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5765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主要应用于农业植保领域,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的组合物,包含活性成分噻苯隆和酰胺类农药。



背景技术:

噻苯隆(pyraclostrobin)是新型高效植物生长调节剂,噻苯隆被植物吸收后,可促进叶柄与茎之间的分离组织,从而促进成熟叶片脱落,较高的浓度下可刺激乙烯的生成,促进果胶和纤维素酶的活性。低浓度的条件下,具有细胞动素作用,能诱导植物的愈伤组织分化出芽出来。结构式如下:

酰胺类杀菌剂是指化学结构中含有酰胺结构的有机化合物,该化合物对麦类的锈病病原菌单胞锈菌属、柄锈菌属和黑锈病病原菌黑粉菌属、腥黑粉菌属,以及在番茄、茄子、黄瓜等作物上引起根腐病、枯萎病的丝核菌属等土壤真菌是有效的,对担子菌纲特别有效。其代表性品种有烯酰吗啉、邻酰胺、精甲霜灵和呋霜灵等。

烯酰吗啉是一种新型内吸治疗性专用低毒杀菌剂,其作用机制是破坏病菌细胞壁膜的形成,引起孢子囊壁的分解,而使病菌死亡。除游动孢子形成及孢子游动期外,对卵菌生活史的各个阶段均有作用,尤其对孢子囊梗和卵孢子的形成阶段更敏感,若在孢子囊和卵孢子形成前用药,则可完全抑制孢子的产生。该药内吸性强,根部施药,可通过根部进入植株的各个部位;叶片喷药,可进入叶片内部。烯酰吗啉属低毒杀菌剂,大鼠急性经口LD50>3900毫克/千克,经皮LD50>2000毫克/千克,大鼠急性吸入LC50>4.24毫克/升。对兔皮肤无刺激性,对眼有轻微刺激。在试验条件下,无致突变,致畸和致癌作用,大鼠90天喂养试验,无作用剂量200毫克/千克。对鱼中等毒性,鲤鱼LC50 14毫克/升(96小时)。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对蜜蜂低毒,经口LD50>100微克/只。对家蚕无毒害作用,对鸟低毒,野鸭急性经口LD50>2000毫克/千克。对天敌无影响,对蚯蚓无作用剂量为1000毫克/千克土壤。

结构式:

精甲霜灵作用机制为核糖体RNAⅠ的合成抑制剂。内吸性特效杀菌剂,具有保护和治疗作用,可被植物的根茎叶吸收,并随之物体内水分运输,而转移到植物的各器官。有双向传导性能,持效期10-14天,土壤处理持效期可超过2个月,具微有挥发性,在中性及弱酸性条件下较稳定,遇碱易分解。可湿性粉剂外观为白色至米色粉末,pH为5~8,不易燃;种子处理制剂外观为紫色粉末,pH为6~9,均在常温下贮存稳定2年以上。对人、畜低毒,对皮肤、眼有轻度刺激作用,对鸟类、鱼类、蜜蜂毒性较低。对病害具有保护、治疗及内吸等杀菌作用,耐雨水冲刷,持效期10~14天。

结构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可以调节作物生长又能防治作物病害的农药组合物,促进作物生长,防治作物病害发生,可快速控制作物病害蔓延,提高作物产量,达到抗病增产的目的。通过试验发现,噻苯隆与酰胺类杀菌剂两者复配后,可调节作物生长,更好地防治作物病害,提高作物抗病原物侵染能力,达到抗病增产的目的。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包含两种有效成分A和B农用化合物组合的制备方法及在农业领域调节和促进农作物生长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措施达到:

一种农药组合物,特别是一种具有增效作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与杀菌剂的组合物,该组合物包含A和B两种活性组分,其中活性组分A为噻苯隆,活性组分B为酰胺类杀菌剂,活性组分B具体选自烯酰吗啉、精甲霜灵其中的一种,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为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1:(900~10)。

