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鲟鱼运输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00576阅读:431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鲟鱼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鲟鱼运输方法。



背景技术:

鲟鱼属于偏冷水性鱼类,是起源最早的脊椎动物之一,因为地域或品种不同,有中华鲟、中国鲟、鳇鱼、苦腊子、鳣等名称。我国是世界上鲟鱼品种最多、分布最广、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鲟鱼肉质细嫩鲜美,营养丰富,并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被人们奉为“水中珍品”,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现在的食用需求比较广泛,需要通过对鲟鱼进行长途或短途的运输,以便供应不同地方的人们。

传统的长途运输方法,采用运鱼车内装有活水,将鲟鱼放到活水内,运鱼车内通过设置供养罐来给鲟鱼提供氧气,并且人为的对鲟鱼进行投料和换水。目前,运输方式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鲟鱼隶属于软骨鱼类,无鳞片保护,抗外界的风险能力差,在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大量死亡的现象。这个主要是因为,鲟鱼属于偏冷水性鱼类,在高温或水质环境差的情况下,对鲟鱼进行长途运输,鲟鱼抗应激能力差,容易出现应激性出血病。2、同时,在运输过程中,鲟鱼会排出大量的粪便,水质污染而造成死亡。3、目前在运输过程中,人们经常通过人工来换水,比较费力。4、运鱼车上要另外设置供养罐,比较占空间。

而改进后的长途运输方法,首先对鲟鱼进行预冷,预冷温度为1~3℃,使得鲟鱼处于冬眠状态,然后进行低温无水运输,到达运输地点后,再进行逐渐升温。该运输方式存在以下问题:通过该预冷方法虽然可以使得鲟鱼不会出现过热的情况,但是在到达运输地点后,将鲟鱼放置到水池内,对水池的温度逐渐升温,花费时间比较长,并且在温度变化过程中,部分鲟鱼适应能力比较差,会出现死亡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鲟鱼运输方法,在运输过程中使得鲟鱼苏醒,温度变化较少,鲟鱼的适应能力变强;同时,可自动投料和换水,并且可保持运鱼车内的低温状态;无需另外设置装置,即可为运鱼车提供充足的氧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鲟鱼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放水:将水放入密封的运鱼车内,水温为15~18℃,水的液面位于运鱼车的2/3处;

S2:放鱼:将欲运输的活鲟鱼停止投食48~64h,将活鲟鱼放入温度为5~8℃的水中进行预冷,预冷时间为10~15min;将预冷的鲟鱼装在第一食用袋内,第一食用袋密封后,并将其投掷到运鱼车内;

S3:鲟鱼苏醒:鲟鱼在运输24~30h时苏醒,鲟鱼用嘴戳破第一食用袋,鲟鱼进入运鱼车的活水内;

S4:喂食:采用放食盒进行喂食,放食盒设置在运鱼车的一侧,放食盒靠近运鱼车内部的一侧敞开,放食盒内装有包裹鱼料的第二食用袋,第二食用袋内设置有食用材料制成的隔板,隔板将食用袋分割成多个空腔;其中鱼料包括含有空气的鱼料和含有冰块的鱼料;

鲟鱼用嘴戳破最外侧的隔板,鱼料与水接触,鱼料溶解,空气或者冰块会散发到运鱼车的水里面;依次类推,鲟鱼逐层吃食;

S5:换水:换水采用换水机构,换水机构包括设置在运鱼车上端的储水箱,储水箱一侧设置有阀门,运鱼车的下端设置有缓冲槽,缓冲槽通过回收管与储水箱连接,回收管上设置有滤芯;其中运鱼车的底部倾斜设置,运鱼车底部的低端与缓冲槽连接;

打开储水箱的阀门,储水箱内的水进入运鱼车内,储水箱、缓冲槽和回收管之间处于负压状态,运鱼车内的污水通过回收管吸入储水箱的上液面;

S6:卸货:将鲟鱼放入池水内,完成运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采用将传统的活水运鲟鱼和低温无水运鲟鱼的方式进行结合,鲟鱼在放入活水之前经过预冷处理,预冷温度为5~8℃,比低温无水预冷的温度高,使得鲟鱼处于半冬眠状态,由于鲟鱼放置在第一食用袋内,并将第一食用袋放置在运鱼车的水里面,鲟鱼与运鱼车内的水温有一定的温差,鲟鱼在未到达目的地之前慢慢苏醒,这样可以减少到达目的地之后逐渐升温的环节,并且鲟鱼可以在运输的2到3天内进行适应和缓冲,鲟鱼不会出现连续升温引起的应激反应,降低了鲟鱼的死亡率。其中装鲟鱼的第一食用袋内没有进行抽真空处理,使得第一食用袋内有部分氧气,便于鲟鱼苏醒使用;同时,鲟鱼会用嘴戳破第一食用袋,便于鲟鱼出去,第一食用袋可供鲟鱼食用,不会带来二次污染。

2、本发明中,喂食环节中,采用在放食盒内放置第二食用袋装的鱼料,第二食用袋做成多个空腔,可以根据鲟鱼的吃食过程,不断的进行提供,避免鱼料在运鱼车内泡的时间过长。同时,鱼料包括压制有空气的鱼料和压制有冰块的鱼料,这样随着鲟鱼逐渐吃食和运鱼车的强烈晃动,鱼料会不断的释放氧气,延长鲟鱼的寿命,并且不断的对运鱼车内的水进行降温,保证运鱼车内的水处于低温状态,避免鲟鱼处于高温状态,降低了鲟鱼的死亡率。

