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松杉灵芝速生栽培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084000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松杉灵芝速生栽培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可实现将松杉灵芝生产周期缩短到1年时间的松杉灵芝人工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松杉灵芝(Ganoderma tsugae Murr.),别名铁杉灵芝、铁杉树芝。生长在针叶树倒腐木上,以落叶松、云、冷杉为主要寄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温带地区。松杉灵芝入药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是中药宝库中一味珍贵药材,具有增强免疫、抑制肿瘤、保肝解毒、改善心脑血管、安神健脑、调节消化系统机能、润肺平喘、抗衰老、美容美颜的作用。

近几年,松杉灵芝的药用价值被广泛认可,市场销售前景较好,因此开展松杉灵芝的人工代料栽培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松杉灵芝是一种高腐生菌,一般两年为1个生产周期。当年也可出芝,但产量非常低,浪费人工管理,还影响第二年出芝产量,养殖当年出芝见效的探索道路还很漫长。本发明通过合理安排栽培季节,采取价格低廉的松树木屑为原料,集成了原材料发酵、变温刺激的后熟管理以及专用营养土等技术,将松杉灵芝的生产周期缩短到1年时间,产量与两年出芝的产量相当,降低了管理和生产成本,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松杉灵芝速生栽培方法。

本发明的一种松杉灵芝速生栽培方法,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菌种选择:选取野生灵芝作为种源;

二、灵芝培养基制备: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将75~85%的落叶松木木屑、10~20%麸皮、1~2%豆粉、0.5~1%石灰、0.5~1%蔗糖和0.5~1%石膏粉混合后,即得灵芝培养基;灵芝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0%~65%;

三、将步骤二的灵芝培养基进行拌料与装袋,灭菌;

四、将步骤一的菌种接种至灭菌后的灵芝培养基中,进行菌丝培养,后熟管理;

五、选地建棚:

土地经深翻暴晒,按东西走向整畦,畦宽1.5米,高20厘米,畦间走道30厘米,四周开20厘米排水沟,建棚,并撒灭虫药,棚两侧设通风门,大棚上覆塑料大棚膜和遮阳网;

六、将步骤四的菌丝培养后的菌袋采用墙式码垛方式置于步骤五建的大棚内,并进行脱袋覆土;

七、出芝管理:控制大棚内的温度至23℃~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

八、进行子实体采收,即完成所述的松杉灵芝速生栽培;

其中,在配制步骤二中所述的灵芝培养基前,对灵芝培养基的原料进行预处理,具体过程如下:

1)预湿:建堆前1天,先将落叶松木木屑过筛,然后与麸皮、豆粉、石灰、蔗糖和石膏粉混合均匀,加水浸透培养料至含水量达到65%-70%为止;

2)对待建料堆的场地和工具进行消毒;

3)建堆:在建堆场地,边建堆边均匀地洒水,先铺一层步骤1)厚度为15~25厘米预湿的培养料,然后撒一层混合降解菌,再铺一层厚度为15~25厘米预湿的培养料,再撒一层混合降解菌,依次堆起至高度100厘米,上宽80~90厘米,下宽120~200厘米的堆料;建堆后,在堆顶和堆的两侧竖直和斜向用2×0.1米的木棍相隔1米扎洞通气,堆料四周挖排水沟;

4)发酵、翻堆、补水:建堆后第二天开始升温发酵,当堆内温度升到60℃时,保持48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将上层的料倒到下层,下层的料倒到上层,外层的料倒到中间,中间的料倒到外层,翻堆时注意补水,重新建堆后当堆内温度升到60℃时,保持24小时进行第二次翻堆;

5)重复步骤4)的操作3~4次;使堆料柔软富有弹性,色泽呈褐色到棕褐色,无异味。

所述的混合降解菌为将木质纤维素降解菌II83、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4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0混合而成,混合降解菌的制备过程如下:

将将木质纤维素降解菌II83、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4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0分别接种至摇瓶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在37℃,避光,180r/min振荡培养5天;将培养后的三个菌株的菌液分别以10%的接种量接入固体发酵培养基中,37℃,避光培养20天,或者将三个菌株的菌液分别以10%的接种量接入液体发酵培养基中,37℃,静止培养5天;

所述的摇瓶发酵基础培养基组分为:蛋白胨1~3g,NH4NO31~2g,CaCl20.1~0.5g,K2HPO40.3~0.7g,FeCl30.01~0.03,MgSO4·7H2O 0.3~0.7g,NaCl 1~2g,蒸馏水1000mL,pH=7.0;

所述的固体发酵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计组分为:稻草秸秆60%、粗木屑38%,石灰1%,石膏1%;含水量为60%;

