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异噻菌胺的农用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5677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农药杀菌产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含有异噻菌胺的农用杀菌组合物,还涉及所述农用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立枯病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水稻立枯病是水稻旱育苗的主要病害,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尤其是近年来旱育秧立枯病成为旱育稀植技巧的最大障碍,正常条件发病率15%左右,因为气候、管理等方面的起因,毁灭性发病也屡见不鲜。水稻立枯病属于土传病害,是由多种病原菌侵染而引起的,主要由镰刀菌、立枯丝核菌和腐霉菌引起,其中以镰刀菌为主。田间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苗后秧苗枯萎,容易拔断,茎基部腐烂,有烂梨味,发病较重的整片死亡,病株基部多长有赤色霉状物。

异噻菌胺(Isotianil),CAS号[224049-04-1],化学名称3,4-二氯-N-(2-腈基苯基)-5异噻唑甲酰胺。异噻菌胺属异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异噻唑甲酰胺类化合物包括异噻菌胺等在植物中具有强的植物诱导活性,预防性施用或者在发病早期使用,多种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可激活植物自身的防卫性抗性反应即系统诱导抗性,并影响病原菌生活史的多个环节,从而使植物对多种真菌、细菌、昆虫和病毒产生广谱的自我保护作用。异噻菌胺适用的主要作物是水稻,登记为防治水稻稻瘟病和水稻白叶枯病的杀菌剂。

恶霉灵(Hymexazol),CAS号[10004-44-1],化学名称3-羟基-5-甲基异恶唑。是新一代新型农药杀菌剂,属内吸性高效农药杀菌剂、土壤消毒剂、而且也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土壤真菌、苗腐菌、腐霉菌、镰刀菌、伏革菌、丝核菌、猝倒病菌防治效果尤佳。药效作用独特,具有高效、低毒、无公害,属于绿色环保高科技精品,恶霉灵能有效抑制病原真菌菌丝体的正常生长或直接杀死病菌,又能促进植物生长;并具有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发育、生根壮苗,提高农作物的成活率。恶霉灵的渗透率极高,两个小时就能移动到茎部,20个小时移动至植物全身。

咪鲜胺(Prochloraz),CAS号[67747-09-5],化学名称N-丙基-N-[2-(2,4,6-三氯苯氧基)乙基]-咪唑-1-甲酰胺。又称扑霉灵、丙灭菌、施保克、咪鲜安,是一种咪唑类广谱农药杀菌剂,通过抑制甾醇的生物合成而起作用,无内吸作用但具有一定的传导性。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明显的防效,也可以与大多数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混用,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咪鲜胺对大田作物、水果、蔬菜、草皮及观赏植物上的多种病害具有治疗和铲除作用。

吲唑磺菌胺(Amisulbrom),CAS号[348635-87-0],化学名称3-(3-溴-6-氟-2-甲基吲哚-1-磺酰基)-N,N-二甲基-1,2,4-三唑-1-磺酰胺。它是日本日产化学公司创制的三唑磺酰胺类杀菌剂,结构新颖独特。该药剂主要对卵菌和变形菌类有效。其持效性强,耐雨水冲淋,对多种病害有稳定的效果。

为了解决恶霉灵、咪鲜胺、吲唑磺菌胺单独使用防治水稻立枯病用量大,效果不明显,易产生抗药性的问题,本发明人经过大量试验,研制出异噻菌胺与恶霉灵、咪鲜胺或吲唑磺菌胺复配的农用杀菌组合物,用于防治水稻立枯病等多种作物病害。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异噻菌胺的农用杀菌组合物。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农用杀菌组合物在防治水稻立枯病中的用途。

[技术方案]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所述农用杀菌组合物由第一活性成分异噻菌胺与一种选自恶霉灵、咪鲜胺或吲唑磺菌胺的第二活性成分组成,所述第一活性成分与所述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1:100。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农用杀菌组合物的所述第一活性成分与所述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1:50。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剂,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含有以重量计0.5~95.0%所述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和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含有以重量计2~80%所述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和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含有以重量计10~70%所述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和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