在一种优选方案中,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为1:(810~15)。

在另一种方案中,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为1:(750~50)。

在另一种方案中,活性组分A和活性组分B的重量比为为1:(650~80)。

在一种方案中,A、B两组分之间的重量比可以在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32、1:33、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7、1:58、159:、1:60、1:61、1:62、1:63、1:64、1:65、1:66、1:67、1:68、1:69、1:70、1:71、1:72、1:73、1:74、1:75、1:76、1:77、1:78、1:79、1:80、1:81、1:82、1:83、1:84、1:85、1:86、1:87、1:88、1:89、1:90、1:91、1:92、1:93、1:94、1:95、1:96、1:97、1:98、1:99、1:100、1:110、1:120、1:130、1:140、1:150、1:160、1:170、1:180、1:190、1:200、1:210、1:220、1:230、1:240、1:250、1:260、1:270、1:280、1:290、1:300、1:310、1:320、1:330、1:340、1:350、1:360、1:370、1:380、1:390、1:400、1:450、1:500、1:550、1:600、1:650、1:700、1:750、1:800、1:850、1:900。也可以在以上任意两个配比所组成的范围内进行选择,这些比例可以理解为重量比,也可以包括摩尔比。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活性成分和农药助剂制成农药上允许的剂型。优选的,该组合物由3~80%重量份的活性组分与97~20%重量份的农药助剂组成农药上允许的剂型。进一步的,该组合物由5~70%重量份的活性组分与95~30%重量份的农药助剂组成农药上允许的剂型。

本发明通过试验发现,该组合物是用于可以更好的防治作物病害,当作物受到病菌侵染时,使用该化合物处理作物,可更好更快速地控制病害传播,可促进作物的健康作用,增强作物的抗病能力和提升作物的产品的质量品质。

本发明提供了包含组分A(噻苯隆)和组分B(酰胺类杀菌剂)的组合物在农业领域调节农作物生长的用途,特别是在防治马铃薯、柑橘及葡萄等作物病害方面、提高抗病性、调节作物生长、增加产量、提高品质等方面的用途。

为充分发挥本发明的作用效果,本发明组合物还可以与其他农药(如杀菌剂、杀虫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肥料等混合使用,这些与之混用的均为现有技术公开的常用的农药或肥料。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由活性成分和农药助剂制成农药上允许的剂型。

上述组合物具体可包含农药助剂,例如载体、溶剂、分散剂、润湿剂、胶粘剂、增稠剂、粘合剂、表面活性剂等中的一种或几种,在施用的过程中可以混合常用的助剂。

合适的助剂可以是固体或液体,它们通常是剂型加工过程中常用的物质,例如天然的或再生的矿物质,溶剂、分散剂、润湿剂、胶粘剂、增稠剂、粘合剂或肥料。

本发明组合物的施用方法包括将本发明的组合物用于植物生长的地上部分,特别是叶部或叶面。可以选择浸种或涂抹于防治对象表面。施用的频率和施用量取决于病原体的生物学和气候生存条件。可以将植物的生长场所,如稻田,用组合物的液体制剂浸湿,或者将组合物以固体形式施用于土壤中,如以颗粒形式(土壤施用),组合物可以由土壤经植物根部进入植物体内(内吸作用)。

这些组合物可以仅仅包含活性成分进行施用,也可以与添加剂(农药助剂)一起混合使用。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以制备成农药上可接受的剂型,例如水剂、悬浮剂、可溶性液剂、油悬浮剂、微囊剂型、微乳剂、悬浮剂等。根据这些组合物的性质以及施用组合物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环境情况,可以选择将组合物以喷雾、弥雾、喷粉、撒播或泼浇等之类的方法施用。

适合本发明的微囊剂型包括:微囊悬浮剂、微囊悬浮-悬浮剂、微囊悬浮-水乳剂等,其特征在于囊壁内(即囊芯)包含由有效成分噻苯隆和酰胺类杀菌剂按照一定比例的混合物,即将两者混合制成微型胶囊。将微型胶囊以一定的浓度稳定地分散、悬浮在作为连续相的水中形成微囊悬浮剂。或者将其中一种有效成分制备成微囊悬浮剂,将另外一种有效成分制备成乳液,将制备的两种成分在混合,搅拌,摇匀即得微囊悬浮剂-悬浮剂或微囊悬浮剂-水乳剂。

