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农药制剂杀虫剂领域,尤其是涉及苦楝树油在杀虫乳油制剂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背景
目前,国内农药乳油制剂基本上都需要使用芳烃类等有机溶剂,这些有机溶剂主要有苯、甲苯、二甲苯、甲醇等,年用量高达二三十万吨。但是,这些溶剂具有闪点低、易燃易爆及对人和环境毒性高等缺点,有机溶剂和助剂在农药使用过程中会全部进入环境,在造成严重污染环境的同时,还会损害人体健康。为了降低农药残留量,努力开发新型农药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利用绿色溶剂替代危险有毒的苯类溶剂,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在苯类溶剂替代方面,国内目前主要是应用闪点稍高的高沸点重芳烃溶剂油(C10-C14),虽然安全性有了提高、对人的毒性有所降低,但因芳烃较难降解,其环保性能还是不高。
合理科学地使用农药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延缓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或扩大使用范围兼治不同种类的有害生物,节省人力和用药量,降低成本,提高药效,降低毒性,增强对人、畜的安全性。
楝科植物大都含有杀虫、驱虫、拒食物质,如印楝、川楝、苦楝等。例如,苦楝属楝科落叶乔木,在我国北方地区广泛分布,其根、叶和果实中均含有苦楝素,可以防治各种螟虫、飞虱、菜青虫、蚜虫等。树皮和枝叶含有苦楝素、生物碱、山萘、酚等物质,果实含苦味质;核仁含苦楝油。利用苦楝树油的杀虫、驱虫、拒食、生长抑制作用可防治棉铃虫、蚜虫、小菜蛾、甜菜夜蛾、地老虎、菜青虫、马铃薯瓢虫、螨类、叶蝉、潜叶蝇和各种粉虱。
从植物中提取的增效杀虫活性成分即可治虫防病,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又可保护生态,是环保剂型发展方向的首选,现有植物中还有大量具有杀菌、杀虫作用的种类,如臭椿、曼陀罗、马齿苋、核桃等,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应用,本发明着重说明苦楝树油在杀虫乳油制剂中的应用技术。
在常规农业中,植物病虫害防治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化学农药,它是造成有害物质残留污染的主要原因。随着农产品贸易国际化的发展和国民对食品安全认识水平的提高,无公害食品生产迅速兴起。生产无公害食品,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化学农药的残留污染问题,亦即禁止和限制化学农药的使用。利用现有从植物中提取的增效杀虫活性成分制备杀虫杀菌剂,不但可以防治病虫害生产无公害蔬菜水果以及大田作物,而且施药后残留低,污染小,对环境没有不良影响。
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出现将杀虫乳油剂和苦楝树油混合使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苦楝树油在杀虫乳油制剂中的应用技术,该发明具有环保性能高,速效性强,残留期短,施药量少,生产施用安全等显著优点。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一种苦楝树油在杀虫乳油制剂中的应用技术,所述的杀虫乳油制剂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成分组成:有效成分1%-60%,苦楝树油0.1%-10,乳化剂1%-15%,余量为环保溶剂。
所述杀虫乳油中的活性成分选自氯氰菊酯、三唑磷、噻嗪酮、丁硫克百威、联苯菊酯、阿维菌素、毒死蜱、咪鲜胺、丙环唑中的一种或两种组合。
所述的苦楝树油可以在楝科植物中可以提取,楝科植物中大都含有杀虫、驱虫、拒食物质,如印楝、川楝、苦楝等。
所述乳化剂为烷基苯磺酸盐、磷酸酯类、聚醚类中的一种或几种物质的混合物。
所述环保溶剂包括松脂油、醋酸仲丁酯、白油、植物油(酯)等环保有机溶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
