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苯并烯氟菌唑和苦参碱的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45683阅读:6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含有苯并烯氟菌唑和苦参碱的杀菌组合物。



背景技术:

白粉病是一种广泛发生的世界性病害,生产上主要采用化学农药防治白粉病,目前主要依赖苯并咪唑类、三唑类、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然而,长期使用单一种类的杀菌剂会使病害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防治效果降低。

苯并烯氟菌唑是一种吡唑酰胺类杀菌剂,通过抑制线粒体内膜上电子传递链中的琥珀酸脱氢酶,使得病原真菌无法经由呼吸产生能量,进而瓦解病菌的生长,该化合物单独使用成本较高且容易又发抗性的产生,从而降低农药品种的使用寿命。

苦参碱是由豆科槐属落喀叶灌木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的根、茎和果实经严格的工艺提取得到的一种水溶性生物碱,外观为褐色均相液体。一般为苦参总碱,其主要成分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果碱、氧化槐果碱、槐定碱等。属植物神经毒剂,以触杀为主兼具胃毒作用,本品对人畜低毒,属广谱性植物源农药,对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等真菌性病害具较高活性。

本申请的发明人对苯并烯氟菌唑和苦参碱的配方筛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苯并烯氟菌唑和苦参碱进行混配在一定的范围内对白粉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经进一步研究完成了本发明。

目前尚无苯并烯氟菌唑和苦参碱的复配组合物的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白粉病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农药组合物,有助于减少农药用药量、延缓抗药性的产生,对环境友好安全。

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效农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活性成分包含苯并烯氟菌唑和苦参碱,其中,苯并烯氟菌唑和苦参碱的重量比为1:60-60:1,优选为20:1-1:1。

进一步的,所述农药组合物中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0.5-80%,优选为1-50%。

进一步的,所述农药组合物可以辅以农药剂型加工中合适的辅助成分加工成任意一种农药剂型,例如可以是可湿性粉剂、水分散粒剂、水乳剂、微乳剂、悬浮剂。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按比例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要的浓度。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组合物还可以加入其它农用活性成分,例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肥料等农用活性成分。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适用于防除黄瓜白粉病、番茄白粉病、草莓白粉病等多种病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农药组合物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的组合物复配后,在一定的范围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防效与单个活性成分相比有明显的提高;

(2)本发明的组合物中活性成分作用机理各不相同,在有效防治作物病害的同时,可以延缓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有利于延缓农药活性成分的使用寿命;

(3)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备工艺简单,适合实际生产中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但本发明绝非限于这些例子。以下所述仅为本发明较好的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但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或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一、制剂实施例

1、11%苯并烯氟菌唑·苦参碱可湿性粉剂(10:1)

苯并烯氟菌唑 10%

苦参碱 1%

十二烷基硫酸钠 8%

木质素磺酸钙 5%

白炭黑 3%

硅藻土 余量

2、10.5%苯并烯氟菌唑·苦参碱水分散粒剂(20:1)

苯并烯氟菌唑 10%

苦参碱 0.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4%

烷基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 3%

尿素 2%

硅藻土 余量

3、31%苯并烯氟菌唑·苦参碱悬浮剂(30:1)

苯并烯氟菌唑 30%

苦参碱 1%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5%

木质素磺酸盐 3%

硅酸镁铝 0.5%

乙二醇 3%

去离子水 余量

4、2%苯并烯氟菌唑·苦参碱微乳剂(1:1)

苯并烯氟菌唑 1%

苦参碱 1%

N-甲基吡咯烷酮 20%

十二烷基苯磺酸钙 3%

烷基苯基聚乙二醇醚 5%

聚氧乙烯脂肪醇 5%

去离子水 余量

二、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白粉病菌

试验方法:试验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NY/T 1156.11-2008《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杀菌剂第11部分:防治瓜类白粉病试验盆栽法》,采用盆栽法测定。

播种感病黄瓜品种,盆栽生长至2片真叶期备用。将配制好的苯并烯氟菌唑和苦参碱母液用0.1%吐温-80表面活性剂水溶液溶解并制备浓度梯度。并设只含溶剂和表面活性剂而不含有效成分的处理作空白对照。药剂处理后24 h,喷雾接种黄瓜白粉病菌孢子悬浮液。孢子悬浮液的配制过程如下:取长满白粉病菌叶片,用加油少量吐温-80表面活性剂的无菌水将孢子洗下,双层纱布过滤,镜检后调制成1X105个/mL的悬浮液。接种后置于恒温室中,在温度24℃条件下培养7天。待空白对照病液率达到80%以上时,分级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计算各处理的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换算成机率值(y),药液浓度(u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试验结果见表1。

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苯并烯氟菌唑与苦参碱在1:60-60:1的范围内,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均表现为增效作用。其中,当苯并烯氟菌唑与苦参碱重量比为20:1-1:1时,共毒系数均在140以上,协同增效作用更明显。

三、田间药效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发明的实际应用效果,采用本发明实施例的药剂进行防治黄瓜白粉病田间药效试验。

供试药剂:(1)11%苯并烯氟菌唑·苦参碱可湿性粉剂;(2)10.5%苯并烯氟菌唑·苦参碱水分散粒剂;(3)31%苯并烯氟菌唑·苦参碱悬浮剂;(4)2%苯并烯氟菌唑·苦参碱微乳剂;(5)对比例1:10%苯并烯氟菌唑悬浮剂;(6)对比例2:0.5%苦参碱水剂。

分别于药后5天、10天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效,试验结果见表2。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实施例1-4的制剂对黄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均明显高于10%苯并烯氟菌唑和0.5%苦参碱水剂的防治效果,同时,苦参碱由于兼具、防病多种效果,例如蚜虫、霜霉病,也可以得到有效的防治,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防止或延缓苯并烯氟菌唑和苦参碱单个活性成分抗药性的产生,还能降低农药成本,两者复配后可以克服单一活性成分防效不理想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用药成本,本发明的组合物为进一步加快新农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具有重要的推广意义。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