可用已知的方法可以将本发明的组合物制备成各种剂型,可以将有效成分与助剂,如溶剂、固体载体,需要时可以与表面活性剂一起均匀混合、研磨,制备成所需要的剂型。

上述的溶剂可选自芳香烃,优选含8-12个碳原子,如二甲苯混合物或取代的苯,酞酸酯类,如酞酸二丁酯或酞酸二辛酸,脂肪烃类,如环已烷或石蜡,醇和乙二醇和它们的醚和酯,如乙醇,乙二醇,乙二醇单甲基;酮类,如环已酮,强极性的溶剂,如N-甲基-2-吡咯烷酮,二甲基亚砜或二甲基甲酰胺,和植物油或植物油,如大豆油。

上述的固体载体,如用于悬浮剂和可分散剂的通常是天然矿物填料,例如滑石、高岭土,蒙脱石或活性白土。为了管理组合物的物理性能,也可以加入高分散性硅酸或高分散性吸附聚合物载体,例如粒状吸附载体或非吸附载体,合适的粒状吸附载体是多孔型的,如浮石、皂土或膨润土;合适的非吸附载体如方解石或砂。另外,可以使用大量的无机性质或有机性质的预制成粒状的材料作为载体,特别是白云石。

根据本发明的组合物中的有效成分的化学性质,合适的表面活性剂为木质素磺酸、萘磺酸、苯酚磺酸、碱土金属盐或胺盐,烷基芳基磺酸盐,烷基硫酸盐,烷基磺酸盐,脂肪醇硫酸盐,脂肪酸和硫酸化脂肪醇乙二醇醚,还有磺化萘和萘衍生物与甲醛的缩合物,萘或萘磺酸与苯酚和甲醛的缩合物,聚氧乙烯辛基苯基醚,乙氧基化异辛基酚,辛基酚,壬基酚,烷基芳基聚乙二醇醚,三丁基苯聚乙二醇醚,三硬脂基苯基聚乙二醇醚,烷基芳基聚醚醇,乙氧基化蓖麻油,聚氧乙烯烷基醚,氧化乙烯缩合物、乙氧基化聚氧丙烯,月桂酸聚乙二醇醚缩醛,山梨醇酯,木质素亚硫酸盐废液和甲基纤维素。

本发明的组合物可应用在农业领域调节作物生长及防治作物病害方面。本发明中的植物包括但不限于马铃薯、柑橘或葡萄等作物。

本发明的组合物中两种有效成分表现为互相促进作用,该组合物的活性比使用单个化合物的活性预期总和,本发明物中植调剂可促进植物生长调节,杀菌剂组分可以有效地杀灭病原物。在作物发生病害时,用该组合物处理作物,可有效防治病原物的扩散与传播,可有更好更快地防治作物病害,减轻因用药给作物带来的影响。本发明的组合物的表现出的其它特点主要表现为:1、本发明的组合物混配具有明显的协同相加作用,可相互促进效果;2由于本组合物的两个单剂化学结构差异很大,作用机理完全不同,不存在交互抗性,对作物安全,且可较大提升的防病效果;3本组合物减少因用药给作物生长带来的不良影响;4本组合物可提高作物产量,提升品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实施例所有配方中百分比均为重量百分比(折百)。本发明组合物各种制剂的加工工艺均为现有技术,根据不同情况可以有所变化。

一、剂型制备实施例

(一)水分散粒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将有效成分和助剂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混合,再进行细磨后即可制成噻苯隆·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噻苯隆·精甲霜灵水分散粒剂。

实施例1:45%噻苯隆·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噻苯隆0.05%,烯酰吗啉44.95%,硫酸铵2%,有机硅酮4%,海藻酸钠3%,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2%,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2:72%噻苯隆·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噻苯隆0.1%,烯酰吗啉71.9%,硫酸铵3%,烷基萘磺酸钠4%,十二烷基磺酸钠2%,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3:64%噻苯隆·烯酰吗啉水分散粒剂

