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记性状选择耐冷水稻的育种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79474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作物的选择方法,具体为一种标记性状选择耐冷水稻的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水稻种植区均存在冷害问题,育种家们努力从育种技术上来解决水稻生产抗低温,在古老品种、引进品种中发掘耐冷种质,通过杂交育种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的耐寒性,促进水稻品种高产稳产性。但水稻生产受到低温危害,主要是北方和南方稻区受到春寒和秋寒低温影响,重则颗粒无收,轻则减少产量和降低品质。为尽快解决水稻生产低温危害问题,全国开展水稻品种改良及栽培技术改进,把水稻生产低温危害降低到最小损失或解决危害。

迄今世界上分布最北的东乡野生稻具有强耐冷特性,特别是苗期的耐冷性强。该耐冷性状己转入到栽培稻种,对它进行耐冷性鉴定,苗期二叶一心在低温1℃±0.4℃处理72小时,常温下恢复6天,活苗80%。为提高东乡野生稻的耐冷性育种效率,从东乡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后代中寻找耐冷性与其它性状紧密相连的遗传,自1992年至今,24年利用东乡野生稻的强耐冷性育种中发现,该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分离后代的耐冷性与花药长度紧密相关,花药长的单株耐冷性强。同时,苗期耐冷性强,抽穗开花的耐冷性也强。东乡野生稻是长花药,平均花药长度5.98mm,CV9.4%,花药充满整个颖花内,其花药长度遗传为显性,F2代分离长花药单株18.75%,属于主效多基因遗传。据报导控制花药长度的两个QTLs分别位于第2染色体C424-G39和第9染色体C2807-C1263间(遗传学报,28(8),2001)。本发明采用东乡野生稻花药长度为杂交分离后代选择耐冷性的形态标记性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记性状选择耐冷水稻的育种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标记性状选择耐冷水稻的育种方法,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栽培稻与强耐冷的东乡野生稻进行有性杂交、回交;

B、对杂交、回交后得到的后代进行选育耐冷性稻株;

C、选育耐冷性稻株时,以花药充满整个颍花内为标记性状,在各分离世代抽穗期检查群体中每一株颖花中花药长度;

D、将花药充满了颍花内的其单株挂牌,成熟后收获种子,经过6-8代育成耐冷水稻新品种;

E、对步骤D中的耐冷水稻新品种进行耐冷性评价。

优选的,步骤E中所述耐冷性评价在人工气候箱、冷水灌溉或自然低温条件下进行的。

优选的,步骤E中所述耐冷性评价是在日平均气温为1℃-3℃的条件下进行的。

优选的,步骤C中颍花长度为5mm-7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具有简便、准确、易掌握、效果好等特点,利用该方法从东乡野生稻强耐冷性转入到栽培稻中育成耐冷水稻新品种,具有耐冷性强,苗期耐冷性1级,对水稻生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标记性状选择耐冷水稻的育种方法,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栽培稻与强耐冷的东乡野生稻进行有性杂交、回交;

B、对杂交、回交后得到的后代进行选育耐冷性稻株;

C、选育耐冷性稻株时,以花药充满整个颍花内为标记性状,在各分离世代抽穗期检查群体中每一株颖花中花药长度;

D、将花药充满了颍花内的其单株挂牌,成熟后收获种子,经过6代育成耐冷水稻新品种;

E、对步骤D中的耐冷水稻新品种苗期进行耐冷性评价。

本实施例中,采用栽培稻0298粳稻(029粳稻/02428)广亲和粳稻品种父本、东乡野生稻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回交。

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耐冷性评价在人工气候箱、冷水灌溉或自然低温条件下进行的;耐冷性评价是在日平均气温为3℃的条件下进行的。

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颍花长度为5mm。

本实施例采用的品系可在南昌自然条件下越冬,次年春3月下旬萌发生长,弱感光类型,苗期耐冷性鉴定1级。

实施例二: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标记性状选择耐冷水稻的育种方法,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栽培稻与强耐冷的东乡野生稻进行有性杂交、回交;

B、对杂交、回交后得到的后代进行选育耐冷性稻株;

C、选育耐冷性稻株时,以花药充满整个颍花内为标记性状,在各分离世代抽穗期检查群体中每一株颖花中花药长度;

D、将花药充满了颍花内的其单株挂牌,成熟后收获种子,经过6代育成耐冷水稻新品种;

E、对步骤D中的耐冷水稻新品种进行耐冷性评价。

本实施例中,采用栽培稻品种923或赣晚籼30号为母本,东乡野生稻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回交。

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耐冷性评价在人工气候箱、冷水灌溉或自然低温条件下进行的;耐冷性评价是在日平均气温为2℃的条件下进行的。

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颍花长度为6mm。

本实施例采用品系可在南昌自然条件下越冬,次年春3月中下旬萌发生长,苗期耐冷性1级。

实施例三:

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标记性状选择耐冷水稻的育种方法,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采用栽培稻与强耐冷的东乡野生稻进行有性杂交、回交;

B、对杂交、回交后得到的后代进行选育耐冷性稻株;

C、选育耐冷性稻株时,以花药充满整个颍花内为标记性状,在各分离世代抽穗期检查群体中每一株颖花中花药长度;

D、将花药充满了颍花内的其单株挂牌,成熟后收获种子,经过7代育成耐冷水稻新品种;

E、对步骤D中的耐冷水稻新品种进行耐冷性评价。

本实施例中,采用东乡野生稻后代-14为母本,4913-1粳稻品种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回交。

本实施例中,步骤E中耐冷性评价在人工气候箱、冷水灌溉或自然低温条件下进行的;耐冷性评价是在日平均气温为1℃的条件下进行的。

本实施例中,步骤C中颍花长度为7mm。

本实施例采用的品系可在南昌地区自然越冬,次年春3月中下旬萌发成苗,苗期耐冷性1级。

本发明具有简便、准确、易掌握、效果好等特点,利用该方法从东乡野生稻强耐冷性转入到栽培稻中育成耐冷水稻新品种,具有耐冷性强,苗期耐冷性1级,对水稻生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