wt%;各地区均为2011年春季育苗,2011年7月定植,2012年春季开始采收,结果表明,2012-2014年“08-2”各点次均表现增产,三年平均产量724.4 kg/亩,较对照提高20.7%。具体结果见表3。

表3“08-2”区域试验结果

(6)生产示范

2012-2015年在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芦台农场等地的滨海盐碱地,对“08-2”组合进行了生产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耐盐性强,定植成活率90%以上,定植第2年采笋量达550kg/亩以上,定植后3-5年平均采笋量达750kg/亩以上,增产30%以上。

(7)经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08-2”组合具有较强的耐盐性,可以在土壤含盐量0.4-0.5wt%的盐碱地正常生长,产量较对照品种增产30%以上,并且嫩笋包头紧实,质地脆嫩,抗经枯病能力强,定名为“冀芦08-2”。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