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农用杀菌剂的剂型为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水乳剂或颗粒剂。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的农用杀菌组合物或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立枯病中的用途,优选地在苗床期施用所述组合物或杀菌剂。

下面将详细地描述本发明。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菌组合物,所述农用杀菌组合物由第一活性成分异噻菌胺与一种选自恶霉灵、咪鲜胺或吲唑磺菌胺的第二活性成分组成,所述第一活性成分与所述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1:50。

在本发明的农用杀菌组合物中,所述第二活性成分的量在所述的范围内时,如果异噻菌胺的量超过所述量的范围,则会因用量高,安全性下降,易发生药害。

异噻菌胺的量在所述的范围内时,如果第二活性成分的量超过所述量的范围,也会因用量高,安全性下降,易发生药害。

因此,在本发明的农用杀菌组合物中,异噻菌胺与一种选自恶霉灵、咪鲜胺或吲唑磺菌胺的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1:50是合理的。

优选地,异噻菌胺与所述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是1:3~1:10。

本发明涉及一种农用杀菌剂。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含有以重量计0.5~95.0%所述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和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

除非另有说明,本发明所涉及的“%”均为“重量百分比”。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载体或助剂应该理解是在农药制剂加工或使用中用于改善药剂理化性质,提高药效,便于运输贮藏等性能的辅助性物质,例如润湿剂、乳化剂、分散剂、粘着剂、稳定剂或增效剂等。根据本发明,凡是具有这些性能且对本发明的农用杀菌剂没有任何负面影响的化学物质都可以用于本发明,它们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根据本发明,如果所述农用杀菌剂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含量低于0.5%时,则会因有效成分低,从经济的角度不利于产品的生产制造;如果所述农用杀菌剂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含量高于95.0%时,则会因含量太高不利于药效的发挥且易产生药害;因此,所述农用杀菌剂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含量为0.5~95.0%是恰当的。

优选地,所述的农用杀菌剂含有以重量计2~80%所述的农用杀菌组合物,更优选地10~70%所述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和余量为农药上可接受的载体和助剂。

根据本发明,在农药上可接受的助剂是一种或多种选自乳化剂、润湿剂、分散剂、增稠剂、防冻剂、崩解剂、粘结剂、消泡剂或填充剂的助剂。这些助剂有利于有效成分稳定,并充分发挥其药效。

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本发明所述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在实际应用时可配制成农业上允许的剂型,较好的剂型是水分散粒剂、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微乳剂、水乳剂或颗粒剂。

对于水分散粒剂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分散剂选用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选自聚氧乙烯醇、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崩解剂选自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粘结剂选自硅藻土、玉米淀粉、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及微晶纤维素类;填料选自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海泡石、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等。

对悬浮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TERSPERSE 2425(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烷基萘磺酸盐类);乳化剂选自农乳700#(通用名: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农乳2201、斯盘-60#(通用名:山梨醇酐单硬脂酸酯)、乳化剂T-60(通用名:失水山梨醇单硬脂酸酯聚氧乙烯醚)、农乳1601#(通用名: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聚氧丙烯醚)、TERSPERSE 4894(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FS3000(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润湿剂选自烷基酚聚氧乙烯聚基醚甲醛缩合物硫酸盐、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苯乙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磷酸酯、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TERSPERSE 2500(美国亨斯迈公司出品)、SXC(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硅酸镁铝、膨润土;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消泡剂为有机硅类消泡剂;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

对可湿性粉剂,可使用的助剂有:分散剂选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选自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填料选自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等。

对微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选自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农乳500#)、农乳700#、农乳2201#、斯盘-60#、吐温-80-60#、TX-10、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助溶剂选自甲醇、异丙醇、正丁醇、乙醇;溶剂选自环己酮、N-甲基吡咯烷酮、二甲苯、甲苯、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

