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二氰蒽醌的复配杀菌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10544阅读:334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杀菌组合物,具体是一种含有二氰蒽醌的复配杀菌组合物,用与防治霜霉病、炭疽病、黑星病。



背景技术:

二氰蒽醌(Dithianon),又名二噻农,是巴斯夫欧洲公司开发的杀菌剂,纯品为深棕色结晶状固体,化学名称:2,3-二腈基-1,4-二硫代蒽醌。二氰蒽醌具有多种作用机理,通过与含硫基团反应和干扰细胞呼吸而抑制一系列真菌酶,最后导致病虫害死亡。具有很好的保护活性的同时,也有一定的治疗活性。用于防治所有果树病害如黑星病、叶斑病、炭疽病、霜霉病、褐腐病等。但二氰蒽醌单独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容易出现药效降低或失效的情况。

噻菌灵(Thiabendazole),属苯并咪唑类,分子式为C10H7N3S,化学名称:2-(4-噻唑基)-1H-苯并咪唑。噻菌灵作用机理是抑制真菌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微管蛋白的形成。具有内吸传导作用,兼有保护和治疗作用,根施时能向顶传导,但不能向基传导。抗菌活性限于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而对卵菌和接合菌无活性。

显然,二氰蒽醌和噻菌灵是属于作用原理不同的农药活性成分。

将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进行复配,是目前解决农药单剂应用过程中药效和抗性等问题的一种有效方式。不同的农药有效成分复配后,通常表现出三种作用类型,即相加作用、增效作用和拮抗作用。具有增效的配方,能在提高实际防治效果的同时,降低农药的使用量,有助于延缓抗性的产生,是科学防治病害、提高农药的环境友好性的重要手段。但现有技术中未见相互作用研究的两种农药活性成分,复配后具体表现为何种作用,是无法直接预测的,只有通过大量试验才能知道。

迄今,现有技术中尚无二氰蒽醌和噻菌灵复配作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使用成本低的高效的杀菌组合物。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通过大量的生物测定筛选,意外发现二氰蒽醌和噻菌灵以一定比例复配,对霜霉病、炭疽病、黑星病等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在上述发现的基础上,经过对组合物进行联合作用的定量分析,形成了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即以二氰蒽醌、噻菌灵为有效成分,二者的质量比例为50:1-1:50,较好的比例为20:1-1:20,更好的比例为5:1-1:5。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剂型,包括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制剂中有效成分的总含量为5%-80%。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所使用的辅助剂包括润湿剂、分散剂、载体等及其它有益于有效成分在贮存和使用中稳定以及药效发挥的已知物质,都是农药制剂中常用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并无特别限定,具体成分和用量根据配方要求通过试验确定。

其中润湿剂有十二烷基硫酸钠、拉开粉、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烷基萘磺酸钠、烷基苯磺酸钙、茶枯、皂角粉、蚕沙、无患子粉、月桂醇基硫酸钠、洗衣粉等,可选用其中一种或多种。

其中分散剂有木质素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拉开粉、十二烷基苯磺酸钙、聚羧酸盐、烷基苯磺酸钙盐、烷基酚聚氧乙烯醚、脂肪胺聚氧乙烯醚、脂肪酸 聚氧乙烯酯、甘油脂

肪酸酯聚氧乙烯醚等,可选用其中一种或多种。

其中防冻剂有乙二醇、丙三醇、异丙醇、尿素、聚乙烯醇等,可选用其中一种或多种。

其中增稠剂为黄原胶、羟甲基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硅酸铝镁、聚乙烯醇、有机膨润土等,可选用其中一种或多种。

其中防霉剂为苯甲酸钠、异噻唑啉酮、甲醛、山梨酸、多羟基苯甲酸丙酯等,可选用其中一种或多种。

其中消泡剂为有机硅油、硅酮类化合物、磷酸三丁酯、聚醚类消泡剂等,可选用其中一种或多种。

其中崩解剂为尿素、硫酸铵、葡萄糖等,可用其中之一或其组合。

其中填料为白炭黑、高岭土、硅藻土、轻质碳酸钙、膨润土、煅烧高岭土、玉米淀粉等,可选用其中一种或多种。

本发明所描述的杀菌组合物可以成品制剂形式提供,即组合物中各物质已经混合,组合物的成分也可以以单剂形式提供,使用前直接在桶或罐中直接混合,然后稀释至所需的浓度。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可用于防治各种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特别适用于防治葡萄霜霉病、黄瓜霜霉病、芒果炭疽病、苹果炭疽病、辣椒炭疽病、梨黑星病。