所述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3~7g,蛋白胨1~3g,NH4NO31~2g,CaCl20.1~0.3g,K2HPO40.3~0.7g,FeCl30.01~0.03,MgSO4·7H2O 0.3~0.7g,NaCl 1~2g,蒸馏水1000mL,pH=7.0。

本发明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所栽培的松杉灵芝菌丝体,具有以下的形态特征,将松杉灵芝菌株接种到PDA平板培养基上,在2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5-7天后,菌丝体呈黄褐色,长势好;将松杉灵芝菌株接种到木屑试管培养基上,在25℃恒温培养箱培养,生长速度约为2.04mm/d。

2、本发明中所栽培的松杉灵芝子实体,具有以下的形态特征,菌盖(15-18)cm×(7-9)cm,近柄处菌盖厚2-3cm,扇形或肾形;菌盖表面红褐色,边缘新生部分呈白色至淡黄色,成熟个体菌盖近柄处颜色由黄褐色变成红褐色,漆样光泽逐渐变强,成熟个体的边缘通常有同心环带的褶皱。菌孔面白色至乳白色,菌肉黄褐色至浅灰褐色,软纤维质至软木质。菌柄长5-8cm,粗3.5-5.5cm,扁圆柱形,呈红褐色至紫褐色,革质,菌柄的菌肉呈浅褐色,纤维质至木质。

3、本发明中松杉灵芝栽培方法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本发明中松杉灵芝栽培方法的松杉灵芝单支干品质量为25-32g,每平方米产量为629-800g。本发明中松杉灵芝栽培方法的生物学效率可达5-8%,获得的松杉灵芝口感较苦,商品性状佳,可满足市场需求。

4、本发明的方法可实现一种松杉灵芝速生栽培方法,通过合理安排栽培季节,采取价格低廉的松树木屑为原料,集成了原材料发酵、变温刺激的后熟管理以及专用营养土等技术,将松杉灵芝的生产周期缩短到1年时间,产量与两年出芝的产量相当。养菌时应注意通风、遮盖,防止温度过低。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本实施方式的本发明的一种松杉灵芝速生栽培方法,它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菌种选择:选取野生灵芝作为种源;

二、灵芝培养基制备:按质量百分含量计,将75~85%的落叶松木木屑、10~20%麸皮、1~2%豆粉、0.5~1%石灰、0.5~1%蔗糖和0.5~1%石膏粉混合后,即得灵芝培养基;灵芝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0%~65%;

三、将步骤二的灵芝培养基进行拌料与装袋,灭菌;

四、将步骤一的菌种接种至灭菌后的灵芝培养基中,进行菌丝培养,后熟管理;

五、选地建棚:

土地经深翻暴晒,按东西走向整畦,畦宽1.5米,高20厘米,畦间走道30厘米,四周开20厘米排水沟,建棚,并撒灭虫药,棚两侧设通风门,大棚上覆塑料大棚膜和遮阳网;

六、将步骤四的菌丝培养后的菌袋采用墙式码垛方式置于步骤五建的大棚内,并进行脱袋覆土;

七、出芝管理:控制大棚内的温度至23℃~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

八、进行子实体采收,即完成所述的松杉灵芝速生栽培;

其中,在配制步骤二中所述的灵芝培养基前,对灵芝培养基的原料进行预处理,具体过程如下:

1)预湿:建堆前1天,先将落叶松木木屑过筛,然后与麸皮、豆粉、石灰、蔗糖和石膏粉混合均匀,加水浸透培养料至含水量达到65%-70%为止;

2)对待建料堆的场地和工具进行消毒;

3)建堆:在建堆场地,边建堆边均匀地洒水,先铺一层步骤1)厚度为15~25厘米预湿的培养料,然后撒一层混合降解菌,再铺一层厚度为15~25厘米预湿的培养料,再撒一层混合降解菌,依次堆起至高度100厘米,上宽80~90厘米,下宽120~200厘米的堆料;建堆后,在堆顶和堆的两侧竖直和斜向用2×0.1米的木棍相隔1米扎洞通气,堆料四周挖排水沟;

4)发酵、翻堆、补水:建堆后第二天开始升温发酵,当堆内温度升到60℃时,保持48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将上层的料倒到下层,下层的料倒到上层,外层的料倒到中间,中间的料倒到外层,翻堆时注意补水,重新建堆后当堆内温度升到60℃时,保持24小时进行第二次翻堆;

5)重复步骤4)的操作3~4次;使堆料柔软富有弹性,色泽呈褐色到棕褐色,无异味。

所述的混合降解菌为将木质纤维素降解菌II83、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4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0混合而成,混合降解菌的制备过程如下:

