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菜抗裂角剂及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5685阅读:53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业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含有敌草快和2-4D丁酯的油菜抗裂角剂,它适用于油菜在收获期降低落粒损失,提高抗裂角性。
背景技术
: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占我国食用植物油40%以上。我国油菜主产区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占全国油菜总面积的85%)、黄淮流域和西北地区。发展油菜生产,对保障我国食用油供给、维护国家食物安全和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油菜在成熟时特别容易自然裂角,一般会造成产量损失10%左右,最高可达50%,造成丰产不丰收,种子散落至地下,经自然萌发后产生大量的自生苗,影响后作的生长,同时还会降低下一轮栽培油菜的品质。提前收获可以减少产量损失,但也会造成油菜籽叶绿素含量偏高,含油量下降,影响食用油的品质。提高油菜的抗裂角性能对于降低籽粒散落,特别是发展油菜机械化收获,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改善菜籽油的品质。目前欧美等国家则采取两段收获法减少田间裂角落粒造成的损失:在油菜未完全成熟前用机械将油菜割倒,在田间晾晒,最后再用联合收割机收获脱粒。虽然这样减少了田间落粒损失,但是存在着油菜灌浆不完全、没有达到最高产量和含油量的问题。同时两段收获跟一次性收获相比,增加了一次田间操作,增加了生产成本。除了改进收获方法之外,国外有报道称在油菜收割前喷洒SPODNAM化学试剂,角果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可大幅度降低田间裂角落粒损失(SzotB,TysJ.1991)。但该方法因化学试剂在角果表面形成的薄膜不利于角果后期水分的蒸发,使得收割后的油菜籽粒含水量较高,不利于运输和储藏并且对环境有污染。基于此,本发明提出一种用于收获期的油菜抗裂角剂以提高油菜的抗裂角性,减少油菜收获过程中因角果开裂落粒造成的损失。2-4D丁酯(化学名称:2,4-二氯苯氧基乙酸正丁基酯),是一种苯氧乙酸类激素型选择性除草剂,具有较强的内吸传导性。药液喷施到杂草茎叶表面后,穿过角质层和细胞质膜,最后传导到植株各部分。油菜、向日葵等双子叶作物对其十分敏感。药效高,在很低浓度下(<0.01%)即能抑制植物正常生长发育,出现畸形,直至死亡。敌草快(化学名称:1,1'—亚乙基—2,2'—联吡啶二溴盐),是一种非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稍有传导性。其机理是药剂被绿色植物吸收后抑制光合作用的电子传递,还原状态的联吡啶化合物在光诱导下,有氧存在时很快被氧化,形成活泼的过氧化氢,这种物质的积累使植物细胞膜破坏,叶绿素降解,受药部位枯黄。在国外用于油菜化学干燥,被广泛使用。在我国作为水稻、马铃薯的化学干燥剂,并得到农药登记,但用于油菜施用期偏短,施用浓度较高。2-4D丁酯与敌草快两种药剂的作用机理不同,本发明人将2-4D丁酯与敌草快的复配组合经过大量室内研究和田间实验,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很好的增效作用,能在保持理想的籽粒含水量的同时,显著提高田间油菜角果的抗裂角性,有效降低油菜落粒损失,从而提出本发明。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甘蓝型油菜在成熟时角果特别容易开裂,导致适宜机械收获作业时间短,机械收获时油菜落粒损失率高,产量降低等问题,旨在提供一种以2-4D丁酯和敌草快为活性成分的油菜抗裂角剂。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油菜抗裂角剂的制备方法,制备方法易行,操作简便,成本较低。本发明再一个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油菜抗裂角剂在油菜收获期中的应用,用于油菜收获期,能在保持理想的籽粒含水量的同时,显著提高田间油菜角果的抗裂角性,有效降低油菜落粒损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措施:一种油菜抗裂角剂,其活性成分2-4D丁酯和敌草快的重量比为1:10-300。一种油菜抗裂角剂,其活性成分2-4D丁酯和敌草快的重量比为1:20-200。一种油菜抗裂角剂,其活性成分2-4D丁酯和敌草快的重量比为1:50-100。所述活性成分2-4D丁酯和敌草快在所述油菜抗裂角剂中总的重量百分含量为5%~80%。一种油菜抗裂角剂的制备方法,其步骤是:以2-4D丁酯和敌草快为活性成分,添加农药上允许的助剂配制成水分散粒剂。农药上允许的助剂包括分散剂、润湿剂、载体和填料等。分散剂可以选自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中的一种或二至四种的任意混合(多种)。