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氟嘧菌酯和氟唑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5682阅读:83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农药杀菌组合物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含氟嘧菌酯和氟唑活化酯的杀菌组合物。



技术实现要素:

葡萄霜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染嫩梢、花序、幼果等幼嫩组织,葡萄霜霉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几乎均有分布,多发生在雨水较多的地区和年份,在5-6月份开始发生。病害流行年份、病叶焦枯早落,病梢扭曲,发育不良,对树势和产量影响较大,是葡萄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防治葡萄霜霉病的农药主要是化学农药。

氟嘧菌酯,Fluoxastrobin,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作用机理是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在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的较多杀菌剂中,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化合物作用的部位与其它不同,因此对甾醇抑制剂、苯基酰胺类、二羧酰胺类和苯并咪唑类产生抗性的菌株有效,但由于其使用成本太高,目前国内应用较少。

氟唑活化酯是由华东理工大学合成的一种新型BTH类似物,该化合物不仅可作为植物细胞诱导剂,而且可以作为植物诱导抗病激活剂,该类药剂本身无杀菌活性,但处理植物后却能够诱导植物自身产生抗病反应,从而达到抵抗多种病害的目的。氟唑活化酯与多种杀菌剂具有很好的可混性,上海泰禾集团委托上海、北京、浙江、河南、江苏和山东等国内多家科研院所进行室内和大田的活性测定和试验,其结果表明了该类药剂具有优异的杀菌活性。此外,氟唑活化酯一定浓度使用时对植物生长表现出促进作用。

本申请的发明人在室内筛选和田间药效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氟嘧菌酯和氟唑活化酯进行复配,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葡萄霜霉病表现出一定的增效作用,经过进一步研究,进而完成了本发明。目前,尚无关于氟嘧菌酯和氟唑活化酯复配的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合农业上使用的增效杀菌剂,有助于减少农药使用量,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杀菌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氟嘧菌酯和氟唑活化酯,其中,氟嘧菌酯和氟唑活化酯的重量比为1:40-40:1,优选为1:10-10:1。

进一步的,所述杀菌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90%,优选为20-60%。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通过农药直接加工中常规的制备方法制备成为农药制剂加工中的任意一种剂型,例如可以是乳油、可湿性粉剂、悬浮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颗粒剂、可分散油悬浮剂等。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加入其它农用活性成分,例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肥料等农用活性成分。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适用于防除农作物霜霉病、白粉病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组合物复配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效与单个活性成分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2)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在有效防治作物病害的同时,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延缓农药活性成分的使用寿命,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有利于抗性病害的综合防治;

(3)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一、制剂实施例

1、实施例1: 31%氟嘧菌酯·氟唑活化酯可湿性粉剂(30:1)

氟嘧菌酯 30%

氟唑活化酯 1%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6%

木质素磺酸钠 4%

白炭黑 3%

轻质碳酸钙 余量

2、实施例2:22%氟嘧菌酯·氟唑活化酯可湿性粉剂(10:1)

氟嘧菌酯 20%

氟唑活化酯 2%

脂肪胺聚氧乙烯醚 5%

木质素磺酸钠 4%

白炭黑 2%

硅藻土 余量

3、实施例3:30%氟嘧菌酯·氟唑活化酯水分散粒剂(13:17)

氟嘧菌酯 13%

氟唑活化酯 17%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硫酸盐 8%

木质素磺酸钠 5%

硫酸铵 1%

阿拉伯胶 2%

轻质碳酸钙 余量

4、实施例4:25%氟嘧菌酯·氟唑活化酯悬浮剂(1:4)

氟嘧菌酯 5%

氟唑活化酯 20%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3%

木质素磺酸钠 2%

硅酸镁铝 1.3%

有机硅酮 0.5%

异噻唑啉酮 1%

乙二醇 0.3%

去离子水 余量

二、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葡萄霜霉病菌

试验方法:经预试确定氟嘧菌酯和氟唑活化酯的有效抑制浓度后,设置两种药剂不同浓度梯度,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进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药剂对作物病菌的毒力,72 h后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直径,计算各处理净生长量,菌丝生长抑制率。防治效果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u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试验结果见表1。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氟嘧菌酯和氟唑活化酯对葡萄霜霉病表现出较好的防治效果,在1:40-40:1的范围内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效均在120以上,其中,当组合物的配比为1:10-10:1时,组合物对葡萄霜霉病防治的共毒系数均在150以上,协同增效作用更明显。

三、田间药效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效果,应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药剂进行防治葡萄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药剂: (1)31%氟嘧菌酯·氟唑活化酯可湿性粉剂(30:1);(2)22%氟嘧菌酯·氟唑活化酯可湿性粉剂(10:1);(3)30%氟嘧菌酯·氟唑活化酯水分散粒剂(13:17);(4)25%氟嘧菌酯·氟唑活化酯悬浮剂(1:4);(5)对比例1:40%氟嘧菌酯悬浮剂;(6)对比例2:5%氟唑活化酯乳油。

分别于药后5天、10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见表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制剂实施例1-4的农药组合物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表现出较好的持效性和速效性,在有效成分用量为50 g/hm2时,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对照药剂40%氟嘧菌酯悬浮剂和5%氟唑活化酯悬浮剂。另外,在试验期间,未发现供试药剂对黄瓜作物有药害产生,表明所述农药组合物安全性较高。综合上述试验结果,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可以减少农药有效成分使用量,降低农药使用成本,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