将将木质纤维素降解菌II83、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4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0分别接种至摇瓶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在37℃,避光,180r/min振荡培养5天;将培养后的三个菌株的菌液分别以10%的接种量接入固体发酵培养基中,37℃,避光培养20天,或者将三个菌株的菌液分别以10%的接种量接入液体发酵培养基中,37℃,静止培养5天;

所述的摇瓶发酵基础培养基组分为:蛋白胨1~3g,NH4NO31~2g,CaCl20.1~0.5g,K2HPO40.3~0.7g,FeCl30.01~0.03,MgSO4·7H2O 0.3~0.7g,NaCl 1~2g,蒸馏水1000mL,pH=7.0;

所述的固体发酵培养基按质量百分比计组分为:稻草秸秆60%、粗木屑38%,石灰1%,石膏1%;含水量为60%;

所述的液体发酵培养基组分为:葡萄糖3~7g,蛋白胨1~3g,NH4NO31~2g,CaCl20.1~0.3g,K2HPO40.3~0.7g,FeCl30.01~0.03,MgSO4·7H2O 0.3~0.7g,NaCl 1~2g,蒸馏水1000mL,pH=7.0。

具体实施方式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灵芝培养基按质量百分含量计为80%的落叶松木木屑、15%麸皮、2%豆粉、1%石灰、1%蔗糖和1%石膏粉;灵芝培养基的含水量为60%~65%。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2)建堆的场地选择为在生产车间或栽培场附近或在室内选择场地。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的拌料与装袋操作如下:

先将发酵好的落叶松木木屑放入搅拌机内,然后把石膏粉、石灰和蔗糖溶于水中,与麦麸和豆粉一同加入到落叶松木木屑中,反复搅拌均匀,调整至含水量为55~65%;

选择聚乙烯或聚丙烯菌袋装袋,每袋装湿料为1.0~1.5kg,即完成所述的拌料与装袋。

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三中所述的灭菌为常压100℃灭菌8~10h。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所述的接种操作为:将灭菌后的菌袋搬入冷却间,待菌袋温度降到30℃以下时,将菌袋运到接种室,按无菌操作接种。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所述的菌丝培养操作为:

接种后的菌袋放在通风干燥的发菌室培养,发菌室预先用甲醛或硫磺熏蒸消毒,发菌室温度控制在24~28℃,暗光培养30~40天。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步骤四中所述的后熟管理操作为:

当菌丝长满菌袋后,进入后熟管理阶段,温度控制在23~28℃,每周翻堆一次,后熟管理为150天,后熟管理期间进行3-4次变温刺激:首先,将温度降到0~10℃,持续2-3天,然后再将温度提升到23~28℃,即完成所述的后熟管理。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九: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墙式码垛方式操作为:

将菌袋的菌袋口两两相对放置码垛,并将剪掉1/3的菌袋,其中,剪掉的菌袋为菌袋口区域的菌袋,码垛的垛为7~8个菌袋高度,所码垛中间留有5~10厘米的间隙,并在间隙中填充营养土,并且,在码垛过程中,每码一层覆盖一层5~10厘米的营养土;所述的营养土按重量百分比计,是由30%木屑、55%山土、10%麸皮、2%石灰、3%蔗糖、0.5%磷酸二氢钾和0.05%硫酸镁制成;营养土含水量为60~70%;营养土制备是将上述组分混合均匀后,堆闷24~36h,即得到所述的营养土。

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脱袋覆土操作为:

在大棚内做畦床,床高15~25厘米,宽80~100厘米,将菌袋脱掉,并将菌柱摆放到畦床内,每两个菌柱之间间隔3~7厘米,开始覆营养土,加土到一半时浇一次水,浇透土层后继续覆土,直至覆盖表层土至2~3厘米厚,再浇一次水;然后覆盖草帘,7~10天后浇水、通风,保持温度至28-30℃,即完成所述的脱袋覆土;其中,营养土按重量百分比计,是由30%木屑、55%山土、10%麸皮、2%石灰、3%蔗糖、0.5%磷酸二氢钾和0.05%硫酸镁制成;营养土含水量为60~70%;营养土制备是将上述组分混合均匀后,堆闷24~36h,即得到所述的营养土。

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一: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出芝管理为:墙式码垛或覆土后,温度适宜时(气温23℃左右),原基陆续长出,20天左右原基分化成菌柄。从子实体形成到成熟需35天左右,松杉灵芝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是23℃~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最佳湿度的调节主要靠每天喷水。喷水的原则是:勤喷、少喷、喷匀;晴天多喷,雨天不喷。

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二: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子实体采收过程中:当子实体边缘的白色环圈消失,变成黄褐色,菌盖开始木质化,放射出大量的棕红色烟雾状孢子粉末,这时停止喷水7天左右即可进行采收。