3、本发明中,换水环节中,利用储水箱、缓冲槽和运鱼车之间为连通密封状态,而当储水箱内的水量减少时,储水箱内处于负压状态,从而将运鱼车内的水通过回收管吸入储水箱内,实现了自动换水,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同时,在回收管内设置有滤芯,可对运鱼车内的水进行过滤,避免运鱼车内的杂质污染储水箱内的水。

4、运鱼车的底部为倾斜设置,可以使运鱼车内的鱼粪和杂物滑到缓冲槽内,便于对其进行收集。

对基础方案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1,缓冲槽内放有清道夫鱼,清道夫鱼可吃掉缓冲槽内的鱼粪、杂质等,便于对运鱼车内的水进行净化,避免鲟鱼生病。

对优选方案1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2,鱼料先进行预冷处理,便于更好的对运鱼车内的水进行降温。

对优选方案2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3,S2步骤中,在鲟鱼的表面均匀撒上碎冰块,这样可以延长鲟鱼苏醒的时间,应用于距离比较长的运输,避免鲟鱼过早苏醒。

对优选方案3的改进得到的优选方案4,运鱼车内加入过氧化钙,过氧化钙溶于水中,释放氧气,延长鲟鱼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标记:运鱼车1,放食盒2,第二食用袋3,隔板4,储水箱5,阀门6,缓冲槽7,回收管8,滤芯9。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标记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下面以实施例1为例详细描述一种鲟鱼运输方法,其他实施例和对比例在表1中体现,未示出的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一种鲟鱼运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放水:将水放入密封的运鱼车内,水温为15~18℃,水的液面位于运鱼车的2/3处;

S2:放鱼:将欲运输的活鲟鱼停止投食48~64h,将活鲟鱼放入温度为5~8℃的水中进行预冷,预冷时间为10~15min;将预冷的鲟鱼装在第一食用袋内,第一食用袋密封后,并将其投掷到运鱼车内;

S3:鲟鱼苏醒:鲟鱼在运输24~30h时苏醒,鲟鱼用嘴戳破第一食用袋,鲟鱼进入运鱼车的活水内;

S4:喂食:喂食环节需要放食盒,如图1所示,运鱼车1的一侧设置有凸出的放食盒2,放食盒2靠近运鱼车1内部的一侧敞开,放食盒2内装有包裹鱼料的第二食用袋3,第二食用袋3内设置有食用材料制成的隔板4,隔板4将食用袋3分割成多个空腔;其中鱼料包括压制有空气的鱼料和压制有冰块的鱼料;

鲟鱼用嘴戳破最外侧的隔板4,鱼料与水接触,鱼料泡发过程中,空气或者冰块会散发到运鱼车的水里面;依次类推,鲟鱼逐层吃食;

S5:换水:换水环节需要换水机构,如图1所示,换水机构包括设置在运鱼车1上端的储水箱5,储水箱5一侧设置有阀门6,运鱼车1的下端设置有缓冲槽7,缓冲槽7通过回收管8与储水箱5连接,回收管8上设置有滤芯9;其中运鱼车1的底部倾斜设置,运鱼车1底部的低端与缓冲槽7连接;

打开储水箱5的阀门6,储水箱5内的水进入运鱼车1内,储水箱5、缓冲槽7和回收管8之间处于负压状态,运鱼车1内的污水通过回收管8吸入储水箱5的上液面;

S6:卸货:将鲟鱼放入池水内,完成运输。

根据上述实施例1的一种鲟鱼运输方法,实施例2和实施例3的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根据上述的制作方法运输相同的8车鲟鱼,对达到目的地的鲟鱼的状态进行整理如表2所示:

表2

由表2的数据可知,实施例1-实施例3运输的鲟鱼死亡率低,运鱼车的水温度保持低温,水质好。其中实施例2运输的鲟鱼死亡率最低。

实施例2与对比例1相比,对比例1运输的鲟鱼死亡率较高,主要是对鲟鱼进行预冷处理,使得鲟鱼处于冬眠状态,对鲟鱼进行低温无水运输,这样在到达目的地时,需要对鲟鱼进行连续升温苏醒,没有缓冲过程,鲟鱼应激反应大,死亡率高。

实施例2与对比例2相比,对比例2运输的鲟鱼死亡率较高,主要是因为在鲟鱼苏醒后,没有提供持续的氧气,使得鲟鱼缺氧窒息而死。

实施例2与对比例3相比,对比例3运输的鲟鱼在活水中,随着外界的环境,水温逐渐变高,没有相应的降温机构或操作,使得鲟鱼在高温下死亡。

实施例2与对比例4相比,对比例4运鱼车内的水温度保持低温,水质不佳,鲟鱼的死亡率较高。运输的鲟鱼苏醒后,待在运鱼车的水里面,但是该水未进行换水处理,水质在运输过程中变差,导致鲟鱼死亡。

实施例2与对比例5相比,对比例5运鱼车内的水温度逐渐变高,水质较好,鲟鱼的死亡率较高。主要是因为鱼料一次性放入运鱼车内,鱼料内的空气和冰块释放出来,而后期会出现缺氧和温度升高的情况,使得鲟鱼死亡率升高。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