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循环海水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膜法微藻培养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首位,但是制约海水养殖的因素和传统养殖模式问题也日趋凸显,海洋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海水养殖用水,增加了养殖风险,降低了水产品质量,养殖环境恶化,加上养殖对象种质退化等原因,每年因病害问题导致的海水养殖损失超过 100 亿元,环境污染和病害频发引发的药物滥用,使水产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水产品药残检测超标的报道屡屡发生,传统养殖模式自身的污染和浪费严重。
在传统的循环水养殖中主要是基于细菌的系统,水循环的处理系统中是利用细菌来去除过剩的营养物质。这样的系统所需的投资和运行费用在内的成本都比较高,导致此类系统在推广应用中受到很大的制约 (Libey 和 Timmons,1996)。
现有技术公告号CN 101161061 B 一种基于微藻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 该发明提供一种利用光能,以微藻为媒介的实现水循环使用、同时抑制水产养殖品种病害发生的水产养殖系统。该系统,包括 :通过管道连通以进行养殖水循环的两养殖子系统。该发明的基于微藻的循环水水产养殖系统,通过两个养殖子系统的合理搭配,形成了生物循环链,大大提高了水产养殖的效率。基于微藻类的循环水将第一种水产品养殖中过剩的营养物带给第二种水产品,并作为第二种水产品的饵料,因此降低了水的消耗并且能将排出的“废物”变为有益的营养,还可以利用微藻分泌的天然抗生素抑制养殖水产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同时降低感染病毒性疾病的机率,但缺在水质和水温检测方面存在空缺,养殖池的防污效果有待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利用膜法藻类实现海水循环使用且降低养殖水产品的生病率,还可准确监测养殖水温度和水质状况,养殖池防污效果优异的一种基于膜法微藻培养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
本发明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案为:一种基于膜法微藻培养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泡沫分离装置、养殖箱和集水器,养殖池设有橡胶管,橡胶管底部与养殖池底部密封连接,橡胶管顶端与养殖池等高,橡胶管内设有光纤,光纤与分布式光纤温度测温仪连接,分布式光纤温度测温仪与集控室连接,分布式光纤温度测温仪连接有报警器,集控室设有服务器、监视屏、上层工作机,养殖池设有连通管、循环管、回水管,养殖池之间通过连通管连接,回水管与养殖池连接处夹角为5~70°,养殖池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养殖池设有曝气装置,曝气装置与气泵连接,养殖池通过循环管和回水管分别与养殖箱内的进水口和回水口连接,养殖箱设有排空口,养殖箱内设有养殖桶,养殖桶与养殖箱内的进水口和回水口相连,养殖箱依次连接并通过水泵与集水器连接,集水器的循环管与养殖池的循环管连接,养殖池连接有泡沫分离装置,泡沫分离装置由回水口、进水口、电动机、溢泡口、微气泡发生器、分离筒、阀门组成。可通过在养殖池内培养微藻,实现膜法微藻对养殖海水循环利用,微藻可对养殖海水中过剩营养物质吸收及降低养殖物生病率,可实现夜间对养殖池进行增氧,通过集水器可简单的实现水循环操作。
作为优选,养殖池设有水质监测仪,水质监测仪连接有太阳能电板,监测养殖海水的水质,防止水质变化对养殖产生影响,及时反映养殖水质状况。
作为优选,橡胶管表面设有圆形凹点,橡胶管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组成:氯醇橡胶60~70份、薁0.02~0.05份、快压出炭黑15~20份、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1~2份、山梨坦三油酸酯0.06~0.2份、N,N′-二苯基-对苯二胺2~4份、二十碳五烯酸0.02~0.06份、钛白粉3~5份、三氧化二锑5~8份、十溴二苯乙烷4~5份、氢氧化钙5~10份、硬脂酸0.5~1份、滑石粉8~12份、二氧化硅8~12份、氧化镁1~5份。有利于减小橡胶管外部与内壁的温差,利于提高光纤的检测温度的准确性。