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三: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当子实体采收后进行采后管理,灵芝采收以后,可向畦地内适当浇水,以利于第2潮原基出现。以后的管理方法与前述相同。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四: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本实施方式的栽培季节选择如下:在10月~11月接种,12月底菌丝长满菌袋,翌年1-5月份进行后熟管理,6月份入棚出芝,9月底10月初采收结束。生产周期1年时间。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五: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接种过程中:将灭菌后的菌袋搬入冷却间,待菌袋温度降到30℃以下时,将菌袋运到接种室,按无菌操作接种,每袋二级种一般接种70袋左右,接种量大能加快菌丝定植,降低污染率。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六: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4为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K24,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4年12月12日,保藏号CGMCC No.10169。其已经被专利申请号为201510869089.X,申请日为2015年12月3日的专利所公开。

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七: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菌II83为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pneumoniae)II83,保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4年12月12日,保藏号CGMCC No.10168。其已经被专利申请号为201510869181.6,申请日为2015年12月3日的专利所公开。

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十八:本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方式一不同的是:所述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0为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 hormaechei)K20,藏在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地址是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日期为2014年12月12日,保藏号CGMCC No.10163。其已经被专利申请号为201510861983.2,申请日为2015年12月2日的专利所公开。

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

本发明内容不仅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的内容,其中一个或几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组合同样也可以实现发明的目的。

通过以下实施例验证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1)菌种选择,选取野生灵芝作为种源,进行组织分离、驯化培养,选育出的新的灵芝菌种。

(2)降解菌制备,A.液体发酵培养基:葡萄糖5g,蛋白胨2g,NH4NO3 1.0g,CaCl20.2g,K2HPO4 0.5g,FeCl3 0.02,MgSO4·7H2O 0.5g,NaCl 1.0g,蒸馏水1000mL,pH 7.0;B.摇瓶发酵基础培养基:蛋白胨2g,NH4NO3 1.0g,CaCl2 0.2g,K2HPO4 0.5g,FeCl3 0.02,MgSO4·7H2O 0.5g,NaCl 1.0g,蒸馏水1000mL,pH 7.0;C.固体发酵培养基:稻草秸秆60%、粗木屑38%,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

分别将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0)、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4)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II83)分别接入摇瓶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在37℃,避光,180r/min振荡培养5天,然后将三个菌株的液体菌种分别以10%的接种量接入固体发酵培养基中,37℃,避光培养20天,或者将三个菌株的液体菌种分别以10%的接种量接入液体发酵罐中,37℃,静止培养5天。

(3)灵芝培养基制备,以落叶松木木屑为主要原料,以麸皮、豆粉、石膏、石灰、蔗糖等为辅料,栽培配方质量比为:落叶松木木屑80%,麸皮15%,豆粉2%,蔗糖1%,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0%~65%。

(4)原材料预处理,①预湿,建堆前1天,先将主料过筛,将主料和辅料混合均匀,然后用水湿透至手握料能从指缝中渗出2~3滴水为宜。②建堆,先铺一层预湿好的培养料(厚度20厘米),边建堆边均匀地洒水,然后撒一层混合降解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0)、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4)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II83)条状依次均匀铺在培养料上),然后再铺一层预湿好的培养料(厚度20厘米),再撒一层混合降解菌,依次堆起至100厘米,上宽80~90厘米,下宽120~200厘米,堆顶部成龟背形,长度不限。加水量为建堆完成后有少量水渗出堆外为宜。堆建好后,在堆顶和堆的两侧竖直和斜向用2×0.1米的木棍相隔1米扎洞通气。注意防雨,堆四周挖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③翻堆,建堆后第二天开始升温发酵,当堆内温度升到60℃时,保持72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将上层的料倒到下层,下层的料倒到上层,外层的料倒到中间,中间的料倒到外层。补水,按上法重新建堆、打孔,当堆内温度升到60℃时,保持24小时进行第二次翻堆。依此法进行翻堆,并注意补水,共翻堆3次,使堆料柔软富有弹性,色泽呈褐色到棕褐色,无异味。

(5)拌料与装袋,先将发酵好的主料放入搅拌机内,然后把石膏、石灰、蔗糖等全部溶于水中,与麦麸、豆饼粉等辅料一同加入主料中,反复搅拌均匀,含水量为60%左右。装入16.5cm*37cm的聚乙烯,每袋装湿料约1.2kg,装袋时保持松紧适宜。

(6)灭菌,常压100℃灭菌8~10h,一般将菌袋装入铁框或塑料筐中进行灭菌,菌袋不挤压,留有一定的空隙,使蒸汽流通顺畅,受热一致,避免出现死角。

(7)接种,将灭菌后的菌袋搬入冷却间,待菌袋温度降到30℃以下时,将菌袋运到接种室,按无菌操作接种,每袋二级种一般接种70袋左右,接种量大能加快菌丝定植,降低污染率。