噻苯隆0.1%,烯酰吗啉63.9%,木质素磺酸钠5%,聚氧化烯芳基苯醚硫酸钠3%,碳酸钙8%,白碳黑补充至100%。

实施例4:45%噻苯隆·精甲霜灵水分散粒剂

噻苯隆0.05%,精甲霜灵44.95%,硫酸铵2%,有机硅酮4%,海藻酸钠3%,甲基萘磺酸钠甲醛缩合物2%,膨润土补足至100%。

实施例5:72%噻苯隆·精甲霜灵水分散粒剂

噻苯隆0.1%,精甲霜灵71.9%,硫酸铵3%,烷基萘磺酸钠4%,十二烷基磺酸钠2%,轻质碳酸钙补足至100%。

实施例6:64%噻苯隆·精甲霜灵水分散粒剂

噻苯隆0.1%,精甲霜灵63.9%,木质素磺酸钠5%,聚氧化烯芳基苯醚硫酸钠3%,碳酸钙8%,白碳黑补充至100%。

(二)悬浮剂加工及实施例

将有效成分噻苯隆和烯酰吗啉、精甲霜灵与分散剂、润湿剂、增稠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均匀,经砂磨和/或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分析后补加水混合均匀过滤即得成品。

实施例7:50%噻苯隆·烯酰吗啉悬浮剂

噻苯隆0.2%,烯酰吗啉49.8%,白炭黑3%,丙三醇6%,苯甲酸钠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7%,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8:36%噻苯隆·烯酰吗啉悬浮剂

噻苯隆0.2%,烯酰吗啉35.8%,白炭黑4%,乙二醇4%,木质素磺酸钠6%,黄原胶2%,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9:27%噻苯隆·烯酰吗啉悬浮剂

噻苯隆0.05%,烯酰吗啉26.95%,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3%,木质素磺酸钠4%,乙二醇3%,聚二甲基硅氧烷0.4%,黄原胶2%,苯甲酸钠0.3%,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0:50%噻苯隆·精甲霜灵悬浮剂

噻苯隆0.2%,精甲霜灵49.8%,白炭黑3%,丙三醇6%,苯甲酸钠2%,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7%,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1:36%噻苯隆·精甲霜灵悬浮剂

噻苯隆0.2%,精甲霜灵35.8%,白炭黑4%,乙二醇4%,木质素磺酸钠6%,黄原胶2%,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2:27%噻苯隆·精甲霜灵悬浮剂

噻苯隆0.05%,精甲霜灵26.95%,烷基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3%,木质素磺酸钠4%,乙二醇3%,聚二甲基硅氧烷0.4%,黄原胶2%,苯甲酸钠0.3%,水补足至100%。

(三)微乳剂加工及实施例

将有效成分噻苯隆和三十烷醇与溶剂、乳化剂、流动相等按照比例混合,精磨砂和高速剪切后,得到半成品,在进行加工成成品。

实施例13:22%噻苯隆·烯酰吗啉微乳剂

噻苯隆0.05%,烯酰吗啉醇21.95%,4%环己酮、2%二甲苯、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4:15%噻苯隆·烯酰吗啉微乳剂

噻苯隆0.5%,烯酰吗啉14.5%,6%甲醇、3%二甲苯、15%二苄基联苯基聚氧乙烯醚,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5:32%噻苯隆·烯酰吗啉微乳剂

噻苯隆0.5%,烯酰吗啉31.5%,5%环己酮、5%二甲苯、22%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6:22%噻苯隆·精甲霜灵微乳剂

噻苯隆0.05%,精甲霜灵21.95%,4%环己酮、2%二甲苯、20%十二烷基苯磺酸钙,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7:15%噻苯隆·精甲霜灵微乳剂

噻苯隆0.5%,精甲霜灵14.5%,6%甲醇、3%二甲苯、15%二苄基联苯基聚氧乙烯醚,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18:32%噻苯隆·精甲霜灵微乳剂