作为优选,养殖池为圆柱形,养殖池的顶部直径大于底部直径,养殖池内壁设有防污涂料:防污涂料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组成:钾钠泡化碱36.0~39.4份、硅胶2.5~ 6份、松香1.3~1.9份、γ-亚麻酸0.02~0.06份、2-乙酰基吡嗪0.03~0.1份、氧化亚铜32.8~35.8份、氧化锌6.2~8.2份、共轭亚油酸0.09~0.14份、石英粉1.5~2.4份、纯水7~20份。防止养殖过程中细菌或养殖污染物附着在养殖池壁。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在养殖池内培养微藻,利用膜法微藻对养殖海水内的过剩营养物吸收及降低养殖池内养殖物的生病率,将微藻净化过的养殖海水传送到养殖箱内实现海水循环利用,还设有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和水质监测仪,可实现对养殖海水的温度及水质进行监测,在夜间可通过曝气装置配合气泵对养殖海水增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膜法微藻培养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膜法微藻培养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的养殖池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膜法微藻培养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的养殖箱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膜法微藻培养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的统泡沫分离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种基于膜法微藻培养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养殖池;101橡胶管;102光纤;103连通管;104太阳能电板;105水质监测仪;106排污管;107循环管;108曝气装置;109分布式光纤温度测温仪;110集控室;111回水管;2泡沫分离装置;201回水口;202进水口;203电动机;204溢泡口;205微气泡发生器;206分离筒;207阀门;3养殖箱;301排空口;302养殖桶;303回水口;304进水口;4集水器;401循环管;402气泵;403水泵。
具体实施例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5所示,一种基于膜法微藻培养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1、泡沫分离装置2、养殖箱3和集水器4,养殖池1设有橡胶管101,橡胶管101底部与养殖池1底部密封连接,橡胶管101顶端与养殖池1等高,橡胶管101内设有光纤102,光纤102与分布式光纤温度测温仪109连接,分布式光纤温度测温仪109与集控室110连接,分布式光纤温度测温仪109连接有报警器,集控室110设有服务器、监视屏、上层工作机,养殖池1设有连通管103、循环管107、回水管111,养殖池1之间通过连通管103连接,回水管107与养殖池1连接处夹角为5~70°,养殖池1底部设有排污管106,所述养殖池1设有曝气装置108,曝气装置108通过与气泵402连接,养殖池1通过循环管107和回水管111分别与养殖箱3内的进水口304和回水口303连接,养殖箱3设有排空口301,养殖箱内设有养殖桶302,养殖桶302与养殖箱3内的进水口304和回水口303相连,养殖箱3依次连接并通过水泵403与集水器4连接,集水器4的循环管401与养殖池1的循环管107连接,养殖池1连接有泡沫分离装置2,泡沫分离装置2由回水口201、进水口202、电动机203、溢泡口204、微气泡发生器205、分离筒206、阀门207组成。可通过在养殖池内培养微藻,实现膜法微藻对养殖海水循环利用,微藻可对养殖海水中过剩营养物质吸收及降低养殖物生病率,可实现夜间对养殖池进行增氧,通过集水器可简单的实现水循环操作。
养殖池1设有水质监测仪105,水质监测仪105连接有太阳能电板104,监测养殖海水的水质,防止水质变化对养殖产生影响,及时反映养殖水质状况。
橡胶管101表面设有圆形凹点,橡胶管101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组成:氯醇橡胶60~70份、薁0.02~0.05份、快压出炭黑15~20份、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1~2份、山梨坦三油酸酯0.06~0.2份、N,N′-二苯基-对苯二胺2~4份、二十碳五烯酸0.02~0.06份、钛白粉3~5份、三氧化二锑5~8份、十溴二苯乙烷4~5份、氢氧化钙5~10份、硬脂酸0.5~1份、滑石粉8~12份、二氧化硅8~12份、氧化镁1~5份。有利于减小橡胶管外部与内壁的温差,利于提高光纤的检测温度的准确性。