对水乳剂,可使用的助剂有:乳化剂选自壬基酚聚氧乙烯醚(EO=10)磷酸酯、三苯乙基苯酚聚氧乙烯醚磷酸酯(农乳600#磷酸酯)、农乳700#、农乳2201#、Span-60#、乳化剂T-60、TX-10、农乳1601#、农乳600#、农乳400#;溶剂选自二甲苯、甲苯、环己酮、溶剂油(牌号:S-150、S-180、S-200);稳定剂选自亚磷酸三苯酯、环氧氯丙烷、醋酐;防冻剂选自乙二醇、丙二醇、甘油、尿素、无机盐类如氯化钠;增稠剂选自黄原胶、聚乙烯醇、膨润土、硅酸镁铝;防腐剂选自苯甲酸、苯甲酸钠。

对于颗粒剂来说,本领域技术人员很熟悉使用相应的助剂完成本发明。分散剂选用自聚羧酸盐、木质素磺酸盐、烷基萘磺酸盐;润湿剂选自聚氧乙烯醇、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萘磺酸盐;崩解剂选自硫酸铵、尿素、蔗糖、葡萄糖、氯化铝、柠檬酸、丁二酸、碳酸氢钠;粘结剂选自硅藻土、黄原胶、PVA、羧甲基(乙基)纤维素及微晶纤维素类;填料选自硅藻土、高岭土、白炭黑、轻钙、海泡石、滑石粉、凹凸棒土、陶土等。

本发明所述的农用杀菌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制剂提供,使用前在桶(罐)中直接混合。本发明的浓缩物通常与水混合得到所需要活性物质的浓度或根据用量直接撒施。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农用杀菌组合物或所述农用杀菌剂在防治水稻立枯病中的用途。

本发明农用杀菌组合物和农用杀菌剂可以采用常规方法施用,例如喷射、喷雾、撒施。其施用量可以根据气候条件或作物生长状态而改变,可以在病害发生之前或之后施用,但一般苗床处理更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保护作用的持续时间通常与组合物中单个化合物的含量有关,也与外界因素相关,例如气候,但通过使用适当的剂型可以减缓气候的影响。

本发明农用杀菌组合物和农用杀菌剂也可以与其它具有除草、杀菌性能的化合物混合使用,也可以与杀线虫剂、防护剂、生长调节剂、植物营养素或土壤调节剂混合使用。

[有益效果]

本发明农用杀菌组合物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1、异噻菌胺具有特有的强的植物诱导活性,它并不会对病原菌产生直接的抗菌作用,而是通过激发水稻自身对立枯病的天然防御机制,达到抵抗水稻立枯病的目的,更加安全环保;

2、立枯病是以土传为主的病害,因此本发明的组合物或杀菌剂更适合水稻苗床处理,具有产品活性高、持效期长的优势,可有效减少用药量,苗床处理更能使水稻达到健身防病的效果,从根本上有效地防治立枯病的发生;

3、两种活性成分复配扩大了产品防治谱,防治水稻立枯病的同时,能防治水稻稻瘟病,因组合物中杀菌剂作用机理的不同,可有效延缓抗性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实施例。

在本发明中,如无特殊说明,“%”均为重量百分比,“:”或“比”均为重量比。

一、本发明杀菌剂的制备

1、制备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制备66%异噻菌胺·恶霉灵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1:10)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水分散粒剂总重量计6%异噻菌胺、60%恶霉灵、2%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1%N-甲基-油酰基-牛磺酸钠、1%可溶性淀粉与补充至100%的高岭土。按配方比例,将原药和助剂、填料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得到粉剂,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2:制备51%异噻菌胺·咪鲜胺水分散颗粒剂(有效成分1:50)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水分散颗粒剂总重量计1%异噻菌胺、50%咪鲜胺、3%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4%N-甲基-油酰基-牛磺酸钠、3%可溶性淀粉、2%硫酸钠与补充至100%的高岭土。按配方比例,将原药和助剂、填料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得到粉剂,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3:制备72%异噻菌胺·吲唑磺菌胺水分散颗粒剂(有效成分1:5)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水分散颗粒剂总重量计12%异噻菌胺、60%吲唑磺菌胺、3%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4%N-甲基-油酰基-牛磺酸钠、3%可溶性淀粉、2%硫酸钠与补充至100%的高岭土。按配方比例,将原药和助剂、填料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得到粉剂,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2、制备悬浮剂