本发明乳油的制备方法采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制备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的杀虫乳油制剂利用苦楝树油的杀虫、驱虫、拒食、生长抑制作用,增强杀虫剂速效性,减少农药施用量,从而降低农药残留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用苦楝树油可以根据需要和杀虫剂混配后,加工制成较现有乳油更为环保、安全的新型高效环保杀虫乳油制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除另有说明外,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百分数均为重量百分数。
实施例1:40%毒死蜱乳油
1、制备方法
(1)准确称取农药活性成分98.5%毒死蜱原药406.09克于烧杯中,加入150克醋酸仲丁酯,充分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待用。
(2)在步骤(1)搅拌的情况下,加入乳化剂烷基苯磺酸钙100克、苯乙烯分聚氧乙烯醚85克,待用。
(3)在步骤(2)搅拌的情况下,加入10克苦楝树油,充分搅拌10分钟后用醋酸仲丁酯补至1000克。
(4)用磁力搅拌机搅拌15分钟。
(5)常温冷却,得到成品。
2、稳定性观察实验
按上述操作步骤制得40%毒死蜱乳油,经冷贮(0±1℃)7天、热贮(54±2℃)14天、常温紫外光线照射24h的条件下,毒死蜱的分解率分别0.19%、0.23%、0.25%。
实施例2:1.9%阿维菌素乳油
1、制备方法
(1)准确称取农药活性成分93%阿维菌素原药20.43克于烧杯中,加入200克松脂油,充分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待用。
(2)在步骤(1)搅拌的情况下,加入乳化剂苯乙烯分聚氧乙烯醚80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120克,充分搅拌,待用。
(3)在步骤(2)搅拌的情况下,加入30克苦楝树油,充分搅拌10分钟后用松脂油补至1000克。
(4)用磁力搅拌机搅拌10分钟。
(5)常温冷却,得到成品。
2、稳定性观察实验
按上述操作步骤制得1.9%阿维菌素乳油,经冷储(0±1℃)7天、热储(54±2℃)14天、常温紫外光线照射1天得条件下,阿维菌素的分解率分别为0.10%、0.28%、0.17%。
实施例3:11%联苯菊酯乳油
1、制备方法
(1)准确称取农药活性成分98%联苯菊酯原药112.24克,加入100克白油,充分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待用。
(2)在步骤(1)搅拌的情况下,加入乳化剂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190克、烷基苯磺酸钙100克,待用。
(3)在步骤(2)搅拌的情况下,加入80克苦楝树油,充分搅拌10分钟后用白油补至1000克。
(4)用磁力搅拌机搅拌20分钟。
(5)常温冷却,得到成品。
2、稳定性观察实验
按上述操作步骤制得11%(折合成密度为100g/L)联苯菊酯乳油,经冷贮(0±1℃)7天、热贮(54±2℃)14天、常温紫外光线照射24h的条件下,联苯菊酯的分解率分别为0.12%、0.36%、0.28%。
实施例4:20%丁硫克百威乳油
1、制备方法
(1)准确称取农药活性成分90%丁硫克百威原药222.22克,加入55克苦楝树油,加入300克植物油,充分搅拌,待用。
(2)在步骤(1)搅拌的情况下,加入乳化剂烷基苯磺酸钙50克、苯乙烯分聚氧乙烯醚80克,待用
(3)在步骤(2)搅拌的情况下,用植物油补至1000克
(4)用磁力搅拌机搅拌35分钟
(5)常温冷却,得到成品。
2、稳定性观察实验
按上述操作步骤制得20%丁硫克百威乳油,经冷贮(0±1℃)7天、热贮(54±2℃)14天、常温紫外光线照射24h的条件下,丁硫克百威的分解率分别为0.20%、0.29%、1.35%。
实施例5:25.5%丙环唑乳油
1、制备方法
(1)准确称取农药活性成分96%丙环唑原药265.63克,加入120克醋酸仲丁酯,充分搅拌,待用。
(2)在1搅拌的情况下,加入乳化剂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95克、烷基苯磺酸钙75克。
(3)在2搅拌的情况下,加入100克苦楝树油,充分搅拌10分钟后用醋酸仲丁酯补至1000克
(4)用磁力搅拌机搅拌35分钟
(5)常温冷却,得到成品。
2、稳定性观察实验
