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芨组培苗低温炼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99662阅读:108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材快速繁殖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组培苗炼苗方法。



背景技术:

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部位为其干燥块茎,别名良姜、紫兰。其味苦、甘、涩,性微寒;归肺、肝、胃经,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功能。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在全国各地有零星种植,喜阴耐潮,多分布于峡谷、溪边等地。花色艳丽,有紫、红、黄等多种色彩,可用于花盆、花坛等造景。

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白芨扩大化种群,规范化、规模化种植白芨较为便捷且可行的方法。炼苗成活率高低直接关系白芨组织培养能否取得成功。常规炼苗时,往往采用强光炼苗、自然光过渡炼苗、小拱棚炼苗等方式, 上述方式存在以下缺陷:白芨炼苗移栽成活率低,大约为60-70%左右;缓苗期时间长,受根腐病、茎腐病感染几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是: 白芨炼苗移栽成活率低,缓苗期时间长,受根腐病、茎腐病感染几率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白芨组培苗低温炼苗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1)白芨组培苗炼苗前,挑选生长状况良好,叶色浅绿至墨绿,苗高3-5cm的瓶苗装框备用;

(2)将待炼苗移栽的白芨瓶苗移入炼苗培养室,用75%酒精喷洒降尘,高锰酸钾和甲醛密闭熏蒸20min,以达到组培瓶外表面及培养室杀菌目的;

(3)将熏蒸后的白芨组培苗置于环境温度16-19℃,光照强度1800-2000Lx,光照时间12h/d,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过渡培养5d;

(4)经过5d的低温培养,白芨组培苗出现叶色逐渐变深,叶脉轮廓逐渐明显,叶表面出现少许反光,苗高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这时将培养温度调低至12-15℃,光照调整至1500-1800Lx,继续培养8-10d,待组培苗角质层出现少许反光,叶脉轮廓明显,白芨叶面及茎段出现少许绒毛,苗高停止生长后,取出白芨组培苗;

(5)用镊子取出白芨组培苗,于800倍多菌灵消毒液中浸泡60min,用湿毛巾盖住叶片及茎段部分,晾干块茎部分后种植于事先配置好的炼苗基质中,整个移栽过程中,湿度不得低于85%,通风条件良好。

所述炼苗基质由经消毒后的细沙10%-20%、腐殖土40%-50%及青苔40%-50%比例混合制成。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炼苗成活率高,可使白芨炼苗移栽成活率提高至95%左右,苗壮,缓苗期短等特性,种苗炼苗后一致性好,徒长、黄化情况少,同时极大降低炼苗过程中的污染率。

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不仅有利于野生居群的恢复,同时可遏制野生资源的掠夺性采挖,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本发明基于植物在低温环境下,可溶性糖含量增多,含水量降低,酶活性降低,气孔关闭,最终导致植物抗逆性增强,以达到提高炼苗移栽成活率的目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1)白芨组培苗炼苗前,挑选生长状况良好,叶色浅绿至墨绿,苗高3cm的瓶苗装框备用;

(2)将待炼苗移栽的白芨瓶苗移入炼苗培养室,用75%酒精喷洒降尘,高锰酸钾和甲醛密闭熏蒸20min,以达到组培瓶外表面及培养室杀菌目的;

(3)将熏蒸后的白芨组培苗置于环境温度16℃,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2h/d,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过渡培养5d;

(4)经过5d的低温培养,白芨组培苗出现叶色逐渐变深,叶脉轮廓逐渐明显,叶表面出现少许反光,苗高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这时将培养温度调低至12℃,光照调整至1800Lx,继续培养10d,待组培苗角质层出现少许反光,叶脉轮廓明显,白芨叶面及茎段出现少许绒毛,苗高停止生长后,取出白芨组培苗;

(5)用镊子取出白芨组培苗,于800倍多菌灵消毒液中浸泡60min,用湿毛巾盖住叶片及茎段部分,晾干块茎部分后种植于事先配置好的炼苗基质中,整个移栽过程中,湿度不得低于85%,通风条件良好。

实施例二

(1)白芨组培苗炼苗前,挑选生长状况良好,叶色浅绿至墨绿,苗高4cm的瓶苗装框备用;

(2)将待炼苗移栽的白芨瓶苗移入炼苗培养室,用75%酒精喷洒降尘,高锰酸钾和甲醛密闭熏蒸20min,以达到组培瓶外表面及培养室杀菌目的;

(3)将熏蒸后的白芨组培苗置于环境温度18℃,光照强度1900Lx,光照时间12h/d,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过渡培养5d;

(4)经过5d的低温培养,白芨组培苗出现叶色逐渐变深,叶脉轮廓逐渐明显,叶表面出现少许反光,苗高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这时将培养温度调低至14℃,光照调整至1700Lx,继续培养8d,待组培苗角质层出现少许反光,叶脉轮廓明显,白芨叶面及茎段出现少许绒毛,苗高停止生长后,取出白芨组培苗;

(5)用镊子小心取出白芨组培苗,于800倍多菌灵消毒液中浸泡60min,用湿毛巾盖住叶片及茎段部分,晾干块茎部分后种植于事先配置好的炼苗基质中,整个移栽过程中,湿度不得低于85%,通风条件良好。

实施例三

(1)白芨组培苗炼苗前,挑选生长状况良好,叶色浅绿至墨绿,苗高5cm的瓶苗装框备用;

(2)将待炼苗移栽的白芨瓶苗移入炼苗培养室,用75%酒精喷洒降尘,高锰酸钾和甲醛密闭熏蒸20min,以达到组培瓶外表面及培养室杀菌目的;

(3)将熏蒸后的白芨组培苗置于环境温度19℃,光照强度2000Lx,光照时间12h/d,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过渡培养5d;

(4)经过5d的低温培养,白芨组培苗出现叶色逐渐变深,叶脉轮廓逐渐明显,叶表面出现少许反光,苗高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这时将培养温度调低至14℃,光照调整至1800Lx,继续培养10d,待组培苗角质层出现少许反光,叶脉轮廓明显,白芨叶面及茎段出现少许绒毛,苗高停止生长后,取出白芨组培苗;

(5)用镊子小心取出白芨组培苗,于800倍多菌灵消毒液中浸泡60min,用湿毛巾盖住叶片及茎段部分,晾干块茎部分后种植于事先配置好的炼苗基质中,整个移栽过程中,湿度不得低于85%,通风条件良好。

实施例四

(1)白芨组培苗炼苗前,挑选生长状况良好,叶色浅绿至墨绿,苗高5cm的瓶苗装框备用;

(2)将待炼苗移栽的白芨瓶苗移入炼苗培养室,用75%酒精喷洒降尘,高锰酸钾和甲醛密闭熏蒸20min,以达到组培瓶外表面及培养室杀菌目的;

(3)将熏蒸后的白芨组培苗置于环境温度16℃,光照强度1800Lx,光照时间12h/d,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过渡培养5d;

(4)经过5d的低温培养,白芨组培苗出现叶色逐渐变深,叶脉轮廓逐渐明显,叶表面出现少许反光,苗高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这时将培养温度调低至12℃,光照调整至1500Lx,继续培养8d,待组培苗角质层出现少许反光,叶脉轮廓明显,白芨叶面及茎段出现少许绒毛,苗高停止生长后,取出白芨组培苗;

(5)用镊子取出白芨组培苗,于800倍多菌灵消毒液中浸泡60min,用湿毛巾盖住叶片及茎段部分,晾干块茎部分后种植于事先配置好的炼苗基质中,整个移栽过程中,湿度不得低于85%,通风条件良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