本发明的杀菌组合物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为:(1)本发明的组合物有效活性成分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属于两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两者相互混配不会产生抵触;(2)与单剂相比,该杀菌组合物对病害有明显的增效,提高了防治效果;在一点范围内有很好的增效作用,与单剂相比防治效果明显提高;(3)本发明不使用有机溶剂,对靶标作物、人畜、环境安全,便于运输及储藏;(4)杀菌组合物中有效成分的作用机理不同,有利于避免和延缓病菌抗药性的产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更加的清楚明白,本发明用以下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例子,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书为准。

本发明杀菌组合物以二氰蒽醌(A)为一种有效成分,以噻菌灵(B)为另一个有效成分,它们之间的组合对霜霉病、炭疽病、黑星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而不仅仅是两种药效作用的简单相加。下述实施例所用的原料和试剂,如没有特殊说明,都可以通过公开的商业渠道得到。下述实施例和试验例所用的方法,如没有特殊说明,都是本领域常规的方法和手段。

生物测定实施例1、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黄瓜霜霉病菌

试验方法:参照《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7-2006》,本试验采用盆栽法。具体操作为:

用毛笔蘸取10℃左右的蒸馏水洗下采自田间的带有霜霉病菌的黄瓜叶片背面的孢子囊,配成浓度为每毫升1×105个~1×107个孢子囊的悬浮液,均匀喷雾于供试的黄瓜叶片上进行接种,24h后进行药剂处理。用Potter喷雾塔在50PSI压力下喷雾,每个处理大约5mL。每个药剂设置5个浓度梯度,以喷施等量清水作为空白对照。喷雾后将黄瓜苗放入人工气候箱中(相对湿度100%,温度15-20℃)培养,24h后保持温度16-24℃、相对湿度90%左右保湿诱发,7d后调查病情指数,并计算防治效果。

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

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防治效果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μ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

实测毒力指数(ATI)=(标准药剂EC50/供试药剂EC50)×100

理论毒力指数(TTI)=A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A的百分含量+B药剂毒力指数×混剂中B的百分含量

共毒系数(CTC)=[混剂实测毒力指数(ATI)/混剂理论毒力指数(TTI)]×100

当CTC≤80,则组合物表现为拮抗作用,当80<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相加作用,当CTC≥120,则组合物表现为增效作用。

毒力测定结果参见表1。

表1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复配对黄瓜霜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表1试验结果表明,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复配,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30以上,对防治黄瓜霜霉病均有协同增效作用。其中,两者配比在20:1-1:20之间时,协同增效作用更明显,共毒系数都在156.0以上;而配比在5:1-1:5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239.0,增效作用更明显。

生物测定实施例2、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复配对苹果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苹果炭疽病菌

试验方法:参考《农药生物测定技术》(陈年春主编,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以及《农药室内生物测定试验准则NY/T1156.2-2006及1156.6-2006》,本试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平皿法)进行测定。具体操作为:

在无菌操作条件下,根据试验处理将预先融化的灭菌培养基定量加入无菌锥形瓶中,从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定量吸取5mL药液分别加入到装有45mL热培养基(PDA培养基,45-50℃)的锥形瓶中,摇匀后,迅速倒入直径90mm的玻璃培养皿中,每个培养皿倒入带药培养基10mL。水平静置,冷却后制成含药平板。每个浓度5个重复。试验设不含药剂的处理作空白对照。

根据空白对照培养皿中菌的生长情况调查病原菌菌丝生长情况。用卡尺测量菌落直径(以毫米为单位)。每个菌落采用十字交叉法垂直测量直径取其平均值。

以各个处理有效成分浓度(µg/mL)的对数值为自变量x,以抑制率转变成的机率值为因变量y,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计算方法和生物测定与实例1相同。