实施例4:制备30%异噻菌胺·恶霉灵悬浮剂(有效成分1:5)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悬浮剂总重量计5%异噻菌胺、25%恶霉灵、3%TERSPERSE 4894、3.5%SXC(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1%黄原胶、1%硅酸镁铝、5%乙二醇、0.03%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5%有机硅消泡剂TA32H(赢创德固赛公司出品),去离子水加至100%。按配方比例,以水为介质,将原药、分散剂、助悬剂和防冻剂等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3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5:制备15%异噻菌胺·咪鲜胺悬浮剂(有效成分1:2)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悬浮剂总重量计5%异噻菌胺、10%咪鲜胺、3%FS3000(磷酸酯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1.5%SXC(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5%黄原胶、0.5%硅酸镁铝、5%乙二醇、0.03%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3%有机硅消泡剂TA32H(赢创德固赛公司出品),去离子水加至100%。按配方比例,以水为介质,将原药、分散剂、助悬剂和防冻剂等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3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6:制备22%异噻菌胺·吲唑磺菌胺悬浮剂(有效成分1:1)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悬浮剂总重量计11%异噻菌胺、11%吲唑磺菌胺、3.5%TERSPERSE 4894、3%SXC(磺酸型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1%黄原胶、1%硅酸镁铝、5%乙二醇、0.03%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0.5%有机硅消泡剂TA32H(赢创德固赛公司出品),去离子水加至100%。按配方比例,以水为介质,将原药、分散剂、助悬剂和防冻剂等加入到高剪切乳化机中剪切30min,再用砂磨机砂磨后,得到悬浮剂。

3、制备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7:制备49%异噻菌胺·恶霉灵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6)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总重量计7%异噻菌胺、42%恶霉灵、2%十二烷基硫酸钠、5%白碳黑、10%木质素磺酸钠与补充至100%的轻质碳酸钙。按配方要求,将各种助剂、填料、原药混合后经粗粉碎机粉碎后,进入气流粉碎机充分粉碎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8:制备42%异噻菌胺·咪鲜胺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2:5)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总重量计12%异噻菌胺、30%咪鲜胺、2%十二烷基硫酸钠、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4%木质素磺酸钠、6%白碳黑与补充至100%的轻质碳酸钙。按配方要求,将各种助剂、填料、原药混合后经粗粉碎机粉碎后,进入气流粉碎机充分粉碎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

实施例9:制备54%异噻菌胺·吲唑磺菌胺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1:12.5)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可湿性粉剂总重量计4%异噻菌胺、50%吲唑磺菌胺、2%十二烷基硫酸钠、4.5%萘磺酸甲醛缩合物、4.5%木质素磺酸钠、6%白碳黑与补充至100%的轻质碳酸钙。按配方要求,将各种助剂、填料、原药混合后经粗粉碎机粉碎后,进入气流粉碎机充分粉碎混合制得可湿性粉剂。

4、制备微乳剂

实施例10:制备10%异噻菌胺·恶霉灵微乳剂(有效成分1:4)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微乳剂总重量计2%异噻菌胺、8%恶霉灵、2%农乳700#、2%农乳500#、2%农乳1601#、15%环已酮、5%N-甲基吡咯烷酮,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搅拌均匀后,得到产品。

实施例11:制备18%异噻菌胺·咪鲜胺微乳剂(有效成分1:5)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微乳剂总重量计3%异噻菌胺、15%咪鲜胺、4%农乳700#、3%农乳500#、5%斯盘-60#、20%甲苯、10%N-甲基吡咯烷酮,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搅拌均匀后,得到产品。

实施例12:制备16%异噻菌胺·吲唑磺菌胺微乳剂(有效成分1:7)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微乳剂总重量计2%异噻菌胺、14%吲唑磺菌胺、3%农乳700#、3%农乳500#、3%农乳1601#、15%环已酮、10%N-甲基吡咯烷酮,经溶解完全并混合均匀,去离子水加至100%,搅拌均匀后,得到产品。

