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螺虫乙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9965阅读:215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害虫化学防治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对柑桔木虱具有增效作用的杀虫剂复配组合物。

技术背景

柑桔是世界最重要的经济作物和国际农产品和加工品之一,是国际贸易第一大的水果。近年来,柑桔黄龙病的发生严重威胁着柑桔产业的发展。该病可引起寄主叶片上表现斑驳状黄化,果实上的“红鼻果”症状及整个植株树势减弱,幼树发病后一般2-3年内枯死,成年树木发病后一般5-8年枯死,严重影响了柑桔的经济价值。该病能侵染所有柑桔品种,而且目前对于该病并无有效治疗方法,一旦植株发病,只能砍除,因此,被称为柑桔上的“癌症”。柑桔木虱是柑桔黄龙病最关键的传播媒介,柑桔黄龙病的发生、流行与木虱的种群数量密切相关。因此,做好柑桔木虱的防治工作是控制柑桔黄龙病害的关键举措。 目前,由于药剂不合理应用,已导致柑桔木虱对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烟碱类常用药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因此,提高防治效果、延长施药适期、减少用药量、降低药害、减少残留、延缓害虫耐药性和抗药性的发生与发展是柑桔类害虫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螺虫乙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利用双甲脒和螺虫乙酯之间的互补作用,形成一种对柑桔木虱具有增效作用明显、速效性和持效性优良的杀虫剂组合,能够降低柑桔木虱对这两类药剂产生抗性的风险。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含螺虫乙酯的复配农药组合物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通过对螺虫乙酯和双甲脒杀虫特性的系统分析,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了一种新型增效组合。该组合对柑桔木虱高效,具有速效和长效控害作用;且延缓害虫对单一杀虫剂(螺虫乙酯、双甲脒)产生抗药性的速度。

本发明的杀虫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为双甲脒,第二活性成分为螺虫乙酯,且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20:1-1:20。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1%-50%,优选为5%-36%。

该组合物用于防治柑桔木虱、桔全爪螨。

本发明的复配组合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以下有益效果:(1)与单剂相比,该组合对柑桔木虱增效明显,可提高防治效果、同时该复配组合对桔全爪螨也具有优良的防效,实现一次用药防治多个靶标的目的,降低防治成本;(2)可替代高毒性农药,并减少用药量,有效降低生态环境污染和农药残留;(3)兼有速效和长持效特性,克服了单一药剂或速效差、或持效期短的缺点;(4)延缓柑桔木虱、桔全爪螨害虫(螨)对单一药剂产生抗药性的速度。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并结合相应试验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但本发明的内容并不局限于此,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实施例1。

一种含双甲脒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双甲脒和第二活性成分螺虫乙酯,且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0%。

实施例2。

一种含双甲脒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双甲脒和第二活性成分螺虫乙酯,且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2,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30%。

实施例3。

一种含双甲脒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双甲脒和第二活性成分螺虫乙酯,且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4,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5%。

实施例4。

一种含双甲脒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双甲脒和第二活性成分螺虫乙酯,且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8,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36%。

实施例5。

一种含双甲脒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双甲脒和第二活性成分螺虫乙酯,且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2,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6%。

实施例6。

一种含双甲脒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双甲脒和第二活性成分螺虫乙酯,且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16,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34%。

实施例7。

一种含双甲脒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双甲脒和第二活性成分螺虫乙酯,且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20,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1%。

实施例8。

一种含双甲脒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双甲脒和第二活性成分螺虫乙酯,且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20∶1,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1%。

实施例9。

一种含双甲脒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双甲脒和第二活性成分螺虫乙酯,且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6∶1,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34%。

实施例10。

一种含双甲脒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双甲脒和第二活性成分螺虫乙酯,且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12∶1,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6%。

实施例11。

一种含双甲脒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双甲脒和第二活性成分螺虫乙酯,且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8∶1,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36%。

实施例12。

一种含双甲脒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双甲脒和第二活性成分螺虫乙酯,且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4∶1,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25%。

实施例13。

一种含双甲脒的高效复配农药组合物,包括第一活性成分双甲脒和第二活性成分螺虫乙酯,且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重量比为2∶1,第一活性成分与第二活性成分的累积量(重量加和)为所述组合物总重量的30%。

本发明的实施例是采用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先通过室内毒力测定,明确两种药剂按一定比例混配后的共毒系数(CTC),CTC﹤80为拮抗作用,80≤CTC≤120为相加作用,CTC﹥120为增效作用。对增效作用明显的配比进行田间药效试验。

1、室内活性生物测定。

1.1供试药剂配制:96%螺虫乙酯原药和95%双甲脒原药分别用丙酮溶解后用含1%吐温-80的双蒸水配成24%螺虫乙酯和20%双甲脒单剂;将螺虫乙酯和双甲脒按不同配比混合(见表1)。