噻苯隆0.5%,精甲霜灵31.5%,5%环己酮、5%二甲苯、22%苯乙烯基苯基聚氧乙烯醚,水补足至100%。

(四)水乳剂的加工及实施例

将活性成分噻苯隆与烯酰吗啉或精甲霜灵,与溶剂、乳化剂、分散剂、抗冻剂和水等各组分按配方的比例混合置于反应釜中,充分搅拌,即可得到水乳剂。

实施例19:11%噻苯隆·烯酰吗啉水乳剂

噻苯隆1%,烯酰吗啉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1%,聚乙烯醇3%,甲苯12%,丙三醇4%,有机硅消泡剂1%,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20:16%噻苯隆·烯酰吗啉水乳剂

噻苯隆1%,烯酰吗啉15%,二甲苯12%,聚乙烯醇6%,丙三醇4%,有机硅消泡剂1%,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21:11%噻苯隆·精甲霜灵水乳剂

噻苯隆1%,精甲霜灵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10%,有机硅消泡剂1%,甲醇10%,,聚乙烯醇5%,丙三醇5%,水补足至100%。

实施例22:0.85%噻苯隆·胺鲜酯水乳剂

噻苯隆1%,精甲霜灵15%,烷基酚聚氧乙烯醚5%,甲苯12%,丙三醇6%,有机硅消泡剂1%,水补足至100%。

二、药效验证试验

1、噻苯隆与酰胺类杀菌剂复配对马铃薯生长调节及防病综合测定试验

将噻苯隆与酰胺类杀菌剂用丙酮按照一定浓度稀释,对作物进行喷雾,在田间测定各个浓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包括对作物的株高、晚疫病、早疫病及产量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株高提高率=(清水对照株高-处理后的株高)/清水对照株高*100%

防病效果提高率=(清水对照的发病指数-处理后的发病指数)/清水对照的发病指数*100%

淀粉含量提高率=(处理的淀粉含量-清水对照的淀粉含量)/清水对照的淀粉含量*100%

亩产量提高率=(处理后的亩产量-清水对照的亩产量)/清水对照的亩产量*100%

表1.噻苯隆与酰胺类杀菌剂复配对马铃薯生长调节及防病汇总表

注:施药时期:在马铃薯早疫病和晚疫病发病初期施药。

通过实验发明人发现,噻苯隆与酰胺类杀菌剂之间具有很好协同提升作用,噻苯隆与酰胺类杀菌剂混配在不同配比下,相对噻苯隆、烯酰吗啉和精甲霜灵单剂,以及清水对照,对马铃薯的作用明显,主要表现在:控制马铃薯株高,提高马铃薯抗病能力;在马铃薯作物发病时用该组合物处理,可显著提升防病效果;提高马铃薯块茎重量,增加马铃薯产量;调节马铃薯生长品质,提高马铃薯淀粉含量;喷施该发明组合物后,发病率大幅度降低,提升防病效果。

2、噻苯隆与酰胺类杀菌剂混配对葡萄的田间综合测定试验

将噻苯隆与酰胺类杀菌剂用丙酮按照一定浓度稀释,对作物进行喷雾,在田间测定各个浓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包括对葡萄果实的纵茎、霜霉病、炭疽病防治效果及产量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纵茎提高率=(清水对照纵茎-处理后的纵茎)/清水对照纵茎*100%

防病效果提高率=(清水对照的发病指数-处理后的发病指数)/清水对照的发病指数*100%

可滴定酸含量降低率=(处理的单株可滴定酸含量-清水对照的单株可滴定酸含量)/清水对照的单株可滴定酸含量*100%

亩产提高率=(处理后的亩产-清水对照的亩产)/清水对照的亩产*100%

表2.噻苯隆与酰胺类杀菌剂复配对葡萄生长调节及防病测定汇总表

从表2实验数据显示,本发明的产品在葡萄霜霉病及炭疽病发病初期施药,在病害发生时,可有效降低病情指数,提高防治效果;可有效促进葡萄生长;降低葡萄可滴定酸含量,提升葡萄的品质,提高单颗葡萄的重量,增加产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