(8)菌丝培养,接种后的菌袋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发菌室培养,温度控制在25~28℃,经过30-40天的暗光培养后基本可以长满全袋。

(9)后熟管理,当菌丝长满菌袋后,进入后熟管理阶段,适当打开发菌室窗帘,进行散射光刺激,温度控制在25℃左右,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干燥,每周翻堆(或倒架)一次,以免烧菌。经过150天的后熟培养,袋内菌丝的颜色由白转为淡黄,由淡黄转为褐色,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后熟管理期间最好有3-4次变温刺激,将温度降到0-10℃,每次低温持续2-3天,然后再将温度提升到25℃左右。

(10)栽培季节选择,本实施例在10月~11月接种,12月底菌丝长满菌袋,翌年1-5月份进行后熟管理,6月份入棚出芝,9月底10月初采收结束。生产周期1年时间。

(11)专用营养土的制备,木屑30%、山土55%、麸皮10%,石灰2%,蔗糖3%、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05%、含水量达65%左右,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闷24-36h备用。

(12)出芝模式,①墙式码垛:两趟菌袋袋口向里码成墙,向里的菌袋上部事先要割掉袋长度1/3左右的塑料袋,垛一般为7-9个高,两趟中间留5-10cm,中间灌上营养土,袋与袋之间距离3-5公分左右,码一层撒上一层土,上面也盖上5-10cm的土。,7~10天后正常浇水、通风,保证适宜温度管理。保持温度28-30℃。

(13)出芝管理,墙式码垛或覆土后,温度适宜时(气温23℃左右),原基陆续长出,20天左右原基分化成菌柄。从子实体形成到成熟需35天左右,松杉灵芝子实体生长最适温度是23℃~28℃,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最佳湿度的调节主要靠每天喷水。喷水的原则是:勤喷、少喷、喷匀;晴天多喷,雨天不喷。

(14)子实体采收,当子实体边缘的白色环圈消失,变成黄褐色,菌盖开始木质化,放射出大量的棕红色烟雾状孢子粉末,这时停止喷水7天左右即可进行采收。

(15)采后管理,灵芝采收以后,可向畦地内适当浇水,以利于第2潮原基出现。以后的管理方法与前述相同。

将本实施例培养的松杉灵芝菌株接种到PDA平板培养基上,在2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5-7天后,菌丝体呈黄褐色,长势好;将松杉灵芝菌株接种到木屑试管培养基上,在25℃恒温培养箱培养,生长速度约为2.01mm/d。

本实施例中所栽培的松杉灵芝子实体,具有以下的形态特征,菌盖(14-18)cm×(7.5-9)cm,,近柄处菌盖厚2-3cm,扇形或肾形;菌盖表面红褐色,边缘新生部分呈白色至淡黄色,成熟个体菌盖近柄处颜色由黄褐色变成红褐色,漆样光泽逐渐变强,成熟个体的边缘通常有同心环带的褶皱。菌孔面白色至乳白色,菌肉黄褐色至浅灰褐色,软纤维质至软木质。菌柄长5-8cm,粗3.5-5.5cm,扁圆柱形,呈红褐色至紫褐色,革质,菌柄的菌肉呈浅褐色,纤维质至木质。

本实施例中松杉灵芝栽培方法的产量和生物学效率,本实施例中松杉灵芝栽培方法的松杉灵芝单支干品质量为23-32g,每平方米产量为618-786g。本实施例中松杉灵芝栽培方法的生物学效率可达5-8%,获得的松杉灵芝口感较苦,商品性状佳,可满足市场需求。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实现一种松杉灵芝速生栽培方法,通过合理安排栽培季节,采取价格低廉的松树木屑为原料,集成了原材料发酵、变温刺激的后熟管理以及专用营养土等技术,将松杉灵芝的生产周期缩短到1年时间,产量与两年出芝的产量相当。应注意通风、遮盖,防止温度过低。

实施例2

(1)菌种选择,选取野生灵芝作为种源,进行组织分离、驯化培养,选育出的新的灵芝菌种。

(2)降解菌制备,A.液体发酵培养基:葡萄糖5g,蛋白胨2g,NH4NO3 1.0g,CaCl20.2g,K2HPO4 0.5g,FeCl3 0.02,MgSO4·7H2O 0.5g,NaCl 1.0g,蒸馏水1000mL,pH 7.0;B.摇瓶发酵基础培养基:蛋白胨2g,NH4NO3 1.0g,CaCl2 0.2g,K2HPO4 0.5g,FeCl3 0.02,MgSO4·7H2O 0.5g,NaCl 1.0g,蒸馏水1000mL,pH 7.0;C.固体发酵培养基:稻草秸秆60%、粗木屑38%,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

