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皮石斛组培苗潮汐式炼苗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22366阅读:68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领域,涉及一种铁皮石斛组培苗潮汐式炼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铁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属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中药石斛中珍贵品种之一,因表皮呈铁绿色而得名;其主要成分具有独特的保健与药用价值,被道家养生经典著作《道臧》誉为“中华九大仙草之首”。在我国,自然分布于浙江、安徽、福建、湖南、广西、四川和云南等地人迹稀少的,悬崖峭壁背阴处的石缝里,终年饱受云雾雨露滋润,生长期为3-5年,自然产量极少。是一种及其名贵、药食同源的滋阴补品。因其生存的生态条件十分特殊、苛刻,自然繁殖率极低,人间难得一见,兼以饱吸天地日月云雾雨露之精华,有着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故有“救命仙草”之称。

野生铁皮石斛自然繁殖率很低,种子较小,发芽率极低,再加上野生铁皮石斛被过度采集,导致野生铁皮石斛处于频临灭绝的境地。现在主要靠人工规模化种植来满足市场需求。目前主要通过组培快繁技术可生产组培苗,但是出瓶移栽的成活率及出圃苗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栽培规模、成活率和植株的生长,因此铁皮石斛炼苗技术非常关键。

炼苗有利于兰科植物移栽成活及叶片生长,能够使组培苗从封闭稳定的环境向开放变化的环境过渡,使之移栽时可以迅速适应外界自然环境,在移栽后能够成活并正常的生长。传统炼苗形式主要采用固体基质栽培过度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使得组培苗适应田间生长,并能较好的保障铁皮石斛苗移栽成活率,但是炼苗过程耗时较长,一定程度的阻碍了铁皮石斛大面积快速种植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铁皮石斛组培苗潮汐式炼苗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对铁皮石斛组培苗进行炼苗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向放置所述铁皮石斛组培苗的装置中通入培养液,再排出所述培养液。

上述方法中,通入的频率为每1-10h或每1-5h或每2h或3h或4h通入一次培养液。

每次通入培养液后,所述培养液在所述装置中的停留的时间为1-60min,具体可为20-30min。

每次通入的培养液的用量为每平方米苗床中通入5-20L或10L所述培养液。

所述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株行距为3-5cm。

所述炼苗具体可在如下环境中进行:

遮阴率具体可为50-80%;

光照强度具体可为5000-10000lux;

温度具体可为23-28℃;

空气湿度具体可为60-100%。

所述炼苗的总时间为20-45天或30天。

所述装置具体可为凹槽,更具体可为U型凹槽。

所述凹槽的深度为5-15厘米;宽度为0.5-1.0米;长度为10.0-100米。

所述装置中还含有栽培基质;所述栽培基质具体可为松树皮。

所述培养液为各种常规的铁皮石斛组培苗所用培养液,如可为如下配方的培养液:由MS培养基(0-1MS)和生长调节剂NAA组成,其中,MS培养基的浓度具体可为1MS,生长调节剂NAA的浓度具体可为0.1mg/L。

本发明根据铁皮石斛组培苗在移栽前根系还不完善、发达,棚育苗移栽后易出现死苗等不良状况存在的前提下,选择潮汐式炼苗技术快速培育驯化铁皮石斛苗,控制苗生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实现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快速生长,缩短组培苗的成熟周期,促进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根系快速发育,促进根生数及根长的增长,有效提高棚育苗向田间移栽的成活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3和对照例炼苗方法对铁皮石斛苗生长的影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以下实施例。所述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原材料如无特别说明均能从公开商业途径获得。

下述实施例所用培养液的如下:由MS培养基(0-1MS)和生长调节剂NAA组成,其中,MS培养基的浓度为1MS,生长调节剂NAA的浓度为0.1mg/L。

下述实施例中所述对照均为按照如下方式进行炼苗:

选用苗高3~8cm,有3~6片展开叶,根系发达,根长1~3cm的铁皮石斛组培苗出瓶,每丛3~10株,用0.01%高锰酸钾或0.1%多菌灵浸泡3~5min,稍微晾干后按5cm×5cm的密度栽入已准备好的基质松树皮中。基质含水量以40%~60%为宜。连续培养30天,炼苗完成。

实施例1、

炼苗培养槽为U型凹槽,凹槽中填满松散的松树皮作为固体栽培基质,将铁皮石斛组培苗固定在凹槽上,株行距控制在3-5cm,每隔4h向U型凹槽中泵入培养液至U型槽口后停泵,保留培养液20min后将培养液排除,每次通入的培养液的用量为每平方米苗床中通入10L培养液,如此反复循环。炼苗过程在塑料大棚内完成,50-80%遮阳并保持光照强度为5000-10000lux,温度控制为23-28℃,空气湿度控制在60-100%之间。连续培养30天,炼苗完成。

炼好的铁皮石斛组培苗根数及根长较对照分别提高25%和21.7%。

实施例2、

炼苗培养槽为U型凹槽,凹槽中填满松散的松树皮作为固体栽培基质,将铁皮石斛组培苗固定在凹槽上,株行距控制在3-5cm,每隔3h向U型凹槽中泵入培养液并保证培养液面刚好达到U型槽口后停泵,保留培养液20min后将培养液排除,每次通入的培养液的用量为每平方米苗床中通入10L培养液,如此反复循环。炼苗过程在塑料大棚内完成,50-80%遮阳并保持光照强度为5000-10000lux,温度控制为23-28℃,空气湿度控制在60-100%之间。连续培养30天,炼苗完成。

炼好的铁皮石斛组培苗根数及根长较对照分别提高29%和24.7%。

实施例3、

炼苗培养槽为U型凹槽,凹槽中填满松散的松树皮作为固体栽培基质,将铁皮石斛组培苗栽种至凹槽中,株行距控制在3-5cm,每隔2h向U型凹槽中泵入培养液(MS基础培养基中添加0-0.3mg/mL生长调节剂NAA)并保证培养液面刚好达到U型槽口后停泵,保留培养液30min后将培养液排除,每次通入的培养液的用量为每平方米苗床中通入10L培养液,如此反复循环。炼苗过程在塑料大棚内完成,50-80%遮阳并保持光照强度为5000-10000lux,温度控制为23-28℃,空气湿度控制在60-100%之间。连续培养30天,炼苗完成。

炼好的铁皮石斛组培苗根数及根长较对照分别提高40%和31.7%。

图1为实施例3和对照炼苗方法对铁皮石斛苗生长的影响。可见,利用本发明提供的潮汐式炼苗方法对铁皮石斛苗进行炼苗,能够实现铁皮石斛组培苗的快速生长,缩短组培苗的成熟周期,促进铁皮石斛组培苗的根系快速发育,促进根生数及根长的增长,有效提高棚育苗向田间移栽的成活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