5、制备水乳剂

实施例13:制备36%异噻菌胺·恶霉灵水乳剂(有效成分1:8)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水乳剂总重量计4%异噻菌胺、32%恶霉灵、5%农乳2201#、4%壬基酚聚氧乙烯醚(EO=10)磷酸酯、3%农乳600#、1%环氧氯丙烷、20%二甲苯、15%环己酮,混合溶解得到油相。5%乙二醇、0.1%黄原胶、0.03%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去离子水加至100%,配成水相。油相加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得到产品。

实施例14:制备30%异噻菌胺·咪鲜胺水乳剂(有效成分1:4)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水乳剂总重量计6%异噻菌胺、24%咪鲜胺、3%农乳1601、3%壬基酚聚氧乙烯醚(EO=10)磷酸酯、2.5%农乳600#、2.5%Span-60#、1.5%环氧氯丙烷、20%二甲苯、20%环己酮,混合溶解得到油相。5%乙二醇、0.1%黄原胶、0.03%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去离子水加至100%,配成水相。油相加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得到产品。

实施例15:制备24%异噻菌胺·吲唑磺菌胺水乳剂(有效成分1:3)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水乳剂总重量计6%异噻菌胺、18%吲唑磺菌胺、3.5%农乳1601、2.5%壬基酚聚氧乙烯醚(EO=10)磷酸酯、3%农乳600#、2%Span-60#、1%环氧氯丙烷、20%二甲苯、20%环己酮,混合溶解得到油相。5%乙二醇、0.1%黄原胶、0.04%BIT(1,2-苯并异噻唑啉-3-酮)、去离子水加至100%,配成水相。油相加入水相中充分混合,经高剪切乳化后,得到产品。

6、制备颗粒剂

实施例16:制备11%异噻菌胺·恶霉灵颗粒剂(有效成分1:10)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颗粒剂总重量计1%异噻菌胺、10%恶霉灵、2%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1%N-甲基-油酰基-牛磺酸钠、1%碳酸氢钠、1.5%黄原胶与补充至100%的高岭土。按配方比例,将原药和助剂、填料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得到粉剂,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17:制备8%异噻菌胺·咪鲜胺颗粒剂(有效成分1:3)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颗粒剂总重量计2%异噻菌胺、6%咪鲜胺、3%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4%N-甲基-油酰基-牛磺酸钠、0.5%氯化铝粉、2%黄原胶与补充至100%的高岭土。按配方比例,将原药和助剂、填料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得到粉剂,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实施例18:制备12%异噻菌胺·吲唑磺菌胺颗粒剂(有效成分1:5)

称取以本农用杀菌剂颗粒剂总重量计2%异噻菌胺、10%吲唑磺菌胺、3%萘酚磺酸甲醛缩合物、4%N-甲基-油酰基-牛磺酸钠、1%氯化铝、2%黄原胶与补充至100%的高岭土。按配方比例,将原药和助剂、填料等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得到粉剂,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在造粒机中进行造粒,然后干燥、筛分即得颗粒状产品。

二、生物活性实施例

生物活性实施例分为室内生物活性实施例和大田生物活性实施例。

活性实施例1:异噻菌胺和恶霉灵复配后对水稻立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为了进一步了解异噻菌胺和恶霉灵复配组合物的毒力,进行了大量配方筛选试验。

本发明农用杀菌组合物生物活性测定如下:

根据杀菌剂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农业行业标准NY/T1156.8-2007),测定单剂EC50与混剂EC50

对水稻立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试验采用采用盆栽法。选择两叶一心、长势一致的盆栽稻苗,喷雾处理后自然晾干,24h左右进行接种,在已喷过药的每盆稻苗基部中央夹接一块立枯病菌丝块,菌块不要与盆土及水层接触。接种后的试材移至保湿箱中培养,温度25~26℃,湿度80~90%,每天观察稻苗生长状况,5天后空白对照充分发病时调查防治效果。

调查方法和分级标准如下:

0级:整株无病;

1级:第一叶鞘发病;

3级:第一叶片及第二叶鞘发病;