分别将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0)、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4)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II83)分别接入摇瓶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在37℃,避光,180r/min振荡培养5天,然后将三个菌株的液体菌种分别以10%的接种量接入固体发酵培养基中,37℃,避光培养20天,或者将三个菌株的液体菌种分别以10%的接种量接入液体发酵罐中,37℃,静止培养5天。

(3)灵芝培养基制备,以落叶松木木屑为主要原料,以麸皮、豆粉、石膏、石灰、蔗糖等为辅料,栽培配方质量比为:落叶松木木屑80%,麸皮15%,豆粉2%,蔗糖1%,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0%~65%。

(4)原材料预处理,①预湿,建堆前1天,先将主料过筛,将主料和辅料混合均匀,然后用水湿透至手握料能从指缝中渗出2~3滴水为宜。②建堆,先铺一层预湿好的培养料(厚度20厘米),边建堆边均匀地洒水,然后撒一层混合降解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0)、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4)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II83)条状依次均匀铺在培养料上),然后再铺一层预湿好的培养料(厚度20厘米),再撒一层混合降解菌,依次堆起至100厘米,上宽80~90厘米,下宽120~200厘米,堆顶部成龟背形,长度不限。加水量为建堆完成后有少量水渗出堆外为宜。堆建好后,在堆顶和堆的两侧竖直和斜向用2×0.1米的木棍相隔1米扎洞通气。注意防雨,堆四周挖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③翻堆,建堆后第二天开始升温发酵,当堆内温度升到60℃时,保持48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将上层的料倒到下层,下层的料倒到上层,外层的料倒到中间,中间的料倒到外层。补水,按上法重新建堆、打孔,当堆内温度升到60℃时,保持24小时进行第二次翻堆。依此法进行翻堆,并注意补水,共需翻堆4次,使堆料柔软富有弹性,色泽呈褐色到棕褐色,无异味。

(5)拌料与装袋,先将发酵好的主料放入搅拌机内,然后把石膏、石灰、蔗糖等全部溶于水中,与麦麸、豆饼粉等辅料一同加入主料中,反复搅拌均匀,含水量为60%左右。选择质量好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菌袋装袋,要求菌袋封底口严、折叠处不裂口,菌袋没有砂眼的合格菌袋。每袋装湿料约1.2kg,装袋时保持松紧适宜。

(6)灭菌,常压100℃灭菌8~10h。

(7)接种,将灭菌后的菌袋搬入冷却间,待菌袋温度降到30℃以下时,按无菌操作接种,接入液体菌中,每个栽培袋接种10mL。

(8)菌丝培养,接种后的菌袋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发菌室培养,室内要求清洁卫生,并预先用甲醛或硫磺熏蒸消毒,温度控制在24~26℃,经过30-40天的暗光培养后基本可以长满全袋。

(9)后熟管理,当菌丝长满菌袋后,进入后熟管理阶段,适当打开发菌室窗帘,进行散射光刺激,温度控制在25℃左右,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干燥,每周翻堆(或倒架)一次,以免烧菌。经过150天的后熟培养,袋内菌丝的颜色由白转为淡黄,由淡黄转为褐色,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后熟管理期间最好有3-4次变温刺激,将温度降到0-10℃,每次低温持续2-3天,然后再将温度提升到25℃左右。

(10)栽培季节选择,本实施例在10月~11月接种,12月底菌丝长满菌袋,翌年1-5月份进行后熟管理,6月份入棚出芝,9月底10月初采收结束。生产周期1年时间。

(11)专用营养土的制备,木屑30%、山土55%、麸皮10%,石灰2%,蔗糖3%、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05%、含水量达65%左右,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闷24-36h备用。

(12)出芝模式,脱袋覆土:在大棚内做畦床,床高20公分左右,宽80-100公分,将菌袋塑料袋脱袋,将菌柱摆放到畦床内,菌柱与菌柱之间5公分左右,开始覆专用营养土,加土到一半时浇一次水,浇透土层后继续覆土,直至覆盖表层土2~3cm,再浇一次水。覆盖草帘,7~10天后正常浇水、通风,保证适宜温度管理。保持温度28-30℃。

(13)出芝管理,墙式码垛或覆土后,温度适宜时(气温23℃左右),原基陆续长出,20天左右原基分化成菌柄。从子实体形成到成熟需35天左右,在这期间要灵活控制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喷水的原则是:勤喷、少喷、喷匀;晴天多喷,雨天不喷。