按上述操作步骤制得25.5%丙环唑乳油,经冷贮(0±1℃)7天、热贮(54±2℃)14天、常温紫外光线照射24h的条件下,丙环唑的分解率分别为0.27%、0.89%、0.35%。
实施例6:20%阿维菌素·三唑磷乳油
1、制备方法
(1)准确称取农药活性成分93%阿维菌素5.38克,85%三唑磷原药229.41克,加入200克醋酸仲丁酯,充分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待用。
(2)在步骤(1)搅拌的情况下,加入乳化剂苯乙烯酚聚氧乙烯磷酸酯80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120克,待用。
(3)在步骤(2)搅拌的情况下,加入40克苦楝树油,用植物油补至1000克。
(4)用磁力搅拌机搅拌35分钟。
(5)常温冷却,得到成品。
2、稳定性观察实验
按上述操作步骤制得20%阿维菌素·三唑磷乳油(0.5%阿维菌素:19.5%三唑磷),经冷贮(0±1℃)7天、热贮(54±2℃)14天、常温紫外光线照射24h的条件下,阿维菌素/三唑磷的分解率分别为0.19%/0.20%、0.96%/0.59%、1.28%/1.15%。
实施例7:45.54%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
1、制备方法
(1)准确称取农药活性成分95%氯氰菊酯原药43.58克,98.5%毒死蜱原药420.30克,加入100克松脂油,充分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待用。
(2)在步骤(1)搅拌的情况下,加入乳化剂苯乙烯酚聚氧乙烯磷酸酯66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24克,待用。
(3)在步骤(2)搅拌的情况下,加入63克苦楝树油,用醋酸仲丁酯补至1000克。
(4)用磁力搅拌机搅拌35分钟。
(5)常温冷却,得到成品。
2、稳定性观察实验
按上述操作步骤制得45.54%氯氰菊酯·毒死蜱乳油(4.14%氯氰菊酯:41.4%毒死蜱)(折合成密度为47.5g/L氯氰菊酯475g/L毒死蜱),经冷贮(0±1℃)7天、热贮(54±2℃)14天、常温紫外光线照射24h的条件下,氯氰菊酯/毒死蜱的分解率分别为0.47%/0.33%、0.55%/0.65%、1.19%/1.08%。
实施例8:30%毒死蜱·噻嗪酮乳油
1、制备方法
1)准确称取农药活性成分98.5%毒死蜱原药152.28克,97%噻嗪酮原药154.64克,加入95克松脂油,充分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待用
2)在1搅拌的情况下,加入乳化剂苯乙烯酚聚氧乙烯磷酸酯66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24克,待用
3)在2搅拌的情况下,加入63克苦楝树油,用醋酸仲丁酯补至1000克
4)用磁力搅拌机搅拌35分钟
5)常温冷却,得到成品。
2、稳定性观察实验
按上述实验操作步骤制得30%毒死蜱·噻嗪酮乳油(15%毒死蜱:15%噻嗪酮),经冷贮(0±1℃)7天、热贮(54±2℃)14天、常温紫外光线照射24h的条件下,毒死蜱/噻嗪酮的分解率分别为0.17%/0.32%、0.25%/0.35%、0.89%/1.12%。
实施例9:25.5%咪鲜胺乳油
1、制备方法
(1)准确称取农药活性成分96.5%咪鲜胺原药264.25克,加入300克松脂油,充分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待用
(2)在步骤(1)搅拌的情况下,加入乳化剂苯乙烯酚聚氧乙烯磷酸酯50克、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30克,待用
(3)在步骤(2)搅拌的情况下,加入55克苦楝树油,用松脂油补至1000克
(4)用磁力搅拌机搅拌35分钟
(5)常温冷却,得到成品。
2、稳定性观察实验
按上述实验操作步骤制得25.5%咪鲜胺乳油,经冷贮(0±1℃)7天、热贮(54±2℃)14天、常温紫外光线照射24h的条件下,咪鲜胺的分解率分别为0.12%、0.25%、0.98%。
实施例10:田间药效试验
表1、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加入苦楝树油的乳油制剂,药后1天病虫害防效均在95%以上,3天后病虫害防效均在90%以上,优于同含量不添加苦楝树油的乳油制剂,且加入苦楝树油的制剂,速效性好,持效期长,施药量少。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