毒力测定结果参见表2。

表2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复配对苹果炭疽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表2试验结果表明,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复配,配比在50:1-1:50时,对防治苹果炭疽病菌均有增效作用,配比在20:1-1:20之间时,增效作用更明显,共毒系数都在159.0以上,而配比在5:1-1:5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277.0,增效作用更明显。

生物测定实施例3、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复配对梨黑星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试验对象:梨黑星病菌

试验方法:孢子萌发法。具体操作为:

从采自田间新鲜果实的病斑上分离梨黑星病菌,将病菌在PDA培养基上于25℃培养箱内连续3次进行纯化,然后再接于PD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孢子;将培养好的梨黑星病菌孢子用纱布过滤除去菌丝,然后用无菌水配制成4×105个孢子/毫升的悬浮液;将供试药剂稀释成相应的浓度,并与梨黑星病菌的孢子悬浮液以2mL加2mL混配,以2mL无菌水加2mL孢子悬浮液为空白对照。置于24℃培养箱内培养,15h后镜检孢子萌发率,并计算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每处理随机镜检10个视野,每处理不少于3次重复,凡是孢子芽管长度超过孢子长度的1/2即为萌发状态。

相对抑制率(%)=

将孢子萌发相对抑制率换算成几率值(y),药液浓度(µg/mL)转换成对数值(x),以最小二乘法计算毒力方程和抑制中浓度EC50,依孙云沛法计算药剂的毒力指数及共毒系数(CTC)。计算方法和生物测定与实例1相同。

毒力测定结果参见表3。

表3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复配对梨黑星病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

表3试验结果表明,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复配,配比在50:1-1:50时,对防治梨黑星病均有增效作用,配比在20:1-1:20之间时,增效作用更明显,共毒系数都在154.0以上,而配比在5:1-1:5之间时,共毒系数均高于292.0,增效作用更明显。

以上测定结果表明,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复配防治黄瓜霜霉病、苹果炭疽病和梨黑星病的配比在50:1-1:50之间时,共毒系数都在120.0以上,具有一定的增效作用,而配比在10:1-1:10之间时,共毒系数在200.0以上,增效作用更明显。

本发明复配杀菌组合物可以用已知的方法制备成适合农业使用的悬浮剂、可湿性粉剂和水分散粒剂。以下用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二氰蒽醌原药有效含量为97%、噻菌灵原药有效含量为98.5%,使用时均按有效含量折百计算,配方中百分比均为质量百分百,以下不在赘述。

悬浮剂实施例

将农药有效成分、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消泡剂、防冻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机湿法砂磨后得到本产品,分析后补加混合均匀过滤即得悬浮剂。

制剂实施例1:5%二氰蒽醌·噻菌灵悬浮剂

二氰蒽醌原药 (有效成分) 2%

噻菌灵原药 (有效成分) 3%

丙三醇 (防冻剂) 5%

拉开粉 (润湿剂) 1.5%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分散剂) 2%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分散剂) 3%