(14)子实体采收,当子实体边缘的白色环圈消失,变成黄褐色,菌盖开始木质化,放射出大量的棕红色烟雾状孢子粉末,这时停止喷水7天左右即可进行采收。

(15)采后管理,灵芝采收以后,可向畦地内适当浇水,以利于第2潮原基出现。以后的管理方法与前述相同。

将本实施例松杉灵芝菌株接种到PDA平板培养基上,在2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5-7天后,菌丝体呈黄褐色,长势好;将松杉灵芝菌株接种到木屑试管培养基上,在25℃恒温培养箱培养,生长速度约为2.04mm/d。

本实施例中所栽培的松杉灵芝子实体,菌盖(14-18)cm×(7-9)cm,,近柄处菌盖厚2-3cm,扇形或肾形;菌盖表面红褐色,边缘新生部分呈白色至淡黄色,成熟个体菌盖近柄处颜色由黄褐色变成红褐色,漆样光泽逐渐变强,成熟个体的边缘通常有同心环带的褶皱。菌孔面白色至乳白色,菌肉黄褐色至浅灰褐色,软纤维质至软木质。菌柄长5-8cm,粗3.5-5.5cm,扁圆柱形,呈红褐色至紫褐色,革质,菌柄的菌肉呈浅褐色,纤维质至木质。

本实施例中松杉灵芝栽培方法的松杉灵芝单支干品质量为26-32g,每平方米产量为635-800g。本实施例中松杉灵芝栽培方法的生物学效率可达5.4-8%,获得的松杉灵芝口感较苦,商品性状佳,可满足市场需求。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实现一种松杉灵芝速生栽培方法,通过合理安排栽培季节,采取价格低廉的松树木屑为原料,集成了原材料发酵、变温刺激的后熟管理以及专用营养土等技术,将松杉灵芝的生产周期缩短到1年时间,产量与两年出芝的产量相当。应注意通风、遮盖,防止温度过低。

实施例3

(1)菌种选择,选取野生灵芝作为种源,进行组织分离、驯化培养,选育出的新的灵芝菌种。

(2)降解菌制备,A.液体发酵培养基:葡萄糖5g,蛋白胨2g,NH4NO3 1.0g,CaCl20.2g,K2HPO4 0.5g,FeCl3 0.02,MgSO4·7H2O 0.5g,NaCl 1.0g,蒸馏水1000mL,pH 7.0;B.摇瓶发酵基础培养基:蛋白胨2g,NH4NO3 1.0g,CaCl2 0.2g,K2HPO4 0.5g,FeCl3 0.02,MgSO4·7H2O 0.5g,NaCl 1.0g,蒸馏水1000mL,pH 7.0;C.固体发酵培养基:稻草秸秆60%、粗木屑38%,石灰1%,石膏1%,含水量60%。

分别将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0)、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4)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II83)分别接入摇瓶发酵基础培养基中,在37℃,避光,180r/min振荡培养5天,然后将三个菌株的液体菌种分别以10%的接种量接入固体发酵培养基中,37℃,避光培养20天,或者将三个菌株的液体菌种分别以10%的接种量接入液体发酵罐中,37℃,静止培养5天。

(3)灵芝培养基制备,以落叶松木木屑为主要原料,以麸皮、豆粉、石膏、石灰、蔗糖等为辅料,栽培配方质量比为:落叶松木木屑80%,麸皮15%,豆粉2%,蔗糖1%,石膏粉1%,石灰1%。含水量60%~65%。

(4)原材料预处理,①预湿,建堆前1天,先将主料过筛,将主料和辅料混合均匀,然后用水湿透至手握料能从指缝中渗出2~3滴水为宜。②建堆,先铺一层预湿好的培养料(厚度20厘米),边建堆边均匀地洒水,然后撒一层混合降解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0)、木质纤维素降解菌(K24)和木质纤维素降解菌(II83)条状依次均匀铺在培养料上),然后再铺一层预湿好的培养料(厚度20厘米),再撒一层混合降解菌,依次堆起至100厘米,上宽80~90厘米,下宽120~200厘米,堆顶部成龟背形,长度不限。加水量为建堆完成后有少量水渗出堆外为宜。堆建好后,在堆顶和堆的两侧竖直和斜向用2×0.1米的木棍相隔1米扎洞通气。注意防雨,堆四周挖排水沟及时排除积水。③翻堆,建堆后第二天开始升温发酵,当堆内温度升到60℃时,保持48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将上层的料倒到下层,下层的料倒到上层,外层的料倒到中间,中间的料倒到外层。补水,按上法重新建堆、打孔,当堆内温度升到60℃时,保持24小时进行第二次翻堆。依此法进行翻堆,并注意补水,共需翻堆4次,使堆料柔软富有弹性,色泽呈褐色到棕褐色,无异味。