5级:第二叶片及第三叶鞘发病;

7级:整株发病。

以病情指数计算各个处理防治效果,用“DPS数据处理系统”V14.50专业版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求出回归直线、EC50值、相关系数。用孙云沛法(Sun等,1960)将测定的各处理的EC50值换算成实际毒力指数(ATI);根据混剂的配比,获得理论毒力指数,由下述公式计算得到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理论混用毒力指数(TTI)=A的毒力指数×A在混用中的含量(%)

+B的毒力指数×B在混用中的含量(%)

按照NY/T11547.7-2006杀虫剂联合作用划分标准,当共毒系数(CTC)大于120时,表明这种混配具有增效作用;而共毒系数(CTC)小于80时,表明这种混配具有拮抗作用;而共毒系数(CTC)大于80却小于120时,表明这种混配具有相加作用。

异噻菌胺和恶霉灵不同配比混配对水稻立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见下表1。

表1:异噻菌胺与恶霉灵及不同配比对水稻立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从上述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异噻菌胺与恶霉灵在重量比1:1~1:50的范围内复配时,其共毒系数(CTC)均显著大于120,说明异噻菌胺与恶霉灵混配对水稻立枯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2、活性实施例2:异噻菌胺与咪鲜胺复配后对水稻立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具体试验方法和计算过程如上述活性实施例1,区别在于本实施例采用异噻菌胺与咪鲜胺复配。

毒力试验结果列在下表2中。

表2:异噻菌胺与咪鲜胺复配及不同配比对水稻立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从上述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异噻菌胺与咪鲜胺在重量比1:1~1:50的范围内复配时,其共毒系数(CTC)均显著大于120,说明异噻菌胺与咪鲜胺混配对水稻立枯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3、活性实施例3:异噻菌胺与吲唑磺菌胺复配后对水稻立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具体试验方法和计算过程如上述活性实施例1,区别在于本实施例采用异噻菌胺与吲唑磺菌胺复配。

毒力试验结果列在下表3中。

表3:异噻菌胺与吲唑磺菌胺复配及不同配比对水稻立枯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从上述室内毒力测定结果可以看出,异噻菌胺与吲唑磺菌胺在重量比1:1~1:50的范围内复配时,其共毒系数(CTC)均显著大于120,说明异噻菌胺与吲唑磺菌胺混配对水稻立枯病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4、活性实施例4:防治水稻立枯病田间药效试验

根据农业部药检所“NY/T1464.14-2007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第14部分:杀菌剂防治水稻立枯病”的规定开展试验。试验药剂、对照药剂和空白对照的小区处理采用随机区级排列,小区面积20m2,4次重复,本试验共计施药两次。第一次施药时处于发病初期,两周后施第二次药。本试验共计调查2次,每试验小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调查相连5丛,共25丛,记录病害等级。

病害分级标准如下:

0级:全株无病;

1级:第四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以剑叶为第一片叶);

3级:第三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5级:第二片叶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7级:剑叶叶片及其以下各叶鞘、叶片发病;

9级:全株发病,提早枯死。

药效计算方法:

根据调查结果,按照下面(1)、(2)公式计算病情指数和防效。

式中:CK0、CK1分别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前、后的病情指数;PT0、PT1分别为药剂处理区药前、后的病情指数。

试验结果列在下表4中。

表4防治水稻立枯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从上述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异噻菌胺与一种选自恶霉灵、咪鲜胺或吲唑磺菌胺的第二活性成分复配后能有效地防治水稻立枯病,其7天防效和14天防效均显著优于对照药剂。在用药范围内对试验作物安全。

综上所述,室内生测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所述农用杀菌组合物具有下述有益效果:

1、与单剂相比,该杀菌组合物对防治水稻立枯病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延长了持效期,提高了杀菌效果;

2、减少用药次数,减低用药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

3、组合物由不同作用机制的有效成分组成,作用位点增加,有利于克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本发明组合物对试验作物均无明显不良影响,叶色、长势等都正常,安全性好,符合农药制剂的安全性要求。

本发明所述农用杀菌组合物对水稻立枯病具有良好的防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