养殖池1为圆柱形,养殖池1的顶部直径大于底部直径,养殖池1内壁设有防污涂料:防污涂料由以下成分及重量份组成:钾钠泡化碱36.0~39.4份、硅胶2.5~ 6份、松香1.3~1.9份、γ-亚麻酸0.02~0.06份、2-乙酰基吡嗪0.03~0.1份、氧化亚铜32.8~35.8份、氧化锌6.2~8.2份、共轭亚油酸0.09~0.14份、石英粉1.5~2.4份、纯水7~20份。防止养殖过程中细菌或养殖污染物附着在养殖池壁。
实施例2:
如图1~5所示,一种基于膜法微藻培养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包括养殖池1、泡沫分离装置2、养殖箱3和集水器4,养殖池1设有橡胶管101,橡胶管101底部与养殖池1底部密封连接,橡胶管101顶端与养殖池1等高,橡胶管101内设有光纤102,光纤102与分布式光纤温度测温仪109连接,分布式光纤温度测温仪109与集控室110连接,分布式光纤温度测温仪109连接有报警器,集控室110设有服务器、监视屏、上层工作机,养殖池1设有连通管103、循环管107、回水管111,养殖池1之间通过连通管103连接,回水管107与养殖池1连接处夹角优选为45°,养殖池1底部设有排污管106,所述养殖池1设有曝气装置108,曝气装置108通过与气泵402连接,养殖池1通过循环管107和回水管111分别与养殖箱3内的进水口304和回水口303连接,养殖箱3设有排空口301,养殖箱内设有养殖桶302,养殖桶302与养殖箱3内的进水口304和回水口303相连,养殖箱3依次连接并通过水泵403与集水器4连接,集水器4的循环管401与养殖池1的循环管107连接,养殖池1连接有泡沫分离装置2,泡沫分离装置2由回水口201、进水口202、电动机203、溢泡口204、微气泡发生器205、分离筒206、阀门207组成。可通过在养殖池内培养微藻,实现膜法微藻对养殖海水循环利用,微藻可对养殖海水中过剩营养物质吸收及降低养殖物生病率,可实现夜间对养殖池进行增氧,通过集水器可简单的实现水循环操作。
养殖池1设有水质监测仪105,水质监测仪105连接有太阳能电板104,监测养殖海水的水质,防止水质变化对养殖产生影响,及时反映养殖水质状况。
橡胶管101表面设有圆形凹点,橡胶管101由以下成分及优选的重量份组成:氯醇橡胶65份、薁0.04份、快压出炭黑17份、2,2,4-三甲基-1,2-二氢化喹啉聚合体1.2份、山梨坦三油酸酯0.08份、N,N′-二苯基-对苯二胺3份、二十碳五烯酸0.03份、钛白粉4份、三氧化二锑6份、十溴二苯乙烷4.5份、氢氧化钙6份、硬脂酸0.7份、滑石粉10份、二氧化硅11份、氧化镁4份。有利于减小橡胶管外部与内壁的温差,利于提高光纤的检测温度的准确性。
养殖池1为圆柱形,养殖池1的顶部直径大于底部直径,养殖池1内壁设有防污涂料:防污涂料由以下成分及优选的重量份组成:钾钠泡化碱37份、硅胶4份、松香1.7份、γ-亚麻酸0.05份、2-乙酰基吡嗪0.07份、氧化亚铜33份、氧化锌7.2份、共轭亚油酸0.1份、石英粉1.8份、纯水14份。防止养殖过程中细菌或养殖污染物附着在养殖池壁。
实施例3:
如图1~5所示,一种基于膜法微藻培养的循环海水养殖系统,设有4个养殖池1,养殖池1为圆形,养殖池1顶部直径大于底部直径,利于污染物集中于底部,养殖池1之间通过连通管103连接,达到每个养殖池1的水位相等,养殖箱3之间相互连接并通过水泵404与集水器4连接,养殖箱3设置于养殖池1间隙处,相互连接的养殖箱3呈十字形,集水器4设有的循环管401与养殖池1设有的循环管107连接,养殖池1通过循环管107和回水管111与养殖箱3连接,达到输送养殖海水和回收养殖海水的目的,回水管111与养殖池1连接处夹角为优选的45°可实现回水时养殖池1内池水形成绕中心旋转,将污染物汇集到养殖池1中心底部,通过排污管106将污染物排出,在夜间微藻无法进行光合作用时,可通过曝气装置108配合气泵402对养殖池内的养殖海水增氧,养殖池1通过循环管107和回水管111分别与养殖箱3的进水口304和回水口303连接,将微藻从养殖池1内输送到养殖箱3内,养殖池1内饲养鱼类、虾类等海水养殖物,养殖箱3内养殖贝类及食藻类养殖物,养殖池1内的微藻可吸收养殖海水中的过剩营养物质及分泌天然抗生素抑制养殖水产品细菌性疾病的发生,微藻在养殖池1内形成一层微藻膜,对养殖水体净化,养殖箱3内的养殖物可将微藻作为食物摄食,提高微藻的利用率,养殖箱3设有的排空口301可在养殖箱3内养殖桶302中的养殖物成熟后将水排出更换养殖桶302,设有的泡沫分离装置2可有效控制养殖中微藻的数量,及时去除过多的微藻,避免过多的微藻对养殖影响。集水器4通过水泵402与养殖箱3连接,并通过循环管401与养殖池1的循环管107连接,通过集水区4可促进养殖海水的循环。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