(5)拌料与装袋,先将发酵好的主料放入搅拌机内,然后把石膏、石灰、蔗糖等全部溶于水中,与麦麸、豆饼粉等辅料一同加入主料中,反复搅拌均匀,含水量为60%左右。选择质量好的聚乙烯或聚丙烯菌袋装袋,要求菌袋封底口严、折叠处不裂口,菌袋没有砂眼的合格菌袋。每袋装湿料约1.2kg,装袋时保持松紧适宜。

(6)灭菌,常压100℃灭菌8~10h。

(7)接种,将灭菌后的菌袋搬入冷却间,待菌袋温度降到30℃以下时,按无菌操作接种,接入液体菌中,每个栽培袋接种10mL。

(8)菌丝培养,接种后的菌袋应放在通风干燥的发菌室培养,室内要求清洁卫生,并预先用甲醛或硫磺熏蒸消毒,温度控制在24~26℃,经过30-40天的暗光培养后基本可以长满全袋。

(9)后熟管理,当菌丝长满菌袋后,进入后熟管理阶段,适当打开发菌室窗帘,进行散射光刺激,温度控制在25℃左右,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干燥,每周翻堆(或倒架)一次,以免烧菌。经过150天的后熟培养,袋内菌丝的颜色由白转为淡黄,由淡黄转为褐色,菌丝体达到生理成熟。后熟管理期间最好有3-4次变温刺激,将温度降到0-10℃,每次低温持续2-3天,然后再将温度提升到25℃左右。

(10)栽培季节选择,本实施例在10月~11月接种,12月底菌丝长满菌袋,翌年1-5月份进行后熟管理,6月份入棚出芝,9月底10月初采收结束。生产周期1年时间。

(11)专用营养土的制备,木屑30%、山土55%、麸皮10%,石灰2%,蔗糖3%、磷酸二氢钾0.5%、硫酸镁0.05%、含水量达65%左右,充分混合均匀后,堆闷24-36h备用。

(12)出芝模式,脱袋覆土:在大棚内做畦床,床高20公分左右,宽80-100公分,将菌袋塑料袋脱袋,将菌柱摆放到畦床内,菌柱与菌柱之间5公分左右,开始覆专用营养土,加土到一半时浇一次水,浇透土层后继续覆土,直至覆盖表层土2~3cm,再浇一次水。覆盖草帘,7~10天后正常浇水、通风,保证适宜温度管理。保持温度28-30℃。

(13)出芝管理,墙式码垛或覆土后,温度适宜时(气温23℃左右),原基陆续长出,20天左右原基分化成菌柄。从子实体形成到成熟需35天左右,在这期间要灵活控制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90%喷水的原则是:勤喷、少喷、喷匀;晴天多喷,雨天不喷。

(14)子实体采收,当子实体边缘的白色环圈消失,变成黄褐色,菌盖开始木质化,放射出大量的棕红色烟雾状孢子粉末,这时停止喷水7天左右即可进行采收。

(15)采后管理,灵芝采收以后,可向畦地内适当浇水,以利于第2潮原基出现。以后的管理方法与前述相同。

将本实施例松杉灵芝菌株接种到PDA平板培养基上,在25℃恒温培养箱内培养5-7天后,菌丝体呈黄褐色,长势好;将松杉灵芝菌株接种到木屑试管培养基上,在25℃恒温培养箱培养,生长速度约为2.04mm/d。

本实施例中所栽培的松杉灵芝子实体,菌盖(13-17)cm×(7-9)cm,,近柄处菌盖厚2-3cm,扇形或肾形;菌盖表面红褐色,边缘新生部分呈白色至淡黄色,成熟个体菌盖近柄处颜色由黄褐色变成红褐色,漆样光泽逐渐变强,成熟个体的边缘通常有同心环带的褶皱。菌孔面白色至乳白色,菌肉黄褐色至浅灰褐色,软纤维质至软木质。菌柄长5-7cm,粗3.0-4.9cm,扁圆柱形,呈红褐色至紫褐色,革质,菌柄的菌肉呈浅褐色,纤维质至木质。

本实施例中松杉灵芝栽培方法的松杉灵芝单支干品质量为26-32g,每平方米产量为635-800g。本发明中松杉灵芝栽培方法的生物学效率可达5.4-8%,获得的松杉灵芝口感较苦,商品性状佳,可满足市场需求。

本实施例的方法可实现一种松杉灵芝速生栽培方法,通过合理安排栽培季节,采取价格低廉的松树木屑为原料,集成了原材料发酵、变温刺激的后熟管理以及专用营养土等技术,将松杉灵芝的生产周期缩短到1年时间,产量与两年出芝的产量相当。应注意通风、遮盖,防止温度过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