润湿剂可以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仲烷基硫酸钠、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和烷基磺酸盐中的一种或二至四种的任意混合(多种)。载体可以选自膨润土、尿素、蔗糖、硅藻土、硫酸铵和磷酸二氢钾的一种或二至六种的任意混合(多种)。填料选自高岭土、硅藻土、膨润土、凹凸棒土、白炭黑、淀粉和轻质碳酸钙中的一种或二至六种的任意混合(多种)。所述的剂型为20%水分散粒剂。上述物质均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物质,可通过市场购得。本发明主要用于油菜收获期提高角果的抗裂角性、减少落粒损失。一种油菜抗裂角剂在油菜收获期中提高抗裂角性能,降低落粒损失中的应用,其步骤是:A、根据油菜实际生长情况和气候条件,利用本产品在油菜八成熟时进行喷施,5-7天后即可取得理想的脱水干燥及较佳的角果抗裂性效果。B、以H305为材料对本发明的抗裂角剂进行田间试验,以验证其效果。具体结果见表2。本发明的注意事项:宜选多云或晴天午后无露水时喷施,忌中午高温时喷施,喷后3-6小时遇雨无需补喷。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2-4D丁酯和敌草快两种药剂的作用机理不同,组合物在一定配比范围内表现出极好的增效作用,可维持植株脱水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弥补脱水干燥造成的产量损失,降低收获时落粒损失,提高抗裂角性,比单纯化学脱水干燥增产3-5%,有效提高油菜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效益。(2)组合物中加入2-4D丁酯,使高毒性的敌草快用量下降,成本和残留相对下降;并且增加了5-7天左右的田间分解期,残留进一步降低,安全性更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田间药效的处理剂量均为有效成分用量。实施例1-3:20%2-4D丁酯和敌草快水分散粒剂的制备常温下(4~28℃),按表1中的配方比例,将活性成分2-4D丁酯和敌草快加入载体中,并在其中加入润湿剂、分散剂、填料等,混合,经气流粉碎后加的水,然后经捏合、造粒、干燥、筛分制得水分散粒剂产品。表1实施例1-3重量百分比实施例及原料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2-4D丁酯1.80.40.1敌草快18.219.619.9十二烷基苯磺酸钠444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55硅藻土111水余量余量余量总计100100100实施例4:大田试验试验地点: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油菜试验基地试验材料:H305试验药剂:实施例2对应的20%2-4D丁酯和敌草快水悬浮剂、20%敌草快水剂、清水。试验设计:随机区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面积666.67m2(1亩),采用背负式喷雾器于油菜黄熟期(主花序中上部角果籽粒转色时)进行茎叶喷施处理;按每亩兑水30kg雾状喷施。测试方法:在成熟期测定抗裂角指数、角果含水量、产量等指标。A.抗裂角指数测定方法为:在油菜角果完全成熟时(终花后45天),于各小区取长势一致的植株10株,剪下主花序角果,在室内自然条件下风干30天后,采用随机碰撞法测定抗裂角指数;B.角果含水量测定方法为:采用烘干失重法测定。喷药后每天采集各个处理的角果100个,室内用电子天平测定其角果和籽粒鲜重,然后80℃烘箱烘至恒重。角果含水量(%)=(角果鲜重-角果干重)/角果鲜重×100,籽粒含水量(%)=(籽粒鲜重-籽粒干重)/籽粒鲜重×100;C.产量测定:按每小区实际收获,测定小区产量。试验结果:(1)对照:自然成熟时,植株角果含水量为60.46%,抗裂角指数为0.56,产量为:161公斤/亩;(2)喷施20%敌草快水剂:6天后,植株迅速脱水、干枯,角果含水量迅速下降至7.80%,抗裂角指数为0.50,产量为:162.9公斤/亩,比自然成熟增产1.2%;(3)喷施实施例2对应的20%2-4D丁酯和敌草快水分散粒剂:6天后,角果含水量下降至8.10%,抗裂角指数为0.85,产量为:143.5公斤/亩,比单纯化学干燥增产4.3%,比自然成熟增产5.5%。上述结果说明,本发明提供的油菜抗裂角剂提前5-7天时间喷施使用,可维持植株脱水过程中的光合作用,弥补脱水干燥造成的产量损失,能在保持理想的籽粒含水量的同时,显著提高田间油菜角果的抗裂角性,有效降低油菜落粒损失。并且增加了5-7天左右的田间分解期,残留进一步降低,安全性更强。表2大田试验结果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油菜抗裂角剂,油菜收获前5-7天将其均匀地喷施在油菜植株上,具有明显的脱水干燥效果及较好的抗裂角性,并且能减少田间落粒损失,综合减损增产达5%以上。以上所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思路下所作的各种变化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