黄原胶 (增稠剂) 0.15%

硅酸镁铝 (增稠剂) 1.5%

苯甲酸钠 (防腐剂) 0.2%

有机硅 (消泡剂) 0.1%

去离子水 补齐至100%

制剂实施例2:51%二氰蒽醌·噻菌灵悬浮剂

二氰蒽醌原药 (有效成分) 1%

噻菌灵原药 (有效成分) 50%

丙三醇 (防冻剂) 5%

拉开粉 (润湿剂) 1.5%

木质素磺酸钠 (分散剂) 3%

萘磺酸盐 (分散剂) 3%

黄原胶 (增稠剂) 0.05%

硅酸镁铝 (增稠剂) 0.5%

苯甲酸钠 (防腐剂) 0.1%

有机硅 (消泡剂) 0.1%

去离子水 补齐至100%

制剂实施例3:21%二氰蒽醌·噻菌灵悬浮剂

二氰蒽醌原药 (有效成分) 20%

噻菌灵原药 (有效成分) 1%

丙三醇 (防冻剂) 5%

拉开粉 (润湿剂) 1.5%

聚萘甲醛磺酸钠盐 (分散剂) 3%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分散剂) 3%

黄原胶 (增稠剂) 0.15%

硅酸镁铝 (增稠剂) 1.0%

苯甲酸钠 (防腐剂) 0.15%

有机硅 (消泡剂) 0.1%

去离子水 补齐至100%

可湿性粉剂实施例

将农药有效成分、助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再混合得到可湿性粉剂。

制剂实施例4:30%二氰蒽醌·噻菌灵可湿性粉剂

二氰蒽醌原药 (有效成分) 20%

噻菌灵原药 (有效成分) 10%

十二烷基硫酸钠 (润湿剂) 2%

木质素磺酸钠 (分散剂) 5%

萘磺酸盐 (分散剂) 4%

白炭黑 (填料) 5%

高岭土 (填料) 补齐至100%

制剂实施例5:50%二氰蒽醌·噻菌灵可湿性粉剂

二氰蒽醌原药 (有效成分) 25%

噻菌灵原药 (有效成分) 25%

十二烷基硫酸钠 (润湿剂) 2%

木质素磺酸钠 (分散剂) 6%

萘磺酸盐 (分散剂) 5%

白炭黑 (填料) 3%

高岭土 (填料) 补齐至100%

水分散粒剂实施例

将农药有效成分、助剂和填料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气流粉碎后得可湿性粉剂,再加入一定量的水混合均匀挤压造粒,最后干燥筛分后得到水分散粒剂。

制剂实施例6:21%二氰蒽醌·噻菌灵水分散粒剂

二氰蒽醌原药 (有效成分) 1%

噻菌灵原药 (有效成分) 20%

十二烷基硫酸钠 (润湿剂) 3%

木质素磺酸钠 (分散剂) 4%

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 (分散剂) 4%

硫酸铵 (崩解剂) 5%

高岭土 (填料) 补齐至100%

制剂实施例7:51%二氰蒽醌·噻菌灵水分散粒剂

二氰蒽醌原药 (有效成分) 50%

噻菌灵原药 (有效成分) 1%

十二烷基硫酸钠 (润湿剂) 4%

木质素磺酸钠 (分散剂) 5%

聚羧酸盐(分散剂) 2%

硫酸铵 (崩解剂) 5%

高岭土 (填料) 补齐至100%

制剂实施例8:80%二氰蒽醌·噻菌灵水分散粒剂

二氰蒽醌原药 (有效成分) 20%

噻菌灵原药 (有效成分) 60%

十二烷基硫酸钠 (润湿剂) 3%

木质素磺酸钠 (分散剂) 3%

萘磺酸盐 (分散剂) 5%

聚羧酸盐(分散剂) 2%

硫酸铵 (崩解剂) 补齐至100%

田间应用例1: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复配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对象:葡萄霜霉病

试验于2015年6月在禾益化工试验田进行试验,选发病程度中等的葡萄园为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排灌方便,连续施药两次,间隔期10天,将药液均匀的喷施到作物全株,对照区喷等量清水。采用双直线取样法,每小区取5点,每点查5穴,调查时每株固定中部2片叶片进行定点检查。按照葡萄霜霉病分级法记载发病程度,分级标准如下:

0 级 :无病斑 ;

1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以下;

3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6%-10%;

5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11%-25%;

7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26%-50%;

9 级 :病斑面积占整个叶面积的50%以上。

药效计算方法:

病叶率(%)= 病叶数 / 调查总叶数 ×100

病情指数=

防治效果(%)=

田间试验结果见表4。

表4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复配对葡萄霜霉病的田间试验结果

从表4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本发明田间应用例对葡萄霜霉病在防效上均高于两种单剂,说明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复配药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优于两种单剂,对葡萄霜霉病的防治效果具有显著的增效作用。

安全性调查,试验期间观察,所用供试药剂对葡萄生长均安全,无药害现象发生,对天敌也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二氰蒽醌与噻菌灵复配杀菌组合物对黄瓜霜霉病、苹果炭疽病和梨黑星病防治效果优秀。同时,试验过程中药剂对供试作物安全、降低成本和农药残留,扩大防治杀菌谱,提高杀菌剂的杀菌效果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