1.2供试昆虫:柑桔木虱为从田间采集在室内饲养1代后的成虫。

1.3毒力测定方法:用含1%吐温-80的双蒸水按等比稀释成 5个系列浓度备用。毒力测定采用浸叶法:选取当年新抽生的柑桔叶片,连同叶柄一起摘下来并清洗擦拭干净,用脱脂棉将叶柄包裹住,然后浸没在药液中10s,取出后用保鲜膜将包于叶柄处的脱脂棉包扎好,并在通风橱中将叶片表面的药液晾干后转移到玻璃瓶(直径5cm,高度8cm)中,接入木虱成虫(采用微型吸虫器从柑桔苗上吸取成虫,然后用CO2麻醉15s),瓶口盖上2层卷纸,用橡皮筯扎好。每瓶接入15头成虫,重复4次,并设清水对照。然后将带虫玻璃瓶放置于温度25±1℃、相对湿度65%±5%、光周期14L:10D的人工养虫室中饲养,于药剂处理48h后统计死亡率,以尖锐镊子轻触虫体,不能协调运动视为死亡。利用Probit软件计算毒力回归方程、LC50和95%置信区间等,然后根据孙云沛介绍的方法,计算不同配比混剂的共毒系数(CTC)。

1.4试验结果:试验结果见表1。从表1可以看出,双甲脒和螺虫乙酯在有效成份配比在1:20至20:1时,其共毒系数均大于120,对柑桔木虱均表现出明显增效作用,特别是1:20和8:1的共毒系数较高,分别为150和155,值得进一步开展田间药效试验进行验证。但双甲脒:螺虫乙酯=1:30、1:40、40:1和30:1等4个配比对柑桔木虱的共毒系数均较低,无增效作用。

表1.双甲脒、螺虫乙酯及其不同配比对柑桔木虱的毒力测定结果。

2、复配剂田间药效试验:为验证配比筛选的可靠性,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的要求,对增效明显的配方开展了田间防治柑桔木虱和桔全爪螨的药效试验。

2.1防治柑桔木虱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置小区,小区面积为2棵树/小区。药剂处理见表2,并设清水对照,每处理重复4次。药前调查成虫基数,药后1、3和10天分别调查活成虫数量。调查方法:在每棵树上选择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每个方位标记2枝嫩梢,统计嫩梢上的活动成虫数量,计算防治效果。施药采用赣丰牌电动喷雾器GF-3WBD-16,均匀喷药于柑桔枝叶上,使其充分分布药液,直至叶片上有少量药液下滴为止。

表2. 双甲脒·螺虫乙酯复配剂防治柑桔木虱试验结果统计表。

从表2可以看出,双甲脒与螺虫乙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柑桔木虱。药后1天,20%双甲脒的防治效果为89.12%,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24%螺虫乙酯的防治效果为62.25%,其速效性较差。而双甲脒与螺虫乙酯复配对柑桔木虱的防治效果在87.52%-92.35%之间,高于或与20%双甲脒单剂的防治效果相当,表现出优良的速效性。药后3天,20%双甲脒与24%螺虫乙酯对柑桔木虱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5.95%和92.73%,双甲脒与螺虫乙酯复配的防效在88.79%-95.64%之间,亦表现出优良的防效;药后10天,20%双甲脒对柑桔木虱的防效下降为76.44%,防效较差,24%螺虫乙酯对柑桔木虱的防治效果为88.86%,表现为良好的持效性。双甲脒与螺虫乙酯复配的防效在87.65%-94.55%之间,亦表现出优良的持效性。即双甲脒和螺虫乙酯的有效成份配比在1:20至20:1时,对柑桔木虱表现出优良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同时,在试验用药施药剂量范围内对柑桔生长正常,无药害症状发生。

2.2防治桔全爪螨田间药效试验。

试验采用田间随机区组设置小区,小区面积为2棵树,每处理重复4次。药剂处理见表3,药前调查桔全爪螨基数,药后3、10和20天分别调查活动螨数量。调查方法:在每棵树上选择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每个方位标记5片叶片,共统计25片叶片上的活动螨数量,计算防治效果。施药采用赣丰牌电动喷雾器GF-3WBD-16,均匀喷药于柑桔枝叶上,使其充分分布药液,直至叶片上有少量药液下滴为止。

表3. 双甲脒·螺虫乙酯复配剂防治桔全爪螨试验结果统计表。

从表3可以看出,双甲脒与螺虫乙酯复配后能有效防治桔全爪螨。药后3天,双甲脒与螺虫乙酯复配对桔全爪螨的防治效果在85.52%-93.22%之间,表现出优良的速效性。药后10天,双甲脒与螺虫乙酯复配的防效在89.55%-96.46%之间,亦表现出优良的防效;药后20天,双甲脒与螺虫乙酯复配的防效在86.49%-95.82%之间,表现出优良的持效性。上述结果表明双甲脒和螺虫乙酯的有效成份配比在1:20至20:1时,对桔全爪螨亦表现出优良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